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从土地神到三界扛把子宇文知秋孙悟空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西游:从土地神到三界扛把子(宇文知秋孙悟空)
时间: 2025-09-16 05:34:43
当感知范围稳定在十米左右时,他再也无法扩展。
但这己经足够让他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象:无数条粗细不一的发光丝线在泥土和岩石中交织、穿梭,有的如同小溪般蜿蜒流淌,有的则像蛛网般密集分布。
这些光丝汇聚、分叉,最终构成了一张覆盖周围的能量网络——这就是两界山的地脉脉络。
“原来如此……”宇文知秋心中了然。
他的目光被一条相对较粗的地脉线吸引。
这条光丝比周围的同伴粗了近三倍,流淌的速度也更快,散发的灵光也更明亮,显然蕴含的灵气更充沛。
“顺着它看看?”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这个决定带着一定的风险,未知的地下世界可能隐藏着危险,但也可能有收获。
宇文知秋略一沉吟,便下定了决心。
坐在这里,能量只会不断消耗,只有主动寻找资源,才能真正立足。
他站起身,尝试着“操控”地脉。
按照地脉龙气诀的指引,他将神念附着在身前的泥土上,发出一个简单的指令:“分。”
起初,泥土只是微微蠕动了一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宇文知秋并不气馁,他加大神力的输出,将指令传递得更加清晰。
这一次,有了效果。
身前的泥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开,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下方的岩石层。
他继续操控,让岩石层也如同泥土般软化、分离……整个过程缓慢而费力,但效果显著。
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在他面前缓缓成型。
宇文知秋迈步走进通道,身后的泥土自动合拢,掩盖了他的踪迹。
他像一只真正的土行孙,沿着那条较粗的地脉线,在黑暗的地下缓慢前进。
通道前方的地脉灵光越来越亮,这意味着他正在靠近一个灵气相对集中的区域。
大约前进了三十米后,他的感知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空洞。
宇文知秋心中一动,加快了挖掘的速度。
几分钟后,通道的尽头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不大的溶洞,大约只有篮球大小,洞壁凹凸不平,布满了奇特的石笋状结构。
而最让他惊喜的是,在溶洞顶部的晶簇中,镶嵌着几颗米粒大小、散发着微弱白光的晶体。
“地脉晶!”
宇文知秋一眼就认出了这种东西。
原主的记忆里有相关信息:地脉晶是最低级的地脉伴生物,由地脉灵气长期凝聚而成,蕴含的灵气虽然微弱,但胜在精纯,是修炼的基础资源。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触摸那些冰凉的地脉晶。
入手温润,一股微弱但精纯的灵气顺着指尖流入体内,滋养着他疲惫的神格,带来一阵舒适的暖意。
就在他准备将这些地脉晶取下来时,整个溶洞突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嗯?”
宇文知秋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以为触动了什么机关,或者有什么生物被惊动了。
他的感知瞬间提升到极致,仔细扫描着溶洞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发现了震动的来源——就在他触摸的那簇地脉晶中,有一个细微的凸起正在蠕动。
宇文知秋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凸起。
只见那凸起缓缓裂开,一只巴掌大小、通体土黄色的小虫子爬了出来。
这虫子外形像一只没有壳的蜗牛,身体柔软,表面覆盖着细密的土纹,头部有两只细小的、如同黑曜石般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他。
更奇特的是,它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反而慢吞吞地爬到宇文知秋的手指上,用柔软的头部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指尖,动作显得十分亲昵。
宇文知秋愣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地脉里的虫子?
但看起来……毫无威胁,甚至有点可爱?
就在这时,地脉龙气诀的信息再次涌入他的脑海,解答了他的疑惑:“伴生土精:地脉灵物,因宿主激活地脉龙气诀而被吸引,自动认主。
天生能与地脉共鸣,可预警危险,辅助感知地脉流向,是地脉修炼者的得力助手。”
伴生土精?
金手指附带的灵物?
宇文知秋又惊又喜。
他没想到,只是一次简单的探索,不仅找到了地脉晶,还意外获得了这样一个宝贝!
他尝试着用意念与这只小土精沟通,虽然没有明确的语言回应,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亲近、依赖的情绪传来。
小土精似乎很喜欢他手指的温度,在他的指尖蜷缩成一团,像一颗黄色的小肉球。
宇文知秋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小土精很乖巧,稳稳地趴在他的肩头,没有乱动。
几乎在土精趴到他肩头的瞬间,宇文知秋感觉到自己对周围地脉的感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只能清晰感知十米范围,现在似乎能“看”到更远的地方,那些地脉线的流动也变得更加清晰、生动。
他甚至能通过土精的反馈,感知到哪些地方的地脉能量更活跃,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障碍物或危险。
“太好了!”
宇文知秋心中大喜。
这伴生土精,简首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辅助工具!
有了它,在地下探索的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他不再耽搁,小心地将溶洞顶部的几颗地脉晶一一取下,收入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布袋里。
虽然数量不多,颗粒也小,但积少成多,总能派上用场。
做完这一切,他带着肩头的小土精,沿着原路返回土地庙。
重新回到地下百米的据点,宇文知秋松了口气。
他靠在神龛上,感受着体内缓慢恢复的神力,以及通过土精传来的、更加清晰的地脉波动,心中渐渐有了底气。
他开始通过土精,仔细感知整个两界山的地脉大环境。
很快,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两界山的地脉能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除了基础的灵气和残留的龙气,还混杂着大量驳杂的能量——有孙悟空五百年被镇压时散逸的妖气,有五行山本身蕴含的佛光,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阴煞之气,不知源自何处。
这些驳杂的能量相互交织、碰撞,让两界山的地脉显得格外“活跃”,但也极其不稳定,蕴含着潜在的危险。
“既是危险,也是机缘啊……”宇文知秋喃喃道。
地脉龙气诀的特性告诉他,这些驳杂的能量,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孙悟空的妖气可以淬炼神体,佛光可以净化神魂,甚至阴煞之气,也能转化为特殊的土系神通。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实力去驾驭这些能量,而不是被它们反噬。
宇文知秋轻轻抚摸着肩头的小土精,土精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想法,用头蹭了蹭他的脖颈,发出细微的“啾啾”声,像是在鼓励他。
“放心吧,我们会活下去的,而且会活得很好。”
宇文知秋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地下的黑暗依旧深沉,但他的心中,己经有了一盏明灯。
探索地脉,吸收能量,提升实力,建立据点……一条清晰的生存和发展路线,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两界山的地下世界,将是他宇文知秋崛起的起点。
回到地下百米的土地庙时,这里己经不是最初那个简陋的木质建筑了。
宇文知秋用地脉龙气诀对其进行了改造:外层包裹着厚厚的岩石,如同天然的堡垒;内部的木梁被替换成了从地脉中取出的坚硬石条;地面也被夯实、硬化,不再是松软的泥土。
整个空间缩小了一圈,却变得异常坚固,更像是一个简陋的石室。
他坐在石室中央,背靠着冰冷的石壁,开始认真思考一个关键问题——神格。
原主的记忆清晰地告诉他,土地神的力量来源于神格,而神格又与所辖地域的地脉深度绑定。
地脉越旺盛,神格获得的滋养就越多,神力也就越强。
反之,若地脉衰败,或神格受到压制,土地神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而他现在的神格,正处于一种极其糟糕的状态——被五行山的佛光压制了五百年,早己黯淡无光,如同风中残烛。
这也是他为何连凝聚一道像样的神通都困难重重的原因。
“必须修复神格。”
宇文知秋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神格是根本,不解决这个问题,别说在这神魔环伺的世界立足,恐怕连自保都成问题。
地脉龙气诀中关于神格修复的记载很简单:以地脉灵气为引,缓缓冲刷神格,驱散外来的压制力量,同时滋养神格本源。
说干就干。
宇文知秋盘膝坐好,再次运转功法。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感知或操控地脉,而是引导地脉灵气入体,滋养神格。
神念沉入体内,他“看”到了自己的神格——那是一颗核桃大小、灰蒙蒙的晶体,悬浮在识海中央,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金色薄膜,正是五行山的佛光残留。
这层薄膜如同枷锁,死死地束缚着神格,让它无法吸收外界的能量。
“去!”
宇文知秋引导着一丝微弱的地脉灵气,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向神格。
当灵气接触到那层金色薄膜时,立刻引起了剧烈的反应。
薄膜上泛起一层金光,散发出灼热的气息,试图将灵气灼烧殆尽。
那是佛光对“异端”能量的本能排斥。
灵气如同飞蛾扑火,瞬间被灼烧了大半,只剩下一丝极其微弱的气流,艰难地穿透了薄膜的缝隙,触碰到了灰蒙蒙的神格。
就在这丝灵气接触到神格的瞬间,宇文知秋感觉到识海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但紧接着,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那丝灵气如同甘霖,滋润着干涸的神格,让它微微颤动了一下,表面的灰蒙蒙似乎淡了一丝。
“有效!”
宇文知秋心中一喜,精神大振。
虽然过程艰难,效率低下,但至少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他继续引导地脉灵气,一次又一次地冲击那层金色薄膜。
每一次冲击,灵气都会被灼烧大半,每一次成功穿透的灵气都极其微弱,但积少成多,神格表面的灰色确实在一点点消退,那层金色薄膜也似乎变得稀薄了一些。
但这己经足够让他看到一幅奇妙的景象:无数条粗细不一的发光丝线在泥土和岩石中交织、穿梭,有的如同小溪般蜿蜒流淌,有的则像蛛网般密集分布。
这些光丝汇聚、分叉,最终构成了一张覆盖周围的能量网络——这就是两界山的地脉脉络。
“原来如此……”宇文知秋心中了然。
他的目光被一条相对较粗的地脉线吸引。
这条光丝比周围的同伴粗了近三倍,流淌的速度也更快,散发的灵光也更明亮,显然蕴含的灵气更充沛。
“顺着它看看?”
一个念头冒了出来。
这个决定带着一定的风险,未知的地下世界可能隐藏着危险,但也可能有收获。
宇文知秋略一沉吟,便下定了决心。
坐在这里,能量只会不断消耗,只有主动寻找资源,才能真正立足。
他站起身,尝试着“操控”地脉。
按照地脉龙气诀的指引,他将神念附着在身前的泥土上,发出一个简单的指令:“分。”
起初,泥土只是微微蠕动了一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宇文知秋并不气馁,他加大神力的输出,将指令传递得更加清晰。
这一次,有了效果。
身前的泥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开,缓缓向两侧分开,露出下方的岩石层。
他继续操控,让岩石层也如同泥土般软化、分离……整个过程缓慢而费力,但效果显著。
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通道,在他面前缓缓成型。
宇文知秋迈步走进通道,身后的泥土自动合拢,掩盖了他的踪迹。
他像一只真正的土行孙,沿着那条较粗的地脉线,在黑暗的地下缓慢前进。
通道前方的地脉灵光越来越亮,这意味着他正在靠近一个灵气相对集中的区域。
大约前进了三十米后,他的感知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空洞。
宇文知秋心中一动,加快了挖掘的速度。
几分钟后,通道的尽头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不大的溶洞,大约只有篮球大小,洞壁凹凸不平,布满了奇特的石笋状结构。
而最让他惊喜的是,在溶洞顶部的晶簇中,镶嵌着几颗米粒大小、散发着微弱白光的晶体。
“地脉晶!”
宇文知秋一眼就认出了这种东西。
原主的记忆里有相关信息:地脉晶是最低级的地脉伴生物,由地脉灵气长期凝聚而成,蕴含的灵气虽然微弱,但胜在精纯,是修炼的基础资源。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触摸那些冰凉的地脉晶。
入手温润,一股微弱但精纯的灵气顺着指尖流入体内,滋养着他疲惫的神格,带来一阵舒适的暖意。
就在他准备将这些地脉晶取下来时,整个溶洞突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嗯?”
宇文知秋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以为触动了什么机关,或者有什么生物被惊动了。
他的感知瞬间提升到极致,仔细扫描着溶洞的每一个角落。
很快,他发现了震动的来源——就在他触摸的那簇地脉晶中,有一个细微的凸起正在蠕动。
宇文知秋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凸起。
只见那凸起缓缓裂开,一只巴掌大小、通体土黄色的小虫子爬了出来。
这虫子外形像一只没有壳的蜗牛,身体柔软,表面覆盖着细密的土纹,头部有两只细小的、如同黑曜石般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他。
更奇特的是,它没有表现出任何敌意,反而慢吞吞地爬到宇文知秋的手指上,用柔软的头部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指尖,动作显得十分亲昵。
宇文知秋愣住了。
这是什么东西?
地脉里的虫子?
但看起来……毫无威胁,甚至有点可爱?
就在这时,地脉龙气诀的信息再次涌入他的脑海,解答了他的疑惑:“伴生土精:地脉灵物,因宿主激活地脉龙气诀而被吸引,自动认主。
天生能与地脉共鸣,可预警危险,辅助感知地脉流向,是地脉修炼者的得力助手。”
伴生土精?
金手指附带的灵物?
宇文知秋又惊又喜。
他没想到,只是一次简单的探索,不仅找到了地脉晶,还意外获得了这样一个宝贝!
他尝试着用意念与这只小土精沟通,虽然没有明确的语言回应,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亲近、依赖的情绪传来。
小土精似乎很喜欢他手指的温度,在他的指尖蜷缩成一团,像一颗黄色的小肉球。
宇文知秋小心翼翼地将它捧起,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小土精很乖巧,稳稳地趴在他的肩头,没有乱动。
几乎在土精趴到他肩头的瞬间,宇文知秋感觉到自己对周围地脉的感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只能清晰感知十米范围,现在似乎能“看”到更远的地方,那些地脉线的流动也变得更加清晰、生动。
他甚至能通过土精的反馈,感知到哪些地方的地脉能量更活跃,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障碍物或危险。
“太好了!”
宇文知秋心中大喜。
这伴生土精,简首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辅助工具!
有了它,在地下探索的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他不再耽搁,小心地将溶洞顶部的几颗地脉晶一一取下,收入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布袋里。
虽然数量不多,颗粒也小,但积少成多,总能派上用场。
做完这一切,他带着肩头的小土精,沿着原路返回土地庙。
重新回到地下百米的据点,宇文知秋松了口气。
他靠在神龛上,感受着体内缓慢恢复的神力,以及通过土精传来的、更加清晰的地脉波动,心中渐渐有了底气。
他开始通过土精,仔细感知整个两界山的地脉大环境。
很快,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两界山的地脉能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除了基础的灵气和残留的龙气,还混杂着大量驳杂的能量——有孙悟空五百年被镇压时散逸的妖气,有五行山本身蕴含的佛光,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阴煞之气,不知源自何处。
这些驳杂的能量相互交织、碰撞,让两界山的地脉显得格外“活跃”,但也极其不稳定,蕴含着潜在的危险。
“既是危险,也是机缘啊……”宇文知秋喃喃道。
地脉龙气诀的特性告诉他,这些驳杂的能量,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孙悟空的妖气可以淬炼神体,佛光可以净化神魂,甚至阴煞之气,也能转化为特殊的土系神通。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实力去驾驭这些能量,而不是被它们反噬。
宇文知秋轻轻抚摸着肩头的小土精,土精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想法,用头蹭了蹭他的脖颈,发出细微的“啾啾”声,像是在鼓励他。
“放心吧,我们会活下去的,而且会活得很好。”
宇文知秋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地下的黑暗依旧深沉,但他的心中,己经有了一盏明灯。
探索地脉,吸收能量,提升实力,建立据点……一条清晰的生存和发展路线,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两界山的地下世界,将是他宇文知秋崛起的起点。
回到地下百米的土地庙时,这里己经不是最初那个简陋的木质建筑了。
宇文知秋用地脉龙气诀对其进行了改造:外层包裹着厚厚的岩石,如同天然的堡垒;内部的木梁被替换成了从地脉中取出的坚硬石条;地面也被夯实、硬化,不再是松软的泥土。
整个空间缩小了一圈,却变得异常坚固,更像是一个简陋的石室。
他坐在石室中央,背靠着冰冷的石壁,开始认真思考一个关键问题——神格。
原主的记忆清晰地告诉他,土地神的力量来源于神格,而神格又与所辖地域的地脉深度绑定。
地脉越旺盛,神格获得的滋养就越多,神力也就越强。
反之,若地脉衰败,或神格受到压制,土地神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而他现在的神格,正处于一种极其糟糕的状态——被五行山的佛光压制了五百年,早己黯淡无光,如同风中残烛。
这也是他为何连凝聚一道像样的神通都困难重重的原因。
“必须修复神格。”
宇文知秋喃喃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神格是根本,不解决这个问题,别说在这神魔环伺的世界立足,恐怕连自保都成问题。
地脉龙气诀中关于神格修复的记载很简单:以地脉灵气为引,缓缓冲刷神格,驱散外来的压制力量,同时滋养神格本源。
说干就干。
宇文知秋盘膝坐好,再次运转功法。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感知或操控地脉,而是引导地脉灵气入体,滋养神格。
神念沉入体内,他“看”到了自己的神格——那是一颗核桃大小、灰蒙蒙的晶体,悬浮在识海中央,表面覆盖着一层淡淡的金色薄膜,正是五行山的佛光残留。
这层薄膜如同枷锁,死死地束缚着神格,让它无法吸收外界的能量。
“去!”
宇文知秋引导着一丝微弱的地脉灵气,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向神格。
当灵气接触到那层金色薄膜时,立刻引起了剧烈的反应。
薄膜上泛起一层金光,散发出灼热的气息,试图将灵气灼烧殆尽。
那是佛光对“异端”能量的本能排斥。
灵气如同飞蛾扑火,瞬间被灼烧了大半,只剩下一丝极其微弱的气流,艰难地穿透了薄膜的缝隙,触碰到了灰蒙蒙的神格。
就在这丝灵气接触到神格的瞬间,宇文知秋感觉到识海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但紧接着,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
那丝灵气如同甘霖,滋润着干涸的神格,让它微微颤动了一下,表面的灰蒙蒙似乎淡了一丝。
“有效!”
宇文知秋心中一喜,精神大振。
虽然过程艰难,效率低下,但至少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他继续引导地脉灵气,一次又一次地冲击那层金色薄膜。
每一次冲击,灵气都会被灼烧大半,每一次成功穿透的灵气都极其微弱,但积少成多,神格表面的灰色确实在一点点消退,那层金色薄膜也似乎变得稀薄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