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沧溟将爱遗忘(虞缪琛玫玫)火爆小说_《坠入沧溟将爱遗忘》虞缪琛玫玫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清晨五点,天光还未挣脱地平线的桎梏,城市依旧沉睡在灰蓝色的梦境里。
林芸已经系上了围裙,厨房里温暖的橘色灯光,是她为自己点亮的、一天中最先升起的太阳。
空气里弥漫着黄油、面粉和糖混合发酵的香气,这是她赖以为生的味道,也是将她从无边黑夜里一次次打捞上岸的味道。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她的丈夫陈阳,也带走了她世界里所有的色彩。
悲伤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她的喉咙,让她几乎窒息。直到有一天,六岁的女儿安安抱着她的腿,小声说:“妈妈,我饿了,我想吃你做的小熊饼干。”那一刻,林芸知道,她不能倒下。为了安安,她必须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活。
她拿出了陈阳留下的所有积蓄,盘下了这个小小的、带着后厨的临街铺面。但她没有开店,高昂的租金和不稳定的客源让她不敢冒险。
她选择了一种更古老、更踏实的方式——在城东的晨光集市摆摊。她的小摊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芸朵甜品”。一块手写的木牌,几样精心制作的糕点,就是她的全部家当。
主打的是桂花米糕、红豆酥和几款动物造型的饼干。桂花米糕是陈阳生前最爱吃的,也是她做得最用心的。每一粒米都浸透了思念,每一缕桂花香都缠绕着回忆。“妈妈,今天会有很多人买我们的糕点吗?”安安揉着惺忪的眼睛,小小的身子靠在林芸腿边,声音软糯。“会的,安安做的装饰画最漂亮了,大家肯定喜欢。”林芸笑着,将一盘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小熊饼干递到女儿面前。集市的喧嚣由远及近,像潮水般涌来。
林芸熟练地支起遮阳伞,铺开格子桌布,将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糕点码放整齐。
安安则拿出自己的蜡笔和画纸,在一旁安静地画画,偶尔抬头看看妈妈,眼神里满是依赖。
林芸的摊位在集市一角,不算起眼,但胜在干净雅致,糕点用料扎实,味道也好,渐渐积累了一些熟客。其中最特别的一位,是一个总在周三和周五清晨出现的男人。
他大概三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干净的衬衫或T恤,偶尔会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斯文儒雅。他从不多话,每次来都只买一样东西——桂花米糕。他会安静地排队,轮到他时,便递上零钱,温和地说一句:“一份桂花米糕,谢谢。”然后提着纸袋,转身汇入人流,仿佛从未出现过。林芸对他印象深刻,不仅仅因为他风雨无阻,更因为他吃米糕的样子。他不像别人那样边走边吃,而是会走到集市尽头的长椅上,坐下来,小口小口地、极其认真地品尝,仿佛在完成某种仪式。那专注的神情,让林芸莫名地感到一丝熟悉和心安。她不知道他的名字,只在心里默默称他为“米糕先生”。
这天,天气有些闷热,眼看就要下雨。集市上的人流也比往常稀疏。
林芸正有些发愁今天的糕点怕是卖不完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出现了。“一份桂花米糕,谢谢。”沈江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林芸将打包好的米糕递给他,忍不住多说了一句:“今天可能会下雨,您早点回家吧。”沈江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她会主动搭话。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暖意,他笑了笑,点头道:“好,谢谢你。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句突如其来的夸奖让林芸有些脸热,她低头整理着摊位,小声说了句“谢谢”。沈江没有立刻离开,他的目光落在那些因为天气原因而销路不佳的红豆酥上,沉吟片刻,开口道:“其实,你的红豆酥,或许可以试着调整一下酥皮的配方。”林芸一怔,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本能的防备。她的配方是研究了很久才定下来的,是她的心血。
沈江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连忙解释道:“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以前是做食品研发的。
你的红豆馅炒得非常好,甜而不腻,豆香浓郁。只是酥皮的起酥层次感稍弱了一些,如果能在油皮和油酥的比例上做一点微调,用更高筋度的面粉增加延展性,口感会更上一层楼。”他话说得专业又诚恳,没有半点炫耀的意思。林芸的防备渐渐卸下,取而代之的是好奇和惊讶。她从未想过,这个每周只来买米糕的男人,竟然还是个行家。
“我……我回去试试。”她有些不确定地回答。“嗯,”沈江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支笔和一张便签,迅速写下几个数字和要点,递给她,“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打扰到你,我很抱歉。”说完,他再次报以温和的微笑,转身离开了。林芸捏着那张写着遒劲字迹的便签,心里五味杂陈。
雨点终于落了下来,砸在遮阳伞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安安放下画笔,懂事地帮妈妈收拾东西。看着女儿小小的身影,林芸握紧了手里的便签。或许,她应该试一试。为了安安,也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小摊,任何一个能变得更好的机会,她都不该放弃。二接下来的几天,林芸一头扎进了厨房。她按照沈江便签上的建议,反复调试着酥皮的配方。失败了无数次,烤盘里堆满了形态各异、口感不佳的失败品。
安安不解地问:“妈妈,以前的红豆酥也很好吃啊,为什么要做新的?
”林芸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女儿天真的脸,轻声说:“因为妈妈想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点心,这样我们就能赚多一点钱,给安安买新画笔,买漂亮的小裙子。”经过三天几乎不眠不休的尝试,当新一批红豆酥从烤箱里取出时,林芸知道,她成功了。那酥皮薄如蝉翼,层次分明,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渣,咬一口,外皮酥脆,内馅绵软,口感比之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周三清晨,林芸特意多做了一些改良版的红豆酥。当沈江的身影准时出现时,她的心竟有些微微的紧张。“一份桂花米糕。”他照例说道。“先生,”林芸鼓起勇气,叫住了他,“这是我新做的红豆酥,想请您尝尝,谢谢您上次的建议。
”她递过去一个独立包装的红豆酥,脸颊微红。沈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漾起温柔的笑意。他没有推辞,接了过来,当着她的面,轻轻咬了一口。他的动作很慢,细细地品味着。林"芸的呼吸都屏住了。“非常棒。”半晌,他抬起头,由衷地赞叹道,“酥皮入口即化,和豆馅的绵密口感形成了完美的对比。你很有天赋。”这句肯定,比卖出一百个红豆酥还要让林芸开心。压抑在心底许久的某种东西,似乎被这句话轻轻撬动了。她有多久没有因为自己的努力被认可而感到喜悦了?
自从陈阳走后,她所有的情绪都像是被泡在冰水里,麻木而迟钝。“谢谢,真的太谢谢您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从那天起,沈江不再只是一个沉默的“米糕先生”。
他会在买完米糕后,和林芸聊上几句。聊天的内容也从糕点本身,慢慢延伸到集市的见闻,天气的好坏。他话不多,却总能说到点子上。他会提醒她,哪天的天气预报不准,最好早点收摊;他会告诉她,集市管理处最近在整顿,让她注意摊位的卫生。他的关心,像和煦的春风,不动声色,却一点点吹散了笼罩在林芸心头的阴霾。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倾盆的下午。林芸因为一个临时的大订单,没能及时收摊。
狂风卷着暴雨,瞬间将集市掀得人仰马翻。她的遮阳伞被吹得摇摇欲坠,糕点盒子被雨水打湿。安安吓得躲在她怀里,小脸煞白。就在林芸手足无措,几乎要哭出来的时候,一把宽大的黑伞遮在了她们母女头顶。“别怕,我来帮你。”是沈江。
他不知何时出现的,衬衫湿了半边,额前的碎发滴着水,样子有些狼狈,但眼神却异常沉稳。
他没有多余的话,立刻动手帮林芸收拾。他将糕点搬到自己停在不远处的车里,又帮她收好沉重的推车和桌椅。等一切都安顿好,林芸和安安坐进沈江温暖干燥的车里时,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浑身都在发抖,一半是冷的,一半是感动的。
“谢谢你……”她只能反复说着这两个字。“不客气。”沈江发动了车子,打开暖风,“你住在哪里?我送你们回去。”车里很安静,只有雨刷器规律的摆动声和安安细微的呼吸声。小姑娘大概是累了,靠在后座上睡着了。
沈江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放缓了车速,轻声问:“一直都是你一个人带着孩子摆摊吗?
”林芸点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嗯。”“很辛苦吧。”这句简单的话,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林芸尘封已久的情绪闸门。三年来,所有的辛苦、委屈、孤独和思念,在这一刻,汹涌而出。她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无声地流泪,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像一棵在风雨中扎根的树。可原来,她也渴望有一个肩膀,渴望一句简单的“你辛苦了”。沈江没有劝慰,也没有打扰。
他只是默默地将车停在路边,抽了几张纸巾递给她,然后安静地等待着,给了她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去释放自己的情绪。许久,林芸才止住哭泣,不好意思地擦干眼泪:“对不起,我失态了。”“没关系,”沈江的声音依旧温和,“想哭的时候就哭出来,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他重新发动车子,将她们母女安全送到楼下。
临走前,他看着林芸略显凌乱的店铺,说:“其实,摆摊受天气影响太大了。你有没有想过,在网上卖?”“网上?”林芸一脸茫然,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对,”沈江耐心地解释,“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网上下单,然后配送或者自提。
你的糕点品质这么好,完全可以试试。我可以帮你。”“我……我不会弄那些。
”林芸有些自卑,她感觉自己和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脱节了。“没关系,”沈江看着她,目光坚定而温暖,“我教你。”三沈江没有食言。从那天起,他成了“芸朵甜品”的编外技术顾问。他利用周末时间,帮林芸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拍照、修图、撰写文案、上架商品。他告诉她,一张好的照片,要讲究光线和构图,能让食物看起来更有食欲;一段好的文案,要能讲出食物背后的故事,引发顾客的情感共鸣。林芸这才知道,原来她每天都在做的桂花米糕,背后有着她和陈阳的故事;那些可爱的动物饼干,藏着她对女儿安安的爱。
这些都是最动人的文案素材。沈江的镜头下,那些普通的糕点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晨光透过窗棂,洒在晶莹剔লেও的桂花米糕上,泛着温柔的光晕;安安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捏着一块小熊饼干,画面充满了童趣和暖意。
林芸在他的指导下,也开始学着用心记录。她写下了桂花米糕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一个爱吃甜食、笑起来像太阳一样的男人;她写下了红豆酥的改良过程,是因为一个陌生人的善意指点。她的文字质朴无华,却因为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而格外动人。
线上店铺开张的第一天,订单寥寥无几。林芸有些气馁。沈江却安慰她:“万事开头难,别急。我们先从身边的小区群和朋友群开始推广。”他帮她设计了优惠活动,制定了配送方案。安安也成了小小的宣传员,她把自己画的画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上,画上是妈妈的甜品摊和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妈妈做的糕点最好吃啦!”渐渐地,订单多了起来。先是周围的邻居,然后是邻居的朋友,口碑像涟漪一样一圈圈扩散开去。
林芸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却是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
她不再需要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去集市,只需要在自己熟悉的厨房里,专注于制作美味的糕点。沈江成了她店铺的常客,不仅是线下的“米糕先生”,也是线上的第一个顾客。他几乎每周都会下单,有时是帮同事订下午茶,有时是给自己的家人买。每次他来取货,都会顺便帮林芸解决一些电脑上的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