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阴影(李娜林默)全本免费小说阅读_全文免费阅读旧楼阴影李娜林默
林默的键盘敲到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的天已经压得发黑。
他盯着屏幕上“校对:林默”四个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这份在小报社改错别字的工作,像楼道里永远亮不亮的声控灯,单调,却让他觉得安全。“小林,下班了还不走?”同事老张探进头,手里拎着聚餐用的红酒,“今晚部门聚餐,一起去啊?”林默立刻把文档保存关闭,头埋得更低:“不了张哥,我……我还有事。”他攥紧背包带,快步穿过办公室,连老张那句“又躲”都没敢接。回家的路走了三年,晨光里小区的老梧桐叶落了又长。
他刚拐进楼道,就听见对门张阿姨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小林回来啦?刚煮的玉米,拿一根!
”以前每天这时,张阿姨总会倚着门,手里要么攥着玉米,要么揣着糖,塑料袋上还会画个小小的玉米图案,说是“怕你跟别人的弄混”。可这半个月,对面的门始终关着,连声控灯坏了,都没人再念叨着找物业。楼下便利店,林默正拿便当,撞见了张阿姨的女儿李娜。李娜拎着个鼓鼓的塑料袋,脸色白得像纸,袋角露出来的药盒标签,隐约能看到“镇静”两个字。“李姐,”林默犹豫了半天,还是开口,“张阿姨……最近没见着她。”李娜的手猛地抖了一下,塑料袋里的药盒“哗啦”响了声。她别过脸,声音发飘:“我妈去外地亲戚家了,住阵子就回。”说完不等林默再问,转身就走,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慌得像在逃。
林默捏着便当盒,心里堵得慌。他知道张阿姨的——去年冬天他发烧,张阿姨端着姜汤坐在他家沙发上,絮絮叨叨说“我就娜娜一个女儿,老家亲戚早断了联系,哪来的外地亲戚”,还说“小林啊,你这孩子心细,虽然话少,但靠得住。
我们家娜娜要是有你一半踏实,我也不用这么操心”。接下来的三天,林默的校对稿错得一塌糊涂。主编把稿子摔在他桌上,红笔圈出的“嫌疑人”改成“嫌疑犯”格外刺眼:“林默,你最近魂不守舍的,再这样扣绩效!”同事们的目光扎在背上,林默攥着稿子,指节发白。下班后他没回家,绕去了传达室。王大爷正抽着烟,见他来,把烟蒂摁灭在烟灰缸里:“小林啊,找我有事?
”“王大爷,您见着张阿姨了吗?”林默的声音发紧,“李姐说她去外地了,可……”“外地?”王大爷叹了口气,“前几天李娜来登记,我问过一嘴,她眼圈红着说‘我妈病了,去亲戚家养病’。可我瞅着不对,她那天拎着个大行李箱,沉得很,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好几眼楼门。对了,案发前一周,总有人戴鸭舌帽在楼下晃,还问我张阿姨家的门牌号呢。”林默的心猛地一沉。他谢过王大爷,刚上楼,就看见对面门缝里夹着张纸片。捡起来一看,是药店收据——“镇静安眠片,30片”,日期是昨天,没写患者姓名。“咚咚咚”,楼下传来脚步声。林默赶紧把收据塞进口袋,躲进家门。他贴着门听,脚步声停在对面,钥匙转锁的声音格外响。是李娜。过了会儿,脚步声又响了,这次是下楼的。林默掀开窗帘一角,看见李娜拖着个黑色行李箱,走得踉踉跄跄,箱子底蹭着地面,发出“吱呀”的怪响——那箱子的款式,莫名让他觉得眼熟。他拿起手机,手指在“110”上悬了半天。
以前被同学堵在巷子里抢钱,他都没敢报警,现在要管邻居的事?
可张阿姨递玉米时的笑、端姜汤时的暖,像针一样扎着他。“喂,警察同志,”林默的声音发颤,“我在晨光里小区,我怀疑……我对门住户可能出事了。”挂了电话,他瘫在沙发上,手心全是汗。没过十分钟,警车的警笛声就飘进了小区。林默打开门,看见两个警察跟着王大爷上来,赶紧迎上去:“警察同志,是我报的警。”“你有什么证据?
”带头的陈警官皱着眉,目光落在对门紧闭的门上。林默掏出收据,手还在抖:“这是我在对门门缝捡的,安眠药剂量太大了。张阿姨半个月没露面,李娜说她去外地,可张阿姨根本没外地亲戚。”陈警官接过收据看了看,对同事点头:“敲门。”“有人在家吗?警察例行检查!”同事的声音在楼道里回荡,里面没半点回应。陈警官使了个眼色,同时后退一步,猛地撞向房门——“哐当”一声,门板应声而开。一股消毒水混着霉味的气息涌出来。林默跟着进去,客厅收拾得过分整齐,茶几上的水杯里,半杯水已经凉透。他的目光扫到阳台,突然顿住:“警察同志,那个盆……”阳台角落放着个塑料盆,盖着块蓝布。陈警官走过去,掀开布——泥土里,一截手骨露在外面,手指上戴着枚银戒指,正是张阿姨天天戴的那枚。
林默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扶着墙干呕。陈警官拍了拍他的肩:“你先回家,后续需要你配合调查。”他浑浑噩噩地走回家,刚坐下,手机就响了。陌生号码,接通后是李娜的哭声:“林默,是你报的警对不对?你为什么要多管闲事!
”“张阿姨到底怎么了?”林默的声音发紧,“是你做的?”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是绝望的嘶吼:“我没办法!她天天喊疼,癌症晚期,治不好了!我看着她难受,就给她吃了安眠药,我想让她解脱啊!”林默攥着手机,说不出话。这时,电话那头传来警笛声,李娜的声音突然软下来,带着哭腔:“我会去自首的……林默,对不起。”挂了电话,林默看着窗外的警灯,一夜没睡。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李娜的话像蒙了层雾,透着说不出的怪异。几天后,报社刊登了他写的报道——不是校对,是记者林默。他攥着报纸,指尖反复蹭着“张桂兰”三个字,心里的不安越来越重。
直到下午,一个匿名快递送到报社,封面没写寄件人,只画了个小小的玉米图案。
林默的心跳瞬间加快。他拆开快递,里面是张泛黄的老照片,还有一张塑封好的纸条。
照片上,年轻的张阿姨站在老槐树下,身边的男人拎着个黑色行李箱——正是李娜那天拖走的款式!男人的脸有些模糊,却能看出和李娜有几分相似。纸条上是张阿姨的字迹,墨迹有些晕开,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小林,娜娜没说全,周凯没走,他在骗你,你要小心。
这些借条是证据,拜托你交给警察。”“周凯?”林默猛地想起陈警官提过的名字。
他攥着照片和纸条,直奔警局。陈警官看到纸条,立刻调出案卷:“这是张桂兰的笔迹,和我们在她家找到的便签能对上!周凯是李娜的前夫,三年前欠了几十万赌债,跟李娜离婚后就失踪了。我们查过张桂兰的账户,案发前有笔五万块的汇款,来源就是周凯的旧账户——当时李娜说不知情,我们没深查。
”“张阿姨怎么会提前知道这些?”林默追问。
陈警官调出一段通话录音:“我们刚找到张桂兰案发前三天给社区居委会打的电话,你听听。
”听筒里传来张阿姨疲惫的声音:“刘主任,我那女婿周凯,前阵子回来了,逼我卖房还赌债,我不答应,他就威胁我。他说我要是报警,就对娜娜下手——娜娜欠他钱,一直被他拿捏着。昨天我听见娜娜跟他打电话,说‘妈要是不松口,就只能……’后面的我没敢听,我怕她真跟周凯一起做傻事。”“原来如此,”林默的喉咙发紧,“张阿姨是从这段对话里,察觉到他们要对自己动手,也猜到李娜会替周凯撒谎,才提前准备了证据。”“不止,”陈警官补充,“我们还查到张阿姨去过小区门口的打印店,让老板把照片和纸条塑封,说‘怕受潮坏了’。
老板说她当时眼眶红红的,反复问‘快递能不能匿名寄,能不能保证送到人手里’——她怕自己出事,又怕周凯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