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逐鹿商途战纪顾程王梓涵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推荐小说逐鹿商途战纪(顾程王梓涵)

时间: 2025-09-18 20:27:04 

我是太子伴读,为他挡刀,为他铺路。他登基后,一杯毒酒,了却君臣情谊。“沈舟,我最恨的,就是你永远比我聪明。”重活一世,回到我们初识那天。

看着眼前一脸天真的小太子,我笑了。行。这一世,我不聪明了。我不仅要让你当皇帝,还要把你养成一个废物。这江山,我替你看着。这龙椅,你坐稳了。但天下,得听我的。

1. 重生复仇路毒酒入喉。烈火在五脏六腑间灼烧。李承乾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沈舟,我最恨的,就是你永远比我聪明。”我死死瞪着他,想将他那张伪善的脸刻进骨血里。眼前一黑。再睁眼,我猛地坐起。雕花木窗,锦缎软被。

我低头,看见一双稚嫩的小手。这不是我的手。我狠狠掐了自己一把,剧痛传来。这不是梦。

车轮滚滚,马车正驶向我最熟悉也最痛恨的地方——皇宫。我变回了十岁的模样。今天,是我入宫成为太子伴读的第一天。前世的忠心耿耿,换来一杯穿肠毒酒。那股滔天恨意,在我这副小小的身体里翻江倒海。我掀开车帘。宫门巍峨,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刺得我眼睛生疼。我来了。李承乾。我来向你讨债了。在御书房,我见到了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太子。他眼神清澈,像一汪见底的泉水,没有半分杂质。前世,我也曾被这双眼睛迷惑。他看见我,眼睛一亮,主动跑过来。“你就是沈舟吗?

逐鹿商途战纪顾程王梓涵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推荐小说逐鹿商途战纪(顾程王梓涵)

父皇说你书读得最好。”他拉起我的手,掌心温热。“走,我带你去看我的书房,有好多好多书!”那一瞬间,我伸出手,几乎要掐上他脆弱的脖颈。杀了他。

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尖叫。可前世他赐我毒酒时冰冷的脸又浮现在眼前。杀了他,太便宜他了。

我收回手,对他露出一个笑容。笑意却没有半分抵达眼底。

我从宽大的袖中摸出一副用厚纸板做的东西。“殿下,读书多累啊。”我笑得人畜无害。

“臣带你玩个新游戏,叫‘斗地主’。”李承乾果然被吸引了。

他好奇地看着我手里画着奇怪符号的纸牌,忘了要去书房的事。“斗地主?怎么玩?

”我一步步教他,看着他从笨拙到沉迷,只用了一个下午。傍晚,太傅来检查功课。“殿下,昨日教的《论语》,请背诵‘为政篇’。”李承乾张口结舌,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太傅的脸瞬间黑了,锐利的目光射向我。我上前一步,挡在李承乾身前。“太傅息怒。

”我不慌不忙。“殿下天资聪颖,只是初学有些紧张,不如再给殿下一次机会。”我一边说,一边用口型无声地提示着开头的几个字。李承乾如蒙大赦,磕磕巴巴地总算背了出来。

太傅的脸色稍缓,虽有疑虑,但终究没有再追究。夜晚,东宫的烛火下。我摊开日记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计划的第一步。摧其学志,夺其思维。

2. 玩物丧志计李承乾彻底迷上了叶子牌。为了让他玩得更尽兴,我不断推陈出新。

我找来工匠,做了带精密刻度的蛐蛐罐,让他的“黑龙大将军”战无不胜。我画出赛马棋盘,设定了复杂的赔率,让他体验一掷千金的刺激。我甚至搞出了一个“东宫娱乐排行榜”,每周评选最受欢迎的游戏。整个东宫乌烟瘴气,再也听不到半点读书声。

李承乾的学业一落千丈。太傅们终于忍无可忍,联名向皇帝告状。奏折上痛陈我“妖言惑主,耽误国本”,罪不容诛。皇帝龙颜大怒。圣旨传来,命我与太子立刻到御书房觐见。

李承乾吓得脸色惨白,手脚都在发抖。他死死抓着我的袖子,躲在我身后,像只受惊的鹌鹑。

“沈舟,怎么办?父皇要打死我了!”我拍了拍他的手。“别怕,有我。”到了御书房,龙涎香的气味压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冰冷的金砖上,面对着天子的雷霆之怒,心里却一片平静。皇帝将一卷奏折狠狠砸在我面前。“沈舟!你好大的胆子!

朕让你做太子伴读,是让你带他玩物丧志的吗!”李承乾吓得一哆嗦,差点哭出来。我叩首。

“陛下息怒,臣有话要说。”我抬起头,直视龙椅上的皇帝。“臣以为,堵不如疏。

殿下正值爱玩天性,强行压制只会适得其反。不如让他玩个痛快,心气顺了,再来读书,事半功倍。”“歪理邪说!”皇帝怒斥。我从袖中拿出另一副棋盘,那是我改良过的象棋。

“陛下,臣并非只教殿下玩乐。”“此乃排兵布阵之戏,车马炮兵,攻守之道,皆在其中。

殿下于玩乐之中,亦可培养大局之观。”一旁的皇后本就心疼儿子,听我这么一说,立刻觉得有理。“陛下,舟儿说的或许有几分道理。承乾还小,活泼些也是常事。

”皇帝的怒气消减了几分,转为半信半疑。他决定亲自考校太子。“朕问你,漕运年年淤堵,致使江南赋税难以上缴,你有何良策?”这是一个连朝中老臣都头疼的难题。

太傅们站在一旁,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李承乾慌了,求救地看向我。我朝他微微点头。

他想起我昨晚塞给他的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他深吸一口气,磕磕巴巴地开始背诵。“儿臣以为……可于河道下游……设分洪渠,再以……以工代赈,募流民清淤……”那份答案条理清晰,见解独到,甚至超出了许多朝臣的认知。

皇帝脸上的疑云一扫而空,转为惊喜。他走下龙椅,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好!好!

不愧是朕的儿子!看来果真是玩耍中亦有长进!”他龙颜大悦,不仅赏赐了我,还当场斥责了几位太傅迂腐不堪,不懂变通。我跪在地上,谦卑地领赏。心里却在冷笑。

李承乾,这只是开始。我会把你捧得高高的,再让你摔得粉身碎骨。

3. 智斗皇子三皇子李承轩,是淑妃之子,也是李承乾最大的对手。他自幼聪慧,在朝堂上颇有建树,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淑妃没少在皇后面前吹风,说太子沉迷玩乐,举止轻浮,恐非储君之选。终于,李承轩找到了发难的机会。一次朝会上,他站了出来。

“启禀父皇,今年黄河泛滥,数万灾民流离失所,儿臣恳请父皇紧急拨出巨款赈灾。

”他说得慷慨激昂,随即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看向李承乾。“只是如今国库并不宽裕,有些地方,却依旧奢靡浪费,不知节俭。”皇帝的目光落在了李承乾身上,带着一丝敲打的意味。满朝文武的视线都聚焦过来,像无数根针。李承乾紧张得手心全是汗,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我站在他身后的人群里,轻轻咳嗽了一声。这是我们约定好的信号。

李承乾身体一震,立刻按照我提前准备好的“剧本”开口。“父皇,赈灾是国之大事,刻不容缓。”他的声音还有些颤抖,但内容却掷地有声。“国库吃紧,儿臣愿捐出东宫一年用度,以充赈灾之款。”朝堂上一片哗然。他顿了顿,继续说。“同时,儿臣建议,京中勋贵,亦可按品级捐款,以示皇家与民同心,共渡难关。”此言一出,那些原本准备看热闹的勋贵们,脸色都变了。这一招,直接把所有人都拉下了水。接着,李承乾抛出了我为他准备的重头戏。“捐款只是其一,长久之计在于治理。儿臣有一策,名为‘以工代赈’。”他将我设计的方案娓娓道来。用赈灾的钱粮,雇佣灾民去修筑堤坝,兴修水利。这样一来,灾民有了活干,有了饭吃,不会变成流民作乱。等水利修好了,又能造福一方,一举多得。方案完美得无懈可击。皇帝听得连连点头,龙心大悦。

“好一个以工代赈!承乾,你真是长大了!”李承轩本想让李承乾出丑,结果反被他衬托得只会伸手要钱,显得急功近利。他站在那里,脸色铁青,像吞了一只苍蝇。

下朝后,李承承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舟啊,还好有你!你简直就是我的脑子!

”他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眼神里满是依赖和崇拜。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殿下过奖了。

”心中却是一片冰冷的嘲讽。对,我就是你的脑子。一个随时可以被我拿走的脑子。

4. 青云诗社谋“以工代赈”的国策推行得非常顺利。我借此机会,以太子的名义,顺理成章地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官员去主持此事。张栋。前世,他是个正直敢言的能臣,却因为得罪权贵,被打压一生,郁郁而终。这一世,他是我安插进权力中枢的第一个重要棋子。皇帝对太子“慧眼识珠”大加赞赏,欣然应允。

我的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开始利用太子的身份和东宫的财力,在京城建立了一个“青云诗社”。表面上,这里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聚集地。实际上,它是我招揽、考察、扶植寒门士子的基地。我为那些有才华但无背景的士子提供资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向他们许诺未来,让他们对“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李承轩的眼睛。他认为太子是在收买人心,培植党羽,决定给他一个致命的教训。很快,一场大祸从天而降。一名与太子走得极近的纨绔子弟,卷入了一场科考舞弊案。人证物证俱全,所有证据都指向了东宫。那名纨绔子弟,是我故意安插在太子身边的“靶子”。我早就料到李承轩会从这里下手。一时间,朝野哗然。

弹劾太子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向御书房。皇帝震怒,下令将太子禁足东宫,彻查此案。

东宫之内,愁云惨淡。李承乾彻底慌了神,他抓着我,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哭了,眼泪鼻涕糊了一脸。“沈舟,救我!我不想被废掉!我不想死!”我扶住他颤抖的肩膀,轻声安慰。“殿下别怕。”我的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送上门来的机会,我们不能浪费。”我让太子去皇帝面前“主动认错”。他要表现出被朋友蒙骗的懊悔和天真,哭诉自己识人不明。最关键的是,他要“无意”中说出一个细节。一个我精心设下的钩子。

“……儿臣只是觉得那考题……似乎有些眼熟,好像……好像在三哥的书房里见过类似的笔迹……”就是这句话,让皇帝起了疑心。

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舞弊案的矛头,竟然奇迹般地反转,指向了李承轩的一个心腹谋士。

原来是李承轩栽赃陷害太子。李承轩百口莫辩,为了自保,只能“挥泪斩马谡”,亲手将自己的得力干将送进了大牢。他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经此一役,太子虽然受了惊吓,却毫发无损。而我,则借着这个机会,又将几名“青云诗社”的门生,安插进了朝堂的关键位置。我的网,正在越收越紧。5. 军权暗布局几次交锋下来,朝臣们看太子的眼神都变了。他们不再认为太子是个只知玩乐的废物。恰恰相反,他们觉得太子“大智若愚,深不可测”。一个看似整日斗鸡走狗的人,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出最完美的方案,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宁惹真小人,莫惹伪君子。

”这是朝臣们私下里对李承乾的评价。李承轩也变得更加谨慎,再也不敢轻易对太子出手。

他看不透这个弟弟,也看不透我。而太子本人,对我的依赖已经达到了顶峰。他觉得离开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