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租屋到星光顶(老周李曼)最新小说_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从出租屋到星光顶(老周李曼)
第一章 泡面与啤酒的终点2024年夏,南城最旧的城中村出租屋里,余声把最后一口泡面汤吸得溜响,啤酒罐在满是外卖盒的桌上滚出刺耳声响。三十岁的他,没工作、没存款,“爱好”是对着电脑里十年前的演唱会视频发呆——那是他原来世界里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孙燕姿的《遇见》、李宗盛的《凡人歌》……每首歌都能让他想起大学时组乐队的日子,可现在,乐队散了,梦想埋了,只剩他在出租屋里苟延残喘。“妈的,活着真没意思。
”余声把空啤酒罐砸向墙角,罐身变形的脆响里,他趴在键盘上昏了过去。键盘还亮着,屏幕停留在“华语乐坛十年低谷,听众呼吁优质作品”的新闻页,只是他没看见,页面角落的日期,悄悄从“2024”变成了“2034”。再次醒来时,余声是被檀香熏醒的。他猛地睁眼,不是熟悉的霉味天花板,而是挂着水晶灯的吊顶;手边不是黏腻的键盘,而是铺着真丝床单的大床。窗外传来车流声,他爬起来冲到窗边,瞳孔骤缩——楼下是南城最繁华的CBD,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而墙上的电子日历清晰地显示着:2034年6月18日。“我在哪儿?
”余声抓着头发转圈,目光扫过床头柜,那里放着一部陌生的手机,还有一本摊开的笔记本。
笔记本上的字迹很眼熟,却不是他的——“余声,明天《新声纪元》海选,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再失败,就彻底放弃吧。”手机突然震动,屏幕跳出“经纪人老周”的名字。余声犹豫着接起,电话那头的吼声差点震破他的耳膜:“余声!你死哪儿去了?
明天海选要带的资料我给你发微信了,你要是再像前两年那样临阵脱逃,我跟你没完!
”《新声纪元》?前两年?余声脑子“嗡”的一声,他抓起手机点开搜索引擎,指尖抖得厉害。
当“平行世界”“华语乐坛断层20年”“经典作品缺失”这些关键词跳出来时,他瘫坐在地毯上,冷汗浸透了洗得发白的T恤。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和原来一样,唯独华语乐坛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2014年后,优质作品断层,歌手们靠口水歌圈钱,听众审美疲劳到“宁愿听老歌循环,也不碰新歌”。而“余声”,是这个世界里一个连续两年参加选秀失败的糊咖,签了个小经纪公司,连酒吧驻唱的机会都抢不到,明天的《新声纪元》,是公司给的最后通牒。
“原来……不是做梦。”余声盯着手机屏幕,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他摸了摸胸口,那里还装着另一个世界几十年的经典歌曲——那些在这个世界从未出现过的旋律,是他唯一的筹码。他站起身,走到镜子前。镜里的人还是蜡黄的脸、肿眼泡,可眼神里的死气,慢慢被亮取代。“余声,这次不逃了。”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要让这个世界,听见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章 海选台上的“陌生人”《新声纪元》南城海选现场设在一个旧剧场,候场区挤满了抱着吉他、背着乐谱的年轻人。余声跟着老周进来时,不少人投来眼熟的目光,窃窃私语像蚊子似的飘过来:“哟,这不是‘两年元老’余声吗?今年还来啊?
”“去年他唱那首《爱情泡泡》,评委直接说‘像幼儿园儿歌’,今年不会更差吧?
”老周听见了,拽着余声往角落走,压低声音骂:“你听见没?争点气!这次要是再砸了,咱俩都得喝西北风!我跟你说,今天的评委有李曼——就是那个唱《时光信》的李曼,她最讨厌没诚意的选手,你可别瞎唱!”余声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连夜写的歌词——《遇见》。老周瞥了一眼,皱眉:“你又写原创?
去年你那原创被骂得还不够?余声,咱别折腾了,唱首稳妥的老歌不行吗?”“老周,信我一次。”余声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这首歌,能成。”老周看着他眼底的光,愣了愣。这两年的余声,要么怯生生不敢说话,要么破罐破摔耍脾气,从没这样笃定过。
他叹了口气:“行,最后一次,要是输了,你可别怨我。”轮到余声时,剧场里的灯光有些晃眼。他抱着从老周那儿借来的吉他,一步步走上台,台下的议论声还没停,评委席上的李曼正低头翻他的资料,眉头皱得很紧——“余声,28岁,连续两年海选淘汰,擅长‘甜腻口水歌’”。“介绍一下自己,然后开始吧。
”李曼的声音很淡,没什么温度。余声调整了一下吉他弦,抬眼看向台下:“评委老师好,我叫余声,今天唱一首原创,《遇见》。”“又是原创?”台下有人嗤笑,李曼也抬了抬眼,眼神里多了点审视:“好,开始吧。”吉他弦轻轻拨动,前奏像一阵微风拂过剧场,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余声闭上眼睛,开口的瞬间,李曼握着笔的手顿住了——“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他的声音不算惊艳,却很干净,带着一种淡淡的温柔,像是在诉说一个未完的故事。台下的人停下了交头接耳,有人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候场区的选手也安静下来,侧耳听着台上的歌声。副歌响起时,“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余声的声音微微上扬,却没半点浮夸,把那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忐忑,唱得恰到好处。李曼的眉头慢慢松开,她抬头看向台上的余声,眼神里多了点探究——这个唱了两年口水歌的选手,怎么突然能写出这样细腻的歌?
一曲终了,吉他的余音还在剧场里绕。李曼没立刻说话,而是翻看余声前两年的资料,对比着眼前的人,疑惑更重了:“余声,这首歌是你什么时候写的?”“昨天晚上。
”余声老实回答。“昨天晚上?”另一位评委忍不住开口,“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很成熟,甚至比现在市面上很多主打歌都精致。你前两年的作品……和这首差距太大了,你能解释一下吗?”这话里的怀疑很明显——没人相信一个连续两年唱口水歌的人,能一夜之间写出《遇见》这样的作品。台下瞬间又热闹起来,“不会是抄的吧?
”“肯定是找枪手了!”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周在台下急得直冒汗,心里把余声骂了千百遍:早说别唱原创,现在好了,被怀疑抄袭了!可余声很平静,他看着那位评委,语气坚定:“老师,我知道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遇见》的每一个字、每一段旋律,都是我自己写的。
如果您能找出任何一首和它相似的歌,我立刻退出比赛,从此再也不碰音乐。
”他的眼神很亮,没有丝毫闪躲。剧场里慢慢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这个曾经的“选秀常客”,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李曼看着余声,沉默了几秒,突然笑了:“好,我信你。余声,你晋级了。
”掌声突然响起来,余声愣了愣,随即握紧了吉他。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他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三章 地下室里的“星光”晋级《新声纪元》复选的消息,没给余声带来多少欢呼。老周倒是高兴,拉着他去吃了碗牛肉面,可回到“家”里,余声才发现,这个世界的“他”比想象中更惨——所谓的“家”,是南城郊区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没窗户,潮得能拧出水,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破床和一个掉漆的衣柜。“先凑活住,等复选过了,我跟公司申请给你换个好点的地方。”老周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余声摇摇头:“没事,比我原来的出租屋强。”他没说的是,原来的出租屋再差,也有窗户能看见太阳,可这里,只有永远的昏暗。但余声没抱怨,他把地下室收拾了一下,在墙上贴了张白纸,当作“创作墙”,又找老周借了台旧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脑子里的歌。复选要唱两首歌,一首原创,一首改编。余声想了想,原创选了陈奕迅的《十年》,改编选了李宗盛的《凡人歌》——他知道,这个世界的人没听过这些歌,他要让这些旋律,在这个时代重新活过来。可练歌的过程比想象中难。地下室隔音差,他一唱歌,隔壁就敲墙骂“神经病”;吉他是老周借的,弦有点松,弹起来总跑调;最麻烦的是,他没受过专业训练,高音总上不去,《十年》里的“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那句,每次唱到“你”字,都得破音。“妈的,怎么这么难。”余声把吉他扔在地上,坐在床边叹气。手机响了,是老家打来的电话,妈妈的声音带着担忧:“小声,你在外面还好吗?不行就回来,家里还有一亩地呢。”余声鼻子一酸,强装轻松:“妈,我好着呢,最近在参加一个比赛,要是成了,就能让你和我爸过上好日子了。”挂了电话,余声看着墙上的白纸,上面写满了歌词,像一个个跳动的希望。他捡起吉他,重新调弦,对着空气练起来。这次,他放慢了速度,一句一句抠细节,高音上不去,就练气息;节奏不稳,就跟着节拍器打拍子。地下室里没时钟,他练到嗓子哑了,才发现窗外已经亮了——原来他练了一整晚。复选那天,余声穿着老周给他买的新T恤,抱着吉他上了台。这次的舞台比海选大,聚光灯更亮,台下坐着更多观众。他深吸一口气,先唱了《十年》。“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恰好把歌里的遗憾唱得入木三分。
台下的观众安静下来,有人悄悄抹眼泪;评委席上的李曼,眼神里满是惊艳——她没想到,这个选手不仅能写出《遇见》,还能拿出《十年》这样有故事的歌。
接着是改编的《凡人歌》。余声把原来的编曲改得更轻快,吉他弹得更有劲儿,“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唱到这里时,他抬头看向台下,像是在和所有为生活奔波的人对话。台下的观众跟着打拍子,甚至有人小声跟着唱——虽然他们没听过这首歌,可旋律里的共情,却让他们忍不住跟着附和。两首歌唱完,台下掌声雷动。李曼笑着说:“余声,你让我看到了华语乐坛的希望。恭喜你,晋级全国赛。”走出剧场时,阳光照在余声身上,他第一次觉得,这个平行世界的阳光,也这么温暖。老周冲过来抱住他,激动得语无伦次:“余声!你火了!刚才后台好多媒体要采访你!”余声看着远处的高楼,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余声,加油,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第四章 流言与底气全国赛在京城举行,余声第一次坐高铁离开南城。
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他想起原来世界里的自己,从来没走出过南城,而现在,他正朝着星光走去。可星光之下,总有阴影。余声的两首歌在网上火了之后,质疑声也跟着来了。有人扒出他前两年的选秀视频,对比现在的作品,说他“找枪手”“抄袭”;还有人翻出他地下室的照片,嘲笑他“穷酸还想当明星”;更有甚者,编造他“靠关系进全国赛”的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老周把手机递给余声时,手都在抖:“这些人太过分了!
我已经跟公司说要发声明了,你别往心里去。”余声看着网上的恶评,心里不是不难受,可他没垮。他想起原来世界里,李宗盛说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他前两年的失败,不是白费的,那些日子的挣扎,让他更懂《凡人歌》里的“奔波苦”,让他更能唱好《十年》里的“遗憾”。“不用发声明。”余声把手机还给老周,“用作品说话,比什么都强。”全国赛的第一期,主题是“我的故事”。
余声选了首《后来》,他把自己穿越的经历、前两年的挣扎,都揉进了歌声里。上台前,李曼找到他,轻声说:“别在意网上的声音,我相信你。”余声点点头,走上舞台。
聚光灯亮起时,他看着台下的观众,突然想起出租屋里的泡面、地下室的昏暗,还有妈妈的电话。他拨动吉他弦,开口唱道:“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他的声音里带着哽咽,却没半点矫情,台下的观众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不少人红了眼眶。唱到“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时,余声想起大学时乐队的主唱,那个笑着说“余声,我们要唱到鸟巢”的女孩,现在,她应该还在原来的世界里吧?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评委席上的李曼,擦了擦眼角的泪:“余声,你不是在唱歌,你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这首歌,比任何声明都有力量。”节目播出后,网上的风向变了。
有人说“余声的歌里有我的故事”,有人说“就算他以前唱口水歌,现在的作品也值得被尊重”,甚至有人开始扒他的经历,说“从地下室到全国赛,余声太励志了”。老周高兴得请余声吃了顿火锅,余声却没飘。他知道,全国赛里高手如云,有科班出身的歌手,有自带流量的偶像,他能靠的,只有脑子里的歌,和心里的劲。那晚,余声在酒店房间里,写下了《海阔天空》的歌词。他看着“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笑了笑——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他都要像这首歌里唱的那样,勇敢地走下去。第五章 星光顶的余声全国赛的进程越来越快,余声一路过关斩将。
他唱《七里香》,让这个世界的人知道了“窗外的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