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六道因果录凌云李伯免费完本小说_小说推荐完本凌云志六道因果录(凌云李伯)
时间: 2025-09-18 21:28:45
中唐永泰元年的秋晨,霜气裹着渭水的湿冷,沉在青竹村的田埂上。
田边那具褪色的曲辕犁斜斜插在土里,犁尖沾着没清理干净的褐土,像极了去年冬天冻死在田埂上的流民手指——僵硬,还带着点不甘的弯度。
凌云踩着霜露走进村时,裤脚己经沾了半圈白霜。
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包着张叠了三层的麻纸,纸角被反复摩挲得发脆——那是前世他没能递出去的求救信,收信人是个和眼前青竹村村民一样,被苛政逼得走投无路的寒门书生。
“先生!
先生快救救老妇!”
三个村民迎着他跑来,为首的李伯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新鲜的泥印,一看就是刚从田里跑出来的。
他手里攥着半张揉皱的麻纸,纸面上模糊印着“均田”二字,是去年县衙发的均田文书——只是那文书边缘被水浸过,“授田三十亩”的字样里,“三十”的“三”字被墨迹盖了,只剩个模糊的“十”。
凌云跟着他们往田里走,没走几步就看见那片被糟践的粟田。
粟穗刚抽黄,却被人连根薅起,扔得满地都是。
薅庄稼的是个老妇,穿着件打了七八个补丁的蓝布棉袄,头发用根破麻绳扎着,几缕灰白的发丝粘在满是皱纹的脸上。
她弯腰的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手指抠进粟苗根部时,指甲缝里的泥都嵌进了作物的根茎里,可她眼神空洞,嘴里反复念叨着:“我的儿……地呢?
给我儿找块地……这是张老栓家的,”李伯凑到凌云耳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慌,“她儿子去年跟着官军去打吐蕃,上个月送回消息,说是战死了。
按均田制,战死的军户该给块坟地,可村里的地都被镇上的王豪强占了,县衙推了三个月,连文书都不肯重发。
昨天夜里老妇突然就疯了,天不亮就跑到田里薅庄稼,拦都拦不住——先生您是懂阴阳的,您看她这是……”凌云没接话,只是往前走了两步。
离老妇还有丈远时,他就看见那老妇周身萦绕着层淡灰色的气——不是人间的晨雾,是饿鬼道的阴煞之气。
这种气他在前世见过,是那些死后无坟无冢、执念不散的亡魂才会带的,气里裹着的不是恶意,是没处安放的牵挂。
他刚要开口,老妇突然停了动作,猛地转头看向他。
那双眼原本空洞的眸子,此刻竟泛起层浑浊的白,嘴角也咧开个不自然的弧度,声音突然变了,不再是老妇的沙哑,而是个年轻男子的粗嗓,带着点血沫的腥气:“你是……能找着地的人?
我儿……我儿死在临洮,裹尸的布都被军官扒了,我就想给他找块能埋的地,怎么就没有?
均田文书上写着的,军户战死有坟地,怎么就没有?”
老妇的手突然指向田埂那头,那里有个被踩平的土堆,土堆上插着根没刻字的木牌——是村民们临时给张老栓儿子堆的衣冠冢,可那下面没有土,只是个空壳子。
凌云的指尖又触到了怀里的油布包。
十年前那个书生,也是这样攥着张被驳回的均田文书,跪在县衙门口求了三天,最后冻毙在雪地里。
那时他只是个路过的修士,只敢远远看着,连递张暖身的帕子都不敢。
现在这具身体里,还留着那时的悔——所以他这十年走南闯北,专找这种被制度逼得走投无路的村子,不是为了修仙积德,只是想补补前世的遗憾。
他慢慢蹲下身,视线和老妇平齐。
老妇周身的灰气更浓了,隐约能看见气里有个模糊的身影,穿着破烂的军甲,背上还插着半截断箭——那是张老栓儿子的魂,执念太深,竟附在了自己母亲身上,把“找地葬子”的念想,变成了“毁庄稼求关注”的疯癫。
“老丈,”凌云的声音放得轻,尽量避开老妇空洞的眼神,对着那团灰气说,“我帮你找地。
但你先松开老妇,她身子弱,经不起你这么耗。”
灰气里的身影顿了顿,老妇的动作也跟着停了。
可下一秒,那身影突然躁动起来,老妇的脸涨得通红,又开始薅身边的粟苗:“找?
怎么找?
县衙的人说王豪强的地是‘永业田’,动不得!
均田制是朝廷定的,怎么到了我们这,就成了豪强的?
我儿死了都没地埋,这庄稼留着给谁吃?
给那些占着地的豪强吃吗?”
粟苗被薅断的脆响,在晨霜里听得格外清楚。
李伯和其他村民都不敢上前,只是看着凌云,眼里满是哀求。
凌云站起身,摸出油布包里的麻纸——不是那封求救信,是他这几年走州县时抄的《均田令》条文。
他展开麻纸,阳光透过霜气照在纸上,“军户阵亡,授坟地二亩,免其家三年租庸调”的字样,虽被墨迹晕了点,却依旧清晰。
“《均田令》没废,”凌云把麻纸递到老妇面前,目光却对着那团灰气,“只是被人忘了。
你先让老妇醒过来,我去县衙,找他们要回该给你的地。
要是县衙不给,我就去京兆府,去节度使府——总有个地方,认这纸上的字。”
灰气里的身影晃了晃,老妇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可就在这时,老妇突然往后一仰,竟首首朝着田埂上的曲辕犁倒过去!
凌云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扶住了她的胳膊。
指尖刚触到老妇的棉袄,他就感觉到那团灰气里传来一阵刺骨的冷——不是阴煞的冷,是带着血味的冷,像是从临洮战场的冰河里捞出来的冷。
他低头看向老妇的领口,那里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绳上系着个小小的陶片,是军户子弟常带的护身符。
而那团灰气,竟慢慢缠上了那片陶片,像是想抓住点什么。
“我儿的护身符……”老妇的声音又变回了沙哑,眼神也清明了点,只是还没完全醒,“他走的时候说,戴着这个,能活着回来……”凌云按住陶片,指尖凝起一缕清光。
这是他修行的“渡魂诀”,能暂时安抚亡魂的执念。
可清光刚触到陶片,那团灰气突然猛地收缩,接着又暴涨开来,竟在老妇身后显露出半截锈蚀的铁甲——甲片上还沾着点暗红的东西,像是干涸的血。
这不是普通的亡兵魂。
凌云心里一沉。
普通的饿鬼道亡魂,执念再深也不会显露出军甲的虚影,除非这亡魂死时,带着极大的冤屈,或是……死在某种不该死的战场上。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青竹村,村里的炊烟刚升起,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滞涩,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
霜气渐渐散了,太阳越升越高,照在田里的粟苗上,却暖不透那团萦绕在老妇周身的灰气。
凌云扶着老妇,看着那半截显形的军甲,突然想起怀里的求救信——十年前那个书生,临死前也攥着块类似的陶片,是他儿子的护身符。
原来有些遗憾,不是过了十年就能补的。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那团灰气轻声说:“我先送老妇回家,再去县衙。
你要是信我,就跟着我,别再伤她。”
灰气晃了晃,慢慢缩回了老妇体内。
老妇的眼睛彻底闭上了,呼吸也平稳了些。
李伯连忙上前帮忙,要把老妇背回村。
凌云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那张《均田令》条文,纸角的霜气己经化了,沾在指尖,凉得像十年前那个雪夜的温度。
只是他没看见,在他转身的瞬间,那团缩回老妇体内的灰气,又悄悄探出了一点,朝着田埂那头的衣冠冢,轻轻晃了晃——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等着一个不会来的答案。
完
田边那具褪色的曲辕犁斜斜插在土里,犁尖沾着没清理干净的褐土,像极了去年冬天冻死在田埂上的流民手指——僵硬,还带着点不甘的弯度。
凌云踩着霜露走进村时,裤脚己经沾了半圈白霜。
他怀里揣着个油布包,包着张叠了三层的麻纸,纸角被反复摩挲得发脆——那是前世他没能递出去的求救信,收信人是个和眼前青竹村村民一样,被苛政逼得走投无路的寒门书生。
“先生!
先生快救救老妇!”
三个村民迎着他跑来,为首的李伯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新鲜的泥印,一看就是刚从田里跑出来的。
他手里攥着半张揉皱的麻纸,纸面上模糊印着“均田”二字,是去年县衙发的均田文书——只是那文书边缘被水浸过,“授田三十亩”的字样里,“三十”的“三”字被墨迹盖了,只剩个模糊的“十”。
凌云跟着他们往田里走,没走几步就看见那片被糟践的粟田。
粟穗刚抽黄,却被人连根薅起,扔得满地都是。
薅庄稼的是个老妇,穿着件打了七八个补丁的蓝布棉袄,头发用根破麻绳扎着,几缕灰白的发丝粘在满是皱纹的脸上。
她弯腰的动作僵硬得像提线木偶,手指抠进粟苗根部时,指甲缝里的泥都嵌进了作物的根茎里,可她眼神空洞,嘴里反复念叨着:“我的儿……地呢?
给我儿找块地……这是张老栓家的,”李伯凑到凌云耳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慌,“她儿子去年跟着官军去打吐蕃,上个月送回消息,说是战死了。
按均田制,战死的军户该给块坟地,可村里的地都被镇上的王豪强占了,县衙推了三个月,连文书都不肯重发。
昨天夜里老妇突然就疯了,天不亮就跑到田里薅庄稼,拦都拦不住——先生您是懂阴阳的,您看她这是……”凌云没接话,只是往前走了两步。
离老妇还有丈远时,他就看见那老妇周身萦绕着层淡灰色的气——不是人间的晨雾,是饿鬼道的阴煞之气。
这种气他在前世见过,是那些死后无坟无冢、执念不散的亡魂才会带的,气里裹着的不是恶意,是没处安放的牵挂。
他刚要开口,老妇突然停了动作,猛地转头看向他。
那双眼原本空洞的眸子,此刻竟泛起层浑浊的白,嘴角也咧开个不自然的弧度,声音突然变了,不再是老妇的沙哑,而是个年轻男子的粗嗓,带着点血沫的腥气:“你是……能找着地的人?
我儿……我儿死在临洮,裹尸的布都被军官扒了,我就想给他找块能埋的地,怎么就没有?
均田文书上写着的,军户战死有坟地,怎么就没有?”
老妇的手突然指向田埂那头,那里有个被踩平的土堆,土堆上插着根没刻字的木牌——是村民们临时给张老栓儿子堆的衣冠冢,可那下面没有土,只是个空壳子。
凌云的指尖又触到了怀里的油布包。
十年前那个书生,也是这样攥着张被驳回的均田文书,跪在县衙门口求了三天,最后冻毙在雪地里。
那时他只是个路过的修士,只敢远远看着,连递张暖身的帕子都不敢。
现在这具身体里,还留着那时的悔——所以他这十年走南闯北,专找这种被制度逼得走投无路的村子,不是为了修仙积德,只是想补补前世的遗憾。
他慢慢蹲下身,视线和老妇平齐。
老妇周身的灰气更浓了,隐约能看见气里有个模糊的身影,穿着破烂的军甲,背上还插着半截断箭——那是张老栓儿子的魂,执念太深,竟附在了自己母亲身上,把“找地葬子”的念想,变成了“毁庄稼求关注”的疯癫。
“老丈,”凌云的声音放得轻,尽量避开老妇空洞的眼神,对着那团灰气说,“我帮你找地。
但你先松开老妇,她身子弱,经不起你这么耗。”
灰气里的身影顿了顿,老妇的动作也跟着停了。
可下一秒,那身影突然躁动起来,老妇的脸涨得通红,又开始薅身边的粟苗:“找?
怎么找?
县衙的人说王豪强的地是‘永业田’,动不得!
均田制是朝廷定的,怎么到了我们这,就成了豪强的?
我儿死了都没地埋,这庄稼留着给谁吃?
给那些占着地的豪强吃吗?”
粟苗被薅断的脆响,在晨霜里听得格外清楚。
李伯和其他村民都不敢上前,只是看着凌云,眼里满是哀求。
凌云站起身,摸出油布包里的麻纸——不是那封求救信,是他这几年走州县时抄的《均田令》条文。
他展开麻纸,阳光透过霜气照在纸上,“军户阵亡,授坟地二亩,免其家三年租庸调”的字样,虽被墨迹晕了点,却依旧清晰。
“《均田令》没废,”凌云把麻纸递到老妇面前,目光却对着那团灰气,“只是被人忘了。
你先让老妇醒过来,我去县衙,找他们要回该给你的地。
要是县衙不给,我就去京兆府,去节度使府——总有个地方,认这纸上的字。”
灰气里的身影晃了晃,老妇的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可就在这时,老妇突然往后一仰,竟首首朝着田埂上的曲辕犁倒过去!
凌云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扶住了她的胳膊。
指尖刚触到老妇的棉袄,他就感觉到那团灰气里传来一阵刺骨的冷——不是阴煞的冷,是带着血味的冷,像是从临洮战场的冰河里捞出来的冷。
他低头看向老妇的领口,那里露出半截褪色的红绳,绳上系着个小小的陶片,是军户子弟常带的护身符。
而那团灰气,竟慢慢缠上了那片陶片,像是想抓住点什么。
“我儿的护身符……”老妇的声音又变回了沙哑,眼神也清明了点,只是还没完全醒,“他走的时候说,戴着这个,能活着回来……”凌云按住陶片,指尖凝起一缕清光。
这是他修行的“渡魂诀”,能暂时安抚亡魂的执念。
可清光刚触到陶片,那团灰气突然猛地收缩,接着又暴涨开来,竟在老妇身后显露出半截锈蚀的铁甲——甲片上还沾着点暗红的东西,像是干涸的血。
这不是普通的亡兵魂。
凌云心里一沉。
普通的饿鬼道亡魂,执念再深也不会显露出军甲的虚影,除非这亡魂死时,带着极大的冤屈,或是……死在某种不该死的战场上。
他抬头看向远处的青竹村,村里的炊烟刚升起,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滞涩,像是被什么东西压着。
霜气渐渐散了,太阳越升越高,照在田里的粟苗上,却暖不透那团萦绕在老妇周身的灰气。
凌云扶着老妇,看着那半截显形的军甲,突然想起怀里的求救信——十年前那个书生,临死前也攥着块类似的陶片,是他儿子的护身符。
原来有些遗憾,不是过了十年就能补的。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那团灰气轻声说:“我先送老妇回家,再去县衙。
你要是信我,就跟着我,别再伤她。”
灰气晃了晃,慢慢缩回了老妇体内。
老妇的眼睛彻底闭上了,呼吸也平稳了些。
李伯连忙上前帮忙,要把老妇背回村。
凌云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那张《均田令》条文,纸角的霜气己经化了,沾在指尖,凉得像十年前那个雪夜的温度。
只是他没看见,在他转身的瞬间,那团缩回老妇体内的灰气,又悄悄探出了一点,朝着田埂那头的衣冠冢,轻轻晃了晃——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在……等着一个不会来的答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