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风筝线英语张莉完本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全文阅读山与海风筝线英语张莉
田埂上的星空1 垭口的光海十五岁初秋的风,裹着山核桃成熟的涩香,刮在脸上带着凉意。
我趴在父亲的嘉陵摩托车后座,双臂紧紧圈着他的腰,感受着铁皮油箱传来的震动,像一头疲惫却倔强的老黄牛,在盘山公路上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条路父亲走了半辈子,拉着山货去县城卖,再拉着化肥和日用品回来。车把手上挂着的布袋里,装着奶奶给我煮的三个茶叶蛋,蛋壳上浸着褐色的茶渍,香味透过布袋缝隙钻出来,勾得我肚子直叫。出发前,奶奶蹲在灶台前,用围裙擦了擦手,把布袋往我手里塞:“路上饿了就吃,到了县城别不舍得花钱,多买点笔和本子。
”她的指甲缝里嵌着常年烧火留下的黑灰,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而变形,却把布袋系得又紧又结实。摩托车在碎石路上颠簸,我的膝盖时不时撞到父亲的腰。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后颈的衣领磨出了毛边,露出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还沾着几点泥土。“坐稳些,前面就是鹰嘴崖的拐弯了,小心点。”父亲的声音裹在风里,带着烟草和汗水的混合气味,传到我耳朵里时已经有些模糊。我把脸贴在他的后背上,能清晰地感觉到他胸腔的起伏,还有腰间那根旧皮带硌着我的手——那是爷爷传下来的牛皮皮带,铜扣上刻着“劳动光荣”四个字,边缘被岁月磨得发亮,却依旧牢固。
夜色像一块浸了浓墨的粗布,从山顶往下沉,把连绵的群山裹得严严实实。父亲打开车头灯,一道昏黄的光柱劈开黑暗,飞虫在光柱里扑棱着翅膀,像无数颗转瞬即逝的星星。
路边的茅草长得比我还高,叶子上的露珠被摩托车的震动震得簌簌往下掉,打在我的裤腿上,凉得我一哆嗦。“快到垭口了,马上就能看见县城了。”父亲突然放慢了车速,摩托车的轰鸣声也低了下来。我抬起头,顺着他下巴指的方向望去,瞬间屏住了呼吸。
山坳底下,一片橘黄色的光海铺展开来,像是有人把打翻了的蜜罐,泼在了黑夜里。
路灯沿着马路排列,像撒在地上的碎金子,闪着柔和的光;高楼的窗户透出星星点点的亮,有的亮着暖黄,有的亮着冷白,像被人随手撒在黑布上的荧光粉;更远处的马路上,流动的车灯汇成一条条发光的小溪,红色的尾灯和白色的车头灯交错着,在夜色里划出一道道弧线。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除了村子以外的“世界”。在此之前,我的人生半径不超过十公里——家对面的鹰嘴山,山顶常年飘着云雾,像戴了顶白帽子;村东头的龙王庙,庙里的石碑上刻着模糊的字迹,奶奶说那是几百年前的老物件;还有奶奶种着玉米和红薯的那片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腰,春天是嫩绿色,秋天是金黄色。“好看不?
”父亲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骄傲,像是在展示什么宝贝,“我第一次来县城的时候,也跟你一样,看傻了眼。”我点点头,说不出话来。光海在我眼前晃动,我想起三天前的傍晚,我和奶奶在院子里剥玉米。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玉米叶子在风里沙沙作响。奶奶把剥好的玉米粒放进竹筐里,突然抬头看着我:“到了县城要好好读书,别像你爸似的,一辈子困在山里。
”她的皱纹里沾着玉米须,眼睛却亮得像山涧的泉水,“要是想奶奶了,就看看天上的星星,咱山里的星星,跟县城的一样亮,奶奶也会看着星星想你。”摩托车开始往下冲,风把我的头发吹得贴在脸上,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我紧紧抓着父亲的衣角,看着脚下的光海越来越近,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录取通知书,那张纸被我叠得整整齐齐,边角都有些发皱。那是县城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是我用三年的努力换来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在煤油灯下做题到深夜,放学回家还要帮奶奶喂猪、挑水,周末跟着父亲去山上砍柴。
“以后你就能在这光海里读书了。”父亲的声音带着笑意,“等你考上大学,去更大的城市,那里的灯更亮,楼更高。”我看着父亲的后脑勺,他的头发里已经有了不少白发,像撒了一把盐。我突然想起,父亲今年才四十岁,却看起来比城里五十岁的人还苍老。
他一辈子都在山里奔波,拉着山货去县城,再拉着生活用品回来,摩托车的轮胎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从来没离开过这片山。摩托车驶进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路边的商店还开着门,橱窗里亮着灯,摆着我从没见过的玩具和衣服。
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从身边走过,说着我不太听得懂的普通话,手里拿着会发光的气球。
我紧紧贴着父亲,生怕自己走丢。父亲把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前,“饿了吧?
咱吃碗面再去学校。”面馆里飘出牛肉面的香味,我跟着父亲走进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父亲点了两碗牛肉面,还特意加了两个卤蛋,“多吃点,明天就要开学了,得有精神。”面条端上来的时候,热气腾腾的,牛肉片躺在面条上,卤蛋浸在汤汁里,香味扑鼻。我拿起筷子,却突然想起奶奶——她在家肯定还没吃饭,说不定还在院子里等着我的消息。我把一个卤蛋夹到父亲碗里:“爸,你吃,我一个就够了。
”父亲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把卤蛋又夹了回来:“你吃,我不饿,路上吃了两个茶叶蛋。
”他低头扒着面条,我看见他的耳朵红了。吃完面,父亲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学校门口。
县城高中的校门很大,上面挂着“县第一中学”的牌子,亮着白色的灯。
门口有不少学生和家长,提着行李往里面走。父亲帮我把行李从车上卸下来,那是一个旧木箱,是爷爷年轻时用过的,上面还贴着“先进生产者”的奖状。“进去吧,我就不送你了,摩托车还得骑回去,晚了山路不安全。”父亲帮我理了理衣领,“有事就给家里打电话,周末要是不回来,也记得报个平安。”我点点头,接过木箱,看着父亲骑上摩托车,消失在夜色里。摩托车的轰鸣声越来越远,我站在学校门口,看着眼前陌生的校园,心里突然有些害怕。但我想起奶奶的话,想起垭口的光海,又握紧了拳头——我一定要在这里好好读书,走出大山,让父亲和奶奶过上好日子。
2 宿舍的光高中的宿舍在老教学楼的三楼,走廊里的墙壁有些斑驳,墙面上贴着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颜色已经有些暗淡。我提着旧木箱,沿着楼梯往上走,每走一步,楼梯就发出“吱呀”的响声,像是随时会塌掉一样。
302宿舍的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门,里面已经有了七个人。八张铁架床沿着墙壁摆放,中间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靠窗的上铺,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女孩正坐在床上听歌,耳机线绕在脖子上,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mp3——那是我在电视上见过的东西,据说要几百块钱。“你好,我是新来的,我叫念念。”我站在门口,小声地说。
女孩摘下耳机,转过头来,露出一张白净的脸,眼睛很大,笑着说:“你好呀,我叫张莉,是县城本地的。你就睡我对面的下铺吧,那里还空着。”她指了指靠近门口的一张床,床上铺着一层薄薄的褥子。我点点头,提着木箱走过去,把箱子放在床上。箱子很重,里面装着我的衣服、被子和书本。我打开箱子,拿出被褥——那是奶奶给我缝的棉被,用的是家里最好的棉花,又厚又软,上面还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是奶奶亲手绣的。
可当我想把被子塞进学校发的被罩时,却发现被子太大了,被罩根本装不下,我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半天,被子还是皱巴巴地露在外面。张莉看见我窘迫的样子,从床上爬下来,笑着递过来一把剪刀和一根针线:“我帮你修修被罩边吧,我妈是裁缝,我跟着学过两手,把被罩剪大一点就能装下了。”我感激地接过剪刀和针线,看着张莉坐在我的床边,熟练地把被罩的侧边剪开,然后用针线缝补。她的手指很灵活,针脚又细又密,像机器缝的一样。我坐在旁边,看着她的手,突然觉得很自卑——我的指甲缝里还留着收玉米时沾上的泥垢,洗了好几遍都没洗掉;衣服是表姐穿过的旧校服,蓝色的布料已经有些发白,袖口还补着一块灰色的补丁;而张莉的衣服是崭新的连衣裙,鞋子是白色的运动鞋,看起来很干净。“你家是哪个村的呀?”张莉一边缝被罩一边问,手里的针线不停地穿梭。
“鹰嘴崖的。”我小声回答,手指紧紧攥着衣角。“鹰嘴崖?我知道!
去年我爸去那边收核桃,说你们那儿的山特别高,早上起来全是雾,走在山里像仙境一样。
”张莉的眼睛亮了起来,语气里满是好奇,“你们那儿是不是家家都种玉米和核桃?
山上是不是有很多野果子?”我点点头,心里的自卑少了一点。原来我熟悉的大山,在别人眼里也是很特别的风景。我跟张莉说起山里的事——春天的时候,山上的映山红开得满山都是,像铺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夏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去山涧里抓螃蟹,水很凉,螃蟹藏在石头底下;秋天的时候,核桃和板栗成熟了,我们就去山上摘,回家后奶奶会把核桃煮了给我们吃;冬天的时候,山上会下雪,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们就在院子里堆雪人。张莉听得很入迷,时不时地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山里有没有狼,有没有野兔子。我跟她说,山里有野兔,还有野鸡,有时候早上起来,能看见野兔在院子里跑,父亲还打过野鸡,炖了汤给我喝,特别香。缝好被罩后,张莉帮我把被子铺好,又帮我整理箱子里的衣服。
她看见我箱子里只有几件旧衣服,没有一件新的,却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说:“你的衣服很干净,虽然旧了点,但穿着很舒服。”我心里暖暖的,对张莉充满了感激。在这个陌生的宿舍里,她是第一个对我好的人。晚上的时候,其他舍友也陆续回来了。她们都是县城本地的,穿着时髦的衣服,手里拿着各种新奇的东西——有拿着彩色笔记本的,有拿着进口零食的,还有拿着漫画书的。
她们围在一起聊天,聊的都是县城里的新鲜事,比如哪家商店开了新店,哪个明星又出新歌了,我坐在旁边,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听着。熄灯铃响了之后,宿舍里安静了下来。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心里却睡不着。我想起了奶奶,想起了家里的院子,想起了山里的星星。在山里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能看见满天的星星,又大又亮,像撒在黑夜里的钻石,而县城的晚上,天空是橘黄色的,看不到几颗星星。
“念念,你是不是想家了?”张莉的声音从对面传来,打破了宿舍的寂静。我转过头,看着张莉的床,小声说:“嗯,有点想奶奶了。”“别难过,周末我带你去县城里逛逛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有好吃的。”张莉的声音很温柔,像奶奶的手一样,抚平了我心里的不安。我点点头,闭上眼睛,心里舒服了很多。
有张莉这样的朋友,或许在县城的日子,也不会那么难熬。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我拿着课本,走到宿舍走廊的尽头,那里有一盏路灯,亮着昏黄的光。
我站在路灯下,开始背英语单词——在村里的小学,我只学过汉语拼音,从来没接触过英语,课本上的英语单词像天书一样,我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记。背了一会儿,我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张莉。她穿着运动服,手里拿着一个面包,笑着说:“你起得真早,我带你去食堂吃早饭吧,食堂的粥很好喝。”我跟着张莉去了食堂,食堂里已经有不少学生了。张莉买了两碗粥和两个包子,递给我一碗粥和一个包子:“快吃吧,一会儿就要上早自习了。”粥是小米粥,暖暖的,喝在嘴里很舒服。包子是猪肉馅的,很香。我一边吃,一边跟张莉说:“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喝的粥。”在山里的时候,早上一般都是喝玉米糊糊,很少能喝到小米粥。张莉笑着说:“那你以后每天早上都来食堂吃,我陪你一起。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我和张莉都会一起去食堂吃早饭,然后一起去教室上早自习。
张莉的英语很好,她会帮我背英语单词,教我读英语课文;我的语文很好,我会帮张莉背古诗,给她讲课文里的故事。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在周末去书店看书。有一次,周末的时候,张莉带我去县城的书店。书店很大,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课本、有小说、还有漫画书。我站在书架前,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眼睛都看直了。张莉拉着我的手,给我介绍各种书,还帮我选了一本《格林童话》:“这本书很好看,我小时候最喜欢看了。”我接过书,摸着书的封面,心里很开心。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课外书,以前我只能看学校图书馆里的旧书,而且还不能借走。“谢谢你,张莉。”我看着张莉,真诚地说。“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嘛。”张莉笑着说,眼睛弯成了月牙。在县城的日子,因为有了张莉的陪伴,变得不再那么孤单。我开始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会了说普通话,学会了用电脑,也开始穿新衣服——张莉的妈妈帮我做了一件蓝色的连衣裙,穿着很舒服。
我知道,我正在慢慢走出大山的阴影,朝着更广阔的世界前进。
3 课堂的风高中的第一堂课是英语课,上课铃响后,一个穿着白色衬衫的女老师走进教室,她戴着一副眼镜,手里拿着课本和教案,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我叫李娜。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英语。
”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像山涧的流水一样清澈。她先让我们轮流用英语介绍自己,从第一排的同学开始。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站起来,流利地说着英语,我心里越来越紧张——我在村里的小学根本没学过英语,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用英语说。很快就轮到我了,我慢慢站起来,双手紧紧攥着课本,脸涨得通红,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教室里安静极了,我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像打鼓一样。
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有好奇的,有疑惑的,还有一些异样的眼光,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李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走到我身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温和地说:“没关系,慢慢来,你是不是以前没学过英语?”我点点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嗯,老师,我在村里的小学没学过英语。”“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学,一点都不晚。”李老师笑着说,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念念同学以前没接触过英语,大家以后要多帮助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说完,她又转过头来,对我小声说:“你先坐下吧,下课后我来教你怎么用英语介绍自己。”我感激地坐下,心里松了一口气。李老师没有批评我,还帮我解围,让我很感动。下课后,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的办公室很小,里面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堆满了课本和作业。李老师让我坐在椅子上,然后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我的名字“念念”的英语翻译“Niannian”,还有简单的自我介绍句子,an. I’m from Yingzuiya. I like reading.”,然后一句一句地教我读。她的发音很标准,耐心地纠正我的错误,直到我能流利地读出来。
“以后每天放学后,你都来我办公室,我帮你补英语,争取赶上大家的进度。
”李老师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鼓励。我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英语,不辜负李老师的期望。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李老师的办公室学英语。
李老师从最基础的字母和音标教起,教我怎么读、怎么写,怎么记单词。
她还会给我布置作业,让我每天背十个单词,第二天早上检查。一开始,我记单词很慢,总是记了又忘,李老师就教我用联想记忆法——比如记“apple”,她就说“苹果是红色的,形状圆圆的,你就想着红苹果,就能记住了”。一堂课上,我因为背不出单词,急得哭了。李老师递给我一张纸巾,温柔地说:“别着急,学习英语就像爬山,一步一步来,总能爬到山顶的。你看你,这半个月已经进步很多了,从一开始不会读字母,到现在能简单对话,已经很厉害了。”她的话像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里,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进步很快。
第一次英语月考,我考了65分,虽然不算高,但比起刚开学时的20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李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还把我的试卷拿给同学们看,说:“念念同学很努力,大家要向她学习。”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我,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除了英语,其他科目对我来说也很有挑战性。
数学的函数、物理的力学、化学的方程式,都让我头疼不已。每次上课,我都听得很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但一到做题,还是不会。张莉看出了我的难处,主动提出帮我补习:“明天晚上自习课,我们一起做题吧,我数学和物理还行,能帮你讲讲。
”于是,每天晚上的自习课,我和张莉都会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起做题。张莉很有耐心,她会把复杂的题目拆分成简单的步骤,一点一点地讲给我听。比如数学的函数题,她会先帮我理解函数的定义,然后教我怎么画函数图像,怎么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有时候,一道题要讲好几遍我才能听懂,张莉却从不厌烦,总是笑着说:“没关系,再讲一遍就懂了。”我们一起做物理题,关于斜面受力分析的,我怎么也搞不懂。
张莉就找了一块橡皮当斜面,用铅笔当物体,一边演示一边讲:“你看,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重力可以分解成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斜面的分力……”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