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门残卷:我在大衍王朝玩机械(沈砚王奎)完结小说_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墨门残卷:我在大衍王朝玩机械沈砚王奎
时间: 2025-09-18 21:28:26
沈砚蹲在龙骨水车旁,指尖抚过断裂的齿轮。
榆木纹理在夕阳下泛着陈旧的黄,裂纹像蛛网般爬满齿根,显然是被人用钝器反复砸过。
他摘下青铜义肢,将皮质护腕垫在磨破的肘部,露出的断腕疤痕在暮色里泛着红。
“师父,这木头都朽了,能行吗?”
少年瞥见沈砚放在石头上的义肢,眼睛瞪得溜圆,“这铜胳膊的齿轮,跟我家传的木匠刨子纹路有点像。”
沈砚没抬头,从怀里摸出那半卷《考工记》。
残页边缘己经发脆,上面 “轮人” 篇的墨迹却异常清晰:“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望其毂,欲其眼也;望其牙,欲其信也。”
他用炭笔在地上画出齿轮的剖面图,在断裂处补了个微小的楔形结构。
“阿铁,去把营里废弃的犁铧拆下来,要带弧度的那种。”
沈砚指着远处的废料堆,“记住,避开锈得最厉害的,找断面泛银白的。”
阿铁刚跑两步,又缩了回来,指着废料堆边爬过的几只潮虫,脸皱成了包子:“那、那里有好多虫子……”沈砚叹了口气,捡起块碎石扔过去。
潮虫慌忙钻进石缝,阿铁这才像被针扎似的窜出去,粗布裤腿扫起一阵尘土。
旁边的瘸腿老者摇着竹杖站起来:“后生,别白费力气了。
前个月张铁匠想修,折腾了三天,最后把自己的铁砧都砸坏了。”
沈砚没应声,从柴火堆里挑出三根碗口粗的桑木。
这木头纹理致密,在流放营里多被用来烧火,却不知其韧性正好适合做传动轴。
他摸出藏在袖中的青铜小刀 —— 原身母亲留下的遗物,刀刃薄得像纸,是墨家特制的 “解木刃”。
刀刃划过桑木时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沈砚的右手异常稳,每一刀都沿着木纹倾斜三十度,正是《考工记》里说的 “顺木之性”。
断腕处的伤口被震动牵扯,疼得他额头冒汗,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哟,这不是墨家的小少爷吗?
还真摆弄起木头了。”
一个沙哑的嗓音从背后传来。
沈砚回头,看见个佝偻着背的老头,手里拎着个豁口的铁砧,正是老者说的张铁匠。
他浑浊的眼睛在沈砚的断腕上停了停,“你爹当年给皇家造龙舟的时候,可瞧不上我这打铁的。”
沈砚握着刀的手顿了顿。
原身的记忆里,父亲沈墨确实是墨家的佼佼者,因拒绝为皇帝打造机关兵器,才被罗织罪名。
他将削好的桑木段放在地上:“张老若肯帮忙锻几根铁条,沈砚感激不尽。”
张铁匠往地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墨家的机关术,不是从不假手铁器吗?”
“《考工记》有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 沈砚捡起块碎石,在地上画出个棘轮的样式,“木为骨,铁为筋,本就该相辅相成。”
他在棘轮的齿根处画了道斜线,“这里加个倒刺,就能防逆转,比纯木的耐用三倍。”
张铁匠的眼睛亮了亮。
他打铁五十年,最头疼的就是棘轮打滑,这少年画的倒刺看似简单,却正好卡在受力点上。
他把铁砧往地上一顿:“我倒要看看,沈墨的儿子有几分本事。”
阿铁抱着犁铧回来时,怀里还多了个陶罐。
“师父,王奎让伙夫送了些米汤。”
少年把陶罐递过来,耳根通红,“他说…… 要是修不好,这就是最后一顿饭。”
沈砚掀开陶罐,浑浊的米汤里飘着几粒米糠。
他舀了半勺递给阿铁,自己则用剩下的米汤和着炭粉,在断齿轮上画出新的齿形。
米汤干得快,炭线在木头上凝出清晰的轮廓,比寻常墨线更耐磨。
“师父,你看这个!”
阿铁突然从怀里掏出块巴掌大的青铜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齿,“我在废料堆里捡的,上面的花纹跟你胳膊上的一样。”
沈砚接过青铜片的瞬间,指尖传来熟悉的冰凉。
片上的齿轮纹路与义肢内侧的完全吻合,甚至连齿尖的磨损角度都分毫不差。
他猛地抬头看向张铁匠:“这营里以前是不是有个戴青铜义肢的人?”
张铁匠捶着腰站起来:“二十年前有个老墨家,左手也是铜的,跟你这只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后来他试图逃跑,被王奎的爹打断了腿,死在北边的戈壁里。”
他指了指青铜片,“那老头最宝贝这个,说是能拼出‘天工’的钥匙。”
沈砚的心脏猛地一跳。
“天工” 正是巨械的名字,太子赵珩提过的那台失控的杀器。
他将青铜片塞进义肢的暗格,那里正好有个凹槽能嵌住它,严丝合缝。
夜幕降临时,营里的流民都围了过来。
王奎叉着腰站在最前面,锈刀在手里转得哗哗响:“沈小子,还有一个时辰,修不好就赶紧去挖茅厕,别耽误老子睡觉。”
沈砚没理会他,正指挥阿铁安装新做的棘轮。
少年抱着沉重的桑木轴,手却在发抖 —— 轴端缠着浸过油的麻绳,爬着几只被油味引来的蟑螂。
“师父…… 它们、它们在动……” 阿铁的声音都变了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盯着轴中心的红点。”
沈砚将一根炭笔塞进他手里,在轴端画了个圈,“数到三百下就装好了。”
他转身抄起张铁匠锻好的铁条,义肢的齿轮咔嗒转动,精准地将铁条弯成三个弧形卡扣。
月光爬上夯土墙时,龙骨水车终于有了雏形。
沈砚将新做的桑木齿轮卡进传动链,铁条卡扣牢牢锁住断裂处,棘轮上的倒刺在火把下闪着冷光。
最关键的是他加的 “偏心轮”—— 用废弃犁铧锻成的半圆铁片,能让水车转动时产生离心力,省力三成。
“拉!”
沈砚喊了一声,自己握住最粗的木杆。
阿铁咬着牙拽住链条,流民里几个精壮的汉子也凑过来帮忙。
木轴转动的瞬间发出 “咯吱” 声,像垂死的老妪突然咳出了痰,随即越来越顺,“哗啦啦” 的水声从渠沟里涌上来,带着泥土的腥气,却清澈得能照见星星。
“水!
真的出水了!”
有人惊呼起来。
几个孩子扑到渠边,用破碗舀起水就喝,被大人慌忙拽开。
王奎的脸在火光下青一阵白一阵,突然一脚踹翻旁边的柴火堆:“谁让你们动老子的水?
都给我滚开!”
沈砚挡在渠边,青铜义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大衍律例,流放营水源属官产,王头目想据为己有?”
他指了指水车轴端,那里用炭笔写着 “墨” 字,旁边刻了个小小的齿轮,正是青铜义肢上的纹路,“这水车,现在是墨家的东西。”
王奎的手按在刀柄上,指节捏得发白。
周围的流民慢慢围拢过来,眼神里的空洞被火苗映得发亮。
瘸腿老者突然往地上啐了口:“当年若不是墨家的人修了引水渠,这北漠早就成了死地。”
“对!
我爹说过,是墨家的机关术让咱们能在沙窝里种出谷子!”
“王奎想独吞水源,就是跟咱们过不去!”
声浪越来越高,王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突然冷笑一声:“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就让人拆了这破车!”
“你敢。”
沈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这水车的棘轮里,我加了‘自毁机括’。
若是被强行拆解,整个传动系统会崩成碎片,到时候别说喝水,这营墙都得塌半边。”
这话半真半假。
他确实在轴心里藏了根浸过油的麻绳,遇火会断,但远不至于塌墙。
可在这群不懂机关术的流民眼里,墨家的 “机括” 二字本身就带着威慑力。
王奎果然僵在原地,眼里的凶光变成了忌惮。
人群散去后,阿铁还蹲在水车旁,用破布擦着转动的齿轮。
“师父,你真厉害。”
少年的声音带着崇拜,“那自毁机括是真的吗?”
沈砚重新戴上青铜义肢,护腕遮住了断腕的疤痕:“有时候,让别人相信的恐惧,比真东西更有用。”
他从怀里掏出那半卷《考工记》,借着月光翻看,突然发现残页边缘有行极小的字,像是用指甲刻的:“天工藏于九地,非义肢不能启。”
远处传来胡笳声,大概是巡逻的边军。
沈砚抬头望向西北方,那里是匈奴的方向,也是太子赵珩说的 “天工” 失控之地。
青铜义肢的齿轮突然轻微震动,暗格里的青铜片似乎在发烫,像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阿铁突然 “啊” 地叫了一声,指着渠水里的影子。
沈砚低头,看见月光在水面映出两个重叠的影子 —— 他的肩膀上,似乎搭着一只苍老的手,手腕处有个熟悉的青铜齿轮印记。
水花突然翻涌,影子碎成一片银鳞。
沈砚握紧义肢,指节的齿轮咔嗒作响。
他知道,这流放营里藏着的,不止是墨家的残卷,还有足以颠覆整个王朝的秘密。
而他的修复之路,才刚刚开始。
夜风卷着水车转动的 “咯吱” 声掠过土坯房,沈砚摸出那片青铜残片,与义肢的齿轮对齐。
月光下,残缺的纹路慢慢拼合成半个 “非” 字,像一声叹息,也像一句誓言。
榆木纹理在夕阳下泛着陈旧的黄,裂纹像蛛网般爬满齿根,显然是被人用钝器反复砸过。
他摘下青铜义肢,将皮质护腕垫在磨破的肘部,露出的断腕疤痕在暮色里泛着红。
“师父,这木头都朽了,能行吗?”
少年瞥见沈砚放在石头上的义肢,眼睛瞪得溜圆,“这铜胳膊的齿轮,跟我家传的木匠刨子纹路有点像。”
沈砚没抬头,从怀里摸出那半卷《考工记》。
残页边缘己经发脆,上面 “轮人” 篇的墨迹却异常清晰:“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望其毂,欲其眼也;望其牙,欲其信也。”
他用炭笔在地上画出齿轮的剖面图,在断裂处补了个微小的楔形结构。
“阿铁,去把营里废弃的犁铧拆下来,要带弧度的那种。”
沈砚指着远处的废料堆,“记住,避开锈得最厉害的,找断面泛银白的。”
阿铁刚跑两步,又缩了回来,指着废料堆边爬过的几只潮虫,脸皱成了包子:“那、那里有好多虫子……”沈砚叹了口气,捡起块碎石扔过去。
潮虫慌忙钻进石缝,阿铁这才像被针扎似的窜出去,粗布裤腿扫起一阵尘土。
旁边的瘸腿老者摇着竹杖站起来:“后生,别白费力气了。
前个月张铁匠想修,折腾了三天,最后把自己的铁砧都砸坏了。”
沈砚没应声,从柴火堆里挑出三根碗口粗的桑木。
这木头纹理致密,在流放营里多被用来烧火,却不知其韧性正好适合做传动轴。
他摸出藏在袖中的青铜小刀 —— 原身母亲留下的遗物,刀刃薄得像纸,是墨家特制的 “解木刃”。
刀刃划过桑木时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沈砚的右手异常稳,每一刀都沿着木纹倾斜三十度,正是《考工记》里说的 “顺木之性”。
断腕处的伤口被震动牵扯,疼得他额头冒汗,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
“哟,这不是墨家的小少爷吗?
还真摆弄起木头了。”
一个沙哑的嗓音从背后传来。
沈砚回头,看见个佝偻着背的老头,手里拎着个豁口的铁砧,正是老者说的张铁匠。
他浑浊的眼睛在沈砚的断腕上停了停,“你爹当年给皇家造龙舟的时候,可瞧不上我这打铁的。”
沈砚握着刀的手顿了顿。
原身的记忆里,父亲沈墨确实是墨家的佼佼者,因拒绝为皇帝打造机关兵器,才被罗织罪名。
他将削好的桑木段放在地上:“张老若肯帮忙锻几根铁条,沈砚感激不尽。”
张铁匠往地上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墨家的机关术,不是从不假手铁器吗?”
“《考工记》有云:‘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 沈砚捡起块碎石,在地上画出个棘轮的样式,“木为骨,铁为筋,本就该相辅相成。”
他在棘轮的齿根处画了道斜线,“这里加个倒刺,就能防逆转,比纯木的耐用三倍。”
张铁匠的眼睛亮了亮。
他打铁五十年,最头疼的就是棘轮打滑,这少年画的倒刺看似简单,却正好卡在受力点上。
他把铁砧往地上一顿:“我倒要看看,沈墨的儿子有几分本事。”
阿铁抱着犁铧回来时,怀里还多了个陶罐。
“师父,王奎让伙夫送了些米汤。”
少年把陶罐递过来,耳根通红,“他说…… 要是修不好,这就是最后一顿饭。”
沈砚掀开陶罐,浑浊的米汤里飘着几粒米糠。
他舀了半勺递给阿铁,自己则用剩下的米汤和着炭粉,在断齿轮上画出新的齿形。
米汤干得快,炭线在木头上凝出清晰的轮廓,比寻常墨线更耐磨。
“师父,你看这个!”
阿铁突然从怀里掏出块巴掌大的青铜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齿,“我在废料堆里捡的,上面的花纹跟你胳膊上的一样。”
沈砚接过青铜片的瞬间,指尖传来熟悉的冰凉。
片上的齿轮纹路与义肢内侧的完全吻合,甚至连齿尖的磨损角度都分毫不差。
他猛地抬头看向张铁匠:“这营里以前是不是有个戴青铜义肢的人?”
张铁匠捶着腰站起来:“二十年前有个老墨家,左手也是铜的,跟你这只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后来他试图逃跑,被王奎的爹打断了腿,死在北边的戈壁里。”
他指了指青铜片,“那老头最宝贝这个,说是能拼出‘天工’的钥匙。”
沈砚的心脏猛地一跳。
“天工” 正是巨械的名字,太子赵珩提过的那台失控的杀器。
他将青铜片塞进义肢的暗格,那里正好有个凹槽能嵌住它,严丝合缝。
夜幕降临时,营里的流民都围了过来。
王奎叉着腰站在最前面,锈刀在手里转得哗哗响:“沈小子,还有一个时辰,修不好就赶紧去挖茅厕,别耽误老子睡觉。”
沈砚没理会他,正指挥阿铁安装新做的棘轮。
少年抱着沉重的桑木轴,手却在发抖 —— 轴端缠着浸过油的麻绳,爬着几只被油味引来的蟑螂。
“师父…… 它们、它们在动……” 阿铁的声音都变了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盯着轴中心的红点。”
沈砚将一根炭笔塞进他手里,在轴端画了个圈,“数到三百下就装好了。”
他转身抄起张铁匠锻好的铁条,义肢的齿轮咔嗒转动,精准地将铁条弯成三个弧形卡扣。
月光爬上夯土墙时,龙骨水车终于有了雏形。
沈砚将新做的桑木齿轮卡进传动链,铁条卡扣牢牢锁住断裂处,棘轮上的倒刺在火把下闪着冷光。
最关键的是他加的 “偏心轮”—— 用废弃犁铧锻成的半圆铁片,能让水车转动时产生离心力,省力三成。
“拉!”
沈砚喊了一声,自己握住最粗的木杆。
阿铁咬着牙拽住链条,流民里几个精壮的汉子也凑过来帮忙。
木轴转动的瞬间发出 “咯吱” 声,像垂死的老妪突然咳出了痰,随即越来越顺,“哗啦啦” 的水声从渠沟里涌上来,带着泥土的腥气,却清澈得能照见星星。
“水!
真的出水了!”
有人惊呼起来。
几个孩子扑到渠边,用破碗舀起水就喝,被大人慌忙拽开。
王奎的脸在火光下青一阵白一阵,突然一脚踹翻旁边的柴火堆:“谁让你们动老子的水?
都给我滚开!”
沈砚挡在渠边,青铜义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大衍律例,流放营水源属官产,王头目想据为己有?”
他指了指水车轴端,那里用炭笔写着 “墨” 字,旁边刻了个小小的齿轮,正是青铜义肢上的纹路,“这水车,现在是墨家的东西。”
王奎的手按在刀柄上,指节捏得发白。
周围的流民慢慢围拢过来,眼神里的空洞被火苗映得发亮。
瘸腿老者突然往地上啐了口:“当年若不是墨家的人修了引水渠,这北漠早就成了死地。”
“对!
我爹说过,是墨家的机关术让咱们能在沙窝里种出谷子!”
“王奎想独吞水源,就是跟咱们过不去!”
声浪越来越高,王奎的脸涨成了猪肝色。
他突然冷笑一声:“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就让人拆了这破车!”
“你敢。”
沈砚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属般的冷硬,“这水车的棘轮里,我加了‘自毁机括’。
若是被强行拆解,整个传动系统会崩成碎片,到时候别说喝水,这营墙都得塌半边。”
这话半真半假。
他确实在轴心里藏了根浸过油的麻绳,遇火会断,但远不至于塌墙。
可在这群不懂机关术的流民眼里,墨家的 “机括” 二字本身就带着威慑力。
王奎果然僵在原地,眼里的凶光变成了忌惮。
人群散去后,阿铁还蹲在水车旁,用破布擦着转动的齿轮。
“师父,你真厉害。”
少年的声音带着崇拜,“那自毁机括是真的吗?”
沈砚重新戴上青铜义肢,护腕遮住了断腕的疤痕:“有时候,让别人相信的恐惧,比真东西更有用。”
他从怀里掏出那半卷《考工记》,借着月光翻看,突然发现残页边缘有行极小的字,像是用指甲刻的:“天工藏于九地,非义肢不能启。”
远处传来胡笳声,大概是巡逻的边军。
沈砚抬头望向西北方,那里是匈奴的方向,也是太子赵珩说的 “天工” 失控之地。
青铜义肢的齿轮突然轻微震动,暗格里的青铜片似乎在发烫,像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
阿铁突然 “啊” 地叫了一声,指着渠水里的影子。
沈砚低头,看见月光在水面映出两个重叠的影子 —— 他的肩膀上,似乎搭着一只苍老的手,手腕处有个熟悉的青铜齿轮印记。
水花突然翻涌,影子碎成一片银鳞。
沈砚握紧义肢,指节的齿轮咔嗒作响。
他知道,这流放营里藏着的,不止是墨家的残卷,还有足以颠覆整个王朝的秘密。
而他的修复之路,才刚刚开始。
夜风卷着水车转动的 “咯吱” 声掠过土坯房,沈砚摸出那片青铜残片,与义肢的齿轮对齐。
月光下,残缺的纹路慢慢拼合成半个 “非” 字,像一声叹息,也像一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