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的刻度渔网阿简热门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潮汐的刻度(渔网阿简)
引子、潮声里的锚望潮村的潮声是有刻度的。天还没亮透,阿简就醒了。
是被鸡叫吵醒的 —— 村里的鸡总比潮声懒半拍 —— 是被海风吹着窗棂的动静闹醒的。
他摸黑穿上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脚踩进胶鞋时,鞋帮上的盐霜簌簌掉了两颗。灶房里,爷爷已经生了火,铁锅坐在柴火上,正咕嘟着海菜汤,白汽裹着海腥味飘出来,漫过屋梁上挂着的干鱼。“今天潮退得早,东南风,能去东澳湾。
” 爷爷把糙米饭盛进粗瓷碗,指节上的老茧蹭过碗沿,留下一道浅印。他的眼睛不好,去年冬天起就看不清远处的帆了,但摸潮的本事没丢,光靠听风、闻海味,就能把潮汐的时辰掐得比钟表还准。阿简没说话,只是夹了一筷子海菜放进嘴里。
海菜是昨天退潮时捡的,带着沙粒,嚼起来咯吱响,却比城里来的青菜鲜。
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出海,学的不是看表,是看天上的星 —— 北斗星的勺柄指东,潮就退;指西,潮就涨。学的是摸海水的温度 —— 春天的海水凉得扎手,鱼群就躲在深水区;夏天的海水暖,鱼就靠岸。这些本事不用记在本子上,记在手上、记在鼻子里、记在耳朵里,比什么都牢靠。小木船停在滩涂上,船身是爷爷年轻时亲手打的,松木的纹理里浸满了海水,摸上去又凉又滑。
阿简把渔网搬上船,渔网是去年补的,有几处补丁还带着新线的白,那是他冬天里坐在灶边补的。爷爷教过他,补渔网要顺着网眼的纹理,不能硬拉,“就像过日子,有破洞了,得顺着劲儿补,不然越补越烂”。船桨划开海水时,天刚蒙蒙亮。
东边的海平线染着一层淡粉,星星还没完全隐去,北斗星的勺柄正慢慢往南偏。
阿简把桨放轻,怕惊着水里的鱼 —— 东澳湾的鱼精,脚步声重了都能躲进石缝里。
他站在船尾,眼睛盯着水面,海水是透亮的蓝,能看见水下的沙粒在动,偶尔有小鱼苗窜过,银闪闪的,像撒了把碎星。“上钩了。” 阿简的手突然顿了一下,渔网往水里坠了坠。
他慢慢往上拉,网眼里挂着三条黄花鱼,尾巴还在甩,溅了他一脸海水。他把鱼放进竹篓,指尖碰到鱼腹,暖暖的,是活物的温度。这样的早晨,他能拉三四网,够他和爷爷吃两天,多的就拿到村口阿珍婶的小卖部,换点油盐钱。太阳爬上海面时,阿简开始往回划。
木船劈开波浪,留下一道白痕,像在海面上画了条线,又很快被潮水泡没。滩涂上,阿星正蹲在那里捡花蛤,辫梢上别着朵小黄花,是海边随处可见的苦蓝花。看见阿简的船,她直起腰,挥了挥手,声音顺着海风飘过来:“阿简哥,今天鱼多吗?”“三条黄花鱼,够你婶子炖锅汤。” 阿简把船停稳,跳上滩涂,胶鞋陷进软泥里,拔出来时带着一串泥泡。
阿星跑过来,伸手要帮他搬渔网,指尖碰到渔网的线,又缩了回去 —— 她的手上涂了城里买的护手霜,怕蹭掉了。“我妈说,城里来的人爱吃花蛤,让我多捡点,明天拿到镇上去卖。” 阿星蹲下去,继续扒拉滩涂里的花蛤,指甲缝里沾了泥,却没像以前那样随手抹在裤腿上。阿简看着她,没说话。去年秋天,阿星去镇上读了半年职校,回来就变了些 —— 穿的衣服颜色亮了,说话时总提 “城里”,连捡花蛤都想着卖钱。“阿简哥,你以后总不能天天划这破船吧?
” 阿星突然抬头,眼睛亮晶晶的,“镇上的老师说,城里的人都用大渔船,有 GPS,能找到大群的鱼,一天能赚咱们半个月的钱。”阿简蹲下来,帮她捡了个花蛤,放进她的竹篮里:“这船没骗过我,海也没骗过我。”他没说别的。望潮村的人,说话都像潮声,慢,却有分量。爷爷常说,“日子不是比谁快,是比谁稳”,这话阿简记在心里。他看着阿星的竹篮满了,看着她蹦蹦跳跳地往村里走,辫梢的苦蓝花晃来晃去,像在跟风较劲。回到家时,爷爷正坐在门槛上抽烟,烟杆是老竹做的,烟锅里的火星忽明忽暗。阿简把竹篓里的鱼倒出来,三条黄花鱼躺在石板上,还在喘气。爷爷摸了摸鱼的鳃,点了点头:“鲜,晚上清蒸。
”下午的太阳暖烘烘的,阿简坐在院子里补渔网。梭子是爷爷传下来的,枣木做的,握在手里正好。他把线穿过网眼,一针一针地补,阳光照在渔网上,网眼的影子落在他的手上,像撒了把碎网。远处的海声断断续续地飘过来,潮涨了,又退了,像在数着日子。阿星又来了,手里拿着个手机,是她在镇上买的二手机。“阿简哥,你看,这是城里的渔船,多大!” 她把手机递到阿简面前,屏幕上的大船闪着银光,机器声从听筒里漏出来,盖过了院外的潮声。阿简瞥了一眼,又低下头补渔网:“机器再大,也得看海的脸色。”“你就是老古董!” 阿星撅着嘴,把手机收起来,“我以后要去城里,开个店,不卖鱼,卖城里的东西。” 她说完,转身跑了,裙摆扫过院角的仙人掌,带起一片细刺。阿简手里的梭子顿了顿,看着渔网的破洞。洞不大,顺着纹理补,很快就能好。可要是硬扯,线就会断,洞就会变大。他想起刚才阿星的眼睛,亮得像城里的灯,却少了点海的清透。天快黑时,潮声又变了。
阿简把补好的渔网挂在晾衣绳上,渔网在风里晃,像一面蓝色的帆。爷爷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处的海,嘴里哼着老调子,调子没词,就跟着潮声走,长一段,短一段。
阿简也望着海。海水是暗蓝色的,星星落在水里,像撒了把碎银。他想起小时候,和阿星一起在滩涂上抓虾苗,虾苗透明得能看见肚子里的沙,放在手心里,轻轻一吹就飘走了。那时候阿星的手还没涂护手霜,满是泥,却能把虾苗捧得稳稳的。
“生存本来不易,何必黾黾苟苟?” 爷爷突然说,声音很轻,被潮声裹着,却清清楚楚传到阿简耳朵里。他没回头,知道爷爷是在跟他说,也是在跟海说。
望潮村的潮声还在响,一格一格,刻着日子的刻度。阿简知道,明天天不亮,他还会驾着小木船出海,还会顺着纹理补渔网,还会吃带着沙粒的海菜汤。这些日子简单,却像潮声一样,稳。一、外来的浪望潮村的平静被打破那天,潮声是乱的。
先是三辆黑色的轿车开进了村。车轮碾过村口的石板路,把沾在石板缝里的盐粒都震飞了。
村里的人都围了过来,阿珍婶手里还拿着没洗完的菜,水珠顺着菜叶往下滴;阿明光着膀子,手里攥着个渔网梭子,身上的汗还没干。从车上下来个穿西装的男人,皮鞋锃亮,踩在滩涂边的泥地上,皱了皱眉,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擦了擦。“我是李总,” 他举起手里的文件夹,声音比村里的广播喇叭还响,“来给大家送机遇的 —— 咱们望潮村,要搞开发了!”“开发?” 阿明先喊了一声,往前凑了两步,“啥开发?能赚钱不?” 他去年赌钱输了不少,欠了阿珍婶三百块,正愁着怎么还。李总打开文件夹,拿出张彩色的图,铺在村口的碾盘上。
图上画着望潮村的样子,却又不是望潮村 —— 原来的矮房子变成了两层楼的民宿,阿简家的小木船停的滩涂,变成了个游泳池,东澳湾的海面上,停着几艘白色的大游艇。
“看到没?” 李总用手指着图,“建度假村,开渔业公司,搞海鲜大排档!到时候,游客来了,你们卖鱼、开民宿、当服务员,哪个不比现在捕鱼赚得多?”人群里炸开了锅。
阿珍婶拉着李总的胳膊,声音发颤:“李总,那我家的小卖部,能改成便利店不?
” 阿明更兴奋,围着李总转:“渔业公司要招人不?我会捕鱼,还会补渔网!
”阿简站在后面,没往前凑。他看着那张图,图上的海是蓝色的,却比真的海亮太多,像涂了颜料。爷爷站在他身边,眼睛眯着,盯着图上的东澳湾,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咱们明天开个村民大会,” 李总收起图,拍了拍手,“想加入的,到时候签字。签了字,先给定金 —— 民宿定金五万,渔业公司入股,一万起投!”那天下午,村里没人出海。
阿明挨家挨户地串,手里拿着李总给他的宣传单,逢人就说:“你知道不?李总说,以后咱们望潮村,就是旅游区了!我要开个民宿,再入股渔业公司,不出两年,就能盖两层楼!” 他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吓人,像抓住了根救命稻草。
阿珍婶的小卖部挤满了人。有人问她要不要卖地,有人问她要不要开民宿,她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算着能赚多少钱,却忘了把柜台上的酱油瓶盖好,酱油洒了一地,黏糊糊的。阿简家很安静。爷爷坐在灶房里,没生火,只是看着锅里的海菜汤 —— 早上剩下的,已经凉了。“那图上的海,是假的。
” 爷爷突然说,手指敲了敲锅沿,“东澳湾的浅滩,养不了游艇,一涨潮,船就会搁浅。
”阿简没说话,走到院子里,看着挂在晾衣绳上的渔网。渔网被风吹得晃,网眼里卡着片小贝壳,是昨天出海时挂上的。他想起李总说的 “现代化渔业公司”,说要用大渔船,用 GPS,用声呐找鱼群。他摸了摸渔网的线,是他去年冬天纺的,带着他的温度。第二天的村民大会,开在村支书家的院子里。李总带来了投影仪,把那张彩色的图投在墙上,比昨天看的更清楚。阿明第一个举手:“我签字!我要开民宿,还要入股渔业公司!” 他接过李总递过来的合同,看都没看,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手指抖得厉害,把 “明” 字的最后一笔都拖出了格。接着是阿珍婶,她也签了字,嘴里念叨着:“我家那小卖部,终于能改头换面了。” 村里的人,大多都签了字,只有阿简和爷爷没动。“阿简,你咋不签?” 阿明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傻啊?
守着你那破船,能赚几个钱?签了字,你也能开民宿,娶个城里媳妇!”阿简看着他,没说话。他记得阿明小时候,跟他一起在东澳湾抓虾苗,那时候阿明还不会赌钱,还会把抓到的最大的虾苗,分给阿简。“我们不签。” 爷爷突然说,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院子静了下来。他走到李总面前,眼睛虽然看不清,却直直地对着李总的方向:“海是养人的,不是赚快钱的。你们把海改了样,鱼就不会来了,潮声也会乱的。”李总皱了皱眉,从口袋里掏出烟,递给爷爷,被爷爷摆手拒绝了。“大爷,这是发展的趋势,” 他说,“现在哪个村子不搞开发?守着老一套,只能穷一辈子。
”“穷有穷的活法,” 爷爷说,“就像潮涨潮落,有自己的规矩,不能乱。
”没人听爷爷的话。村民大会结束时,大多数人都签了字,手里拿着李总给的定金,脸上笑开了花。阿明拿着五万块定金,非要拉着阿简去镇上喝酒,阿简没去,他要回家补渔网 —— 昨天出海时,渔网被礁石勾了个洞,得顺着纹理补好。
接下来的日子,望潮村变了样。先是拆房子。阿明家的旧房子先被拆了,挖掘机的轰鸣声盖过了潮声,把原本平平整整的滩涂挖得坑坑洼洼。阿明站在挖掘机旁边,指挥着工人:“往这边挖,挖深点,我要盖个地下室!
”然后是渔业公司的大船开进了东澳湾。船身是铁做的,比阿简家的小木船大十倍,发动机的声音震得海水都在颤。阿简那天去东澳湾捕鱼,刚把渔网撒下去,就被大船的浪掀得差点掉进水里。他看见大船上的人,用个黑色的仪器对着海水,阿明说那是声呐,能找到大群的鱼。“阿简,来渔业公司上班吧!” 阿明站在大船上,朝他喊,“一个月三千块,管吃管住,比你自己捕鱼强多了!”阿简没理他,把渔网收起来,驾着小木船往回走。海水被大船搅得浑浊,原本透亮的蓝,变成了灰黄色,看不见水下的沙粒,也看不见小鱼苗。他想起小时候,东澳湾的海水能映出天上的云,现在,连自己的影子都映不清了。阿星也变了。她从镇上回来,不再捡花蛤,而是跟着李总的秘书学做 “民宿管理”。她穿了条白色的连衣裙,脚上是白色的运动鞋,再也不踩滩涂了。“阿简哥,” 她找到阿简,手里拿着个笔记本,“李总说,以后民宿要搞线上预订,我教你用手机扫码支付吧,以后卖鱼也方便。
”阿简摇了摇头:“我卖鱼,收现金,踏实。”“现金多麻烦啊,” 阿星皱了皱眉,“城里的人都不用现金了,扫码多快。你就是太守旧了,跟不上时代。” 她说完,转身走了,白色的连衣裙在风里飘,像只离了海的海鸥。阿简坐在小木船上,看着远处的大船。发动机的声音还在响,潮声被搅得乱了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