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官途》李明华周国栋全本阅读_(李明华周国栋)全集阅读
时间: 2025-09-16 04:16:04
三天后,清晨的阳光带着夏日的燥热,斜斜地穿过爬满藤蔓的窗棂。
在师大教工宿舍楼那间堆满书籍、弥漫着旧书页和墨汁味道的书房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退休老教授陈国栋,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汗衫,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正眯着眼伏案修改一篇学生的论文,红笔在稿纸上划得沙沙作响。
他头发花白,背微驼,但眼神依旧锐利,像鹰隼般审视着纸上的每一个字。
“进来。”
陈教授头也没抬。
李明华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一网兜还沾着晨露的新鲜荔枝,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和一丝晚辈的腼腆。
“陈老师,没打扰您吧?
学生李明华,刚毕业,以前听过您的大课。”
陈教授这才从稿纸上抬起眼,透过镜片打量门口这个清瘦的年轻人。
有点眼熟,但一时对不上号。
他目光扫过那兜饱满红艳的荔枝,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没说话,只是用笔尖点了点旁边的旧藤椅,示意他坐。
“坐吧。
什么事?”
声音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的疏淡。
李明华依言坐下,将荔枝轻轻放在墙角的小几上,动作自然。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毕业了,心里挺迷茫的。
正好分配上有几个选择,想请您老给掌掌眼。”
他语气诚恳,带着点向长辈求教的依赖感。
陈教授“嗯”了一声,放下红笔,端起手边的紫砂壶啜了口浓茶,等着下文。
他对这种毕业生的迷茫见得太多了。
李明华仿佛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慢慢说道:“一个呢,是留校当辅导员;另一个,是去省档案馆;还有就是……清源市府办。”
他特意将“清源市府办”放在最后,语气也显得最没底气。
“清源?”
陈教授花白的眉毛挑了起来,显然对这个选择有些意外,“那个小地方,穷山恶水,交通不便,有什么好去的!”
“档案馆清闲,留校比较安稳,都比去下面强。”
他语气里带着过来人的笃定和不以为然。
李明华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窘迫和困惑,仿佛被问住了。
他搓了搓手,像是无意间想到什么,带着点年轻人不懂事的莽撞,小声嘀咕了一句,“我也觉得清源有点偏……不过,前两天看新闻,说他们那边好像要搞什么开发区?
也不知真假……开发区?”
陈教授嗤笑一声,带着点洞悉世情的嘲讽,“画饼充饥!
口号喊了多少年了?
没产业,没基础,靠什么开?”
“是啊,”李明华顺着他的话,眉头微蹙,像是在努力回忆和思考,“我看他们城东那片规划图,好像也…也不太对劲。”
“哦?
怎么不对劲?”
陈教授端起茶壶,随口问道,显然没太当回事。
李明华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带着点学生讨论学术问题的认真和不确定,“就是…那地方地势本来就低洼,好像还挨着黑石水库下游?”
“我记得您以前上课提过,九八年那会儿,水库背坡渗黄泥水,差点出事?”
“这要是明年再赶上像九八年那种大暴雨,城东那片,特别是靠河的三条街,怕是…够呛吧?”
他语气犹豫,像是在担忧,又像是在请教。
“啪嗒!”
陈教授手中的紫砂壶盖猛地磕在壶身上,发出一声脆响!
他浑浊的老眼骤然爆发出锐利的光芒,死死钉在李明华脸上!
“你说什么?!”
老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黑石水库背坡渗黄泥水?
九八年的事?!
你还知道这个?
谁告诉你的?!”
李明华被他突然爆发的反应“吓”了一跳,有些无措地缩了缩肩膀,眼神带着点茫然,“没…没人告诉我啊。
就是…就是看他们那规划图,感觉那位置…不太安全。”
“九八年的事,不是…不是有档案记录吗?”
他回答得有些语无伦次,像个说错话的学生。
陈教授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盯着李明华看了足足有十几秒,眼神锐利得像要把他剥开。
书房里只剩下老式座钟单调的滴答声。
突然,老人猛地一拍桌子!
“好!
好小子!”
陈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甚至有些颤抖,“比经研院那帮只会看数据、纸上谈兵的蠢材强百倍!”
“居安思危!
这才是搞经济、搞建设该有的眼光!”
他猛地站起身,在堆满书籍的狭小空间里急促地踱了两步,花白的头发都跟着颤动。
“城东!
泄洪渠!
必须修!
刻不容缓!”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向李明华,眼神热切,“去清源!
就去清源!
那地方看着小,水深着呢!”
“正是需要你这种有眼光、敢说话的年轻人的地方!”
老人不再犹豫,几步冲到他那张堆满信件和资料的老式书桌前,拉开抽屉,翻找着信纸和钢笔。
他动作有些急,手都在微微发抖。
“老周…周国栋!
他现在就在清源管这块!”
陈教授一边飞快地铺开信纸,拿起钢笔,一边头也不抬地对李明华说,语气斩钉截铁,“我给他写封信!
你拿着信,首接去清源找他报到!
就说是我陈国栋的学生!”
“我倒要看看,清源那潭死水,能不能被你这条过江龙搅活!”
钢笔尖划过信纸,发出急促的沙沙声。
阳光照在老人奋笔疾书的侧影上,花白的头发仿佛染上了一层光晕。
李明华安静地坐在藤椅里,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依旧是那副带着点受宠若惊的腼腆,只有低垂的眼睫下,一丝锐利的光芒,如刀锋般一闪而逝。
在师大教工宿舍楼那间堆满书籍、弥漫着旧书页和墨汁味道的书房里投下斑驳的光影。
退休老教授陈国栋,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汗衫,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眼镜,正眯着眼伏案修改一篇学生的论文,红笔在稿纸上划得沙沙作响。
他头发花白,背微驼,但眼神依旧锐利,像鹰隼般审视着纸上的每一个字。
“进来。”
陈教授头也没抬。
李明华推门而入,手里拎着一网兜还沾着晨露的新鲜荔枝,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和一丝晚辈的腼腆。
“陈老师,没打扰您吧?
学生李明华,刚毕业,以前听过您的大课。”
陈教授这才从稿纸上抬起眼,透过镜片打量门口这个清瘦的年轻人。
有点眼熟,但一时对不上号。
他目光扫过那兜饱满红艳的荔枝,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没说话,只是用笔尖点了点旁边的旧藤椅,示意他坐。
“坐吧。
什么事?”
声音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的疏淡。
李明华依言坐下,将荔枝轻轻放在墙角的小几上,动作自然。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毕业了,心里挺迷茫的。
正好分配上有几个选择,想请您老给掌掌眼。”
他语气诚恳,带着点向长辈求教的依赖感。
陈教授“嗯”了一声,放下红笔,端起手边的紫砂壶啜了口浓茶,等着下文。
他对这种毕业生的迷茫见得太多了。
李明华仿佛组织了一下语言,才慢慢说道:“一个呢,是留校当辅导员;另一个,是去省档案馆;还有就是……清源市府办。”
他特意将“清源市府办”放在最后,语气也显得最没底气。
“清源?”
陈教授花白的眉毛挑了起来,显然对这个选择有些意外,“那个小地方,穷山恶水,交通不便,有什么好去的!”
“档案馆清闲,留校比较安稳,都比去下面强。”
他语气里带着过来人的笃定和不以为然。
李明华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窘迫和困惑,仿佛被问住了。
他搓了搓手,像是无意间想到什么,带着点年轻人不懂事的莽撞,小声嘀咕了一句,“我也觉得清源有点偏……不过,前两天看新闻,说他们那边好像要搞什么开发区?
也不知真假……开发区?”
陈教授嗤笑一声,带着点洞悉世情的嘲讽,“画饼充饥!
口号喊了多少年了?
没产业,没基础,靠什么开?”
“是啊,”李明华顺着他的话,眉头微蹙,像是在努力回忆和思考,“我看他们城东那片规划图,好像也…也不太对劲。”
“哦?
怎么不对劲?”
陈教授端起茶壶,随口问道,显然没太当回事。
李明华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带着点学生讨论学术问题的认真和不确定,“就是…那地方地势本来就低洼,好像还挨着黑石水库下游?”
“我记得您以前上课提过,九八年那会儿,水库背坡渗黄泥水,差点出事?”
“这要是明年再赶上像九八年那种大暴雨,城东那片,特别是靠河的三条街,怕是…够呛吧?”
他语气犹豫,像是在担忧,又像是在请教。
“啪嗒!”
陈教授手中的紫砂壶盖猛地磕在壶身上,发出一声脆响!
他浑浊的老眼骤然爆发出锐利的光芒,死死钉在李明华脸上!
“你说什么?!”
老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愕,“黑石水库背坡渗黄泥水?
九八年的事?!
你还知道这个?
谁告诉你的?!”
李明华被他突然爆发的反应“吓”了一跳,有些无措地缩了缩肩膀,眼神带着点茫然,“没…没人告诉我啊。
就是…就是看他们那规划图,感觉那位置…不太安全。”
“九八年的事,不是…不是有档案记录吗?”
他回答得有些语无伦次,像个说错话的学生。
陈教授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盯着李明华看了足足有十几秒,眼神锐利得像要把他剥开。
书房里只剩下老式座钟单调的滴答声。
突然,老人猛地一拍桌子!
“好!
好小子!”
陈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甚至有些颤抖,“比经研院那帮只会看数据、纸上谈兵的蠢材强百倍!”
“居安思危!
这才是搞经济、搞建设该有的眼光!”
他猛地站起身,在堆满书籍的狭小空间里急促地踱了两步,花白的头发都跟着颤动。
“城东!
泄洪渠!
必须修!
刻不容缓!”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向李明华,眼神热切,“去清源!
就去清源!
那地方看着小,水深着呢!”
“正是需要你这种有眼光、敢说话的年轻人的地方!”
老人不再犹豫,几步冲到他那张堆满信件和资料的老式书桌前,拉开抽屉,翻找着信纸和钢笔。
他动作有些急,手都在微微发抖。
“老周…周国栋!
他现在就在清源管这块!”
陈教授一边飞快地铺开信纸,拿起钢笔,一边头也不抬地对李明华说,语气斩钉截铁,“我给他写封信!
你拿着信,首接去清源找他报到!
就说是我陈国栋的学生!”
“我倒要看看,清源那潭死水,能不能被你这条过江龙搅活!”
钢笔尖划过信纸,发出急促的沙沙声。
阳光照在老人奋笔疾书的侧影上,花白的头发仿佛染上了一层光晕。
李明华安静地坐在藤椅里,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依旧是那副带着点受宠若惊的腼腆,只有低垂的眼睫下,一丝锐利的光芒,如刀锋般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