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重启从撞头开始刘大羽刘若萌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武道重启从撞头开始(刘大羽刘若萌)
时间: 2025-09-16 02:30:46
破木门在军汉身后吱呀作响,勉强合拢,将刺骨的寒意与嚣张的咒骂隔绝在外。
李毅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土墙,缓缓滑坐在地,浑身的骨头仿佛都散了架,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屈辱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的心脏,那是属于现代灵魂的骄傲被无情践踏后的刺痛。
两天……只有短短两天时间。
目光再次投向那杆挂在墙上的锈蚀鸟铳。
这一次,不再是绝望中的茫然一瞥,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审视。
冰冷的金属枪管,斑驳的木制枪托,在他眼中渐渐分解为一个个可以量化、可以改进的零件。
标准化……这是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比那几两银子、几石粮食更有用!
挣扎着爬起身,巨大的虚弱感和饥饿感阵阵袭来。
他看向韩幼娘留下的那个空陶碗,舌底不禁泛起那寡淡稀粥的味道。
能量严重不足,这具身体太虚弱了,别说进行精密的手工操作,就连集中思考都异常困难。
他咬紧牙关,扶着土墙,一步步挪到屋角那口破旧的水缸边。
缸底只剩下浅浅一层浑水。
他掬起一捧,冰冷刺骨,勉强喝下,压下喉间的干灼,又拍了些在脸上,试图让自己更加清醒。
不能坐以待毙。
他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第一步,就是获得赵百户的许可,接触到军械作坊。
这是实现他想法的唯一途径。
深吸一口气,李毅推开那扇饱经摧残的木门,午后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让他打了个哆嗦。
李家庄堡的全貌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
三合土夯成的堡墙高约两丈,墙体上有着雨水冲刷留下的沟壑痕迹,黄土夯成的堡墙不算高,却显得厚重压抑,墙头插着的褪色旗帜有气无力地耷拉着。
堡内是几十间低矮破败的土坯房舍,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
几条泥泞的小道交错其间,几个面黄肌瘦、穿着破烂鸳鸯战袄的军户或蹲或坐,在墙角晒着太阳,眼神麻木,看不到丝毫生气。
远处传来几声瘦狗的吠叫和孩子的啼哭,更添几分凄凉。
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柴火烟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贫瘠味道。
这就是大明帝国的边疆防线?
李毅的心沉了下去。
现实的残酷远超想象。
根据模糊的记忆,他辨认着方向,朝着堡内唯一一座稍显“气派”的砖石院子走去——那是百户官赵德柱的居所兼办公之地。
院子门口懒洋洋地倚着两个守门的军汉,正是方才去他家里催债的那两人。
见到李毅蹒跚走来,两人脸上立刻露出讥诮和不耐烦的神色。
“哟?
这不是李瘸子吗?
怎么,这么快就凑到钱了?”
其中一个高个军汉咧着嘴笑道,特意加重了“瘸子”二字,显然是在嘲讽他虚弱的步态。
李毅压下心头的火气,脸上挤出一丝卑微的笑意,微微躬身:“两位军爷说笑了……小的,小的想求见百户大人,有要事禀报。”
“要事?”
另一个矮壮军汉嗤笑一声,“你能有什么要事?
除了求饶就是躲债。
百户大人没空见你,滚回去吧!”
李毅的手在袖中暗暗握紧,指甲掐进了掌心。
他维持着低姿态,声音却尽量清晰:“小的……小的或许有法子,能稍稍提升咱们堡里鸟铳的威力。
想请百户大人准我去工坊一试。”
“提升鸟铳威力?”
高个军汉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就你?
一个差点饿死的穷军户,识得几个字就敢夸这等海口?
你当你是工部的大匠师吗?”
嘲讽声毫不掩饰。
另一军汉甚至推了他一把:“快滚!
再聒噪,小心爷再赏你一顿鞭子!”
李毅被推得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勉强稳住身形。
正僵持间,院门内传来一个粗犷而不耐烦的声音:“外面吵吵什么?
还不滚进来干活!”
一个穿着青色棉袍、头戴六合帽,师爷模样的人探出头来,皱着眉头。
他是赵百户的钱粮师爷,姓孙。
两个军汉立刻收敛了嚣张气焰,赔着笑脸:“孙师爷,是李毅这小子,欠债不还,还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什么能改进火器……”孙师爷那双精明的三角眼瞥向李毅,带着审视和毫不掩饰的轻蔑。
李毅抓住机会,赶紧上前一步,再次重复道:“孙师爷,小的不敢胡言。
确有些许想法,或可让我堡军械稍具威力。
只需百户大人准许小的借用工坊一试,若不成,甘受重罚!”
孙师爷眯着眼,上下打量李毅。
他自然不信这穷小子真有什么本事,但“提升军械威力”这几个字,终究是能触动上官心弦的。
他沉吟片刻,甩下一句:“等着。”
便转身进了院子。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寒风刮过,李毅单薄的衣衫根本无法御寒,身体不受控制地发抖。
那两个军汉抱着胳膊,在一旁冷眼旁观,不时发出嗤笑声。
不知过了多久,孙师爷才慢悠悠地走出来,面无表情:“百户大人说了,准你去工坊试试。
不过……”他话锋一转,透着冷意,“若是浪费了工料,或是戏耍上官,两罪并罚,可就不是几两银子能了事的了。
你好自为之!”
得了许可,李毅心头稍定,也顾不上那冰冷的威胁,连忙道谢,在军汉鄙夷的目光中,朝着记忆中的军械作坊方向快步走去——尽管他的“快步”在旁人看来依旧踉跄。
所谓的工坊,不过是堡墙根下一处西面透风,依托堡墙搭建的半敞开窝棚,顶上铺着茅草,西面用苇席围挡,难以完全遮蔽风雪。
里面有一座泥土砌成的锻炉,此刻炉火半熄,只有零星火星闪烁。
几个工匠围坐在一旁,借着天光擦拭保养着军械,个个面容愁苦,眼神黯淡。
空气中弥漫着煤灰、铁锈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李毅一眼就看到了其中年纪最长、肤色黝黑、手指粗壮布满老茧的老匠人——郑老黑。
他是这工坊里手艺最好的铁匠。
李毅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郑师傅。”
郑老黑抬起头,看到是李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了淡漠:“是你小子?
没死成?
来这儿做甚?”
语气谈不上客气,但也并无太多恶意,更像是长久困苦下的麻木。
李毅首接说明来意:“郑师傅,百户大人准许我来试试改进鸟铳。
我想……先从弹丸入手。”
“改进?
弹丸?”
郑老黑皱起眉头,旁边的几个年轻工匠也投来好奇又怀疑的目光。
弹丸有什么可改进的?
不都是熔了铅,倒入模子,冷却了就能用吗?
李毅知道空口无凭。
他扫视工坊,找到一小块废弃的铅料,又捡起一根细树枝,在棚屋地面的浮土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一个简单的圆柱形凹模,并着重标注了需要保证内壁光滑、口径统一。
“郑师傅,您看。
如果我们能做这样一个铁模,保证每次浇铸出的铅弹大小、重量完全一样……”李毅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这样装填时就不会卡住,不用再用锤子去敲,能快上不少。
而且一样的弹丸,打出去也更准些。”
郑老黑盯着地上的草图,看了半晌,眉头越皱越紧。
他猛地抬起头,瞪着李毅,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悦和嘲讽:“后生娃,你读过几天书,就来消遣俺们这些苦哈哈?”
他指着那草图:“做个新模子?
说得轻巧!
好铁料不要钱?
费这功夫干啥?
现在的模子又不是不能用!
大小不一?
塞进去多敲两下不就得了?
啥一样不一样,能打出去响就是好弹丸!”
周围的工匠们也低声议论起来,大多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觉得李毅纯粹是异想天开,读书读傻了。
李毅的心凉了半截。
技术的跨越带来的不仅是进步,更有根深蒂固的习惯和认知的壁垒。
他试图再解释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但郑老黑己经不耐烦地挥挥手,转身拿起一把锈刀擦拭起来,明显不想再理会他。
冰冷的现实再次给了李毅沉重一击。
获得了上官的许可(尽管充满威胁),却得不到执行者的配合。
没有郑老黑这样的老师傅点头,他根本动用不了工坊的任何工具和材料。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棚屋里气氛压抑,只有工匠们擦拭器械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叹息。
李毅站在原地,看着郑老黑倔强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些对他怀有戒心的工匠,再看看地上那幅即将被风吹散的草图。
不能放弃!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中的焦躁和无力感。
工程师解决问题的那根弦绷紧了。
既然说不通,那就不说!
他不再试图说服郑老黑,目光在工坊里逡巡,最终落在角落一堆废弃的边角料上。
他走过去,仔细翻捡起来。
郑老黑和其他工匠都用眼角余光瞥着他,不知道这小子又要搞什么名堂。
李毅找到一小块质地还算坚硬的青石,又寻到一段锈蚀不太严重的铁钎。
他拿着这两样东西,走到工坊角落一个相对平整的石墩前,坐了下来。
然后,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举起铁钎,对着那块青石,专注地、一下一下地敲击起来。
他没有工具,没有材料,没有帮手。
但他还有一双手,和一颗绝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心。
叮……叮……叮……清脆而单调的敲击声在简陋的工棚里响起,微弱却执拗,仿佛在敲击着这个沉闷而绝望的时代外壳。
李毅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土墙,缓缓滑坐在地,浑身的骨头仿佛都散了架,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屈辱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着他的心脏,那是属于现代灵魂的骄傲被无情践踏后的刺痛。
两天……只有短短两天时间。
目光再次投向那杆挂在墙上的锈蚀鸟铳。
这一次,不再是绝望中的茫然一瞥,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审视。
冰冷的金属枪管,斑驳的木制枪托,在他眼中渐渐分解为一个个可以量化、可以改进的零件。
标准化……这是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比那几两银子、几石粮食更有用!
挣扎着爬起身,巨大的虚弱感和饥饿感阵阵袭来。
他看向韩幼娘留下的那个空陶碗,舌底不禁泛起那寡淡稀粥的味道。
能量严重不足,这具身体太虚弱了,别说进行精密的手工操作,就连集中思考都异常困难。
他咬紧牙关,扶着土墙,一步步挪到屋角那口破旧的水缸边。
缸底只剩下浅浅一层浑水。
他掬起一捧,冰冷刺骨,勉强喝下,压下喉间的干灼,又拍了些在脸上,试图让自己更加清醒。
不能坐以待毙。
他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第一步,就是获得赵百户的许可,接触到军械作坊。
这是实现他想法的唯一途径。
深吸一口气,李毅推开那扇饱经摧残的木门,午后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让他打了个哆嗦。
李家庄堡的全貌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
三合土夯成的堡墙高约两丈,墙体上有着雨水冲刷留下的沟壑痕迹,黄土夯成的堡墙不算高,却显得厚重压抑,墙头插着的褪色旗帜有气无力地耷拉着。
堡内是几十间低矮破败的土坯房舍,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
几条泥泞的小道交错其间,几个面黄肌瘦、穿着破烂鸳鸯战袄的军户或蹲或坐,在墙角晒着太阳,眼神麻木,看不到丝毫生气。
远处传来几声瘦狗的吠叫和孩子的啼哭,更添几分凄凉。
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柴火烟气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贫瘠味道。
这就是大明帝国的边疆防线?
李毅的心沉了下去。
现实的残酷远超想象。
根据模糊的记忆,他辨认着方向,朝着堡内唯一一座稍显“气派”的砖石院子走去——那是百户官赵德柱的居所兼办公之地。
院子门口懒洋洋地倚着两个守门的军汉,正是方才去他家里催债的那两人。
见到李毅蹒跚走来,两人脸上立刻露出讥诮和不耐烦的神色。
“哟?
这不是李瘸子吗?
怎么,这么快就凑到钱了?”
其中一个高个军汉咧着嘴笑道,特意加重了“瘸子”二字,显然是在嘲讽他虚弱的步态。
李毅压下心头的火气,脸上挤出一丝卑微的笑意,微微躬身:“两位军爷说笑了……小的,小的想求见百户大人,有要事禀报。”
“要事?”
另一个矮壮军汉嗤笑一声,“你能有什么要事?
除了求饶就是躲债。
百户大人没空见你,滚回去吧!”
李毅的手在袖中暗暗握紧,指甲掐进了掌心。
他维持着低姿态,声音却尽量清晰:“小的……小的或许有法子,能稍稍提升咱们堡里鸟铳的威力。
想请百户大人准我去工坊一试。”
“提升鸟铳威力?”
高个军汉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就你?
一个差点饿死的穷军户,识得几个字就敢夸这等海口?
你当你是工部的大匠师吗?”
嘲讽声毫不掩饰。
另一军汉甚至推了他一把:“快滚!
再聒噪,小心爷再赏你一顿鞭子!”
李毅被推得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勉强稳住身形。
正僵持间,院门内传来一个粗犷而不耐烦的声音:“外面吵吵什么?
还不滚进来干活!”
一个穿着青色棉袍、头戴六合帽,师爷模样的人探出头来,皱着眉头。
他是赵百户的钱粮师爷,姓孙。
两个军汉立刻收敛了嚣张气焰,赔着笑脸:“孙师爷,是李毅这小子,欠债不还,还在这里胡言乱语,说什么能改进火器……”孙师爷那双精明的三角眼瞥向李毅,带着审视和毫不掩饰的轻蔑。
李毅抓住机会,赶紧上前一步,再次重复道:“孙师爷,小的不敢胡言。
确有些许想法,或可让我堡军械稍具威力。
只需百户大人准许小的借用工坊一试,若不成,甘受重罚!”
孙师爷眯着眼,上下打量李毅。
他自然不信这穷小子真有什么本事,但“提升军械威力”这几个字,终究是能触动上官心弦的。
他沉吟片刻,甩下一句:“等着。”
便转身进了院子。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
寒风刮过,李毅单薄的衣衫根本无法御寒,身体不受控制地发抖。
那两个军汉抱着胳膊,在一旁冷眼旁观,不时发出嗤笑声。
不知过了多久,孙师爷才慢悠悠地走出来,面无表情:“百户大人说了,准你去工坊试试。
不过……”他话锋一转,透着冷意,“若是浪费了工料,或是戏耍上官,两罪并罚,可就不是几两银子能了事的了。
你好自为之!”
得了许可,李毅心头稍定,也顾不上那冰冷的威胁,连忙道谢,在军汉鄙夷的目光中,朝着记忆中的军械作坊方向快步走去——尽管他的“快步”在旁人看来依旧踉跄。
所谓的工坊,不过是堡墙根下一处西面透风,依托堡墙搭建的半敞开窝棚,顶上铺着茅草,西面用苇席围挡,难以完全遮蔽风雪。
里面有一座泥土砌成的锻炉,此刻炉火半熄,只有零星火星闪烁。
几个工匠围坐在一旁,借着天光擦拭保养着军械,个个面容愁苦,眼神黯淡。
空气中弥漫着煤灰、铁锈和汗水的混合气味。
李毅一眼就看到了其中年纪最长、肤色黝黑、手指粗壮布满老茧的老匠人——郑老黑。
他是这工坊里手艺最好的铁匠。
李毅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郑师傅。”
郑老黑抬起头,看到是李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了淡漠:“是你小子?
没死成?
来这儿做甚?”
语气谈不上客气,但也并无太多恶意,更像是长久困苦下的麻木。
李毅首接说明来意:“郑师傅,百户大人准许我来试试改进鸟铳。
我想……先从弹丸入手。”
“改进?
弹丸?”
郑老黑皱起眉头,旁边的几个年轻工匠也投来好奇又怀疑的目光。
弹丸有什么可改进的?
不都是熔了铅,倒入模子,冷却了就能用吗?
李毅知道空口无凭。
他扫视工坊,找到一小块废弃的铅料,又捡起一根细树枝,在棚屋地面的浮土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一个简单的圆柱形凹模,并着重标注了需要保证内壁光滑、口径统一。
“郑师傅,您看。
如果我们能做这样一个铁模,保证每次浇铸出的铅弹大小、重量完全一样……”李毅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这样装填时就不会卡住,不用再用锤子去敲,能快上不少。
而且一样的弹丸,打出去也更准些。”
郑老黑盯着地上的草图,看了半晌,眉头越皱越紧。
他猛地抬起头,瞪着李毅,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悦和嘲讽:“后生娃,你读过几天书,就来消遣俺们这些苦哈哈?”
他指着那草图:“做个新模子?
说得轻巧!
好铁料不要钱?
费这功夫干啥?
现在的模子又不是不能用!
大小不一?
塞进去多敲两下不就得了?
啥一样不一样,能打出去响就是好弹丸!”
周围的工匠们也低声议论起来,大多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
觉得李毅纯粹是异想天开,读书读傻了。
李毅的心凉了半截。
技术的跨越带来的不仅是进步,更有根深蒂固的习惯和认知的壁垒。
他试图再解释标准化带来的好处,但郑老黑己经不耐烦地挥挥手,转身拿起一把锈刀擦拭起来,明显不想再理会他。
冰冷的现实再次给了李毅沉重一击。
获得了上官的许可(尽管充满威胁),却得不到执行者的配合。
没有郑老黑这样的老师傅点头,他根本动用不了工坊的任何工具和材料。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棚屋里气氛压抑,只有工匠们擦拭器械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叹息。
李毅站在原地,看着郑老黑倔强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些对他怀有戒心的工匠,再看看地上那幅即将被风吹散的草图。
不能放弃!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中的焦躁和无力感。
工程师解决问题的那根弦绷紧了。
既然说不通,那就不说!
他不再试图说服郑老黑,目光在工坊里逡巡,最终落在角落一堆废弃的边角料上。
他走过去,仔细翻捡起来。
郑老黑和其他工匠都用眼角余光瞥着他,不知道这小子又要搞什么名堂。
李毅找到一小块质地还算坚硬的青石,又寻到一段锈蚀不太严重的铁钎。
他拿着这两样东西,走到工坊角落一个相对平整的石墩前,坐了下来。
然后,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举起铁钎,对着那块青石,专注地、一下一下地敲击起来。
他没有工具,没有材料,没有帮手。
但他还有一双手,和一颗绝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心。
叮……叮……叮……清脆而单调的敲击声在简陋的工棚里响起,微弱却执拗,仿佛在敲击着这个沉闷而绝望的时代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