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剑,葬尽诸天!叶昀泽叶轩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这一剑,葬尽诸天!叶昀泽叶轩
十年后,当我站在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下,看着络绎不绝前来问事的人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恍然想起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寒冬。那是个呵气成冰的早晨,我蜷在土炕上,浑身滚烫。
母亲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我额头,嘴里不住念叨着:“这烧怎么就是不退呢……”我叫李守心,家住东北黑土地上一个叫靠山屯的小村子。那时我十七岁,正准备开春后去城里读技校。
家里世代务农,父母盼着我能走出这山沟沟,不再面朝黑土背朝天。谁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改变了一切。高烧第三天,我开始说明话。据母亲后来描述,我一会儿说看见满屋子穿着古装的人走来走去,一会儿又说有条大蟒蛇盘在房梁上朝我吐信子。村里老医生来看过,打了退烧针也不见好,只是摇头说“这病邪乎”。第四天夜里,我忽然坐起身来,目光呆滞地指着西墙说:“那白胡子老爷爷说,时候到了,该接令了。
”母亲吓得魂飞魄散——西墙那儿除了一张年画,什么也没有。第五天清晨,我的高烧奇迹般退了,却整个人变得痴痴傻傻,不认得人,不说话,只是整天望着某个地方出神。父母变卖了家里那两头正准备过年宰杀的年猪,带我去县医院检查。医生各项检查做下来,只说身体无大碍,建议去省城精神科看看。
从县里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屯西头的马三姑。这马三姑在附近几个村屯颇有名气,谁家有个邪乎事都找她看。她拦下我们的马车,盯着我看了半晌,猛地一拍大腿:“别瞎折腾了!这孩子不是实病,是结了仙缘!赶紧回家准备香烛供品,今晚我过去帮他开门立堂!”父母将信将疑,但看我那痴傻模样,只好死马当活马医。
那晚的情形,我至今记忆犹新。马三姑在我家堂屋摆上香案,点燃三柱高香。香烟袅袅中,她手持文王鼓,摇动赶神鞭,唱起了我听不懂的神调。唱到激昂处,她忽然浑身颤抖,声音变得苍老雄厚:“吾乃长白山胡三太爷是也!今奉玉帝敕令,特来点化弟子李守心,领仙家兵马,行济世救人之责!”父亲吓得跪倒在地,母亲搂着我瑟瑟发抖。
马三姑——或者说胡三太爷——指着我道:“此子乃天上文书童子转世,自幼仙缘深厚,今时已到,特来开启慧眼,通达三界。尔等凡人莫要惊慌,此乃大机缘!”说罢,她取出一枚银针,在我眉心轻轻一刺。说来也怪,这一刺之下,我顿觉灵台清明,多日来的浑浑噩噩一扫而空。抬眼望去,竟见马三姑身后隐约立着几位衣着古朴、仙气缭绕的身影。其中一位白须老翁朝我微笑颔首,一位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目光如电,还有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慈爱地看着我。
更让我吃惊的是,房梁上果真盘着一条金鳞闪烁的大蟒,却丝毫不令人害怕,反觉亲切。
“弟子李守心,今日起,你便领了仙堂,需恪守本分,积德行善,他日功德圆满,自成正果。
”那个被称为胡三太爷的声音说道,“你堂上共有仙家三十六位,胡黄白柳灰各家皆有,由胡天霸元帅掌堂,黄小乐为报马,白灵芝为药堂主管...”我怔在原地,一时难以消化这超乎想象的讯息。马三姑恢复正常后,对我父母说:“这孩子是带仙缘的,躲不掉也推不开。若是接了,日后能救苦救难;若是不接,怕是这辈子都好不了了。
”看着父母忧心忡忡的脸,我不知哪来的勇气,点了点头:“我接。
”立堂仪式后的头几个月,我活在惶恐不安中。白天我尚能如常人般劳作生活,一到夜晚闭眼,各种奇异景象便纷至沓来。有时梦见自己穿梭于古战场,有时又仿佛置身于深山古洞中修炼。更常有的是,我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仙家们的交谈。
胡天霸元帅性格刚直,常督促我勤修善行;黄小乐活泼好动,总爱讲些山野趣事;白灵芝娘娘温柔慈爱,常教我识草药、辨病灶;柳金龙将军威严少语,却总在危难时护我周全;灰明达老先生博古通今,常为我解惑释疑。起初,我不敢与人言说这些体验,怕被当作疯子。就连父母问起,也支吾以对。村里人见了我,眼神都带着几分异样,孩子们甚至躲着我走。转机发生在那年春天。
邻村张老汉的孙子得了怪病,浑身长满红疹,昼夜哭闹不止。去医院看了几次,药吃了不少,却不见好转。有人玩笑说:“要不找守心那孩子看看?他不是接了马三姑的班吗?
”张老汉本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来找我。我惶恐不已,连连摆手:“我不行,我真不会...”就在这时,我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响起白灵芝娘娘的声音:“患儿乃胎毒未清,又感外邪,取绿豆三钱、金银花二钱、生甘草一钱,煎水沐浴,三日即愈。
”我迟疑着将方子告诉张老汉。他犹豫片刻,还是照办了。谁知三日后,张老汉提着两盒点心欢天喜地而来,说他孙子身上的红疹已消退大半,夜能安眠。
我愣在原地,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惶恐仍在,却掺杂了一丝欣喜和责任。
渐渐地,来找我“看事”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是久病不愈,有的是家宅不宁,还有的是想问事占卜。每次我都忐忑不安,但仙家总会适时给予指点。
我发现自己能通过香火与仙家沟通。点燃香烛后,看香烟缭绕的形状和方向,便能知晓仙家意愿。若是治病救人,白灵芝娘娘常借我之手诊脉探病;若是化解冤孽,胡天霸元帅多会出面调停;若是寻人找物,黄小乐最擅追踪探查。夏去秋来,我的名声渐渐传开。人们不再用异样眼光看我,而是恭敬地称我一声“李师傅”。
父母也从最初的担忧转为支持,母亲甚至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作为“堂口”,供前来问事的人歇脚。真正让我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的,是那年冬天王家庄的“撞客”事件。
王家庄有个媳妇突然疯癫,力大无穷,五六个人都按不住,口中还说着谁也听不懂的古怪语言。家人请我前去查看。一进那户人家,我就感到一股阴冷之气。黄小乐在我耳边急道:“守心小心,这是个百年老鬼,怨气深重!
”我定定神,点燃香烛,请仙家坐镇。忽然间,我仿佛被推了一把,不由自主地开口,声音却变成胡天霸元帅浑厚的嗓音:“下方冤魂,为何不去地府转生,反来阳间作祟?
”那媳妇猛地抬头,双眼血红,发出桀桀怪笑:“我死得好惨!河水冰冷刺骨,无人救我,无人寻我!我要拉人作伴!”通过胡元帅与那冤魂对话,我方知这是数十年前淹死在河中的无名客,因尸骨未收,魂魄无依,怨气日渐深重,今日终于找到机会附体作祟。“念你可怜,本帅超度你往生,不可再害人。”胡元帅道。
那冤魂却不肯,疯狂挣扎起来。这时柳金龙将军突然上身,我顿觉一股磅礴力量涌出,手中不知何时已捏起法诀,喝道:“冥顽不灵,休怪本将军无情!”眼看就要动手,白灵芝娘娘忽然提醒:“守心,问问它尸骨在何处,助它入土为安,化解怨气。”我忙定神,唤回自己的声音,对那家人的老者说:“快准备香烛纸钱,我知道它尸骨在何处了。
”根据冤魂提供的线索,我们果然在河滩乱石下找到一具白骨。妥善安葬后,那媳妇渐渐平静下来,沉沉睡去。翌日醒来,已恢复正常,对前事一无所知。这件事后,我真正明白了马三姑的话——这不是选择,而是使命。仙缘不是超能力,而是责任;不是特权,而是服务。随着年月推移,我与堂上仙家的配合越发默契。
我不再惶恐于他们的存在,而是将他们视为师长挚友。他们教我医理药理,传我处世之道,助我化解一桩桩疑难事。最让我自豪的不是日益增长的名声,而是那些得到帮助的人的笑脸。
旧好后的温馨画面;失物复得时的欣喜若狂...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快乐。
如今十年过去,靠山屯早已不是从前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因为我的缘故,这里成了附近有名的“灵地”,甚至有人不远千里而来。我在老槐树下设了茶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