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弃妃医术惊天下》林晚砚楚瑶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冷宫弃妃医术惊天下》全集阅读
冷宫弃妃:医术惊天下**第一章 永巷惊魂楚瑶在一阵剧烈的腹痛中醒来,鼻尖萦绕着一股馊掉的米粥味混合着霉味的复杂气息。
冰冷的地面透过薄薄的囚衣侵袭着肌肤,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挣扎着坐起身,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间破败的宫室,墙壁斑驳脱落,露出里面的黄土,蛛网在房梁角落肆意蔓延。身下铺着的稻草散发着潮湿的霉味,夹杂着不知名的虫豸爬动的窸窣声。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陌生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冲击着她的意识。原主是被废入冷宫的瑶嫔,本是宫中一个不起眼的才人,因一次偶然被皇帝临幸封为嫔位,却因此得罪了宠冠六宫的淑妃柳氏,被罗织罪名打入这比死牢好不了多少的冷宫。
一个面无表情的老太监端着一碗黑乎乎的米粥站在门口,浑浊的眼睛里毫无温度,仿佛在看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件。他身上那件灰黑色的太监服浆洗得发硬,领口处还沾着不明污渍。"喝了吧,娘娘。" 他的声音嘶哑难听,像是久未润滑的木门轴转动发出的声响。楚瑶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壁的凉意,心中警铃大作。
作为现代医科大学急救专业的高材生,她对毒物有着天然的敏感。鼻尖轻嗅,除了浓重的馊味,似乎还藏着一丝极淡的苦杏仁气息 —— 这是氰化物的典型特征。
她不动声色地摸向发髻,那里藏着穿越时随身携带的迷你急救包,指尖触到一根银钗的冰凉触感。这枚银钗是原主入宫时母亲所赠,样式古朴,却足够尖锐。
楚瑶借口整理衣襟,迅速用银钗尖端沾了点粥汁。不过片刻功夫,银钗表面便泛起乌黑的痕迹,证实了她的猜测 —— 这碗粥里确实有毒!她脑中飞速运转,毒的急救知识瞬间涌上心头:催吐、洗胃、供氧、注射解毒剂…… 可在这荒无人烟的冷宫,她只有自己和那个小小的急救包。"公公,这粥似乎馊得厉害,能否换一碗?
" 楚瑶故作柔弱地蹙眉,努力模仿着记忆中原主怯懦的语气,试图拖延时间。
老太监面无表情地摇头:"冷宫之中,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娘娘莫要挑剔。
" 他的眼神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似乎急于看到她喝下这碗毒粥。
楚瑶知道不能再拖延。她装作顺从地端起碗,趁老太监转身擦拭门框上灰尘的瞬间,猛地将粥泼向墙角的阴暗处。同时,她用银钗狠狠刺向自己的舌根。剧烈的恶心感瞬间袭来,她俯身剧烈呕吐,将胃中残留的少量食物尽数吐出。为了逼真,她甚至故意用银钗在喉咙深处多刺激了几下,直到呕吐物中出现血丝才停下。
呕吐牵动了嘴角的伤口,她从急救包中取出一小包艾叶炭粉,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破损处止血。
这是她根据古代急救配方准备的草药粉末,没想到竟在此时派上用场。
急救包是她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时的装备,大小却五脏俱全:消毒纱布、止血粉、几支青霉素注射液、一小瓶碘伏、一把小巧的手术刀,还有几包晒干的草药 —— 包括金银花、蒲公英、艾叶等常见却实用的品种。
老太监听到动静回头,见楚瑶呕吐不止,嘴角带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了麻木:"既然娘娘喝不下,那老奴便撤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楚瑶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评估她是否还有利用价值,随后端着空碗蹒跚离去。楚瑶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淑妃既然下定决心要她死,就绝不会善罢甘休。她必须尽快想出办法离开这绝境。楚瑶仔细检查了急救包里的物品,在心里默默盘算:青霉素注射液只剩下三支,时刻使用;碘伏和纱布要省着用;手术刀既是工具也是武器;那些草药需要想办法晾晒保存。
她将松针酒浸液一种简易消毒水倒在纱布上,仔细擦拭银钗消毒,重新藏回发髻中。
这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她的防身武器和检测工具。夜幕降临,冷宫的寒意愈发刺骨。
楚瑶蜷缩在墙角,用稻草勉强盖住身体保暖。脑海中不断梳理着原主的记忆碎片,拼凑着宫廷格局和人事关系。淑妃柳氏,出身名门望族,其父柳承宗是当朝太尉,在朝中势力庞大,党羽众多。原主不过是个家世普通的才人,因一次偶然被皇帝看中封为嫔位,便遭淑妃嫉恨,最终被冠以 "不敬宗庙" 的罪名打入冷宫。"等着吧,柳氏,我不会让你得意太久。
" 楚瑶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查明原主被废的真相,讨回公道。
更重要的是,她要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接下来的几日,楚瑶一边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冷宫看守的刁难,一边利用有限的资源调理身体。
她发现冷宫后院竟有几株野生的薄荷和艾草,这让她喜出望外。她偷偷将这些草药采摘回来,与急救包里的药材搭配,制成简单的驱蚊药包和消炎草药。一日,她正在院中晾晒草药,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几个太监宫女神色慌张地跑过冷宫门口,对话声隐约传来:"快!太后娘娘中风了!太医院的人都束手无策,皇上已经震怒了!
""听说已经昏迷半个时辰了,嘴都歪到一边去了......""嘘!小声点,这要是被太尉府的人听到,有你好果子吃!"楚瑶心中一动。中风,在现代医学中称为脑卒中,若能及时救治,或许还有转机。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她离开冷宫的绝佳机会。她立刻找到看守冷宫的刘太监,也就是那天送毒粥来的老太监。"刘公公," 楚瑶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而卑微,"听闻太后娘娘凤体违和,民女略通医术,或许能为太后娘娘尽一份力。"刘太监嗤笑一声,满脸不屑:"你一个废妃,也敢妄谈医术?莫不是想趁机作乱?
" 他用那双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楚瑶,似乎在评估这个提议的风险。楚瑶急中生智,压低声音道:"公公试想,若民女能救太后,你便是举荐有功,必然能得到皇上赏赐;若救不活,最多不过是治罪于我,与公公无关。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何不一试?" 她特意加重了 "赏赐" 二字,直击这类底层太监的软肋。
刘太监犹豫片刻,捻着稀疏的胡须沉吟道:"你且随我来,若敢耍花样,定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想到太后病重,皇上震怒,宫中人人自危,或许这真是个攀附的机会。楚瑶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顺从地跟着刘太监走出冷宫。
穿过层层宫阙,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这座皇宫的宏伟与森严。朱红宫墙高耸入云,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往来的宫女太监都行色匆匆,神色肃穆。经过大约一炷香的路程,他们来到太后居住的慈安宫。尚未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压抑的啜泣声和太医们焦急的议论声。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太医们围在榻前束手无策,皇帝面色铁青地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皇上,冷宫废妃楚氏自称能治太后重病。" 刘太监跪地禀报,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皇帝猛地转过身,龙颜大怒:"一个废妃?胡闹!太医院的御医都束手无策,她一个妇人能有什么本事?""皇上," 楚瑶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叩首,"臣女虽医术不精,但曾得异人传授急救之法,或许能救太后一命。请皇上给臣女一个机会,若是救不活太后,臣女甘愿受死!" 她知道此时必须表现出绝对的自信和勇气。这时,太医院院判颤巍巍地说道:"皇上,太后娘娘气息愈发微弱,脉息沉细...... 依老臣看,不妨让她一试,或许能有奇迹发生。
"皇帝看着榻上昏迷不醒的母亲,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神色坚定的楚瑶,最终咬牙点头:"好,朕便信你一次!若救不活太后,朕定要你凌迟处死!"楚瑶深吸一口气,从容起身,来到榻前。只见太后昏迷不醒,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而微弱。她仔细检查,发现太后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僵硬,正是中风的典型症状。根据脑中的医学知识,她判断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脏腑闭症,情况十分危急。"快取银针来!
要三寸长的毫针!" 楚瑶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太医们虽不情愿,但皇上已默许,只得奉上银针。楚瑶从急救包中取出碘伏,仔细消毒双手和银针,动作娴熟而专业,令一旁的太医们暗暗称奇。她迅速取穴:水沟、百会、内关三穴,这是治疗中风的关键穴位。楚瑶采用现代针灸大师石学敏教授的 "醒脑开窍" 针刺法,在内关穴施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持续两分钟;人中穴用重雀啄法,直至太后眼球湿润。
她的手法精准而稳定,每一次捻转、提插都恰到好处。接着,她又选取十宣穴进行放血,以泻热开窍。当第一滴黑紫色的血液从指尖渗出时,旁边的太医监正忍不住惊呼:"此举太过凶险!太后年事已高,怎能如此放血?
"楚瑶头也不抬地回道:"太后此刻热毒攻心,放血乃是急救之法。
《黄帝内经》有云:’ 血实者宜决之 ’,正是此理。" 她的话引经据典,让质疑的太医一时语塞。"取黄芪和防风各五十克,用沸水冲泡,倒入铜盆中熏蒸太后口鼻!
" 楚瑶又吩咐道。
她记得《旧唐书》中记载许胤宗曾用黄芪防风汤熏蒸法治愈柳太后中风的典故,此时正好借鉴。皇帝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双手紧握成拳。他看到楚瑶有条不紊,神色专注,虽然对这些手法闻所未闻,但心中竟生出一丝希望。半个时辰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 太后的呼吸逐渐平稳,面色也缓和了许多,甚至轻轻呻吟了一声。
"太后娘娘醒了!" 旁边的宫女惊喜地叫道。楚瑶收针起身,额上布满细汗,后背已被汗水浸透。她长舒一口气道:"太后娘娘脉象渐稳,已无大碍。
但后续还需精心调理,不可再受刺激。"皇帝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查看,果然见太后气息匀称,脸色红润了不少,甚至能微微睁开眼睛。"好!楚氏,你立了大功!
" 皇帝龙颜大悦,声音都带着颤抖。楚瑶跪地谢恩:"臣女不敢居功,全赖皇上洪福,太后娘娘吉人天相。" 她知道此刻必须低调,不能功高盖主。
皇帝爽朗大笑:"你医术精湛,胆识过人,朕即刻赦免你的罪过,复封为瑶嫔,迁居景仁宫。
赏黄金百两,锦缎千匹!"楚瑶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但她也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后宫的风波才刚刚拉开序幕。
第二章 景仁风云楚瑶迁居景仁宫后,才真正体会到宫廷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与冷宫的破败不堪相比,景仁宫虽不算最顶级的宫殿,却也清幽雅致。庭院里种着几株玉兰,正值花期,洁白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宫女太监们对她恭敬有加,再无冷宫时的鄙夷与怠慢。皇帝赏赐的黄金锦缎堆满了偏殿,楚瑶却并未沉溺于物质享受。
她知道这些荣华富贵来得快去得也快,唯有真正掌握权力和人心,才能在这深宫中立足。
她首先做的,便是整顿宫务,将原主留下的几个宫女太监重新筛选,留下忠心可靠的,其余的都妥善安置到别处。"小主,这是淑妃娘娘派人送来的贺礼。
" 宫女春桃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进来禀报。春桃是楚瑶从冷宫里带出来的唯一宫女,为人机灵忠心,深得楚瑶信任。楚瑶接过锦盒,心中警惕。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盒精致的杏仁酥,香气扑鼻。"淑妃倒是消息灵通,本宫刚迁居此处,她的贺礼就到了。" 楚瑶冷笑一声,心中了然。"小主,这点心......" 春桃欲言又止,显然也担心其中有诈。楚瑶示意春桃取来银钗,轻轻插入一块杏仁酥中。果然,片刻后银钗便泛起乌黑之色。"又是这招,未免太过拙劣。
" 楚瑶不屑地摇摇头,"春桃,取些蜂蜜来,就说本宫觉得这杏仁酥味道甚好,只是略嫌干涩,加些蜂蜜回赠给淑妃娘娘。"春桃恍然大悟,连忙应声而去。楚瑶知道,这只是淑妃的试探,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果然,几日后,宫中便传出流言,说楚瑶在冷宫中修炼巫蛊之术,用邪术诅咒淑妃。一时间,各种版本的谣言在宫中风传,有的说看到楚瑶深夜在冷宫后院烧纸人,有的说她用生人血祭祀,说得有鼻子有眼。
楚瑶知道这是淑妃的手段,目的是败坏她的名声,让皇帝厌弃她。"看来淑妃是急了。
" 楚瑶对春桃笑道,"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沉住气。"不出所料,几日后,淑妃带着几名太监宫女气势汹汹地来到景仁宫。"楚瑶,你可知罪?" 淑妃柳氏身着华服,头戴凤钗,盛气凌人地指着楚瑶。楚瑶故作不解:"臣妾不知身犯何罪,劳烦淑妃娘娘明示。
"淑妃冷笑一声,示意宫女上前:"有人举报你在宫中行巫蛊之术,诅咒本宫!来人,搜!
"几名太监立刻在景仁宫内翻箱倒柜,很快便从楚瑶的梳妆台下搜出一个小木人,上面用红绳缠着,写着淑妃的生辰八字。"人赃并获,你还有何话可说?
" 淑妃得意洋洋地看着楚瑶。楚瑶镇定自若地走上前,仔细打量着那个小木人:"皇上明鉴,臣妾从未修炼巫蛊之术。这木人定是他人栽赃陷害。
" 她知道皇帝此刻必然在暗处观察,故意提高了声音。"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
" 淑妃厉声道,眼中满是得意。楚瑶看向那木人,不慌不忙地说道:"皇上请看,这木人所用的桐木,臣妾宫中从未有过。而且这上面的字迹,娟秀纤细,绝非臣妾所书。
" 她转向搜出木人的太监,"公公可否告知,这木人是从何处搜出的?
"那太监显然是淑妃的心腹,支支吾吾地说:"是...... 是从梳妆台下面搜出的。
""哦?" 楚瑶挑眉,"本宫的梳妆台每日都由春桃打扫,从未见过此物。春桃,你可有印象?"春桃立刻跪下:"回皇上、淑妃娘娘,奴婢每日打扫小主房间,从未见过这个木人!定是有人趁乱放入的!"楚瑶又道:"臣妾略通医术,可知桐木碎屑若混入食物,会导致腹泻。臣妾怀疑,有人想用此法害臣妾腹泻,再栽赃陷害。
" 她取出急救包中的蒲公英汁,"这是臣妾自制的试剂,若将桐木碎屑浸入其中,便会呈现蓝色。" 她当场试验,果然如她所说。皇帝在一旁早已看得清楚,此时冷冷开口:"来人,彻查此事!将这木人上的字迹与景仁宫上下比对,务必找出真凶!
"很快,调查结果出来,果然是淑妃身边的宫女模仿楚瑶的笔迹写的。皇帝虽未严惩淑妃,但也斥责了她一番,令她闭门思过三月。经此一事,楚瑶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人们都知道这位新晋的瑶嫔不仅医术高明,更心思缜密,不好惹。楚瑶知道,仅仅自保是不够的,她必须主动出击,获得皇帝真正的信任。她开始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宫中其他嫔妃和太监宫女诊治一些小病小痛,既积累人脉,也树立口碑。一日,楚瑶在给太后请安时,偶遇了三皇子的侧妃林氏。林氏最近刚被诊出有孕,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闲谈中,楚瑶发现她虽面色红润,但眼底却有一丝青黑,并非孕妇应有的气色。更奇怪的是,她虽声称已有三月身孕,却毫无孕吐反应,行动也过于轻便。"妹妹看起来气色不错,只是似乎有些气血不足。
" 楚瑶故作关切地说道,"要不要让臣妾为你把把脉?"林氏眼神闪烁,连忙推辞:"多谢姐姐好意,只是太医已经诊过了,说一切安好。" 她下意识地护住小腹,动作有些僵硬。楚瑶心中起疑,却没有点破,只是笑着说:"那就好,妹妹可要好好保重身体。"回到景仁宫后,楚瑶立刻让春桃去打听林氏的情况。
春桃很快带回消息:林氏近来确实行踪诡秘,经常偷偷服用一种不知名的药丸,而且很少去御花园散步,总是待在自己宫里。"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 楚瑶若有所思。
她知道三皇子一直觊觎太子之位,如果林氏能生下皇子,无疑会大大增加他的筹码。几日后,宫中举办赏花宴,楚瑶特意留意观察林氏。席间,林氏饮用了少量酒水后,竟面色苍白,险些晕倒。楚瑶借口为她诊脉,趁机搭脉,发现其脉象虽看似滑利,但实则虚浮无力,并非真正的孕脉。"侧妃娘娘似乎气血不足," 楚瑶故作关切,"臣妾这里有上好的乌鸡白凤丸,可补气血,对孕妇也有益处。"林氏闻言,脸色更加苍白,连忙推辞:"多谢瑶嫔好意,只是太医已为我开了安胎药,不便再用其他药物。
"楚瑶心中更加确定,这林氏定是假孕。她暗中调查,发现林氏近来常偷偷服用一种药物,据说能伪造怀孕迹象。楚瑶设法取来药物样本,发现其中含有紫河车粉和多种草药,这正是中医中常用于伪造孕象的配方。在一次家宴上,楚瑶故意提及林氏的胎象不稳,建议皇帝请太医再次诊脉确认。三皇子和林氏脸色大变,但皇命难违,只得应允。
太医诊脉后,神色犹豫,不敢明言。楚瑶趁机道:"皇上,臣妾曾学过一种验孕之法,用黄连、坤草等草药熬汤,孕妇饮用后便会呕吐不止,而非孕妇则无此反应。
此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准确率极高。"皇帝准许一试。林氏百般推辞,但在皇帝的坚持下,只得饮下汤药。片刻后,她并无任何反应,脸色惨白如纸。"这...... 这不可能!
" 林氏惊慌失措,语无伦次。三皇子见状,知道大势已去,连忙跪地请罪:"父皇恕罪!
都是儿臣一时糊涂,被这贱人蒙蔽!"真相大白,三皇子和林氏假孕欺君,意图争夺储位。
皇帝震怒,将三皇子贬为庶人,流放边疆;林氏则被打入冷宫,永世不得出宫。经此两事,皇帝对楚瑶愈发信任,不仅因为她的医术,更因为她的智慧和胆识。他开始频繁召楚瑶侍寝,与她讨论朝政,甚至让她参与一些简单的政务决策。后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