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石密藏:结局+番外新上热文(郝肃秦天若):全文+番外+纯净版结局
时间: 2025-04-03 15:23:07
原以为只有巴图陪着自己一起去须卜部族,没想到王炎也一起同行。 廉远心中暗暗叫苦,这个王炎阴险狡诈,比起性格直爽的巴图更难对付。可他已身不由己,身边全是匈奴骑兵围着,想逃又逃不掉,只好装作开心的样子,将视线转向草原上辽阔壮美的风光,一路上故意赞叹匈奴的美好。 王炎和巴图果然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廉远如此喜欢草原,还以为他真的愿意留在匈奴。 廉远虚与委蛇,又有意奉承这两人,与他们倒是相谈甚欢。 借此廉远还对王炎摸了个底,了解到王炎二十年前是个性格孤傲又不得志的中原人,因考取功名失败,想投在汝南刺史门下,却又被地方官绅索要贿赂不成,一气之下闹出了人命,后来只能逃到匈奴,投靠了左贤王。到了匈奴,王炎倒是混得顺风顺水,成了左贤王的座上宾。 言语之中,王炎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廉远好生侍奉左贤王,又故意压低嗓音,暗示左贤王很可能成为新的匈奴单于,让廉远认清形势,把握住机会。 廉远自然是故意做出感激之状,说些含混的话语将王炎蒙混过去。 这次去须卜部族,除了随行的匈奴骑兵,王炎还带了满满一车金银珠宝作为聘礼。 见聘礼如此丰厚,廉远有意探听更多消息,就问王炎,“左贤王真的与须卜部族关系要好?”他觉得左贤王所谓的与须卜部族关系很近的说法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客套话,否则也不会找汉人去帮他说亲了。 “那是当然,我家王爷年轻时曾被老匈奴单于安置在须卜部族历练,在那生活过一段时间。要不然他的汉话怎会说得如此之好。”王炎回答得很肯定,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怪异。 发现王炎的表情似乎另有深意,廉远继续问,“左贤王既然是从须卜部族出来的,那与须卜首领结亲应该不会被拒绝啊,为何这个媒会这么难说?” 王炎欲言又止,他沉思了一会,想到之后廉远还要去须卜部族说亲,可能的话或许还会接管须卜部族首领的位置,有必要让其知道相关的缘由,于是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了他。 “须卜族所在的地方是整个匈奴水草最为丰美之地,物产也最为丰富,是匈奴…
原以为只有巴图陪着自己一起去须卜部族,没想到王炎也一起同行。
廉远心中暗暗叫苦,这个王炎阴险狡诈,比起性格直爽的巴图更难对付。可他已身不由己,身边全是匈奴骑兵围着,想逃又逃不掉,只好装作开心的样子,将视线转向草原上辽阔壮美的风光,一路上故意赞叹匈奴的美好。
王炎和巴图果然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廉远如此喜欢草原,还以为他真的愿意留在匈奴。
廉远虚与委蛇,又有意奉承这两人,与他们倒是相谈甚欢。
借此廉远还对王炎摸了个底,了解到王炎二十年前是个性格孤傲又不得志的中原人,因考取功名失败,想投在汝南刺史门下,却又被地方官绅索要贿赂不成,一气之下闹出了人命,后来只能逃到匈奴,投靠了左贤王。到了匈奴,王炎倒是混得顺风顺水,成了左贤王的座上宾。
言语之中,王炎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廉远好生侍奉左贤王,又故意压低嗓音,暗示左贤王很可能成为新的匈奴单于,让廉远认清形势,把握住机会。
廉远自然是故意做出感激之状,说些含混的话语将王炎蒙混过去。
这次去须卜部族,除了随行的匈奴骑兵,王炎还带了满满一车金银珠宝作为聘礼。
见聘礼如此丰厚,廉远有意探听更多消息,就问王炎,“左贤王真的与须卜部族关系要好?”他觉得左贤王所谓的与须卜部族关系很近的说法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客套话,否则也不会找汉人去帮他说亲了。
“那是当然,我家王爷年轻时曾被老匈奴单于安置在须卜部族历练,在那生活过一段时间。要不然他的汉话怎会说得如此之好。”王炎回答得很肯定,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怪异。
发现王炎的表情似乎另有深意,廉远继续问,“左贤王既然是从须卜部族出来的,那与须卜首领结亲应该不会被拒绝啊,为何这个媒会这么难说?”
王炎欲言又止,他沉思了一会,想到之后廉远还要去须卜部族说亲,可能的话或许还会接管须卜部族首领的位置,有必要让其知道相关的缘由,于是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了他。
“须卜族所在的地方是整个匈奴水草最为丰美之地,物产也最为丰富,是匈奴单于极力拉拢的部族,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得到须卜部族的支持,匈奴单于的地位才能稳固。所以这些年须卜部族一直都在匈奴单于的直接掌控之下,外人很难插手。”
“原来是这样。”廉远明白了,须卜部族既然如此重要,左贤王必定是想通过联姻与匈奴单于争夺须卜部族的控制权。他心念一动,又继续试探道,“这么看,应该是匈奴单于最反对左贤王与须卜部族结亲,所以才让须卜首领拒绝左贤王。”
王炎摇摇头,“匈奴单于当然不愿意左贤王插手须卜部族的事务,但结亲这种事匈奴单于不好直接反对,毕竟左贤王是自己的亲弟弟,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最反对这门亲事的是须卜部族的首领普安。”
廉远恍然大悟,“所以左贤王才投普安所好,找汉人来帮忙。怪不得你们说有汉人去须卜部族都要见一见。这回你们找到了我?”
王炎大笑,“是上天把你送来的。”
廉远心中暗道,这么一来自己岂不是送上门的鱼肉?但表面仍装出欢喜之色,扬眉笑道,“真是造化弄人,想不到我一个穷小子也有飞黄腾达之日。”
见廉远如此自得,王炎忽然收起笑容,冷冷道,“你要始终记得是谁把你推上去的,我们可以让你爬上高位,也可以让你摔得粉身碎骨。”
“不敢,不敢。”廉远立刻露出惶恐之色,心里却骂道,“有朝一日,等我大汉铁再次骑席卷匈奴,必让这些宵小之徒灰飞烟灭。”
王炎却不再言语,似乎想到了什么,一直眉头紧锁沉思着。
隔了一会,见王炎面色稍缓,廉远转变了话题,“左贤王年轻时既然在须卜部族待过,为何得不到部族首领的认可?”
王炎环顾四周,见巴图远远在前面开路,左右无人,才小声道,“左贤王行为放荡,在须卜部族之时就对一些女子有过非礼之举,后来被赶出须卜部族,老匈奴单于为此还责罚过左贤王。此乃王族秘闻,我是看在你此行肩负重任,须了解其中缘由才说与你听,千万不可随意对外宣扬。”
廉远咂了咂舌头,暗道,“这么一来,那左贤王岂不对须卜部族怀恨在心?他现在所谓的联姻既是为了控制须卜部族,也可以说是报复。”
王炎看出廉远的心思,“我家王爷心胸宽广,考虑的是全匈奴的利益,绝不会为了之前的不快嫉恨须卜部族。”他带着别样的意味拍了拍廉远的肩膀,“如今匈奴单于身体不好,一旦左贤王继承王位,绝不会亏待了你。”
廉远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些,知道自己夹在左贤王与匈奴单于争权的夹缝中,稍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脱身,反可能会丢了性命。于是顾左右而言他,与王炎谈起了其他无关话题。
队伍转过一座高山,前方的巴图忽然回过头对身后的匈奴骑兵大声喊道,“就要进入须卜部族领地了,大家打起精神来!”
廉远听闻精神也为之一振。但更让他兴奋的是,从山腰转下来,满眼的秀美风光如一幅罕见的画卷出现在他眼前。
只见蓝天白云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广袤的草原间缓缓流过。河岸边绿草如茵,数不清的牛羊正散落在岸边的草原上,或悠闲的吃草,或在水边吸水。
跨过这条小河上的浮桥,水面上凉爽的风如身姿曼妙的舞姬将裙摆轻柔拂过面颊,廉远鼻息里畅快嗅着水岸边青草的嫩绿味道,早已忘了那些穷山恶水的匈奴传言。
正当廉远还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忽然一支利箭呼啸而来,带着震颤的尾音迅猛地射在队伍前方的草地上。
巴图展开双手轻轻压低,作了个停止前进的手势。
箭羽仍在地上颤动,十多个腰挎长刀,手持弓箭的青衣壮汉已出现在队伍前方。
那些青衣人刚排成一排,在他们身后一匹高大的白马忽然从青衣人头顶飞掠而过,带着一声响亮的长嘶,稳稳停在队伍最前方,以逼人的气势拦住了去路。
“来者何人?”一个俊秀的红衣女子手持一把长剑,在马上大声喝道,她双目黑亮,面容清秀,神情却桀骜不驯,脸上带着不服输的傲气,虽是女儿身,气势却比男子还要强盛,看起来是这些青衣人的头领。
这红衣女子除了身穿匈奴服饰,相貌与汉人相似,说的也是流利的汉话,让廉远立刻生出好感。
在队伍最前方的巴图陪着笑,对那红衣女子道,“在下是左贤王帐下的巴图,是专门护送呼兰兄弟的骨灰回来的。”
“呼兰的骨灰?”那红衣女子脸色一变,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愣了一下才呆声道,“呼兰死了?”
王炎驱马上前,脸上挤出悲伤之色,“呼兰在具兹国被汉军杀害,他的骨灰是被这位小兄弟带回来的。”他随即把廉远招呼过来。
那红衣女子眼神死死盯着廉远,忽然拍马暴怒着冲到廉远马前,质问道,“是不是汉军杀的?”
廉远当时并未见到呼兰是怎么受伤的,只能搪塞道,“当时战场局势混乱,或许呼兰是被误杀。”
“我不信,呼兰从不杀人,他只会留在后方,我不信他会被汉军杀害。”那红衣女子怒吼道,才吼完,她忽然掩面而泣。
王炎朝廉远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拿出那块免死令牌。
廉远从怀中才掏出那块免死令牌,红衣女子就一把夺去,她忍住悲伤仔细查验,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绿草斜斜地倾倒在水岸边,拂过面颊的风依旧清凉,只是风中已多了一层浓重的悲伤,四周一片寂静,谁都没有说话,空气中只剩下红衣女子的哭声。
廉远鼻头一酸,想到呼兰临死前的嘱托,也忍不住落泪。
红衣女子忽然停住哭声,抹了一把眼泪,冷冷道,“把呼兰的骨灰留下,你们可以走了。”
王炎又对廉远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出面想办法留下。王炎似乎对这红衣女子很是忌惮,不敢亲自开口。
廉远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我们这次来还有一事,须与普安首领面谈。”
“何事?”红衣女子眼睛通红地瞟了一眼廉远。
廉远回头去找王炎,想问他是否能在这里把来意说出来,没想到王炎却退到了更远的地方,似乎很怕这红衣女子手中的长剑,他只好自作主张,低声道,“我们是来……说亲的,左贤王想与须卜首领普安的女儿结为百年之好。”
那红衣女子忽然又羞又怒,她狠狠瞪了一眼廉远,勒紧缰绳,打转马身,再不说一句话,咬着牙飞奔而去。
廉远愣在原地,张口结舌,如坠云里雾中。
王炎见那红衣女子走后才驱马上前,擦着额头上的汗,对廉远苦笑道,“你怎么说的如此直白,刚才那女子就是首领普安的女儿阿雅。”
原以为只有巴图陪着自己一起去须卜部族,没想到王炎也一起同行。
廉远心中暗暗叫苦,这个王炎阴险狡诈,比起性格直爽的巴图更难对付。可他已身不由己,身边全是匈奴骑兵围着,想逃又逃不掉,只好装作开心的样子,将视线转向草原上辽阔壮美的风光,一路上故意赞叹匈奴的美好。
王炎和巴图果然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廉远如此喜欢草原,还以为他真的愿意留在匈奴。
廉远虚与委蛇,又有意奉承这两人,与他们倒是相谈甚欢。
借此廉远还对王炎摸了个底,了解到王炎二十年前是个性格孤傲又不得志的中原人,因考取功名失败,想投在汝南刺史门下,却又被地方官绅索要贿赂不成,一气之下闹出了人命,后来只能逃到匈奴,投靠了左贤王。到了匈奴,王炎倒是混得顺风顺水,成了左贤王的座上宾。
言语之中,王炎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廉远好生侍奉左贤王,又故意压低嗓音,暗示左贤王很可能成为新的匈奴单于,让廉远认清形势,把握住机会。
廉远自然是故意做出感激之状,说些含混的话语将王炎蒙混过去。
这次去须卜部族,除了随行的匈奴骑兵,王炎还带了满满一车金银珠宝作为聘礼。
见聘礼如此丰厚,廉远有意探听更多消息,就问王炎,“左贤王真的与须卜部族关系要好?”他觉得左贤王所谓的与须卜部族关系很近的说法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客套话,否则也不会找汉人去帮他说亲了。
“那是当然,我家王爷年轻时曾被老匈奴单于安置在须卜部族历练,在那生活过一段时间。要不然他的汉话怎会说得如此之好。”王炎回答得很肯定,脸上的表情却有些怪异。
发现王炎的表情似乎另有深意,廉远继续问,“左贤王既然是从须卜部族出来的,那与须卜首领结亲应该不会被拒绝啊,为何这个媒会这么难说?”
王炎欲言又止,他沉思了一会,想到之后廉远还要去须卜部族说亲,可能的话或许还会接管须卜部族首领的位置,有必要让其知道相关的缘由,于是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告诉了他。
“须卜族所在的地方是整个匈奴水草最为丰美之地,物产也最为丰富,是匈奴单于极力拉拢的部族,也可以这么说,只有得到须卜部族的支持,匈奴单于的地位才能稳固。所以这些年须卜部族一直都在匈奴单于的直接掌控之下,外人很难插手。”
“原来是这样。”廉远明白了,须卜部族既然如此重要,左贤王必定是想通过联姻与匈奴单于争夺须卜部族的控制权。他心念一动,又继续试探道,“这么看,应该是匈奴单于最反对左贤王与须卜部族结亲,所以才让须卜首领拒绝左贤王。”
王炎摇摇头,“匈奴单于当然不愿意左贤王插手须卜部族的事务,但结亲这种事匈奴单于不好直接反对,毕竟左贤王是自己的亲弟弟,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最反对这门亲事的是须卜部族的首领普安。”
廉远恍然大悟,“所以左贤王才投普安所好,找汉人来帮忙。怪不得你们说有汉人去须卜部族都要见一见。这回你们找到了我?”
王炎大笑,“是上天把你送来的。”
廉远心中暗道,这么一来自己岂不是送上门的鱼肉?但表面仍装出欢喜之色,扬眉笑道,“真是造化弄人,想不到我一个穷小子也有飞黄腾达之日。”
见廉远如此自得,王炎忽然收起笑容,冷冷道,“你要始终记得是谁把你推上去的,我们可以让你爬上高位,也可以让你摔得粉身碎骨。”
“不敢,不敢。”廉远立刻露出惶恐之色,心里却骂道,“有朝一日,等我大汉铁再次骑席卷匈奴,必让这些宵小之徒灰飞烟灭。”
王炎却不再言语,似乎想到了什么,一直眉头紧锁沉思着。
隔了一会,见王炎面色稍缓,廉远转变了话题,“左贤王年轻时既然在须卜部族待过,为何得不到部族首领的认可?”
王炎环顾四周,见巴图远远在前面开路,左右无人,才小声道,“左贤王行为放荡,在须卜部族之时就对一些女子有过非礼之举,后来被赶出须卜部族,老匈奴单于为此还责罚过左贤王。此乃王族秘闻,我是看在你此行肩负重任,须了解其中缘由才说与你听,千万不可随意对外宣扬。”
廉远咂了咂舌头,暗道,“这么一来,那左贤王岂不对须卜部族怀恨在心?他现在所谓的联姻既是为了控制须卜部族,也可以说是报复。”
王炎看出廉远的心思,“我家王爷心胸宽广,考虑的是全匈奴的利益,绝不会为了之前的不快嫉恨须卜部族。”他带着别样的意味拍了拍廉远的肩膀,“如今匈奴单于身体不好,一旦左贤王继承王位,绝不会亏待了你。”
廉远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些,知道自己夹在左贤王与匈奴单于争权的夹缝中,稍处理不好,不但不能脱身,反可能会丢了性命。于是顾左右而言他,与王炎谈起了其他无关话题。
队伍转过一座高山,前方的巴图忽然回过头对身后的匈奴骑兵大声喊道,“就要进入须卜部族领地了,大家打起精神来!”
廉远听闻精神也为之一振。但更让他兴奋的是,从山腰转下来,满眼的秀美风光如一幅罕见的画卷出现在他眼前。
只见蓝天白云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广袤的草原间缓缓流过。河岸边绿草如茵,数不清的牛羊正散落在岸边的草原上,或悠闲的吃草,或在水边吸水。
跨过这条小河上的浮桥,水面上凉爽的风如身姿曼妙的舞姬将裙摆轻柔拂过面颊,廉远鼻息里畅快嗅着水岸边青草的嫩绿味道,早已忘了那些穷山恶水的匈奴传言。
正当廉远还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忽然一支利箭呼啸而来,带着震颤的尾音迅猛地射在队伍前方的草地上。
巴图展开双手轻轻压低,作了个停止前进的手势。
箭羽仍在地上颤动,十多个腰挎长刀,手持弓箭的青衣壮汉已出现在队伍前方。
那些青衣人刚排成一排,在他们身后一匹高大的白马忽然从青衣人头顶飞掠而过,带着一声响亮的长嘶,稳稳停在队伍最前方,以逼人的气势拦住了去路。
“来者何人?”一个俊秀的红衣女子手持一把长剑,在马上大声喝道,她双目黑亮,面容清秀,神情却桀骜不驯,脸上带着不服输的傲气,虽是女儿身,气势却比男子还要强盛,看起来是这些青衣人的头领。
这红衣女子除了身穿匈奴服饰,相貌与汉人相似,说的也是流利的汉话,让廉远立刻生出好感。
在队伍最前方的巴图陪着笑,对那红衣女子道,“在下是左贤王帐下的巴图,是专门护送呼兰兄弟的骨灰回来的。”
“呼兰的骨灰?”那红衣女子脸色一变,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愣了一下才呆声道,“呼兰死了?”
王炎驱马上前,脸上挤出悲伤之色,“呼兰在具兹国被汉军杀害,他的骨灰是被这位小兄弟带回来的。”他随即把廉远招呼过来。
那红衣女子眼神死死盯着廉远,忽然拍马暴怒着冲到廉远马前,质问道,“是不是汉军杀的?”
廉远当时并未见到呼兰是怎么受伤的,只能搪塞道,“当时战场局势混乱,或许呼兰是被误杀。”
“我不信,呼兰从不杀人,他只会留在后方,我不信他会被汉军杀害。”那红衣女子怒吼道,才吼完,她忽然掩面而泣。
王炎朝廉远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拿出那块免死令牌。
廉远从怀中才掏出那块免死令牌,红衣女子就一把夺去,她忍住悲伤仔细查验,很久之后,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绿草斜斜地倾倒在水岸边,拂过面颊的风依旧清凉,只是风中已多了一层浓重的悲伤,四周一片寂静,谁都没有说话,空气中只剩下红衣女子的哭声。
廉远鼻头一酸,想到呼兰临死前的嘱托,也忍不住落泪。
红衣女子忽然停住哭声,抹了一把眼泪,冷冷道,“把呼兰的骨灰留下,你们可以走了。”
王炎又对廉远使了个眼色,示意让他出面想办法留下。王炎似乎对这红衣女子很是忌惮,不敢亲自开口。
廉远被逼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我们这次来还有一事,须与普安首领面谈。”
“何事?”红衣女子眼睛通红地瞟了一眼廉远。
廉远回头去找王炎,想问他是否能在这里把来意说出来,没想到王炎却退到了更远的地方,似乎很怕这红衣女子手中的长剑,他只好自作主张,低声道,“我们是来……说亲的,左贤王想与须卜首领普安的女儿结为百年之好。”
那红衣女子忽然又羞又怒,她狠狠瞪了一眼廉远,勒紧缰绳,打转马身,再不说一句话,咬着牙飞奔而去。
廉远愣在原地,张口结舌,如坠云里雾中。
王炎见那红衣女子走后才驱马上前,擦着额头上的汗,对廉远苦笑道,“你怎么说的如此直白,刚才那女子就是首领普安的女儿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