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族战争与火星防线虚空噬张雨生全文在线阅读_虫族战争与火星防线全集免费阅读
2247年7月12日,地球联邦“天穹”号空间站,深空监测中心。
淡蓝色的全息星图占据了半个穹顶,无数代表星体的光点如同撒落的碎钻,在黑暗的背景中静静闪烁。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星图边缘那片不断扩张的猩红——那不是宇宙中的自然天体,而是一片由数百万个活体生物组成的“虫潮”,正以每小时12万公里的速度,啃噬着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带,朝着太阳系内侧的火星殖民地扑来。
“报告!冥王星观测站最后传回的影像解析完成!”年轻的观测员小李猛地从座位上站起,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颤抖,双手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将一段模糊的影像投射到中央大屏幕上。
屏幕上,没有预想中的星际战舰,没有能量炮火的轰鸣,只有一片遮天蔽日的“影子”。那些影子形似地球上的螳螂,却有着数十米长的躯体,外壳呈现出暗灰色的硅基光泽,在宇宙辐射下泛着金属般的冷光。它们六条肢足末端生有尖锐的“虚空勾爪”,能轻易撕裂坚硬的陨石;背部展开的不是翅膀,而是一层半透明的“能量膜”,通过吸收恒星辐射产生的推力,在真空中自由滑翔。
更令人心惊的是它们的“进食”方式——一只体型稍大的虫体将勾爪刺入一颗直径千米的小行星,腹部突然裂开一道环形口器,喷出的绿色消化液瞬间将岩石融化成液态,其余虫体则一拥而上,用口器吸食着液态岩石中的矿物能量。短短十分钟,那颗小行星就化作一堆散碎的尘埃,而虫群的数量,似乎又增加了数十只。
“这就是‘噬星虫族’?”站在人群后的舰队司令陈峰低声呢喃,花白的眉毛拧成一个川字。这位从业四十余年的老将,经历过三次星际资源冲突,见过人类舰队在星云间的炮火交锋,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敌人”。它们没有文明的痕迹,没有战术的配合,甚至没有语言交流,只靠最原始的“吞噬-繁衍”本能行动,却比任何有组织的舰队都更具破坏性。
三天前,冥王星观测站首次捕捉到这股虫潮的踪迹时,陈峰还以为是某种新型的宇宙生物迁徙。但随着虫潮不断吞噬小行星、摧毁三座无人预警卫星,他才意识到,这不是迁徙,而是一场针对太阳系的“入侵”——一场没有宣战、没有谈判,只以毁灭为目的的入侵。
“司令,虫潮的移动轨迹分析完毕。”作战参谋快步走到陈峰身边,递上一份全息报告,“它们的目标很明确,是火星殖民地。根据现有速度计算,预计36小时后抵达火星轨道,48小时内突破殖民地防御圈。”
陈峰接过报告,目光扫过火星防御数据的部分,脸色愈发凝重。火星作为地球联邦在太阳系内最重要的前哨阵地,承担着矿产开采、星际航行中继和深空探测的三重职能,但防御力量却异常薄弱——由于近年来人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曲率引擎的研发中,火星只部署了3艘由运输舰改造的“临时防空船”,搭载的脉冲炮威力有限;地面防御系统因年久失修,损毁率已达47%;能参与战斗的士兵不足两千人,且大多是缺乏实战经验的矿场守卫。
“防空船的脉冲炮对虫族有效吗?”陈峰抬头问道。
“经过模拟推演,脉冲炮的高频能量可以击穿普通虫体的硅基外壳,但……”参谋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汇报,“虫群数量太多了,我们估算过,就算3艘防空船的炮管持续射击到报废,也只能消灭不到十分之一的虫群。而且,我们发现虫群中存在‘护卫虫’,体型比普通虫大两倍,外壳硬度是普通虫的3倍,脉冲炮根本无法击穿。”
监测中心内陷入死寂,只有仪器运转的嗡鸣声和远处引擎的低吟。所有人都明白,火星一旦失守,虫族就能以火星为跳板,直接威胁地球本土。而以地球联邦目前的舰队部署,想要在虫潮抵达地球前组建起有效的防线,至少需要72小时——这意味着,火星必须坚守36小时,为地球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
“谁能守住火星?”陈峰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军官,每个人都下意识地避开他的视线。面对这样一支靠本能作战、数量庞大的“活舰队”,常规的战术毫无用处,硬拼只会沦为虫群的“养料”。
就在这时,监测中心角落的阴影里,一个身影缓缓站了起来。
“我去。”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深蓝色作战服的年轻军官,正缓步走向中央控制台。他身形挺拔,面容冷峻,左臂的机械义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作战服背后绣着一枚银色的五角星徽章——那是地球联邦“虚空战王牌”的标志,整个联邦舰队,仅有三人获此殊荣。
他叫张雨生,29岁,地球联邦最年轻的少校,也是公认的“星际战斗英雄”。三年前的“天狼星遭遇战”中,他驾驶着“极光号”突击舰,在10万只低阶噬星虫的包围中,仅凭一己之力撕开突围通道,不仅保全了舰上的300名科研人员,还摧毁了虫群的临时繁衍巢。那场战役后,他的左臂因被虫体酸液腐蚀而截肢,换上了最新式的机械义肢,但也让他成为了联邦军中唯一真正“读懂”虫族本能的人。
“雨生,你才结束为期半年的极限训练,身体还没完全恢复。”陈峰看着张雨生,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他知道张雨生的能力,但天狼星战役后,张雨生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每次看到虫群的影像,都会出现短暂的意识紊乱。
“司令,没人比我更清楚怎么对付这些虫子。”张雨生走到星图前,指尖点在柯伊伯带与火星之间的一片星云区域——那里是“虚空尘埃带”,布满了细小的金属颗粒和废弃的卫星碎片,“它们靠本能行动,就有弱点可抓。我可以在尘埃带设第一道防线,利用金属颗粒干扰它们的红外感知,拖延至少8小时。”
陈峰看着星图上的尘埃带,又看了看张雨生眼中的坚定,最终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好,我给你调配3架‘蜂鸟’无人侦察机,实时传输虫潮数据;让后勤部门给‘极光号’加装最新的‘引力牵引炮’和20枚电磁干扰弹。还有什么需要?”
“给我权限,随时调用火星殖民地的地面防御系统。”张雨生说,“另外,告诉殖民地的守卫,不要和虫群硬拼,利用地下掩体打游击,保存有生力量。”
“没问题。”陈峰拍了拍张雨生的肩膀,“记住,守住火星很重要,但你的命更重要。联邦不能失去你这样的战士。”
张雨生没有回答,只是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走向监测中心的出口。他的步伐沉稳,背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两小时后,“天穹”号空间站的发射舱内,“极光号”突击舰如同一条蛰伏的银色巨蟒,静静停在弹射轨道上。这艘由联邦科学院耗时五年打造的先进战舰,长80米,宽23米,外形不像传统的星际战舰,更像一柄削尖的长矛——舰首没有厚重的装甲,反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传感器,用于捕捉宇宙中的各类信号;舰身两侧的“侧翼”可展开成巨大的能量帆板,通过吸收恒星辐射补充能源;舰尾装有两台离子引擎,能在短时间内将速度提升到亚光速;核心武器除了刚刚加装的引力牵引炮,还有一门脉冲主炮和十二门脉冲副炮,以及舰底的“虚空锚”装置,可在太空中固定舰体,将自身变成临时的“防御据点”。
张雨生穿着作战服,走进“极光号”的驾驶舱。驾驶舱内简洁而高效,中央是一个半圆形的操控台,周围环绕着六块全息屏幕,正实时显示着虫潮的移动轨迹、火星殖民地的防御状态和“极光号”的各项参数。他将右手放在操控台的生物识别区,左手的机械义肢则轻轻抚摸着操控杆——这根操控杆陪伴他参加过四次星际战役,上面还留着天狼星战役时被虫爪划出的痕迹。
“AI‘零’,启动舰体自检。”张雨生对着空气说道。
“收到,‘极光号’舰体自检开始。”冰冷的电子音在驾驶舱内响起,屏幕上立刻出现了舰体各部位的检测数据,“离子引擎正常,能源储备98%,引力牵引炮待机状态,电磁干扰弹装填完毕,虚空锚装置正常……自检完毕,所有系统符合作战标准,可以随时启航。”
张雨生点了点头,目光投向驾驶舱外的宇宙。深邃的黑暗中,星辰闪烁,看似平静,却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他调出三年前天狼星战役的记录影像,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虫群如同黑色的潮水,将“极光号”团团包围,绿色的酸液弹在舰体防护罩上炸开一朵朵死亡之花。那一天,他靠着不断分析虫群的移动规律,利用小行星的引力场改变舰体轨迹,才勉强冲出重围。
“零,把虫潮的最新数据传过来。”张雨生说。
“已接收蜂鸟侦察机传回的实时数据。”屏幕上,虫潮的影像变得更加清晰。数百万只噬星虫组成的“活潮”,在宇宙中呈现出松散的网状结构,每一只虫体的移动都遵循着“跟随前方同类”的本能,没有丝毫偏差。偶尔有脱离群体的个体,会立刻被周围的虫体用勾爪撕碎——这是虫族维持集群密度的“清理本能”。
“分析虫群个体的间距和移动速度。”张雨生的手指在操控台上快速滑动,将虫群的数据分成数十个区域进行对比。
“普通虫体平均间距15米,移动速度每小时12万公里;护卫虫体平均间距8米,移动速度每小时10万公里,主要分布在虫潮外围和核心区域。”零的电子音快速播报,“检测到虫潮核心区域有高频次声波振动,频率为23赫兹,推测存在‘母虫’,通过次声波向整个虫群传递指令。”
张雨生的眼睛亮了起来。母虫的存在,意味着虫群的所有行动都依赖于母虫的指令,只要干扰甚至摧毁母虫,虫群就会陷入混乱。但问题在于,母虫被数万只护卫虫层层保护,想要接近谈何容易。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张雨生收起思绪,操控“极光号”缓缓驶入弹射轨道,“零,设定航线,目标虚空尘埃带,最大速度前进。”
“收到,航线已设定,预计2小时后抵达虚空尘埃带。”
随着张雨生按下弹射按钮,发射舱内响起一阵剧烈的轰鸣,“极光号”如同离弦之箭,冲破“天穹”号的舱门,朝着深邃的宇宙飞去。舰身两侧的能量帆板缓缓展开,吸收着太阳的辐射,引擎喷口喷出的蓝色离子流,在虚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驾驶舱内,张雨生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模拟着虫群的移动轨迹和可能的应对策略。他知道,面对这样一支靠本能作战的敌人,常规的战术毫无用处,必须比它们更“懂”本能——预判它们的移动方向,利用环境制造陷阱,抓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破绽。
两小时后,“极光号”抵达虚空尘埃带边缘。这里的宇宙呈现出一片朦胧的灰色,无数细小的金属颗粒和卫星碎片在引力的作用下缓慢移动,如同漂浮在水中的沙尘。张雨生操控“极光号”降低速度,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碎片之间,同时启动舰首的传感器,捕捉着虫潮的信号。
“零,释放蜂鸟侦察机,形成三角监测网,覆盖整个尘埃带。”张雨生说,“把电磁干扰弹的频率调成23赫兹,和母虫的次声波频率一致。”
“收到,蜂鸟侦察机已释放,电磁干扰弹频率调整完毕。”
就在这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片红色的光点——虫潮的前锋已经抵达尘埃带外围。那些光点如同贪婪的蝗虫,正朝着尘埃带内的金属颗粒扑来,显然是将这些碎片当成了“食物”。
“虫潮前锋距离我们还有500公里,预计10分钟后进入尘埃带。”零的声音变得急促起来。
张雨生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操控杆。他知道,真正的战斗,从这一刻开始了。“零,启动引力牵引炮,锁定尘埃带中心区域的金属碎片,形成直径10公里的‘碎片云’。”
“收到,引力牵引炮启动,碎片云形成中。”
舰首的引力牵引炮突然亮起一道蓝色的能量环,周围的金属碎片和尘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开始快速聚集,形成了一片密集的“云团”。这片云团如同宇宙中的一道屏障,横亘在虫潮前进的道路上。
“虫潮前锋进入尘埃带,开始吞噬金属碎片。”零播报着最新情况,“它们的移动速度减慢了30%,红外感知受到干扰,部分虫体出现偏离轨迹的情况。”
张雨生嘴角微微上扬。第一步,成功了。“零,当虫潮前锋完全进入碎片云后,引爆3枚电磁干扰弹,同时启动虚空锚,固定舰体位置。”
“收到,倒计时开始:10,9,8……”
随着零的倒计时结束,3枚电磁干扰弹从“极光号”的弹舱中射出,在碎片云中心爆炸。蓝色的电磁脉冲瞬间扩散开来,与母虫的次声波相互干扰,屏幕上虫潮的光点立刻变得混乱起来,部分虫体开始漫无目的地乱窜,甚至相互攻击。
“虚空锚启动,舰体固定完毕。”
“极光号”的舰底突然伸出四根巨大的金属锚,刺入周围的陨石中,将舰体牢牢固定在虚空中。张雨生操控脉冲主炮,对准了一片因混乱而脱离虫群的护卫虫体。
“脉冲主炮充能完毕,目标锁定。”零的声音响起。
“开火!”
一道耀眼的红色光束从舰首射出,瞬间穿透了三只护卫虫的躯体。那些虫体的外壳在脉冲炮的高温下融化,绿色的体液喷溅在虚空中,很快就被宇宙的低温冻结成冰晶。
但张雨生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只是虫潮的前锋,真正的主力还在后面。而且,电磁干扰弹的效果只能持续15分钟,一旦母虫重新稳定指令,虫群就会恢复秩序,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零,计算虫潮主力的抵达时间,同时分析母虫的次声波频率变化。”张雨生说,“我们需要找到母虫指令的‘间隔期’——每次传递指令后,它都会有0.5秒的停顿,那是我们唯一能干扰它的机会。”
“收到,虫潮主力预计20分钟后抵达尘埃带,母虫次声波频率分析中……分析完毕,指令间隔期为0.48秒,误差不超过0.02秒。”
张雨生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划。“零,准备剩下的17枚电磁干扰弹,按照母虫的指令间隔期,分批次引爆。同时,启动能量帆板的最大吸收功率,为引力牵引炮充能——我们要在虫潮主力进入碎片云时,制造一场‘陨石雨’,给它们一个‘惊喜’。”
驾驶舱内,张雨生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逼近的虫潮主力,左手的机械义肢因为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咔咔”声。他知道,这一战不仅关系到火星殖民地的存亡,更关系到整个太阳系的安危。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虚空尘埃带中,“极光号”如同一片渺小的叶子,在即将到来的“活潮”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张雨生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冷静和坚定。他想起了三年前天狼星战役中,那个被虫群包围时的自己,想起了那些信任他、依赖他的科研人员。这一次,他依旧会守住防线,用自己的方式,为人类争取活下去的希望。
屏幕上,虫潮主力的红色光点已经布满了半个屏幕,如同一片即将淹没一切的“血海”。张雨生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引力牵引炮的充能按钮,舰首的能量环再次亮起,这一次,比之前更加耀眼。
“零,倒计时,虫潮主力进入碎片云区域。”
“3,2,1——目标进入预定区域。”
“引力牵引炮,开火!”
随着张雨生的指令,一道巨大的蓝色引力波从舰首射出,瞬间笼罩了碎片云中心区域。无数直径数米的陨石和金属碎片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如同被赋予了生命,朝着虫潮主力猛冲而去。
一场发生在宇宙中的“狩猎”,正式拉开了帷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