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札记(李无咎雪奴)最新热门小说_完结小说人皮札记(李无咎雪奴)
七月半的鬼市浮在边城的雾霭里,青石板路浸透了纸钱灰,卖香烛的摊子前悬着串骷髅头灯笼,风吹过发出呜咽似的响。
说书人挑着幌子走进最大的酒肆,幌子上 “讲古” 二字被油烟熏得发黑,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解开时露出卷苍白的皮卷,边缘还凝着暗红的硬痂。
“诸位可知这是什么?” 说书人枯瘦的手指划过皮卷,酒肆里顿时静了半截,只有角落里的皮影戏还在咿咿呀呀唱着《牡丹亭》。他忽然笑了,眼角皱纹里嵌着鬼火似的光:“五张皮已齐,可第六张…… 还空着呢。
”皮影戏的灯突然灭了,黑暗中不知谁喊了声 “水鬼来了”,酒肆里顿时乱作一团。
说书人慢条斯理地卷起皮卷,雾从门缝钻进来,裹着他的身影渐渐淡去。
案几上只留下半盏冷茶,水面映出张模糊的女人脸,眨眼间又碎成涟漪 —— 仿佛有双眼睛,正透过时光的缝隙张望。
1 《绣衣郎》人皮札记·其一浸在矾水里的皮张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指尖抚过便能摸到细密的针脚印,像是谁把半生痴缠都绣进了皮肉里。
左胸位置凝着暗褐色的斑块,展开时依稀能看见并蒂莲的轮廓,只是一朵开得鲜活,另一朵的花瓣边缘已被血渍浸得发焦。最奇的是领口处,缠着圈断裂的红绳,绳结还是姑娘家才会打的同心结。秦淮河边的 “望春楼” 里,茶客们正围着说书人起哄。
穿青布衫的茶客甲把茶杯一顿:“你们是没见着,沈少主人昨天游河,船头站着的姑娘那叫一个俊,眉眼跟当年投水的杜小鸾一模一样!
”邻座的老茶客捋着胡子摇头:“绣衣郎的风流债多了去了,当年杜小鸾在绣坊里一针一线给他绣状元袍,结果呢?还不是被抛在脑后。” 正说着,楼外传来丝竹声,画舫顺着水流漂过,窗棂后隐约闪过抹水绿色的裙裾。
玉京对着铜镜整理衣袍,孔雀蓝的锦袍上用银线绣着云纹,正是阮绡昨日送来的新作。
他指尖划过领口的绣样,嘴角勾起得意的笑 —— 相国千金已差人送来定情玉佩,只要殿试夺魁,他便是名正言顺的相府女婿。“少主人,阮姑娘的绣品当真绝妙。
” 小厮捧着茶进来,眼神里藏着艳羡。沈玉京呷了口茶,漫不经心道:“不过是个卖绣的孤女,倒是有几分杜小鸾的影子,留着解闷也好。
” 他没看见,小厮转身时,袖中掉出半片绣着莲花的碎布,被风吹进了秦淮河里。
画舫靠岸时,阮绡正站在柳树下,水绿色的衣裙沾着露水。她手里捧着个锦盒,见了沈玉京便屈膝行礼,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小女阮绡,听闻公子爱绣,特来求公子买下这几幅绣品,好为母亲赎身。”沈玉京掀开锦盒,里面三幅绣品皆是双面绣:一幅 “寒江独钓”,正面是渔翁,反面是孤坟;一幅 “并蒂莲开”,正面红花,反面白花;还有一幅 “鸳鸯戏水”,水面下藏着只张牙舞爪的水鬼。他心中一动,竟看呆了 —— 这绣功,比当年的杜小鸾还要精妙三分。沈玉京连日来都召阮绡入府绣活,有时看她绣到深夜,还会亲自递上参茶。他常夸她手巧,说她的绣品里有种旁人没有的灵气。阮绡总是淡淡应着,指尖在丝线间穿梭,银针刺破指尖,血珠滴在绣布上,转眼就化作了莲花的纹路。
“阮姑娘可知,我即将赴京殿试?” 沈玉京忽然开口,眼神里带着几分炫耀。
阮绡抬眸看他,眉眼间的清冷似乎淡了些:“公子才华横溢,定能高中。
” 沈玉京笑得越发得意,却没看见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寒意。夜晚,沈玉京梦见自己站在秦淮河边,水里浮起杜小鸾的脸,湿漉漉的头发缠着他的脚踝。
他惊醒时一身冷汗,窗外正下着雨,雨滴打在窗棂上,像有人在轻轻叩门。接下来的几夜,噩梦接连不断。他总能看见杜小鸾穿着嫁衣,从水里一步步走出来,伸出苍白的手要他兑现诺言。他开始精神恍惚,对着阮绡送来的绣品发呆,总觉得绣布上的水鬼在盯着自己看。沈玉京在一次醉酒后,对着阮绡哭诉自己的噩梦。
阮绡听着,轻声道:“公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未了?或许是对故人有所亏欠。
” 这句话戳中了沈玉京的痛处,他猛地站起身,打翻了桌上的酒杯:“休要胡说!
杜小鸾是自寻短见,与我无关!”夜里,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他想起当年与杜小鸾的海誓山盟,想起她为自己绣袍时的温柔,想起她投水前那双绝望的眼睛。愧疚像潮水般将他淹没,他终于明白,自己终究是亏欠了她。
第七夜,沈玉京受邀登上阮绡的画舫。船行至河心,阮绡忽然熄灭了灯火,黑暗中,水面泛起诡异的绿光。“公子你看,那是什么?” 阮绡的声音带着笑意。
沈玉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水里浮起一具尸体,正是杜小鸾!她穿着未完成的嫁衣,脸色苍白如纸,正幽幽地看着他。沈玉京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要逃跑。阮绡拦在他身前,眼神冰冷:“沈公子,你欠小鸾的,该还了。” 她的面容在月光下渐渐变化,竟与杜小鸾一模一样,只是更添了几分艳色。沈玉京瘫倒在地,任由阮绡将他扶起来,朝着废弃的绣楼走去。废弃绣楼里积满了灰尘,角落里堆着些残破的嫁衣碎片。
阮绡点燃一支蜡烛,烛光映着她冰冷的脸:“当年小鸾在这里为你绣嫁衣,你却在京城讨好相国千金。” 她拿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沈玉京面前晃了晃,“今天,我就让你穿着这身‘皮囊’,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沈玉京早已吓得说不出话,只能眼睁睁看着匕首逼近。烛光摇曳中,他仿佛看见杜小鸾站在阮绡身后,脸上带着释然的笑。疼痛传来时,他只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最后映入眼帘的,是阮绡将他的皮铺在绣台上,拿起针线,继续绣着那幅未完成的并蒂莲。次日清晨,绣楼被人发现。众人推开门,只见沈玉京的人皮铺在绣台上,上面绣着完整的并蒂莲,旁边还放着一件未完成的嫁衣。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望春楼里,茶客甲拍着桌子道:“绣衣郎的皮上,还留着那幅未绣完的并蒂莲!”相国千金听闻此事,连夜收拾行李逃回京师,没过多久就疯疯癫癫,嘴里总念叨着 “水鬼来了”。
而阮绡早已离开了这座城,她怀里揣着那张人皮,指尖抚过上面的针脚,眼神里没有丝毫波澜。下一座城,还有新的 “猎物” 在等着她。
2 《金殿锁》人皮札记·其二这张皮带着淡淡的龙涎香,胸口处有个深深的指痕,像是被什么硬物扣过。皮肤肌理间藏着墨渍,凑近了能看见 “负心” 二字的纹路,笔尖的墨晕开,化作点点暗红,像是血泪浸透了皮肉。玉牌形状的印记留在咽喉处,边缘还嵌着细碎的血珠。京城最大的茶馆里,说书人刚放下醒木,底下就炸开了锅。
穿绸缎的茶客叹道:“新科状元顾长策可真风光,御赐金殿锁,连皇上都对他另眼相看。
”角落里的老妇却啐了一口:“风光?我听说他当年抛弃发妻,那可怜的姑娘被卖进教坊,至今下落不明。” 话音刚落,就见店小二匆匆跑来,压低声音道:“别乱说了,顾大人的人刚来过,谁再嚼舌根要吃官司的!”顾长策身着状元红袍,手持金殿锁,正在府中接受宾客的道贺。他意气风发,谈及自己的仕途,眼中满是憧憬。
席间有人提起他的发妻柳青,顾长策脸色一沉,冷声道:“不过是乡野村妇,早已与我恩断义绝,休要再提。”夜深人静时,顾长策独自坐在书房,看着桌上的金殿锁,想起当年柳青为供他读书,日夜织布的模样。可他很快摇了摇头,如今他已是状元,怎可被一个乡野女子拖累?他叫来心腹,低声吩咐道:“去教坊看看,别让她坏了我的事。
”皇宫的夜宴上,教坊琴师柳笙抱着琵琶登场。她穿着素色衣裙,眼角那颗血泪痣格外醒目。
指尖拨动琴弦,《阳关三叠》的旋律缓缓流淌,可刚弹到第三叠,她却突然弹错了三个音符。
顾长策正端着酒杯,听到错音,猛地抬头看向柳笙。这张脸,与柳青有七分相似!
他心中一惊,不由得握紧了酒杯。柳笙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柔弱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顾长策借口欣赏琴艺,多次召见柳笙。
他看着柳笙弹琴的模样,总能想起柳青当年织布的身影。柳笙说话总是细声细气,一副柔弱不堪的样子,让顾长策渐渐放下了戒心。他常与柳笙谈及往事,柳笙总是耐心倾听,偶尔还会安慰他几句。顾长策越发觉得柳笙贴心,甚至想把她留在身边。他却没注意,柳笙每次弹起《阳关》,眼角的血泪痣都会更红一分。顾长策开始做噩梦,梦见柳青穿着破烂的衣服,站在教坊的角落里,眼神怨毒地看着他。他惊醒后,冷汗直流,再也无法入睡。他派人去教坊打听柳青的消息,却被告知柳青早已不知去向。夜里,他又听见《阳关》的旋律,这次没有弹错,却带着浓浓的哀怨。他循声走去,只见柳笙站在庭院里,月光洒在她身上,宛如鬼魅。“顾大人,你是不是在找柳青?
” 柳笙突然开口,声音冰冷。顾长策吓得后退一步,转身就跑。柳笙在一次献艺后,故意将一枚柳青当年的发簪落在顾长策的书房。顾长策看到发簪,往事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自己答应柳青高中后就接她来京,想起自己亲手将她推入深渊。他找到柳笙,质问她到底是谁。柳笙看着他,眼泪缓缓流下,滴在血泪痣上,越发鲜红:“我是来替柳青问你,你当年的誓言,还算不算数?” 顾长策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自己的秘密藏不住了。顾长策为了堵住柳笙的嘴,深夜来到教坊。柳笙早已在那里等候,她带着顾长策穿过几条小巷,来到御苑的锁春台。
“柳青就是在这里被你派人抓走的,” 柳笙的声音带着恨意,“今天,你就在这里赎罪吧。
”顾长策想要逃跑,柳笙却突然拿出金殿锁,一把扣在他的咽喉处。“写,写下你的罪行!
” 柳笙厉声道。顾长策看着锋利的玉牌,只能拿起笔,在纸上写下自己抛弃发妻、买凶灭口的真相,每一个字都浸满了血泪。锁春台上,月光惨淡。
柳笙看着顾长策写完血书,冷笑一声,拿出匕首。“你当年怎么对柳青的,我就怎么对你。
” 她的动作迅速而精准,顾长策甚至没来得及发出惨叫,就已倒在地上。
柳笙将他的皮剥下,把血书塞进人皮口中,然后拖着人皮来到金殿檐角。她轻轻一跃,将人皮挂在了上面。夜风一吹,人皮随风摆动,像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怨恨。柳笙看着这一切,眼角的血泪痣终于褪去了颜色。次日早朝,百官们刚走进金殿,就看见檐角挂着的人皮。
皇上大怒,下令彻查此事,可最终却以 “妖邪作祟” 为由封存了案件。
说书人在茶馆里讲起此事,摇头叹道:“金殿锁变成了血锁,皇上下令封存此案,民间却流传‘负心榜’。”“负心榜” 上第一个名字就是顾长策,后面还写着他的罪行。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说这是柳青的冤魂在报仇。而柳笙早已离开了京城,她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只留下一段关于负心人报应的传说。
3 《胭脂雪》人皮札记·其三这张皮苍白得像终年不化的雪,皮肤下隐约可见青色的血管,像是冻在冰里的藤蔓。鼻尖处残留着淡淡的药香,混合着一丝甜腻的腥气。左脸颊有块溃烂的印记,边缘却凝结着雪白的粉末,凑近了闻,竟有种诡异的香气 —— 那是 “胭脂雪” 的味道,美得致命。药王谷外的酒肆里,几个武林人士正聊得火热。穿青衣的剑客灌了口酒:“听说了吗?
白谷主新炼出了‘胭脂雪’,能让人永葆青春,多少名门闺秀挤破头想要求一颗。
”邻桌的老郎中却冷笑一声:“永葆青春?我看是索命丹!前几年那几个失踪的姑娘,怕是都成了他的试药人。”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白衣少女走进酒肆,脸色苍白,身上带着淡淡的冷香,正是前来求医的雪奴。白秋迟坐在药王谷的丹房里,看着炉中翻滚的药汁,嘴角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炉 “胭脂雪” 即将炼成,只要再找个特殊体质的人试药,就能大功告成。他想起前几个试药的姑娘,眉头都没皱一下 —— 为了医术,牺牲几个人算什么。弟子进来禀报,说有个叫雪奴的少女求见,体质特殊,或许能做试药人。白秋迟眼睛一亮,连忙让弟子将雪奴带进来。他看着雪奴苍白的脸,心中暗喜:这正是他要找的人。
雪奴站在丹房里,眼神天真又带着一丝痴缠。“白谷主,求你救救我,我总是觉得冷。
” 她的声音软软的,让人忍不住心生怜悯。白秋迟假意诊脉,指尖触到她的皮肤,冰凉刺骨。“你的体质确实特殊,” 白秋迟装出关切的样子,“我可以为你治病,但需要你配合我试药。” 雪奴立刻点头答应:“只要能治好病,我什么都愿意做。
” 白秋迟笑得越发和善,却没看见她眼底一闪而过的寒意。白秋迟每日给雪奴服药,观察她的反应。雪奴总是很听话,按时吃药,还会帮他整理药草。
她常常缠着白秋迟问各种问题,眼神里满是崇拜。白秋迟渐渐对这个天真的少女放下了戒心,甚至觉得她比那些趋炎附势的名门闺秀可爱多了。他偶尔会和雪奴说起自己的医术,雪奴总是听得很认真,还会适时地夸赞他几句。白秋迟越发得意,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试药人,却不知道危险正在悄悄逼近。白秋迟开始觉得皮肤发痒,起初以为是过敏,可后来痒得越来越厉害,甚至开始溃烂。他对着镜子一看,吓得差点摔倒 —— 自己的皮肤竟和那些试药死的姑娘一样,开始腐烂。
他怀疑是雪奴搞的鬼,可每次问起,雪奴都一脸无辜:“谷主,我怎么会害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