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我当爹(AI沈星澜)在线免费小说_热门网络小说AI让我当爹AI沈星澜
1 蜀地暑气1988 年的四川绵阳,入伏后的太阳像块烧红的烙铁,把稻田里的水汽烤得蒸腾起来,黏在人身上,痒得难受。小杰蹲在自家院坝的核桃树下,手里攥着半块啃剩的玉米饼,眼睛盯着远处田埂上那个佝偻的身影 —— 那是他爹黄道登。
黄道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裤脚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几道深浅不一的疤。
那是他在部队当卫生兵时留下的,后来退伍回村,成了十里八乡的赤脚医生。
可这两年母亲身体垮了,常年卧病在床,地里的活计便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小杰看着爹弯着腰薅秧,每动一下,后背的汗渍就扩大一圈,像张深色的地图,心里堵得慌。
“小杰!在家没?” 旁边小院传来粗哑的喊声,是海老爷。小杰赶紧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海老爷在大连打工快十年了,每年也就过年才回来一趟,这次倒是夏天就回了,听说是厂里给了探亲假。
海老爷拎着个印着 “大连机床厂” 的帆布包,皮肤是海边人特有的黝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点风尘。他进了院,先往屋里瞅了瞅,声音放低了些:“你妈咋样了?
”“还是老样子,咳嗽得厉害,昨天爹还去后山采了枇杷叶熬水。” 小杰说着,把海老爷让到核桃树下的竹椅上,又去屋里倒了碗凉茶。海老爷喝了口茶,叹了口气:“你爹也是苦,又要当医生,又要种地,俩丫头还在上学。
” 他指的是小杰的大妹小芳和幺妹文君,小芳上初中,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走八里路去乡上上学。文君才小学。正说着,黄道登扛着锄头回来了,看见海老爷,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来:“海幺伯回来了?快坐。” 他放下锄头,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那毛巾湿得能拧出水来。海老爷看着黄道登鬓角的白发,又看了看一旁低着头的小杰,突然开口:“登先生,小杰也十九了,总在家待着也不是事儿。
我那厂子里最近缺临工,要不,让小杰跟我去大连?好歹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黄道登手一顿,看了看小杰,又看了看屋里的方向,眉头皱了起来:“大连太远了,他还小,又没出过远门……”“不小了!我十九岁都在厂里当小组长了!” 海老爷打断他,“我那厂是大连熔炼厂一分厂,在甘井子区大纺街道,我熟得很。虽说累点,可工资比在家种地强多了,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寄点回来给你妈抓药。”小杰抬起头,眼睛亮了亮。他初中毕业就没再上学了,不是不想读,是家里实在供不起。
这两年看着爹日渐憔悴,他心里早就不是滋味,总想找点活儿干,可村里就那么点地方,除了种地,没别的出路。大连,那个靠海的城市,他只在课本上见过,心里既害怕,又有点莫名的期待。黄道登沉默了半晌,摸了摸小杰的头,那双手粗糙得像树皮:“你想不想去?”小杰咬了咬嘴唇,点了点头:“爹,我去。
我能干活,不偷懒,我会寄钱回来的。”海老爷笑了:“这就对了!年轻人就得出去闯闯。
后天我回大连,你跟我一起走,赶紧收拾收拾东西。”接下来的两天,家里忙得像过年。
黄道登把家里仅有的一块腊肉切成小块,用油纸包好,塞进小杰的背包里;小芳和文君把自己攒的零花钱 —— 几张皱巴巴的角票,偷偷塞到小杰手里;母亲躺在病床上,拉着小杰的手,话没说几句就开始咳嗽,最后只说了句 “照顾好自己”。出发那天,天还没亮。黄道登送他们景福镇的汽车站,车开动的时候,小杰从车窗里往外看,看见爹还站在原地,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一个黑点。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角票,又看了看背包里的腊肉,鼻子突然酸了。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响,走了整整三天两夜。小杰靠窗坐着,看着窗外的景色从连绵的青山,变成平坦的平原,最后变成望不到边的大海。那海是蓝色的,比课本上画的还蓝,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咸咸的味道,他忍不住把脸贴在玻璃上,看了好久。海老爷坐在旁边,跟他讲大连的事:“咱们厂是炼钢铁的,高炉子老高了,就是热,夏天也得穿厚衣服,不然能烫着。韩厂长是北方人,说话直,你到了厂里,少说话,多干活,准没错。
”小杰点点头,把海老爷的话记在心里。他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生活。
2 熔炉之门大连甘井子区的夏天,比绵阳凉快些,可一靠近熔炼厂,空气就变得燥热起来。
厂门口竖着两根大烟囱,冒着淡淡的黑烟,门口的牌子上写着 “大连熔炼厂一分厂”,字体有些斑驳。海老爷领着小杰去见韩厂长。韩厂长的办公室在一栋两层的红砖楼里,屋里摆着一张旧办公桌,桌上堆着厚厚的文件。韩厂长四十多岁,身材高大,脸膛发红,说话声音像打雷:“黄仁海,你这是带的啥人?这么矮,能干活吗?”小杰的脸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他知道自己矮,只有一米五,站在韩厂长面前,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海老爷赶紧赔笑:“韩厂长,这是我侄孙小杰,别看他人小,力气不小,在家种地啥都干,能吃苦!您就给个机会,让他先试试,要是不行,我再把他送回去。
”韩厂长皱着眉,打量了小杰半天,摇了摇头:“不行不行,咱们厂是炼炉前的活,得搬原料,扛钢坯,他这身子骨,扛不动不说,万一出点事,谁负责?”海老爷还想再说,韩厂长摆了摆手:“你也别劝了,厂里有规定,临工也得够条件,他这情况,不符合。
”小杰心里一沉,像被泼了盆冷水。他想起家里的爹,想起卧病在床的娘,想起妹妹们的零花钱,眼睛有点发潮。海老爷叹了口气,拉着小杰走出办公室:“别急,我再去找孙师傅说说。孙师傅是炼炉班的班长,跟我关系不错,他那人面冷心热,说不定能帮上忙。”孙师傅的班组在炼炉车间旁边的休息室,里面摆着几张铁架子床,墙上挂着几件沾着油污的工作服。孙师傅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手里拿着个搪瓷缸,正喝茶。海老爷把情况跟孙师傅说了,孙师傅看了看小杰,又看了看海老爷,沉默了一会儿:“韩厂长不同意?”“是啊,说他矮,怕干不了活。
” 海老爷说。孙师傅放下搪瓷缸,站起身,拍了拍小杰的肩膀:“小伙子,能扛动五十斤的东西不?”小杰赶紧点头:“能!在家扛过粮食,比五十斤还重。
”孙师傅又问:“怕热不?炼炉边温度高,夏天能到四十多度。”“不怕!
” 小杰挺了挺胸膛。孙师傅看着他,嘴角动了动,像是想笑,又忍住了:“行吧,你跟我来。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先试用一个月,要是干不好,或者出了差错,立马走人,没二话。”小杰心里一下子亮了,赶紧给孙师傅鞠了个躬:“谢谢孙师傅!我一定好好干!
”海老爷也松了口气:“多谢你了,老孙。”孙师傅领着小杰去领工作服。
那工作服是蓝色的,又厚又重,上面还沾着不少黑色的油渍。小杰穿上,袖子长了一大截,裤脚也得卷起来好几圈,活像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旁边几个工人看见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孙师傅,你这是从哪儿领来的童工啊?
”孙师傅瞪了他们一眼:“少废话!人家能干着呢,别瞎起哄。” 说完,又转过身,对小杰说:“别理他们,好好干活,他们就是嘴碎。”小杰点了点头,攥紧了手里的手套。
他知道,要想在这里留下来,只能靠自己。第一天上班,小杰跟着孙师傅去炼炉边。
那高炉足有十几米高,通红的炉火从炉口映出来,把周围的空气都烤得发烫。
工人们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手套,手里拿着长长的铁钩,忙着给高炉加原料。
机器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响,还有钢水浇筑时发出的 “滋滋” 声,混合着铁水的腥味,让小杰有点头晕。孙师傅给小杰分配的活是搬焦炭。焦炭装在麻袋里,一袋有五十多斤,小杰得把麻袋扛到传送带上。他弯下腰,用肩膀顶住麻袋,使劲一挺,才把麻袋扛起来。
刚走了两步,就觉得肩膀像被火烧一样疼,汗水一下子就流了下来,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瞬间就干了。他咬着牙,一步步往前走,每走一步,肩膀就疼一下。走了几趟,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工作服贴在身上,难受得很。旁边一个叫李哥的工人看见了,笑着说:“小伙子,不行就歇会儿,别硬撑,这活可不是一天两天能适应的。
”小杰摇了摇头:“没事,我能行。” 他不想被人看不起,更不想让孙师傅失望。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的饭菜很简单,一碗米饭,一份白菜炒肉,肉少得可怜。
小杰饿坏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两碗饭。孙师傅坐在他旁边,看着他:“慢点吃,别噎着。
第一天干活,累坏了吧?”小杰点了点头:“有点累,不过没事。”“累了就说,别硬扛。
” 孙师傅说着,把自己碗里的几块肉夹给了小杰,“多吃点,下午还有活。
”小杰心里一暖,说了声 “谢谢孙师傅”。他觉得,这个看起来严肃的老班长,其实人挺好的。晚上下班,小杰回到宿舍。宿舍是六个人一间的铁架子床,屋里弥漫着汗味和脚臭味。他躺在床上,浑身像散了架一样疼,尤其是肩膀,又红又肿。
他想起家里的床,想起娘熬的粥,心里有点想家。他摸出枕头下的纸和笔,想给家里写封信,可写了又划,划了又写,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想让爹担心,只能写道:“爹,我到大连了,厂里挺好的,管吃管住,活也不累,您放心。娘的身体咋样了?让她多注意休息。
小芳和文君要好好上学,别调皮。”写完信,他又想起白天在厂门口看见的一个招牌,上面写着 “大连吉他艺术学校”,还有个地址,就在离厂子不远的一条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