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李昭青梧(大理寺卿绯衣裁秋)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_《大理寺卿绯衣裁秋》全章节阅读

时间: 2025-09-18 21:24:55 

深宫十年,沈青梧第一次踏入大理寺时,正值寒冬腊月。她身着绯色官服,长发高束,眉目清冷如霜。两旁的大理寺官员垂首而立,却掩不住眼中的惊异与不屑——本朝开国百年,从未有女子入主大理寺。“寺卿大人。”一位年长的少卿上前,语气恭敬却带着试探,“今日有积压案件三百余宗,待您批阅。”青梧颔首,不置一词,径直走向那堆积如山的卷宗。她素手翻开第一本,墨香扑鼻。众人屏息,等待她的反应。

谁知她只看了一眼便合上,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传令,升堂。”满堂愕然。不多时,大理寺正堂肃穆庄严。沈青梧端坐高堂,下面跪着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妇,哭诉儿子被诬偷盗,已关押三年未审。“三年未审?”青梧声音不高,却让在场的官员脊背发凉。

那少卿忙解释:“此案错综复杂,证据不足...”“证据不足就关押三年?”青梧打断他,目光如炬,“《唐律疏议》载:‘疑罪从无’,尔等可曾读过?”她当即下令释放囚犯,并自掏腰包补偿其三年冤狱。老妇叩头谢恩,涕泪纵横。退堂后,青梧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一棵梧桐树。十年前,她也是站在这里,看着父亲沈巍——前任大理寺卿,因坚持审理一桩涉及皇亲国戚的命案而被贬边疆。“姑娘,天冷了。

”一件披风轻轻落在肩上,侍女云袖低声道,“宫中传话,贵妃娘娘宣您入宫。

”青梧眸光微动,该来的终究来了。紫宸殿内,香炉袅袅。萧贵妃斜倚在榻上,丹蔻长指轻轻拨弄着香囊,并不看跪在下面的沈青梧。“沈寺卿好大的官威啊,上任第一天就放了个囚犯。”她声音柔媚,却带着刺骨的冷意,“可知那人偷的是本宫侄子的东西?”青梧垂首:“臣按律行事,不知案情涉及娘娘亲眷。

李昭青梧(大理寺卿绯衣裁秋)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_《大理寺卿绯衣裁秋》全章节阅读

”“好一个按律行事。”萧贵妃终于抬眼,目光如刀,“你父亲当年也是这么说的,如今何在?”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更漏滴答。青梧缓缓抬头,不卑不亢:“臣父教导,法不阿贵,绳不绕曲。臣不敢忘。”萧贵妃冷笑一声,正要发作,忽听门外传来清朗男声:“贵妃娘娘好兴致,在训诫新任大理寺卿么?”来人一袭紫袍金带,眉目疏朗,正是当朝宰相李昭。他微微躬身行礼,目光却落在青梧身上,带着几分探究。

萧贵妃神色稍缓:“李相来得正好,本宫正与沈寺卿论法呢。”李昭微笑:“巧了,陛下刚吩咐下来,要沈寺卿即日审理潘阳郡王强占民田、致死人命一案。此案牵涉甚广,陛下十分关切。”话音一落,萧贵妃脸色骤变——潘阳郡王是她的亲弟弟。青梧心中明了,这是皇帝借她之手敲打萧家。她叩首领旨,余光瞥见李昭意味深长的目光。退出紫宸殿,李昭与她并肩而行。“寺卿可知此案水深?”他忽然开口。青梧目不斜视:“深浅皆要渡之。

”李昭轻笑:“有胆识。不过...”他忽然靠近半步,声音压低,“贵妃不会善罢甘休,寺卿好自为之。”他气息拂过耳际,青梧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谢相爷提醒。

”望着李昭远去的背影,青梧握紧了袖中的手。她记得这个人——十年前父亲被贬那日,李昭还只是个刑部郎中,却能在朝堂上为父亲说上一句话。如今他贵为宰相,是敌是友,尚未可知。三日后,青梧微服私访潘阳郡王案发现场。村庄破败,田地荒芜。

老农颤巍巍指着一片焦土:“郡王府的人放火烧了我们的房子,我儿子...我儿子活活烧死在里面啊!”青梧仔细记录,收集证据。忽然,远处马蹄声急,一队黑衣人疾驰而来,刀光凛冽。“寺卿快走!”随行护卫拔刀迎敌。青梧被护着退入林中,忽觉背后风声急劲,回身只见冷箭已到面前!电光火石间,一道身影掠过,剑光如练,箭矢应声而断。李昭收剑入鞘,神色凝重:“我说过,此案水深。

”青梧镇定心神:“相爷怎会在此?”“恰巧路过。”李昭挑眉,显然不信她自己会信这说辞,“寺卿还要继续查下去?”青梧看向远处哀哭的村民,目光坚定:“必查到底。”李昭凝视她良久,忽然一笑:“那我助寺卿一臂之力。

”接下来的日子,李昭果然屡屡相助。他提供关键证据,指点查案方向,甚至在她遭遇第二次刺杀时及时相救。青梧渐生疑虑。李昭与萧贵妃表面和睦,暗中却似乎在与她作对。他究竟意欲何为?那夜月明,青梧在书房整理案卷,李昭不请自来。

“潘阳郡王明日回京,贵妃已在宫中设宴,朝中大半官员都会去。”他自斟一杯茶,语气闲适如聊家常。青梧蹙眉:“相爷是来劝我放手?”李昭摇头,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我是来送这个——郡王府管家愿意作证,这是他的供词。

”青梧震惊。这等关键证人,她寻了许久都无果。“为何助我?”她终于问出心中疑惑。

李昭轻笑,月光下眉目柔和:“我说为正义,寺卿可信?”他忽然伸手,拂开她额前一缕散发:“或许因为,你是十年来第一个敢同时得罪皇帝和贵妃的人。

”他指尖温热,青梧心头一跳,后退半步。李昭不迫,只将文书放在案上:“小心行事,明日朝堂见分晓。”次日朝会,气氛肃杀。青梧呈上潘阳郡王罪证,铁证如山。

萧贵妃脸色铁青,暗中示意党羽反驳。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李昭忽然出列,不仅支持青梧,更拿出新的证据——郡王与边将勾结、私运军火的罪证!满朝哗然。皇帝震怒,当即下令严惩潘阳郡王,并斥责萧贵妃教弟无方。退朝后,青梧在宫门外追上李昭:“相爷早就知道军火一事?”李昭转身,目光深邃:“寺卿可知,为何陛下让你一个女子做大理寺卿?”青梧怔住。“因为朝中需要一把刀,一把能斩断盘根错节关系的利刃。”李昭声音低沉,“而陛下选中了你。

”他靠近一步:“但我不同,我不仅要斩断这些枝蔓,还要挖出它们的根。

”“相爷想要什么?”青梧直视他的眼睛。李昭轻笑:“我要的,或许与你一样。”他伸手,这次轻轻握住她的手腕:“青梧,你可愿与我同行?”他的掌心很暖,暖得让人想要依靠。

青梧有一瞬间的恍惚,却猛地想起父亲离京前的叮嘱:“朝中无真心,权谋之下皆棋子。

”她抽回手,行礼:“下官告退。”转身时,她没看见李昭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一月后,潘阳郡王被流放,萧贵妃失势禁足。青梧因办案有功,受皇帝重赏。然而树大招风,朝中关于她“倚仗美色勾结宰相”的流言四起。那日审理一桩科举舞弊案,青梧发现证据直指李昭门生。她毫不留情,依法严办。事后,李昭在雨中拦下她的轿子。

“为何?”他浑身湿透,目光灼灼,“那人罪不至此,你明知是有人设局陷害!

”青梧撑伞下轿,与他相对:“法不容情,相爷应该明白。”李昭忽然笑了,笑意苍凉:“好一个法不容情。沈青梧,你可是在报复我?

”青梧不解:“下官不明白相爷的意思。”“不明白?”他逼近一步,声音压抑,“还是不愿明白我的心意?”雨声淅沥,他的眼眸深如寒潭。青梧握伞的手微微颤抖,却仍保持平静:“相爷言重了。下官只知依法办事,不问其他。”李昭凝视她良久,最终苦笑后退:“好,好。沈寺卿果然铁面无私。”他转身离去,背影在雨中显得格外孤寂。

青梧站在原地,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长街尽头。云袖轻声提醒:“姑娘,该回了。”她颔首,转身时一滴水珠从眼角滑落,混在雨水中,无人看见。隆冬时节,边境突发战事。

皇帝命李昭督军粮草,却不知此举正中间人下怀——粮草途中遭劫,全军覆没。朝堂上,萧贵妃一党趁机发难,弹劾李昭通敌叛国。证据确凿,皇帝震怒,将李昭打入天牢,择日问斩。青梧得知消息时,正在审理一桩案件。她手中朱笔一顿,墨点滴落卷宗,如血晕开。夜深人静,她独自来到天牢。李昭衣衫单薄,靠在墙角,听闻脚步声也不抬头:“来了。”青梧屏退狱卒,隔着牢门望他:“为何不辩白?

”李昭轻笑:“证据确凿,如何辩白?”“那证据是伪造的!”青梧压低声音,“我知道是谁做的。”李昭终于抬头,目光平静:“我知道你知道。但青梧,这次他们准备充分,你救不了我。”青梧握住牢栏,指节发白:“我能。

只要...”“不要。”李昭忽然起身,走到牢门前,与她仅一栏之隔,“不要为我犯险。

”他的手指穿过栏杆,轻轻拂过她的脸颊:“能再见你一面,足矣。

”青梧泪水终于落下:“你可知...可知我心中有你?”李昭微笑,眼中亦有泪光:“现在知道了。”他凑近,隔着栏杆轻吻她的额头:“回去吧,青梧。

好好活着。”问斩前夜,青梧冒死觐见皇帝,呈上李昭无罪证据——她冒着生命危险搜集到的萧贵妃一党勾结外敌、陷害忠良的铁证。

皇帝震惊,连夜重审此案。黎明时分,李昭获释。但当他走出天牢时,等待他的不是青梧,而是一纸调令——皇帝因青梧揭露真相保全颜面,却也忌惮她能力过人,将她调离大理寺,派往边境巡查。二人匆匆相见于长安城外。风雪漫天,青梧一袭白衣,仿佛要融进雪地里。

“为何要走?”李昭握住她的手,声音哽咽,“陛下已经答应我,为你我赐婚。”青梧微笑,抬手拂去他肩头雪花:“相爷可记得狄仁杰故事?武则天欲告知谮言者,狄公却说:‘臣不知谮者,并为友善’。”她望向远方:“朝堂如战场,不进则退。

我今日能救你,来日谁能救我?”李昭神色痛楚:“你我不问来日,只争朝夕。”青梧摇头,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放入他掌心——那是他当初赠她的信物。“法不容情,亦不容我。

”她声音轻柔却坚定,“相爷保重。”她转身走入风雪,再不回头。李昭立在原地,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掌心玉佩温热,仿佛还残留着她的体温。多年后,李昭成为一代贤相,整顿朝纲,肃清奸佞。却终身未娶。有人说他书房中始终挂着一幅画,画中女子绯衣官服,立于梧桐树下,眉目如画,落款是一行小字:“青梧栖凤,法理无情。

”而民间传说,边境有位女先生,开办学堂,教授律法,百姓称之“青天娘子”。

每当梧桐叶落时,她总会望向长安方向,久久伫立。风起时,仿佛有铃声传来,如那年大理寺初逢,他腰间玉珏轻响。“寺卿大人。”“相爷。”岁月无声,法理有情,终究成全了这一段,未曾说出口的深情。三年光阴,边关的风沙磨去了京城的浮华,却磨不去心底那个名字。沈青梧巡查边境,所到之处,弊政肃清,冤屈得雪。

“青天娘子”的名号在边关各州传开,百姓爱戴,却也让某些人寝食难安。这日,她正在凉州查办一桩军粮贪墨案,忽闻京城来人。来者一袭紫袍,风尘仆仆,眉目间比三年前更添沉稳威严。李昭。他奉旨巡查边关,恰至凉州。公堂之上,二人相见,皆神色平静如常,仿佛只是寻常同僚重逢。“李相。”青梧行礼,声音无波。“沈御史。

”李昭还礼,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一瞬便移开。公务交接,条理分明。他赞她治理有方,她谦称分内之事。堂上官员面面相觑,皆知二人过往,却看不出丝毫端倪。

只有站在青梧身后的云袖看见,她家姑娘袖中的手,指甲已掐入掌心。夜宴之上,凉州官员争相敬酒。李昭来者不拒,酒到杯干。青梧静坐一旁,以茶代酒。

“沈御史不饮一杯?”有官员劝酒。青梧正要推拒,李昭却开口:“沈御史不擅饮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