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除灵手记张素芬张素芬新热门小说_免费阅读全文渝城除灵手记张素芬张素芬
时间: 2025-09-18 21:22:20
中午的太阳把磁器口的青石板晒得滚烫,我揣着黑屏的旧相机往公交站走 —— 早上李叔叔留的凉面还在胃里,杂酱给得足,连面条缝里都裹着油香。
路过 “李记板凳面” 时,李叔叔正蹲在门口洗竹筷,见我过来,首起腰喊:“不凡,相机还没修好啊?
要不要再给你下碗面,加个煎蛋?”
“不用老李叔叔,我去三峡广场修,中午吃了你的凉面,饱得很!”
237 路公交刚到站,我挤上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车沿着沙滨路开,嘉陵江的水在阳光下泛着金波,岸边的黄葛树垂着气根,慢悠悠晃着,像渝城人不慌不忙的性子。
车上挤得很,有背着画板的学生,颜料盒在背包里硌出印子;有提着菜篮子的嬢嬢,篮子里的藤藤菜还滴着水;还有几个外地游客举着手机拍江景,嘴里念叨 “这江景比照片好看”。
一个穿巴蜀中学校服的男生凑过来,盯着我怀里的旧相机,眼睛亮闪闪的:“叔叔,你是摄影师啊?
我也想学摄影,这相机能给我看下不?”
“坏老,开不起机了。”
我笑了笑,把相机往怀里拢了拢 —— 这尼康陪了我三年,镜头上还留着我去年拍灯笼巷时蹭的红油,现在成了块废铁,说多了心里不是滋味。
到了三峡广场,赛博数码城的红横幅在风里飘:“相机维修・二手回收・立等可取”。
我没乱逛,首接找张孃孃说的 “王氏相机维修”—— 孃孃昨天塞给我的纸条上写着 “进门左拐第三家,王师傅修了十几年”。
店里亮堂堂的,柜台里摆着各种镜头零件,穿蓝色工装的王师傅正用镊子夹着小螺丝,镜片后的眼睛眯着,像在盯什么宝贝。
“师傅,修相机。”
我把旧尼康递过去,心提到了嗓子眼。
王师傅接过去翻了翻,指尖在机身上敲了敲,又插上检测线连电脑,屏幕跳出一串红色代码。
他皱着眉敲键盘,声音有点哑:“小伙子,你这相机主板着烧老,线路都老化老,修的话要 1200,配件要从广州发,最少等 3 天。”
1200 块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
我摸出手机点开微信余额,437.6 元的数字刺眼得很。
“王师傅,我妈在医院等着做手术,我全靠相机挣钱,能不能便宜点?
张孃孃 —— 张素芬孃孃推荐我来的,她说您人嘿好。”
王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手里的镊子顿了顿,“张素芬的熟人啊?
那我再给你算便宜点嘛,1000 块,配件我让广州那边加急发,2 天就到。”
可就算 1000,我也拿不出来。
他看我垂着头,叹了口气:“你要是急着用,去里面‘老伙计’店看下二手的,老任卖的机子不贵,就是有些机子…… 有点怪,你各人考虑一下。”
我捏着手机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半天,还是谢了王师傅往里面走。
数码城深处更挤,过道堆着贴 “处理价” 的纸箱,灰尘在光里飘。
走到最里面的角落,才看到 “老伙计二手器材店” 的牌子,玻璃门上的 “谢绝还价” 快磨成白印子了。
戴老花镜的老任蹲在地上,用绒布擦一台黑色相机 —— 机身掉了块漆,露着银色铝镁合金底壳,我一眼认出是佳能 5D2。
他见我进来,头也不抬:“买相机?
各人看,架子上的都是。”
我问了几台,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开机都费劲。
蹲到老谢身边,我指了指他手里的 5D2:“师傅,这台好多钱?”
“500。”
老任擦着镜头,声音闷闷的,“之前两个客人说‘拍起怪得很’,放了半年老,要的话不退不换。”
“怪?
啷个怪法?”
我有点慌。
“拍老房子,照片上多出影子。”
老任把相机递过来,“你各人试,能开机就拿起走。”
我接过来按开机键,屏幕亮了,还有半格电。
镜头是 50mm 定焦,对着墙角的旧镜头拍了张,放大看连灰尘的纹路都清楚,快门 “咔嗒” 声脆生生的,比旧尼康顺手多了。
“师傅,我只有 437,得行不?”
我攥着手机,声音有点小。
老任把相机装进旧帆布包,拉链拉到一半:“拿走嘛。
跟你说清楚,这机子邪门,晚上莫对到暗处拍,尤其莫拍老房子 —— 上次那个摄影师,拍完老茶馆就说看到影子跟到他,嘿得连夜把机子送回来。”
“晓得老,谢谢师傅!”
我点开微信付款码,“滴” 的一声到账后,背起相机包就往外走。
老谢在背后喊:“莫不当回事!
渝城的老物件,都有脾气!”
从数码城出来,太阳偏西了。
坐公交回磁器口时,我把相机抱在怀里,帆布包磨着胳膊,心里踏实了点 —— 至少有相机能挣钱了。
到了古镇,青石板路上游客还多,我没回出租屋,首接扛着相机找生意 —— 下午的光线软,拍出来的灯笼巷更有氛围感。
走到老戏台附近,一对情侣朝我招手:“帅哥,帮我们拍张合影,要把戏台拍进去。”
老戏台是川东民居风格,灰瓦坡屋顶,红漆台柱掉了皮,台边挂着件暗红色的川剧戏服,水袖垂到青石板上,风一吹,像有人轻轻扯着。
“要得!
20 块一张,保证把你们拍得好看。”
我调整参数 —— 光圈 f/5.6,快门 1/200 秒,下午光线强,刚好能把戏服的纹路拍清楚。
让他们站在戏台前,女生挽着男生的胳膊,手里举着刚买的陈麻花,我退了两步找角度,喊 “3、2、1”,按下快门。
“拍得不错!”
男生凑过来看屏幕,笑着扫码付了钱。
接下来又接了两单,一个拍巷口的红灯笼,一个拍陈麻花店的门头,各收 20 块,总共赚了 60 块。
天快黑时,我走到李记板凳面,李叔叔正收摊,看到我扛着新相机包,递过来个油纸包:“刚卤的猪耳朵,你拿回去吃,今天收得早。”
我推辞不过,揣进兜里 —— 油纸包还热着,透着卤香。
“李叔叔,来碗豌杂面,中辣多菜。”
我坐在小凳上,看着他挑面,热气裹着糊辣壳的香味飘过来,胃里又暖了。
“新相机好用不?”
李叔叔把面端过来,筷子戳在碗里。
“刚试了下,还可以。”
我挑了口面,豌豆耙糯,杂酱香得很。
吃完面回出租屋,己经是晚上七点。
我把佳能 5D2 放在桌上,掏出李叔叔给的猪耳朵,咬了一口,卤得入味。
打开电脑,把 CF 卡插进去,先传了灯笼巷和麻花店的照片,客人很快回复 “拍得太有感觉了”。
最后点开老戏台那张情侣合影,刚开始没在意,放大想确认戏服的细节时,手突然抖了 —— 照片里的红戏服旁边,明明空着的位置,多了个模糊的人形影子!
淡红色的衣角飘着,像有人站在那儿没被拍到,影子的轮廓隐约是个穿戏服的女人,头发披散着,贴在脸上,看不清脸。
“搞啥子!”
我吓得手一松,鼠标 “哐当” 掉在地上,人往后一仰,坐到了冰凉的地上。
心脏 “咚咚” 跳得飞快,冷汗一下子冒出来,后背的 T 恤都湿了。
我爬过去拿起相机,把 CF 卡插回去,点开照片放大 —— 影子还在,不是镜头脏,也不是光线问题,就是个清晰的人形轮廓,贴着红戏服站着,水袖好像还在动。
突然想起老周的话:“拍起怪得很照片上多出影子莫拍老房子”。
我浑身一凉,把相机屏幕按黑,缩在地上,盯着桌上的相机,再也不敢碰。
兜里的猪耳朵还热着,可我一点胃口都没了 —— 这相机,好像真的有点邪门儿。
路过 “李记板凳面” 时,李叔叔正蹲在门口洗竹筷,见我过来,首起腰喊:“不凡,相机还没修好啊?
要不要再给你下碗面,加个煎蛋?”
“不用老李叔叔,我去三峡广场修,中午吃了你的凉面,饱得很!”
237 路公交刚到站,我挤上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车沿着沙滨路开,嘉陵江的水在阳光下泛着金波,岸边的黄葛树垂着气根,慢悠悠晃着,像渝城人不慌不忙的性子。
车上挤得很,有背着画板的学生,颜料盒在背包里硌出印子;有提着菜篮子的嬢嬢,篮子里的藤藤菜还滴着水;还有几个外地游客举着手机拍江景,嘴里念叨 “这江景比照片好看”。
一个穿巴蜀中学校服的男生凑过来,盯着我怀里的旧相机,眼睛亮闪闪的:“叔叔,你是摄影师啊?
我也想学摄影,这相机能给我看下不?”
“坏老,开不起机了。”
我笑了笑,把相机往怀里拢了拢 —— 这尼康陪了我三年,镜头上还留着我去年拍灯笼巷时蹭的红油,现在成了块废铁,说多了心里不是滋味。
到了三峡广场,赛博数码城的红横幅在风里飘:“相机维修・二手回收・立等可取”。
我没乱逛,首接找张孃孃说的 “王氏相机维修”—— 孃孃昨天塞给我的纸条上写着 “进门左拐第三家,王师傅修了十几年”。
店里亮堂堂的,柜台里摆着各种镜头零件,穿蓝色工装的王师傅正用镊子夹着小螺丝,镜片后的眼睛眯着,像在盯什么宝贝。
“师傅,修相机。”
我把旧尼康递过去,心提到了嗓子眼。
王师傅接过去翻了翻,指尖在机身上敲了敲,又插上检测线连电脑,屏幕跳出一串红色代码。
他皱着眉敲键盘,声音有点哑:“小伙子,你这相机主板着烧老,线路都老化老,修的话要 1200,配件要从广州发,最少等 3 天。”
1200 块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
我摸出手机点开微信余额,437.6 元的数字刺眼得很。
“王师傅,我妈在医院等着做手术,我全靠相机挣钱,能不能便宜点?
张孃孃 —— 张素芬孃孃推荐我来的,她说您人嘿好。”
王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手里的镊子顿了顿,“张素芬的熟人啊?
那我再给你算便宜点嘛,1000 块,配件我让广州那边加急发,2 天就到。”
可就算 1000,我也拿不出来。
他看我垂着头,叹了口气:“你要是急着用,去里面‘老伙计’店看下二手的,老任卖的机子不贵,就是有些机子…… 有点怪,你各人考虑一下。”
我捏着手机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半天,还是谢了王师傅往里面走。
数码城深处更挤,过道堆着贴 “处理价” 的纸箱,灰尘在光里飘。
走到最里面的角落,才看到 “老伙计二手器材店” 的牌子,玻璃门上的 “谢绝还价” 快磨成白印子了。
戴老花镜的老任蹲在地上,用绒布擦一台黑色相机 —— 机身掉了块漆,露着银色铝镁合金底壳,我一眼认出是佳能 5D2。
他见我进来,头也不抬:“买相机?
各人看,架子上的都是。”
我问了几台,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开机都费劲。
蹲到老谢身边,我指了指他手里的 5D2:“师傅,这台好多钱?”
“500。”
老任擦着镜头,声音闷闷的,“之前两个客人说‘拍起怪得很’,放了半年老,要的话不退不换。”
“怪?
啷个怪法?”
我有点慌。
“拍老房子,照片上多出影子。”
老任把相机递过来,“你各人试,能开机就拿起走。”
我接过来按开机键,屏幕亮了,还有半格电。
镜头是 50mm 定焦,对着墙角的旧镜头拍了张,放大看连灰尘的纹路都清楚,快门 “咔嗒” 声脆生生的,比旧尼康顺手多了。
“师傅,我只有 437,得行不?”
我攥着手机,声音有点小。
老任把相机装进旧帆布包,拉链拉到一半:“拿走嘛。
跟你说清楚,这机子邪门,晚上莫对到暗处拍,尤其莫拍老房子 —— 上次那个摄影师,拍完老茶馆就说看到影子跟到他,嘿得连夜把机子送回来。”
“晓得老,谢谢师傅!”
我点开微信付款码,“滴” 的一声到账后,背起相机包就往外走。
老谢在背后喊:“莫不当回事!
渝城的老物件,都有脾气!”
从数码城出来,太阳偏西了。
坐公交回磁器口时,我把相机抱在怀里,帆布包磨着胳膊,心里踏实了点 —— 至少有相机能挣钱了。
到了古镇,青石板路上游客还多,我没回出租屋,首接扛着相机找生意 —— 下午的光线软,拍出来的灯笼巷更有氛围感。
走到老戏台附近,一对情侣朝我招手:“帅哥,帮我们拍张合影,要把戏台拍进去。”
老戏台是川东民居风格,灰瓦坡屋顶,红漆台柱掉了皮,台边挂着件暗红色的川剧戏服,水袖垂到青石板上,风一吹,像有人轻轻扯着。
“要得!
20 块一张,保证把你们拍得好看。”
我调整参数 —— 光圈 f/5.6,快门 1/200 秒,下午光线强,刚好能把戏服的纹路拍清楚。
让他们站在戏台前,女生挽着男生的胳膊,手里举着刚买的陈麻花,我退了两步找角度,喊 “3、2、1”,按下快门。
“拍得不错!”
男生凑过来看屏幕,笑着扫码付了钱。
接下来又接了两单,一个拍巷口的红灯笼,一个拍陈麻花店的门头,各收 20 块,总共赚了 60 块。
天快黑时,我走到李记板凳面,李叔叔正收摊,看到我扛着新相机包,递过来个油纸包:“刚卤的猪耳朵,你拿回去吃,今天收得早。”
我推辞不过,揣进兜里 —— 油纸包还热着,透着卤香。
“李叔叔,来碗豌杂面,中辣多菜。”
我坐在小凳上,看着他挑面,热气裹着糊辣壳的香味飘过来,胃里又暖了。
“新相机好用不?”
李叔叔把面端过来,筷子戳在碗里。
“刚试了下,还可以。”
我挑了口面,豌豆耙糯,杂酱香得很。
吃完面回出租屋,己经是晚上七点。
我把佳能 5D2 放在桌上,掏出李叔叔给的猪耳朵,咬了一口,卤得入味。
打开电脑,把 CF 卡插进去,先传了灯笼巷和麻花店的照片,客人很快回复 “拍得太有感觉了”。
最后点开老戏台那张情侣合影,刚开始没在意,放大想确认戏服的细节时,手突然抖了 —— 照片里的红戏服旁边,明明空着的位置,多了个模糊的人形影子!
淡红色的衣角飘着,像有人站在那儿没被拍到,影子的轮廓隐约是个穿戏服的女人,头发披散着,贴在脸上,看不清脸。
“搞啥子!”
我吓得手一松,鼠标 “哐当” 掉在地上,人往后一仰,坐到了冰凉的地上。
心脏 “咚咚” 跳得飞快,冷汗一下子冒出来,后背的 T 恤都湿了。
我爬过去拿起相机,把 CF 卡插回去,点开照片放大 —— 影子还在,不是镜头脏,也不是光线问题,就是个清晰的人形轮廓,贴着红戏服站着,水袖好像还在动。
突然想起老周的话:“拍起怪得很照片上多出影子莫拍老房子”。
我浑身一凉,把相机屏幕按黑,缩在地上,盯着桌上的相机,再也不敢碰。
兜里的猪耳朵还热着,可我一点胃口都没了 —— 这相机,好像真的有点邪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