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报仇的,你逗猫呢(沈怀瑾林知夏)完结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小说我来报仇的,你逗猫呢(沈怀瑾林知夏)
第1章 这破策能换顿饭不?暴雨来临,冷风呼呼的往破庙里灌。林知夏缩在神像后,湿透的粗布衣服贴在身上y手里攥着半张泛黄密信,血字在昏暗中泛着冷光:“周明远构陷,沈相默许。”“呵!三年了。”林知夏看着血字,眼中一片冰冷。
自父亲被诬陷通敌斩于菜市口,他被迫隐姓埋名在书坊抄书。
每夜林知夏都会在破庙里用炭块在墙上写周明远和沈怀瑾的名字,直到炭灰落进眼里,烧得他睁不开眼。机会终于来了。首辅府贴出榜文,招幕僚-需献策一篇。
“必须进入首辅府才有机会找到父亲被诬陷的证据,才能找机会报仇。”林知夏喃喃低语。
他摸出怀里半张残纸,咬破指尖。血珠滴在纸上,他一笔一画写:“户部岁入三百万,半数进了官商私囊。粮道折耗三成,实则是知州与米商分账。”笔锋顿住,他扯出个冷笑,添上句:“若得百两纹银作润笔,愿效犬马之劳。”装疯卖傻,装贪财。他要让沈怀瑾觉得,这不过是个想捞钱的落魄书生。次日辰时三刻,首辅府朱漆大门打开条缝。
林知夏被陈福领进书房时,鞋底还沾着昨夜破庙门口的泥。沈怀瑾坐在紫檀木案后,广袖垂落如瀑,正翻着他的策论。见他进来,忽然轻笑出声:“林公子这策论,倒是锋利的很。”林知夏喉结动了动,低头盯着自己磨破的鞋尖:“草民粗鄙,就图口饭吃。
”“末尾讨润笔的话,倒比策论更真。”沈怀瑾合上册子,指节叩了叩案几,“陈福说查不到你籍贯——”林知夏心跳漏了半拍,指甲掐进掌心。“不过无妨。
”沈怀瑾抬眼,墨色瞳仁里浮着笑,“本相就爱和有趣的人共事。月俸五两,如何?”五两!
书坊抄书一月才得八百文。林知夏猛地抬头,又慌忙低头作感激状:“谢首辅大人!
”“且慢。”沈怀瑾忽然伸手,从案下取出一方砚台。墨色石面上刻着松鹤,边缘有道细痕——那是父亲当年醉酒时不小心磕的。林知夏浑身血液凝固。“这砚台旧了,但本相着实喜欢。”沈怀瑾指尖摩挲着那道细痕,“林公子若得空,用它替我磨几方好墨如何?”林知夏喉间发紧,勉强应了声“是”,退出门时后背全湿了。
他没看见,沈怀瑾望着他的背影,指节抵着唇,眼里的笑意更深了。第2章 谁在演,谁入戏?第三日清晨,林知夏立于议事厅案前,端着茶盘的手指节攥得发白。
茶盘里的茶盏晃出细响,一滴热水溅在手背,他却像没知觉似的,盯着沈怀瑾的侧影。
昨夜发现的那半页残信还在袖中,周明远的字迹刺得他眼眶发疼——“沈相若阻,必除之”。
他深吸一口气,手腕微抖。茶盘突然倾斜,两盏热茶“哗啦”泼在案上。
那叠户部账册副本霎时透了水,墨迹晕成一团。“小的该死!”林知夏扑通跪地,指尖慌乱去擦账册,袖中一张纸却蹭了出来。沈怀瑾抬眼,目光扫过那纸。
林知夏喉结动了动,见他放下茶盏:“捡起来。”他指尖发颤,捡起那张纸。
上头是他连夜抄录的几笔流水,正是父亲当年被陷害的关键——定州粮道折耗三成,实则知州与米商分银五千两。“小的……小的只是好奇。”林知夏结巴着,额头沁出汗,“想着若能找出漏洞,或许能得大人赏识……”沈怀瑾盯着他,忽然笑了:“你倒有心。
”他指了指案上湿透的账册,“这季度户部报的灾银,你替本相核对。”林知夏心跳如擂鼓,面上却堆起谄媚的笑:“谢首辅大人栽培!”他退出门时,袖中残信被掌心汗浸得发皱——若沈怀瑾真与周明远勾结,定会改账,到时候……夜漏三更,议事厅突然灯火大亮。赵文昭带着几个差役撞门而入,腰间银鱼袋晃得人眼花:“奉旨协查账目异常!”他甩袖指向林知夏,“有人举报,这幕僚私改账册,三千两赈灾银不翼而飞!”案上摊开的账册里,一行字迹刺得林知夏瞳孔骤缩——那分明是他的笔迹摹本,签着“林知夏”三字。
“大人明鉴!”林知夏往前一步,却被差役按住肩膀,“这不是我写的——”“林幕宾。
”沈怀瑾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着月白寝衣,发间玉簪未卸,目光扫过账册,“你昨日抄录的那几笔账,可还记得?”林知夏一怔,脱口而出:“那是我父亲当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喉间像塞了团火。沈怀瑾盯着他,目光深如寒潭。他抬手指向陈福:“取木匣来。”檀香木匣打开的刹那,林知夏浑身血液凝固。那方青玉镇纸静静躺着,“清正传家”四字是父亲亲手所刻,他幼时还曾趴在书案上摸过那纹路。“这东西,不该出现在贼人手里。”沈怀瑾声音清淡,指尖抚过镇纸,“赵大人,你说有人栽赃?
”赵文昭额头冒出汗:“这……这是周大人的意思……”“周大人?”沈怀瑾轻笑一声,目光扫向窗外。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陈福掀帘而入,压低声音:“首辅,北境驿使求见,说雪灾……”沈怀瑾眉峰微挑,目光掠过林知夏发白的脸,又落回那方镇纸。
他伸手合上木匣,声音轻得像叹息:“明日随我去户部。”林知夏望着她的背影,喉间发紧。
北境的雪,怕是会掀翻京城的局了。
第3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北境雪灾急报是卯时三刻送进的。
早朝时周明远甩着水袖先开口:“北境冻毙者过千,当速发十万两灾银。
”沈怀瑾执玉笏立在班首,眉峰未动:“发银?去年江南水患拨银三万,到灾民手不足三千。
”满朝哗然。周明远脖颈通红:“你血口喷人!”林知夏立在廊下听着,突然开口:“百姓饿得走不动路,哪有力气做工?不如发银救命。”他盯着沈怀瑾腰间玉牌,喉结滚动——若他为敛财反对发银,必是与周同流。沈怀瑾转头看他,眼尾微挑,抬手指向殿外,两个差役押着个灰衣小吏进来。
小吏膝盖一软跪在地:“周大人说……说灾民要什么命,银子才是命……”周明远踉跄后退,冠上东珠摔在青砖上。沈怀瑾收回目光:“明日随我去城外工地,看‘工’如何代‘赈’。
”夜至亥时,陈福拎着个泥封酒壶晃进林知夏房里:“首辅说林先生明日辛苦,先暖暖身子。
”壶底压着张纸条,墨迹未干:“你父当年,也爱喝这酒。”林知夏指尖发颤。
桂花香漫开时,他想起幼时父亲抱着他温酒,炉上飘着同样的甜香。半壶酒下肚,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沈怀瑾立在月光里,月白外袍沾着夜露:“借杯酒喝。
”他坐得离他极近,发间沉水香混着酒香。林知夏喉结动了动,刚要说话,外头突然传来砸门声。“反了!灾民围了工部衙门!”沈怀瑾端着酒盏没动:“若你此刻走,没人拦。但若留下——”他垂眸看他攥紧的拳头,“或许能救百人性命。
”林知夏握杯的手青筋暴起。逃,能继续查父亲冤案;留,等于信他不是仇人。
他猛地灌下最后半杯酒,酒液顺着下巴滴在衣襟上:“暴乱因何起?”“有人放话,工钱不发,官府欺民。”沈怀瑾盯着他泛红的眼尾,“你父亲若在,会如何?
”林知夏闭眼又睁开,眼底清明如洗:“设三处兑粮点,工票换米;派兵围而不攻,抓煽动者;再——”他顿了顿,“公开账册,让百姓自己查。”沈怀瑾笑了,指尖轻轻拂过他肩上落发:“和我想的一样。”他的手指在他发间多停了一瞬,像怕惊飞什么。外头的喧闹渐远时,烛火突然跳了跳。林知夏望着他眼尾的细纹,忽然觉得这三年来的仇恨,竟在此刻软了棱角。三日后,工部折子递进内阁。
沈怀瑾翻到“以工代赈初见成效”那行字,指尖在案上敲了敲。
陈福探头进来:“林先生在偏厅核对工票,说要查每笔米粮去向。”他垂眸笑了,将折子压在镇纸下——那方“清正传家”的青玉镇纸,不知何时已挪到了林知夏案头。
第4章 这酒里怎么有刀光?暴乱平息第三日,工部折子送进内阁时,周明远正捏着茶盏冷笑。“沈相好手段。”他指节叩了叩案上“以工代赈初见成效”的朱批,转头对下首的赵文昭使眼色,“查查那新来的林幕僚,出身不明却能定策,莫不是沈府养的暗桩。”赵文昭当夜就摸进了首辅府文书房。烛火映着他翻动账册的手,直到在最底层抽屉里压了封伪造的密信——“林某已入沈府,待取信后共举大事”,落款描得模糊,像极了前吏部旧部的笔迹。他退出门时,陈福的灯笼正从廊角晃来。
“赵大人好兴致。”陈福眯眼笑,“这密信落这儿,小的替您收着?”赵文昭冷汗浸透中衣,强撑着作揖:“不过查账时手滑。”陈福将信往袖中一塞,转身就往主院跑。
沈怀瑾正翻着《大昭律例》,听陈福说完,笔尖在“欺君”二字上点了点:“他若真想复仇,早掀了这内阁。”他抬眼时眸色微软,“去让李嬷嬷煨盅参汤,林先生这几日核对工票,该累着了。”林知夏接过参汤时,碗底压着半片褪色红笺。“癸未年冬,同饮于吏部西阁。
”他指尖发颤,汤盏险些落地——那是父亲被陷害前最后一次宴客的日子,能同席的不过户部尚书、礼部侍郎几个重臣,可沈怀瑾当年才二十岁,如何能在座?
次日家宴设在东花厅。沈怀瑾着月白锦袍坐主位,左右是赈灾有功的幕僚。酒过三巡,他忽然举着鎏金酒壶转向林知夏:“林先生善饮,可敢尝西域贡的‘赤霞’?”满座静了。
林知夏盯着那酒——深红如血,未饮先闻灼喉的烈气。他攥紧袖口,喉结动了动:“有何不敢?”仰头饮尽时,火烧般的痛从喉咙窜到胃里,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痛吗?”沈怀瑾的声音突然放轻,只有他能听见,“可比你父亲临终时,被人灌下鸩酒的滋味轻多了。”林知夏猛地抬头,眼底要喷出火来。
他却从袖中摸出那方青玉镇纸,轻轻推到他面前:“那晚我派去的人迟了半步——若我是主谋,何必救你父亲未死的门生?
何必留着这’清正传家‘的镇纸?“镇纸压着他的手背,凉意透过皮肤渗进骨头。
林知夏喉间腥甜翻涌,攥着酒杯的手青筋暴起。东花厅外,赵文昭贴着廊柱缩成一团。
他盯着厅内晃动的人影,摸出怀里的密信抄本,嘴角勾起冷笑——沈怀瑾与林知夏的对话,他一字不漏记在脑子里。一更梆子响时,赵文昭的马车驶出首辅府角门。车帘掀开条缝,他望着渐远的朱门,将抄本往怀里按了按。都察院的御史们,该听见些“任用私臣”的风声了。第5章 谁家公子偷了我的心?陈福撞开偏厅门时,林知夏正捏着半片红笺发怔。“都察院递了折子!”老管家喘得厉害,“说首辅大人‘任用私臣’,矛头直指您!”林知夏指尖一颤,红笺差点落地。
折子署名是苏砚卿——他心口一跳。苏姑娘是父亲旧友之女,当年冒死送出血书的人,怎会参沈怀瑾?月上柳梢时,府后角门传来三声轻叩。林知夏掀开竹帘,月光里立着个青衫小斯,抬头却是苏砚卿冷白的脸:“查着了?
”“疑点...”林知夏喉结动了动,“都不在沈相身上。”“周明远买通刑部了。
”苏砚卿塞来一卷账册残页,纸页边缘焦黑,“他要翻你父旧案,说贪腐主谋是令尊。
这是户部暗账,没首辅联署调不出来——若沈怀瑾清白,怎会让我拿到?“林知夏攥紧账册,残页上“周”字朱印刺得眼疼。次日早朝,周明远甩着水袖出列:“以工代赈闹得民怨沸腾,百姓联名指控工票兑不了粮!”他扫一眼林知夏,“必须彻查!
”沈怀瑾倚着御案轻笑:“要查便查个明白——开公审堂,让百姓当面说。
”退朝后林知夏冲进书房:“公审堂?百姓一闹就是暴乱!”沈怀瑾头也不抬,笔尖在名单上画圈:“他们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他推过纸页,“这三十人,是周明远养的’民代表‘。你去问他们一句:‘你家孩子,可还饿着?’“夜漏三更,林知夏摸进贫巷。第一户门开时,老妇提着半盏油灯,眼眶肿得像核桃:“官爷发的票,被里正收走了...说不交票,就不给米。”第二户,汉子攥着工票发抖:“周大人的人说了,上台哭穷,给五斗米。”林知夏攥紧拳头,归来时眼眶发红。沈怀瑾立在廊下,月光漫过他肩头:“现在信了?”“那晚西阁。
”林知夏突然上前,将半片红笺拍在她掌心,“你到底看见了什么?”沈怀瑾凝视他,喉结动了动:“你父亲把最后一页账藏进砚台——那砚,在我书房。”更鼓敲过五下,林知夏在榻上翻来覆去。月光透过窗纸,在书案投下银斑。他突然坐起,摸黑往主院走——沈怀瑾的书房,该去看看那方砚台了。推开门时,烛火早灭了。
案头只余半盏冷茶,和一方青黑砚台,静静躺着。第6章 首辅大人,你演过我吗?
林知夏在榻上翻来覆去到三更天。窗纸被夜风吹得簌簌响,月光漏进来,正落在书案上那半卷账册残页。他猛地掀了被子坐起——沈怀瑾书房里那方砚台,必须现在看。推开门时,书房烛火早灭了。案头冷茶结着薄霜,青黑砚台在暗处泛着幽光。
他刚要伸手,身后传来一声轻咳:“林公子可是来找这方砚?”李嬷嬷举着烛台立在门口,银发被风掀起一绺。她往炭盆里添了块炭,火星噼啪炸响:“老奴奉命整理旧档,倒不知您来得这样早。”林知夏后退半步,喉咙发紧:“嬷嬷……”“夫人临终前常念叨,沈相这辈子,只敬重过两个读书人。”李嬷嬷擦了擦案几,“一个是先帝师,一个是林侍郎。
”林知夏指尖一颤。老嬷嬷弯腰从柜底搬出只檀木匣,铜锁上还沾着旧年的红漆:“夫人说,若有姓林的年轻人入府,便将这个交他。”匣盖掀开的刹那,林知夏几乎栽倒。泛黄信纸上,“沈砚之”三个字力透纸背——那是沈怀瑾的父亲,前首辅。“林兄,周某已动杀心。
吾子年少位重,难护周全。兄若遇不测,令郎可投我府,吾必护其周全。
”落款日期刺得他眼眶生疼——父亲被害前三日。“原、原来……”林知夏攥着信纸,膝盖撞在案角上,“沈家不是仇人?”李嬷嬷抹了把眼角:“沈相接手首辅那年,在您父亲灵前跪了整夜。老奴端参汤时,听他对着牌位说,‘林伯父,我替阿爹护他’。
”林知夏踉跄着冲出门。主院寝殿的灯笼还亮着,他踹开门槛时,沈怀瑾正伏案批折,乌发披散,眼尾泛着青。“你早就知道我是谁!”他将信拍在她案上,“留我在身边,是为还父辈情义,还是……”沈怀瑾放下笔,指节抵着额头笑了一声。他起身时,外袍滑下肩头,露出一截苍白锁骨:“若我说,是为看你把戏演完?
”他从枕下摸出枚铜钥匙,塞进他掌心:“户部地库第三暗格,周明远和边将勾结的账册在那儿。我等了三年,等个能和我共取证据的人——不是幕僚,不是棋子。”他逼近一步,呼吸扫过他耳尖:“是你。”窗外惊雷炸响,林知夏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沈怀瑾的眼睛在闪电里发亮,像是藏着团烧了十年的火:“你要的从来不是复仇,是真相。
而我……”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发顶:“要的从来不是首辅之位。”林知夏后退半步,撞在门框上。沈怀瑾的话还在耳边嗡嗡响,他攥紧那枚钥匙,突然转身往外跑。
寝殿外夜雾未散,他背靠着朱红门柱慢慢蹲下。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当响,他听见殿内传来翻折的声音,还有沈怀瑾低低的笑,混着晨雾钻进耳朵里。天快亮时,李嬷嬷端着热粥经过,见他还在门口蹲着,晨雾沾了满肩,像落了层薄霜。第7章 这局棋,你早把命押上了吧?林知夏在朱红门柱旁蹲了整整一夜。晨雾散成白汽时,他抹了把脸上的露水,没回那间漏风的幕僚小屋,径直往机要阁去。刚要抬起手推门,门就从里开了条缝。陈福端着药盏探出头,药香混着血腥气钻出来:“林先生,首辅昨夜咳了血。”林知夏心跳漏了半拍。他撞开陈福冲进屋,沈怀瑾正对着铜镜系玉带,月白朝服下的脊背薄得像片纸。他抬眼,镜中映出他发红的眼眶:“吓着了?
”“学生愿为大人赴死取证。”林知夏“咚”地跪下去,眼睛盯着他袖口未擦净的血痕。
沈怀瑾系玉带的手顿住。他转身时带起风,吹得案上密折哗哗响:“户部地库第三暗格,要两把钥匙。”她抛来张人像图,“另一把在周明远小厮阿七腰间。
”林知夏扫过画像——那是个獐头鼠目的少年,左眉有颗红痣。“您三年前安插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