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归:天岚纪元褚恒沈临霜最新好看小说_免费小说破镜重归:天岚纪元(褚恒沈临霜)
1天启十二年冬,京城西街的污水沟旁,陆听晚蜷在一堆发霉的稻草里。雪片混着冰渣落下,她将单薄的衣衫裹紧些,把冻僵的双手夹在腋下。十岁的小姑娘,头发结成了块,脸上满是污垢,只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死丫头,原来躲在这儿!”陆听晚猛地抬头,看见那个摇摇晃晃的身影。她立即爬起来向巷子另一端跑,但冻僵的腿脚不听使唤。
一只粗糙的大手抓住了她的后领。“跑?看你能跑到哪去!”满身酒气的男人喷着唾沫星子,“王老爷看上你是你的福气,五十文钱,够老子翻本了!”陆听晚一声不吭,只是盯着男人浑浊的眼睛。她知道哭闹没有用,求饶只会招来毒打。
赌输了的爹什么都做得出来。她被拖拽着穿过积雪的街道,来到一座朱门大宅前。
陆老爹抡起拳头砸门,门开时立刻换上一副谄媚的嘴脸。“人带来了,王老爷您瞧瞧,洗干净了肯定水灵!”管家模样的中年人瞥了陆听晚一眼,扔出一串铜钱。“老爷说了,以后别再出现在这条街上。”陆老爹连连哈腰,看都没看女儿一眼,攥着钱一溜烟跑了。
陆听晚站在那,面无表情。管家打量她一会,忽然叹了口气:“跟我来吧。”出乎意料,她没有被打扮成丫鬟,反而被带去沐浴更衣,吃了一顿热饭菜。傍晚时分,她被带到书房,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在灯下读书。“多大了?”他头也不抬地问。“十岁。
”陆听晚回答。“认得字吗?”她摇头。男子放下书,看向她:“你爹把你卖给了我。
但从今往后,你不是奴婢。”他顿了顿,“我姓沈,单名一个宥字。有一幼子体弱,需一伴读。你只需陪他读书习字,可明白?”陆听晚点头。她不知道伴读是什么意思,但知道这比预想的要好太多。沈宥招手让她近前,指着一个字:“这是‘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方为人。”陆听晚盯着那个字,默默记在心里。沈府的日子是她从未想象过的。
她有了干净的房间、暖和的被褥、每日三餐。主要任务是陪沈家小公子沈知安读书。
那是个病弱的男孩,比她小两岁,性情温和,待她极好。沈夫人亲自教他们识字念书。
陆听晚学得飞快,不出半年,已经能自己阅读诗书。沈宥偶尔抽查功课时,也会露出赞许的目光。2三年转瞬即逝。陆听晚几乎要忘记街头饥寒交迫的日子,直到那个夜晚。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整个沈府。陆听晚从床上坐起,听见外面兵甲碰撞的声音。她悄悄推开一道门缝,看见院子里站满了禁军。“奉旨查抄!
所有人到前院集合!”陆听晚心跳如鼓。她迅速穿上衣服,犹豫片刻,将沈夫人日前赠她的一支银簪揣入怀中。当她走到廊下时,正听见禁军统领宣读圣旨。
“......沈宥勾结逆党,诽谤圣上,罪证确凿,即日押入天牢,候审!家产充公,眷属没官为奴!”陆听晚看见沈大人和夫人被铁链锁住,沈知安哭喊着被士兵拖拽。
她下意识后退一步,躲进了阴影中。“还有一个女儿,据说是收养的。”有士兵报告。“搜!
不能走脱一个!”陆听晚转身就跑。她对沈府了如指掌,穿过小径,钻过假山,最终从一处狗洞爬出了府邸。 冷空气灌入肺中,她头也不回地扎进夜色中的小巷。
京城戒严,到处是搜捕的官兵。陆听晚躲在一辆粪车底下才混出城门。寒冬腊月,她一身单衣,赤着脚在雪地里跋涉,不知该去往何方。三日后,饥寒交迫的她倒在一座破庙外。庙里的老乞丐喂了她一口热粥,救回她一条命。“沈家完了。
”老乞丐听完她的叙述,摇头叹息,“皇上近年疑心病重,多少忠良遭殃。姑娘,能逃出来是你的造化,别再想报仇平反的事了,活命要紧。”陆听晚望着跳动的篝火,没说话。火光映在她眼中,像两点不灭的星。她记得沈宥教她的第一个字——“人”。
一撇一捺,相互支撑。 而现在,支撑她的那捺已经崩塌。“活着。”她轻声说,不知是对老乞丐还是对自己,“然后回去。”3天启十六年,京城最大的酒楼“醉春风”来了个新乐师。没人知道她的来历,只知她叫晚娘,琵琶弹得极好,却总以纱遮面。陆听晚坐在纱帘后,指尖在弦上流转。一曲终了,满堂喝彩。
掌柜笑嘻嘻递来赏钱:“晚娘,刘大人想请你过去喝杯酒。”她抬眼望去,雅座里几个官员模样的人正朝这边看。其中一人四十上下,面色虚浮,正是吏部侍郎刘墉。
陆听晚低头应了声,抱起琵琶走去。“听闻姑娘琵琶技艺超群,今日一听,果然名不虚传。
”刘墉笑着为她斟酒,“不知可否赏脸摘下面纱?”陆听晚犹豫片刻,抬手解下面纱。
席间顿时一片寂静。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多年读书又添了几分书卷气,虽才十六,已显绝色。刘墉眼中闪过惊艳,随即笑道:“姑娘如此才貌,在酒楼卖艺岂不可惜?
刘某府上正缺一位乐师,待遇必比这里优厚得多。”陆听晚垂下眼帘:“承蒙大人厚爱,奴家惶恐。”她没立即答应,但三日后,当刘墉再次来访时,她“恰好”在后台被刁难。
刘墉出面解围,她便顺水推舟,应了邀请。刘府乐师的的日子比酒楼轻松许多。
陆听晚安分守己,只专心琴艺,偶尔被叫去宴席上助兴。她细心观察,发现刘墉虽好色,但更贪财,常与一些商人密谈至深夜。一个月后,机会来了。那日刘墉接待一位江南富商,酒过三巡,富商暗示想谋个官衔。刘墉打着哈哈,既不答应也不拒绝。陆听晚在帘后弹琵琶,将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宴席散后,她故意将一方手帕落在厅内。夜里刘墉独自回来寻找时,她“正好”经过。“大人是在找这个吗?”她举起手帕。刘墉愣了一下,接过手帕时顺势握住她的手:“晚娘真是细心人。”陆听晚没有挣脱,只是轻声道:“奴家方才整理乐谱,听见大人与客人之言,心中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墉挑眉:“哦?你说说看。”“那位客人愿出五千两求个官职,大人为何不应?
”刘墉冷笑:“五千两买一个七品官,他想得美!”陆听晚点头:“奴家家乡有位富户,曾出万两白银,只为得个虚衔光耀门楣。江南富庶,大人若牵线搭桥,何止万两?
”刘墉眯起眼,打量着她:“你一个乐师,怎懂这些?
”陆听晚垂下头:“奴家原是书香门第,家道中落才沦落至此。
父亲生前常与人谋划此类事宜,故略知一二。”这话半真半假。
她确实从沈宥那里听过不少官场交易,只是沈宥从不参与。刘墉沉思片刻,忽然笑了:“没想到晚娘还是个女诸葛。那你再说说,该如何操作?”陆听晚抬起头,目光平静:“须有中间人牵线,大人不可直接经手。奴家愿为大人效劳,所得分文不取,只求大人庇护。”刘墉哈哈大笑:“好!就依你!”4此后半年,陆听晚为刘墉牵线搭桥,通过虚卖官衔敛财数万两。她心思缜密,每次交易都留下对方证据,却从不留下刘墉的把柄。
刘墉对她越发信任,甚至允许她查阅部分公文。陆听晚借此收集朝中各方势力的信息,特别是与当年沈家案子有关的官员。一天夜里,她在书房整理文书时,发现了一封密信。
信中提到三年前一桩旧案,牵涉到当时的刑部尚书李崇——正是主审沈家案子的大臣。
信中暗示李崇收受巨额贿赂,诬陷沈宥。陆听晚的手微微发抖。她迅速抄下关键内容,将原信放回原处。第二天,她向刘墉告假,说要去庙里上香。刘墉正在数银票,挥挥手就答应了。陆听晚没有去寺庙,而是去了城西的一家茶馆。
那里常有一位退休的老吏员喝茶听书,陆听晚之前偶然帮过他一次。“李大人?
”老吏员眯着眼想了想,“听说快要致仕了。怎么,姑娘打听他做什么?
”陆听晚奉上一包上好茶叶:“家父曾与李大人有旧,嘱托我若来京城,定要拜会。
”老吏员嗤笑:“那你可晚了。李崇这些年得罪不少人,怕是自身难保喽。
”陆听晚心中一动:“此话怎讲?”老吏员压低声音:“听说御史台正在查他,光是贪墨的银子就够杀头了!更别说......”他忽然停住,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罢了,这些事不是咱们该议论的。”陆听晚不再多问,又寒暄几句便告辞了。回府路上,她思绪飞转。李崇若倒台,势必牵连出许多旧案。这是机会,也是危险。三更时分,陆听晚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是刘墉的心腹小厮,面色惊慌:“晚姑娘,大人请您速去书房!”陆听晚披衣起身,刚到书房门口就听见刘墉的咆哮:“废物!
一群废物!”她推门而入,只见刘墉面色铁青,地上碎瓷片四溅。“晚娘,你来得正好。
”刘墉一把抓住她,“出事了!李崇那个老匹夫被抓了,供出不少人!下一个就是我!
”陆听晚冷静地问:“大人与李尚书有何往来?”“不就是卖官那点事!谁知他全撂了!
”刘墉瘫坐在椅上,“完了,全完了......”陆听沉默片刻,忽然道:“大人,或许还有转机。”刘墉猛地抬头:“什么转机?”“李崇既然招供,必是求宽大处理。
但若他翻供,承认是屈打成招......”刘墉瞪大眼:“如何让他翻供?
”“李崇家眷尚在京城。”陆听晚轻声道,“大人若派人暗中保护,再递个消息进天牢,李崇感恩戴德,自然会改口。”刘墉恍然大悟,随即又皱眉:“但如何递消息进天牢?
”陆听晚垂下眼帘:“奴家愿为大人分忧。”5三日后,一个蒙面女子通过重重关系,终于见到了狱中的李崇。昔日权倾朝野的尚书大人,如今衣衫褴褛,浑身是伤。
“我是刘大人派来的。”陆听晚压低声音,“您的家眷已安置妥当,只要您翻供,刘大人必保他们平安富贵。”李崇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警惕道:“刘墉为何帮你我?”“唇亡齿寒。”陆听晚简短回答,“这是纸笔,您写封信,我带给外面的人。”李崇犹豫片刻,终于接过纸笔,匆匆写了几行字。
陆听晚将信收入袖中,起身欲走。“等等。”李崇忽然叫住她,“告诉刘墉,若他负我,我做鬼也不放过他!”陆听晚点头,转身离去。走出天牢,她展开那封信。
信中不仅是给家人的嘱咐,还暗藏了几条指示,要心腹销毁某些证据。她微微一笑,将信收好。这封信不会送到李崇家人手中,而是会出现在御史大夫的案头。几日后,李崇在狱中“自杀身亡”。又过半月,刘墉因涉嫌买卖官职被捕入狱。抄家时,官兵从他书房暗格中搜出大量金银与密信。陆听晚站在街角,看着刘墉被铁链锁着押出府门。
四目相对时,刘墉突然明白过来,目眦欲裂地扑向她:“贱人!
是你——”官兵粗暴地将他拽回。陆听晚面无表情地转身,汇入人流。
她怀里揣着从刘府带出的重要文书,其中就有与沈家案子相关的证据。6下一个目标,是当年作伪证的关键证人,现任户部主事的赵元亮。赵元亮与刘墉不同,不好色不贪杯,唯独痴迷围棋。陆听晚苦练三个月棋艺,终于在京城棋社引起他的注意。“姑娘棋风凌厉,不像寻常女子。”赵元亮在下完一盘棋后评价道。陆听晚微笑:“家父曾是棋待诏,奴家自幼习棋。”这倒是实话,沈宥棋艺高超,曾教授她不少。
赵元亮果然感兴趣:“不知令尊名讳?”“家父已故,不愿再提。”陆听晚黯然道。
赵元亮不便多问,只约定日后再战。几次对弈后,两人相熟起来。陆听晚不仅棋艺高超,还对朝政有独到见解,令赵元亮越发欣赏。一日下雨,棋客稀少,赵元亮邀陆听晚到雅间对饮。酒过三巡,他忽然叹道:“若是早十年遇见姑娘,赵某必娶你为妻。”陆听晚垂眸:“大人说笑了。奴家出身卑微,不敢高攀。
”“什么高攀不高攀。”赵元亮摆手,“赵某也是寒门出身,全赖......”他忽然停住,饮尽杯中酒。“全赖什么?”陆听晚轻声问。
赵元亮沉默片刻,压低声音:“全赖当年做了一桩事,得了贵人赏识。”陆听晚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想必是大人才干出众。”赵元亮苦笑:“什么才干,不过是......”他忽然警惕地收住话头,转而道,“不说这个了,再来一盘?
”陆听晚知道不能操之过急。她继续与赵元亮交往,同时暗中调查他的背景。
原来赵元亮曾是沈宥门生,后来倒戈一击,在沈家案中作了伪证,这才得到提拔。一个月后,机会来了。赵元亮因公务失误,面临责罚,愁闷不已。陆听晚为他斟酒:“大人何必忧心,找当年提携您的贵人相助便是。”赵元亮醉眼朦胧:“哪还有什么贵人!李崇死了,刘墉倒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了!”陆听晚心中一动:“大人何出此言?
”赵元亮似乎意识到失言,急忙岔开话题。但陆听晚已经得到足够信息。那晚她彻夜未眠,将前后线索串联起来。原来如此。李崇、刘墉、赵元亮,还有他们背后的“贵人”,共同编织了沈家的冤案。7次日,陆听晚约赵元亮到郊外寺庙散心。山路上,她突然道:“大人可知李崇是怎么死的?”赵元亮脸色一变:“不是自杀吗?
”陆听晚摇头:“是被灭口。因为他知道太多关于沈家案子的事。”赵元亮猛地停住脚步,死死盯着她:“你究竟是谁?”“我是谁不重要。”陆听晚平静地与他对视,“重要的是,下一个被灭口的会是谁?刘墉?还是大人您?”赵元亮脸色煞白:“胡说八道!”“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