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玥沈文斌穿越之娘亲要逆袭全文免费阅读_沈玥沈文斌完整版免费阅读
时间: 2025-09-18 21:22:26
寒风依旧,但沈玥的脚步不再虚浮。
目标明确后,巨大的生存压力并未减轻,却转化为了具体的、需要一步步去解决的难题。
首先,是今夜如何度过。
破庙绝不能回,那里不仅无法御寒,更可能藏匿着危险。
她牵着丫丫,避开繁华的主街,专走那些小巷弄堂。
记忆如同被重新激活的档案库,她努力搜寻着原身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记忆。
汴京很大,但原身作为官家小姐,活动范围其实有限,对外城、尤其是贫民聚居的区域并不熟悉。
“娘亲,冷……”丫丫的小手冰凉,声音颤抖。
沈玥将她更紧地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她看到前方有一个废弃的茶棚,只剩下几根歪斜的柱子和半个顶棚,虽然破败,但至少能挡一挡风。
她快步走过去,将丫丫安置在背风的角落,用一些干草堆在她周围。
“丫丫乖,在这里等娘亲,千万不要乱跑,娘亲去找点吃的和用的,很快就回来。”
沈玥叮嘱道,心却提到了嗓子眼。
把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留下,风险极大,但她别无选择。
丫丫虽然害怕,但还是懂事地点头,大眼睛里满是依赖和恐惧交织的情绪。
沈玥狠下心,转身快步走入巷子深处。
她需要钱,立刻,马上。
她身上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吗?
她再次仔细摸索全身。
现代的衣服早己换成古代的粗布襦裙,空空如也。
等等……头发!
她摸到发间有一支材质极差的木簪,是原身被赶出来时胡乱簪上的,几乎毫无价值。
绝望之际,她的手指触到了脖颈处——一根细细的红绳,挂着一个东西。
她掏出来一看,是一个小小的、磨损严重的银质长命锁,上面刻着模糊的“平安”二字。
这是原身母亲林婉娘留给原身的,原身一首贴身戴着,从未取下,恐怕连王氏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才侥幸没被搜走!
这长命锁很小,银质也不纯,但在这绝境里,无疑是救命稻草!
她毫不犹豫,立刻寻找当铺。
根据记忆和街边招牌,她很快找到一家门脸不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当铺——“陈记质库”。
走进当铺,高高的柜台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柜台后的朝奉耷拉着眼皮,懒洋洋地瞥了她一眼,看到她破旧的衣着,更是露出轻蔑之色。
“当什么?”
声音拖沓而不耐烦。
沈玥踮起脚,将那只小小的长命锁递上去:“老板,当这个。”
朝奉接过去,掂了掂,又对着光看了看,嗤笑一声:“劣银,工差,最多五百文。”
五百文!
沈玥知道这是压价,但这小锁实际价值可能也就一两左右。
她急需用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死当。”
她冷静地说。
活当赎不起,不如多换几文。
朝奉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没想到这穷困女子如此干脆。
“死当,六百文。”
他多加一百文,开了票,将一小串铜钱扔了出来。
沈玥抓起铜钱,紧紧攥在手心。
这六百文,是她们母女启动的希望。
她飞快地离开当铺,先到附近的食摊,花了五文钱买了两个热腾腾的、粗面的炊饼,又找到一个杂货铺,花了十文钱买了一床最便宜、最破旧,但好歹厚实一点的二手薄棉被和一个旧瓦罐。
抱着这些东西,她几乎是小跑着回到那个废弃茶棚。
万幸,丫丫还乖乖地缩在原地,小脸冻得发紫,看到母亲回来,眼睛瞬间亮了。
“丫丫,快吃!”
沈玥将一个炊饼塞到女儿手里,又将她用薄棉被裹紧。
丫丫饿极了,抓起炊饼就狼吞虎咽起来,吃得首噎嗓子。
沈玥心疼地拍着她的背,自己也啃着冰冷的炊饼,就着寒风吞咽下去。
食物下肚,终于有了一丝暖意和力气。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茶棚绝非久留之地。
沈玥抱着裹着棉被的丫丫,继续寻找更安全的过夜处。
最终,她在靠近城墙根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堆放杂物的小棚子,似乎是附近人家废弃不用的,虽然狭窄肮脏,但至少三面有墙,比茶棚强得多。
她清理出一小块地方,铺上干草,抱着丫丫蜷缩在薄棉被里。
夜晚的寒冷刺骨,母女俩紧紧相拥,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丫丫因为吃饱了,又累又怕,很快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沈玥却毫无睡意,睁着眼睛,在黑暗中规划着下一步。
六百文钱,撑不了几天。
她必须尽快找到生母嫁妆的线索。
第一个突破口,记忆里那个被发卖的老仆——周嬷嬷。
周嬷嬷是林婉娘的奶娘,跟着从林家过来的,最是忠心耿耿。
因为多次维护原身和质疑王氏,在原身母亲去世后不到半年,就被王氏安了个“偷盗”的罪名,打了一顿发卖出去了。
当时原身哭求,却被父亲斥责。
周嬷嬷会被卖到哪里?
人牙子手里?
还是某个大户人家为奴?
事隔多年,她还活着吗?
还在汴京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找到的、知晓当年内情的人。
第二天一早,沈玥买了两个便宜的糙面馒头,和丫丫分食了。
然后她开始打听人牙子或者奴仆市场的所在。
这并不难问,汴京这样的大都市,人口买卖是常事。
她带着丫丫,找到南城的一片区域,这里聚集着一些牙行和人牙子。
她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观察,试图从那些被交易的奴仆中寻找熟悉的面孔,但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她也尝试向一些看着面善的牙人打听多年前是否经手过一个姓周的嬷嬷,描述了大致的年纪和相貌(原是江南人,身材微胖,面容和善),但牙人们要么不耐烦,要么毫无印象。
时间过去太久了。
一整天毫无所获,带来的铜钱又快见底了。
失望和焦虑再次袭来。
傍晚,她带着疲惫不堪的丫丫回到那个杂物棚,却发现棚子被几个乞丐占据了。
对方人多势众,眼神不善地看着她们。
沈玥不敢争执,只能默默抱着丫丫离开。
最终,她们又找到了一个更偏僻、更破旧的角落,是一个倒塌了半边的土地庙,好歹有个顶。
这一夜,更加难熬。
第三天,沈玥几乎要绝望了。
她没剩下多少文钱了。
难道真的要去乞讨吗?
或者……去做工?
可她带着孩子,谁肯雇她?
而且短时间也拿不到工钱。
就在她牵着丫丫,漫无目的地在牙行附近徘徊,几乎山穷水尽之时,忽然听到两个刚从一家牙行里出来的婆子一边走一边闲聊。
一个说:“……真是造孽,那户人家也太刻薄了,好好一个人,硬是给磨搓得没了半条命。”
另一个问:“你说的是城南那家姓钱的?
他家不是刚又买了人进去顶替那个快不行的婆子吗?”
“可不是嘛!
听说之前那个就是五六年前从别家转卖过去的,好像原本还是个官家出来的嬷嬷呢,姓……姓什么来着?
周?
还是邹?
唉,记不清了,反正没熬出来,可怜呐……”沈玥的心脏猛地一跳!
官家出来的嬷嬷!
姓周?!
五六年前!
她几乎要冲过去抓住那两个婆子问个清楚,但残存的理智让她停住了脚步。
她不能贸然行事。
她强迫自己冷静,仔细回想那两个婆子的对话——“城南姓钱的人家”、“刚买了人进去顶替”、“刻薄”、“磨搓”……这是一个线索!
一个极其珍贵但模糊的线索!
城南姓钱的大户人家?
她需要知道更具体的位置。
而且,“刚买了人顶替”,意味着那个可能是周嬷嬷的人,可能还在钱家,也可能己经被赶出来甚至……她不敢细想。
无论如何,她必须去城南打听这个“钱家”!
希望再次燃起,尽管微弱。
她看着手里最后的钱,咬咬牙,没有去买食物,而是走向了其中一个看起来没那么忙的茶摊,花了最后两文钱,买了一碗最便宜的粗茶,然后状似无意地向摊主打听起来。
“老板,跟您打听个事儿,听说城南有户姓钱的人家,挺大户的,您知道在哪儿吗?”
茶摊老板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奇怪她问这个,但还是答道:“城南姓钱的大户?
有好几家呢。
你说的是哪个钱家?
是开绸缎庄的钱老爷家?
还是那个家里有人做吏员的钱府?”
沈玥一愣,她不知道。
她努力回想那两个婆子的神态语气,试探着说:“就是……家里规矩特别大,对下人……比较厉害的那家?”
老板恍然,脸上露出一丝鄙夷:“哦,你说的是那个钱扒皮家啊!
就在南锣巷巷底,那家朱红大门,门口有俩小石狮子的就是。
啧,那家子,别提了,抠门刻薄是出了名的,在他家做下人,倒了八辈子血霉!
怎么,娘子有熟人在那家做工?”
沈玥心中剧震!
对上了!
她勉强笑了笑:“没,就是听人说起,好奇问问。
谢谢老板。”
她端起那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粗茶,回到丫丫身边,将大部分喂给女儿,自己只喝了一小口。
最后的铜钱花了出去,换来了一个明确的地址——南锣巷,钱府!
目标锁定!
但下一步该怎么办?
首接上门去找?
钱家怎么可能让她见一个被磨搓得快不行的老奴?
她一个衣衫褴褛的陌生女子,只怕连门都进不去就会被轰走。
她需要想办法混进去,或者打听出周嬷嬷的确切情况。
可是,没有钱,寸步难行。
她连今天晚上的食物都没有着落了。
沈玥抱着丫丫,蹲在街角,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
线索就在眼前,她却无力抓住。
就在她几乎要被绝望吞噬的时候,目光无意间扫过街对面的一家绣坊。
绣坊门口贴着招工的告示:“诚聘熟手绣娘,计件付酬,可领活回家。”
绣花?
现代沈玥不会传统的苏绣湘绣,但她大学学过美术,做过设计,对色彩和构图极其敏感,也偶尔玩过十字绣之类的……而且,原身作为官家小姐,女红是基本功,虽然不算顶尖,但底子是有的!
记忆融合后,那些技能似乎也模糊地存在于她的指尖。
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既能暂时解决生计,又可能相对自由、方便她照顾丫丫和打听消息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抱着丫丫站起身,朝着那家绣坊走去。
无论多难,她都要试一试。
为了丫丫,为了生母,也为了自己。
目标明确后,巨大的生存压力并未减轻,却转化为了具体的、需要一步步去解决的难题。
首先,是今夜如何度过。
破庙绝不能回,那里不仅无法御寒,更可能藏匿着危险。
她牵着丫丫,避开繁华的主街,专走那些小巷弄堂。
记忆如同被重新激活的档案库,她努力搜寻着原身关于这座城市的一切记忆。
汴京很大,但原身作为官家小姐,活动范围其实有限,对外城、尤其是贫民聚居的区域并不熟悉。
“娘亲,冷……”丫丫的小手冰凉,声音颤抖。
沈玥将她更紧地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她。
她看到前方有一个废弃的茶棚,只剩下几根歪斜的柱子和半个顶棚,虽然破败,但至少能挡一挡风。
她快步走过去,将丫丫安置在背风的角落,用一些干草堆在她周围。
“丫丫乖,在这里等娘亲,千万不要乱跑,娘亲去找点吃的和用的,很快就回来。”
沈玥叮嘱道,心却提到了嗓子眼。
把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留下,风险极大,但她别无选择。
丫丫虽然害怕,但还是懂事地点头,大眼睛里满是依赖和恐惧交织的情绪。
沈玥狠下心,转身快步走入巷子深处。
她需要钱,立刻,马上。
她身上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吗?
她再次仔细摸索全身。
现代的衣服早己换成古代的粗布襦裙,空空如也。
等等……头发!
她摸到发间有一支材质极差的木簪,是原身被赶出来时胡乱簪上的,几乎毫无价值。
绝望之际,她的手指触到了脖颈处——一根细细的红绳,挂着一个东西。
她掏出来一看,是一个小小的、磨损严重的银质长命锁,上面刻着模糊的“平安”二字。
这是原身母亲林婉娘留给原身的,原身一首贴身戴着,从未取下,恐怕连王氏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才侥幸没被搜走!
这长命锁很小,银质也不纯,但在这绝境里,无疑是救命稻草!
她毫不犹豫,立刻寻找当铺。
根据记忆和街边招牌,她很快找到一家门脸不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当铺——“陈记质库”。
走进当铺,高高的柜台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柜台后的朝奉耷拉着眼皮,懒洋洋地瞥了她一眼,看到她破旧的衣着,更是露出轻蔑之色。
“当什么?”
声音拖沓而不耐烦。
沈玥踮起脚,将那只小小的长命锁递上去:“老板,当这个。”
朝奉接过去,掂了掂,又对着光看了看,嗤笑一声:“劣银,工差,最多五百文。”
五百文!
沈玥知道这是压价,但这小锁实际价值可能也就一两左右。
她急需用钱,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死当。”
她冷静地说。
活当赎不起,不如多换几文。
朝奉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似乎没想到这穷困女子如此干脆。
“死当,六百文。”
他多加一百文,开了票,将一小串铜钱扔了出来。
沈玥抓起铜钱,紧紧攥在手心。
这六百文,是她们母女启动的希望。
她飞快地离开当铺,先到附近的食摊,花了五文钱买了两个热腾腾的、粗面的炊饼,又找到一个杂货铺,花了十文钱买了一床最便宜、最破旧,但好歹厚实一点的二手薄棉被和一个旧瓦罐。
抱着这些东西,她几乎是小跑着回到那个废弃茶棚。
万幸,丫丫还乖乖地缩在原地,小脸冻得发紫,看到母亲回来,眼睛瞬间亮了。
“丫丫,快吃!”
沈玥将一个炊饼塞到女儿手里,又将她用薄棉被裹紧。
丫丫饿极了,抓起炊饼就狼吞虎咽起来,吃得首噎嗓子。
沈玥心疼地拍着她的背,自己也啃着冰冷的炊饼,就着寒风吞咽下去。
食物下肚,终于有了一丝暖意和力气。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茶棚绝非久留之地。
沈玥抱着裹着棉被的丫丫,继续寻找更安全的过夜处。
最终,她在靠近城墙根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堆放杂物的小棚子,似乎是附近人家废弃不用的,虽然狭窄肮脏,但至少三面有墙,比茶棚强得多。
她清理出一小块地方,铺上干草,抱着丫丫蜷缩在薄棉被里。
夜晚的寒冷刺骨,母女俩紧紧相拥,依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丫丫因为吃饱了,又累又怕,很快在母亲怀里睡着了。
沈玥却毫无睡意,睁着眼睛,在黑暗中规划着下一步。
六百文钱,撑不了几天。
她必须尽快找到生母嫁妆的线索。
第一个突破口,记忆里那个被发卖的老仆——周嬷嬷。
周嬷嬷是林婉娘的奶娘,跟着从林家过来的,最是忠心耿耿。
因为多次维护原身和质疑王氏,在原身母亲去世后不到半年,就被王氏安了个“偷盗”的罪名,打了一顿发卖出去了。
当时原身哭求,却被父亲斥责。
周嬷嬷会被卖到哪里?
人牙子手里?
还是某个大户人家为奴?
事隔多年,她还活着吗?
还在汴京吗?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找到的、知晓当年内情的人。
第二天一早,沈玥买了两个便宜的糙面馒头,和丫丫分食了。
然后她开始打听人牙子或者奴仆市场的所在。
这并不难问,汴京这样的大都市,人口买卖是常事。
她带着丫丫,找到南城的一片区域,这里聚集着一些牙行和人牙子。
她不敢靠太近,只能远远观察,试图从那些被交易的奴仆中寻找熟悉的面孔,但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她也尝试向一些看着面善的牙人打听多年前是否经手过一个姓周的嬷嬷,描述了大致的年纪和相貌(原是江南人,身材微胖,面容和善),但牙人们要么不耐烦,要么毫无印象。
时间过去太久了。
一整天毫无所获,带来的铜钱又快见底了。
失望和焦虑再次袭来。
傍晚,她带着疲惫不堪的丫丫回到那个杂物棚,却发现棚子被几个乞丐占据了。
对方人多势众,眼神不善地看着她们。
沈玥不敢争执,只能默默抱着丫丫离开。
最终,她们又找到了一个更偏僻、更破旧的角落,是一个倒塌了半边的土地庙,好歹有个顶。
这一夜,更加难熬。
第三天,沈玥几乎要绝望了。
她没剩下多少文钱了。
难道真的要去乞讨吗?
或者……去做工?
可她带着孩子,谁肯雇她?
而且短时间也拿不到工钱。
就在她牵着丫丫,漫无目的地在牙行附近徘徊,几乎山穷水尽之时,忽然听到两个刚从一家牙行里出来的婆子一边走一边闲聊。
一个说:“……真是造孽,那户人家也太刻薄了,好好一个人,硬是给磨搓得没了半条命。”
另一个问:“你说的是城南那家姓钱的?
他家不是刚又买了人进去顶替那个快不行的婆子吗?”
“可不是嘛!
听说之前那个就是五六年前从别家转卖过去的,好像原本还是个官家出来的嬷嬷呢,姓……姓什么来着?
周?
还是邹?
唉,记不清了,反正没熬出来,可怜呐……”沈玥的心脏猛地一跳!
官家出来的嬷嬷!
姓周?!
五六年前!
她几乎要冲过去抓住那两个婆子问个清楚,但残存的理智让她停住了脚步。
她不能贸然行事。
她强迫自己冷静,仔细回想那两个婆子的对话——“城南姓钱的人家”、“刚买了人进去顶替”、“刻薄”、“磨搓”……这是一个线索!
一个极其珍贵但模糊的线索!
城南姓钱的大户人家?
她需要知道更具体的位置。
而且,“刚买了人顶替”,意味着那个可能是周嬷嬷的人,可能还在钱家,也可能己经被赶出来甚至……她不敢细想。
无论如何,她必须去城南打听这个“钱家”!
希望再次燃起,尽管微弱。
她看着手里最后的钱,咬咬牙,没有去买食物,而是走向了其中一个看起来没那么忙的茶摊,花了最后两文钱,买了一碗最便宜的粗茶,然后状似无意地向摊主打听起来。
“老板,跟您打听个事儿,听说城南有户姓钱的人家,挺大户的,您知道在哪儿吗?”
茶摊老板看了她一眼,似乎有些奇怪她问这个,但还是答道:“城南姓钱的大户?
有好几家呢。
你说的是哪个钱家?
是开绸缎庄的钱老爷家?
还是那个家里有人做吏员的钱府?”
沈玥一愣,她不知道。
她努力回想那两个婆子的神态语气,试探着说:“就是……家里规矩特别大,对下人……比较厉害的那家?”
老板恍然,脸上露出一丝鄙夷:“哦,你说的是那个钱扒皮家啊!
就在南锣巷巷底,那家朱红大门,门口有俩小石狮子的就是。
啧,那家子,别提了,抠门刻薄是出了名的,在他家做下人,倒了八辈子血霉!
怎么,娘子有熟人在那家做工?”
沈玥心中剧震!
对上了!
她勉强笑了笑:“没,就是听人说起,好奇问问。
谢谢老板。”
她端起那碗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粗茶,回到丫丫身边,将大部分喂给女儿,自己只喝了一小口。
最后的铜钱花了出去,换来了一个明确的地址——南锣巷,钱府!
目标锁定!
但下一步该怎么办?
首接上门去找?
钱家怎么可能让她见一个被磨搓得快不行的老奴?
她一个衣衫褴褛的陌生女子,只怕连门都进不去就会被轰走。
她需要想办法混进去,或者打听出周嬷嬷的确切情况。
可是,没有钱,寸步难行。
她连今天晚上的食物都没有着落了。
沈玥抱着丫丫,蹲在街角,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
线索就在眼前,她却无力抓住。
就在她几乎要被绝望吞噬的时候,目光无意间扫过街对面的一家绣坊。
绣坊门口贴着招工的告示:“诚聘熟手绣娘,计件付酬,可领活回家。”
绣花?
现代沈玥不会传统的苏绣湘绣,但她大学学过美术,做过设计,对色彩和构图极其敏感,也偶尔玩过十字绣之类的……而且,原身作为官家小姐,女红是基本功,虽然不算顶尖,但底子是有的!
记忆融合后,那些技能似乎也模糊地存在于她的指尖。
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既能暂时解决生计,又可能相对自由、方便她照顾丫丫和打听消息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抱着丫丫站起身,朝着那家绣坊走去。
无论多难,她都要试一试。
为了丫丫,为了生母,也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