时空阅读网

儿子临死前,隔着火海对我比出中指(顾烨玖日)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儿子临死前,隔着火海对我比出中指顾烨玖日

时间: 2025-09-20 00:33:13 

一、朱墙深三日后,林珩被赐死在天牢中的消息传出。据说他临终前十分平静,只求能面向北疆而亡。皇上为把持朝局,提拔了一批新官员,苏文卿因在北疆政绩卓越,被破格提升为礼部侍郎。圣旨到达时,苏文卿正独自坐在书房里。窗外飘着细雨,打在青石板上,声声入耳,如同哀乐。他面前摆着一壶酒,两只酒杯。缓缓展开圣旨,看了一遍,然后轻轻放在一边。倒满了两杯酒。一杯给自己,一杯放在对面。“林珩。

”“我来陪你喝酒了。”“这次,不以茶代酒。”他举起酒杯,对着虚空,轻声说。

声音哑得几乎听不见。他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辛辣之感灼烧喉管,一如当年琼林宴上初尝的那一口。接着,他拿起为对面那人满上的酒杯,再次饮尽。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那卷明黄的圣旨上,照在两只空酒杯上,照在他逐渐模糊的视线里。

恍惚间,他仿佛又看到那个身着绛紫朝服的少年将军,在琼林苑的百花丛中向他走来,眉目如画,意气风发。朱墙深深深几许,不见来时路。“若你离开了,我不会伤心,只会随你而去。”二、琼林初逢仲春时节,琼林苑内百花争艳,新科进士们的绯红罗袍在万紫千红中格外醒目。苏文卿站在人群中央,清俊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接受着同科们的祝贺。“文卿兄今日可是出尽风头啊!

儿子临死前,隔着火海对我比出中指(顾烨玖日)完本小说大全_热门小说大全儿子临死前,隔着火海对我比出中指顾烨玖日

”“不仅圣上亲点为状元,还特许参加今晚的宫宴,这可是多年未有的恩宠。

”同科进士举着酒杯过来,恭贺道。“圣上隆恩,文卿愧不敢当。”苏文卿谦逊地笑笑。

“听说今晚镇北将军也会出席。”“那位可是刚平定北疆叛乱,圣上眼前的红人。

文卿兄若能得他青睐,日后仕途必定顺畅。”同科进士压低声音,接着说。

“仕途通达靠的是为国尽忠,岂是倚仗他人青睐?”苏文卿微微蹙眉。同科进士讪讪一笑,正待再说,忽听苑外一阵骚动。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玄甲的卫士开道,一位身着绛紫朝服的少年将军大步走来。他身形挺拔,眉目英气逼人,行走间自带沙场淬炼出的肃杀之气。“是林将军!”有人低呼。

苏文卿不由自主地被那道身影吸引。林珩,这个名字他早已如雷贯耳。二十一岁的镇北将军,平定北疆叛乱的首功之臣,圣上亲赐“国之柱石”匾额。“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苏文卿心想。林珩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锐利的眼神扫过来。四目相对刹那,苏文卿感到一阵莫名的压迫感,却仍保持镇定,微微颔首致意。林珩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随即漠然移开,仿佛看到的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哟,这么漂亮的小脸蛋我怎么没见过啊?”“得找机会认识认识。”林珩内心暗爽。

宫宴设在紫宸殿。苏文卿作为新科状元,位置被安排在御座下首,恰好在林珩对面。

他能清楚地看到那位少年将军的一举一动。他对周围奉承的官员爱搭不理,只偶尔与兵部几位要员低声交谈,大部分时间都在独酌。林珩的视线偶尔停留在苏文卿身上,待苏文卿反应过来时,又好像什么也没有。酒过三巡,皇上果然提及北疆之事。

“林爱卿平定北疆叛乱,功在社稷,朕心甚慰。”“今日新科状元亦在席间,苏爱卿对北疆局势可有见解?”皇上举杯询问。“回陛下,臣以为平定叛乱固然重要,但长治久安更需教化民心。”“北疆部众多为生计所迫方才作乱,若能在当地兴办官学,推广农耕,使其教化,以德服人,则叛乱可不平自定。”苏文卿起身行礼恭敬回答道。

“苏爱卿言之有理。”皇上颔首。“陛下。”“臣以为状元所言未免书生意气。

”“北疆部族悍勇难驯,非雷霆手段不能震慑。教化固然重要,但若无强兵镇守,一切皆是空谈。”林珩突然起身,行礼说道。“将军骁勇,天下皆知。

”“然治国非只靠武力,圣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苏文卿不卑不亢回道。“状元可知沙场残酷?若叛军刀剑加颈,不知还能否从容说教?”林珩冷笑道。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好好!一文一武,皆是国之栋梁。”“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待日后慢慢商议。”皇上大笑打圆场。宴席继续,但苏文卿能感觉到对面投来的审视目光,如芒在背。三、翰林对策半月后,苏文卿正式入职翰林院。这日清晨,他正在整理书卷,忽听门外传来一阵喧哗。“林将军,您不能直接进去,待下官先通报……”话音未落,书房门已被推开。林珩一身朝服站在门口,目光扫视屋内,最后定格在苏文卿身上。“苏文卿,圣上命我来取北疆教化策略的初稿。

”林珩语气生硬。“下官已经拟好纲要,请将军过目。”苏文卿压下心中不快,从案头取出一卷文书。林珩接过,快速浏览,眉头越皱越紧。“在各州县设立官学?

聘请中原儒师?发放农具粮种?”“苏修撰可知这要耗费多少银两?”林珩抬头,眼神锐利。

“下官粗略估算过,约需白银八十万两。”“但若能因此换得北疆长治久安,这投入值得。

”苏文卿平静回答。“值得?”“如今国库空虚,北疆刚经战乱,百姓困苦。

你这方案华而不实,徒劳无力。”林珩冷笑。“将军,治乱如治病,武力征伐如以猛药攻疾,虽可见效于一时,却伤根本。”“教化安抚如温补调养,虽见效慢,却能除病根。

”苏文卿正色道。“好一个除病根!”林珩逼近苏文卿。“苏修撰可知如今北疆情势?

”“残余叛军仍在暗中涌动,各部心怀叵测。”“此时不大举镇抚,反而要兴办学堂?

”“若叛军再起,这些学堂就是他们最好的藏身之所!”林珩振振有词道。“正因如此,才更要争取民心!”“若百姓衣食足而知荣辱,怎会甘心从逆?

”苏文卿的脚悄悄向后退了一步。实在是,他们的距离太近了。二人剑拔弩张,吓得一旁的翰林侍大气都不敢出。“我会将你的方案呈报圣上,但我会附上我的反对意见。

”最终林珩冷哼一声,收起文书。“将军请便。”苏文卿淡然道。“听说文卿出身寒微,十年苦读方有今日?”林珩转身欲走,忽又停步。“是又如何?”苏文卿一怔,好奇林珩突询此问。“既知民生疾苦,就更该明白现在不是搞这些虚文的时候。

”林珩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大步离去。苏文卿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他明白林珩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也坚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这场争论,恐怕才刚刚开始。

四、御前争锋三日后,皇上在文华殿召见二人。“林爱卿反对此策,认为应当先加强军镇,待局势稳定再行教化之事?”皇上将苏文卿的奏折放在案上。“陛下明鉴,北疆初定,当以稳为主。”“苏修撰所议虽好,但过于理想,恐难实行。”林珩躬身说道。

“苏爱卿以为呢?”皇上又看向苏文卿。“陛下,正因为北疆初定,才更需尽快争取民心。

”“若等局势恶化再行教化,为时已晚。臣愿亲往北疆,督办此事。”苏文卿上前一步,认真说道。“你可知北疆现在何等危险?残余叛军四处流窜,你一个文官去哪里?

”林珩猛然转头看他,似乎很是担心。“为国尽忠,何惧危险?”苏文卿平静打断。

“苏爱卿勇气可嘉,但林爱卿所言也有理。”“这样吧,折中一下,先在靠近中原的三州试行教化之策。”“由苏爱卿总领其事,林爱卿派兵保护,确保安全。

”皇上沉吟片刻道。二人对视一眼,躬身领旨。“苏修撰为博功名,真是不遗余力。

”“你可知,那儿有多危险?”退出文华殿,林珩低声道。声音里充斥着担忧。

“将军以为下官是为一己之私?”苏文卿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难道不是?

”“北疆险地,文人避之不及。你主动请缨,不是为挣政绩又是为何?”林珩挑眉,笑地苦涩道。“将军可知下官出身?”苏文卿看着眼前这位少年将军,忽然觉得有些可笑又可悲。林珩一怔。“下官祖籍正是北疆云州。”“十年前鞑靼入侵,全家南逃,途中父母弟妹皆死于乱军。”“下官苦读入仕,不为功名,只望有朝一日能让北疆百姓免于战乱之苦。”“这个答案,将军可满意?”苏文卿语气平静,眼中却有着深沉的痛楚。林珩愣在原地,一时无言。“下官还要去准备北上事宜,先行告退。

”苏文卿微微躬身。看着那道清瘦却挺拔的背影远去,林珩久久伫立,目光复杂。

五、北疆之行一月后,苏文卿抵达北疆第一站,云州。故地重游,满目疮痍。

战火留下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百姓面黄肌瘦,眼神惶恐。苏文卿曾经发誓一定要拯救家乡,如今他终于再次站到了这里。这几年跌跌撞撞,终于有了与之抗衡的能力。“苏大人,咱们还是尽快办完差事回京吧。”“这地方不太平,昨天还有叛军袭击粮队。

”林珩派来的副将赵勇是个粗豪的汉子,对这位京城来的文官很是不以为意。“既来了,就要切实做事。”“赵将军,明日开始请在城中贴告示,招募学子,开设学堂。

”苏文卿摇头道。“办学堂?”“现在饭都吃不饱,谁来读书?”赵勇瞪大眼,非常惊讶道。

“所以要先解决温饱。”“请将军派兵协助发放粮种农具,组织百姓恢复农耕。

同时以工代赈,修缮被毁的房屋街道。”苏文卿说出自己的计划。赵勇嘟囔着领命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