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宋状元策章衡陈瑜全集免费小说_免费小说完结重生之大宋状元策(章衡陈瑜)
时间: 2025-09-18 21:29:43
随着他的步伐,场景悄然转回章氏祖宅。
青瓦白墙的章氏祖宅深处,一间临水而建的书房静谧而庄重。
窗外,竹影摇曳生姿;室内,檀香缭绕不绝。
章衡垂手立于堂下,目光平静而坚定地望向太师椅上的老者——致仕宰相章得象。
章衡行礼甚恭,腰背却依旧挺拔如松,尽显其不凡气度。
章得象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温润中带着审视:“起来吧。
浦城来信,说你这孩子中了县试案首?”
他声音平和,却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侥幸而己。”
章衡起身,不卑不亢。
“侥幸?”
章得象微微一笑,“老夫记得你父亲当年中秀才,可是考了三回。
你这‘侥幸’,倒是比他强上不少。”
侍者奉上茶点,章得象示意章衡落座:“既中了案首,接下来有何打算?
可是要一鼓作气,拿下小三元?”
章衡指尖轻抚茶盏,感受着玉佩传来的温和善意,忽然抬头首视章得象:“科考功名,不过敲门砖。
孙儿所思所想,不止于此。”
“哦?”
章得象挑眉,“不妨说说。”
“近日重读《论语》,忽有所悟。”
章衡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学而优则仕’,世人多解为‘学有余力便去做官’。
然则孙儿以为,此‘优’非指余力,而是指‘优长’——学有所长,方能为国效力。”
章得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坐首了身子:“有点意思。
接着说。”
“譬如当今士林,”章衡声音渐沉,“多少人终日沉湎诗词歌赋,以辞藻华丽相标榜。
若论忧国忧民之策,经世致用之道,反倒一问三不知。”
书房内静了一瞬,只闻窗外竹叶沙沙作响。
章得象缓缓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深邃:“你这孩子...倒是敢说。
可知此言若是传出去,要得罪多少文人墨客?”
“孙儿只知,国家养士百年,所求非是吟风弄月之徒。”
章衡迎上他的目光,“如今北有辽国虎视,西有西夏窥伺,朝中三冗成患,地方豪强兼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岂是吟诗作对之时?”
玉佩忽然传来一阵细微的波动,似是惊讶,又似是赞许。
章得象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好一个‘危急存亡之秋’!
你今年才十二岁吧?
这些见解,从何而来?”
“读书明理,不在年高。”
章衡从容应答,“况且孙儿以为,正因为年少,才更该有些锐气。
若人人都明哲保身,事事都循规蹈矩,这世道还如何进步?”
章得象凝视着他,目光如炬:“你可知刚才这番话,若是被御史台听了去,会给你扣上什么罪名?”
“无非是‘年少轻狂’、‘诋毁士林’。”
章衡唇角微扬,“可若连几句真话都不敢说,将来即便入了朝堂,又能做成什么事?”
一阵穿堂风过,卷起书页簌簌作响。
章得象忽然大笑起来,笑声洪亮震梁:“好!
好!
好!
我章家儿郎,合该有此气魄!”
他起身走到章衡面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父亲来信时,还说你这孩子性子太过温吞。
今日一见,方知他是看走了眼!”
章衡淡笑不语。
玉佩传来的暖意愈盛,显然这位族叔祖的赞赏发自真心。
“不过,”章得象忽然敛了笑意,语气转沉,“锋芒太露,易折易伤。
京城不比浦城,那里一步一陷阱,一言可兴邦,亦可覆舟。
这些道理,你需明白。”
“叔祖教诲,孙儿谨记。”
章衡恭敬行礼,眼中却闪着不以为然的光,“然则孙儿以为,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人。
若因惧祸而藏锋,与庸碌之辈何异?”
章得象凝视他良久,终是化作一声长叹:“且去吧。
府试在即,好好准备。
有什么难处,尽管来寻老夫。”
章衡躬身告退。
走到门口时,忽听身后传来一句:“记住今日之言。
他日若真能金榜题名,望你莫忘此刻初心。”
夕阳余晖中,章衡回首一笑:“叔祖放心,孙儿别的优点没有,唯独记性特别好。”
踏出书房时,他听见似乎有章得象的感叹随风传来...
青瓦白墙的章氏祖宅深处,一间临水而建的书房静谧而庄重。
窗外,竹影摇曳生姿;室内,檀香缭绕不绝。
章衡垂手立于堂下,目光平静而坚定地望向太师椅上的老者——致仕宰相章得象。
章衡行礼甚恭,腰背却依旧挺拔如松,尽显其不凡气度。
章得象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温润中带着审视:“起来吧。
浦城来信,说你这孩子中了县试案首?”
他声音平和,却自有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侥幸而己。”
章衡起身,不卑不亢。
“侥幸?”
章得象微微一笑,“老夫记得你父亲当年中秀才,可是考了三回。
你这‘侥幸’,倒是比他强上不少。”
侍者奉上茶点,章得象示意章衡落座:“既中了案首,接下来有何打算?
可是要一鼓作气,拿下小三元?”
章衡指尖轻抚茶盏,感受着玉佩传来的温和善意,忽然抬头首视章得象:“科考功名,不过敲门砖。
孙儿所思所想,不止于此。”
“哦?”
章得象挑眉,“不妨说说。”
“近日重读《论语》,忽有所悟。”
章衡语气平静,却字字清晰,“‘学而优则仕’,世人多解为‘学有余力便去做官’。
然则孙儿以为,此‘优’非指余力,而是指‘优长’——学有所长,方能为国效力。”
章得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坐首了身子:“有点意思。
接着说。”
“譬如当今士林,”章衡声音渐沉,“多少人终日沉湎诗词歌赋,以辞藻华丽相标榜。
若论忧国忧民之策,经世致用之道,反倒一问三不知。”
书房内静了一瞬,只闻窗外竹叶沙沙作响。
章得象缓缓放下茶盏,目光变得深邃:“你这孩子...倒是敢说。
可知此言若是传出去,要得罪多少文人墨客?”
“孙儿只知,国家养士百年,所求非是吟风弄月之徒。”
章衡迎上他的目光,“如今北有辽国虎视,西有西夏窥伺,朝中三冗成患,地方豪强兼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岂是吟诗作对之时?”
玉佩忽然传来一阵细微的波动,似是惊讶,又似是赞许。
章得象沉默良久,忽然轻笑一声:“好一个‘危急存亡之秋’!
你今年才十二岁吧?
这些见解,从何而来?”
“读书明理,不在年高。”
章衡从容应答,“况且孙儿以为,正因为年少,才更该有些锐气。
若人人都明哲保身,事事都循规蹈矩,这世道还如何进步?”
章得象凝视着他,目光如炬:“你可知刚才这番话,若是被御史台听了去,会给你扣上什么罪名?”
“无非是‘年少轻狂’、‘诋毁士林’。”
章衡唇角微扬,“可若连几句真话都不敢说,将来即便入了朝堂,又能做成什么事?”
一阵穿堂风过,卷起书页簌簌作响。
章得象忽然大笑起来,笑声洪亮震梁:“好!
好!
好!
我章家儿郎,合该有此气魄!”
他起身走到章衡面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父亲来信时,还说你这孩子性子太过温吞。
今日一见,方知他是看走了眼!”
章衡淡笑不语。
玉佩传来的暖意愈盛,显然这位族叔祖的赞赏发自真心。
“不过,”章得象忽然敛了笑意,语气转沉,“锋芒太露,易折易伤。
京城不比浦城,那里一步一陷阱,一言可兴邦,亦可覆舟。
这些道理,你需明白。”
“叔祖教诲,孙儿谨记。”
章衡恭敬行礼,眼中却闪着不以为然的光,“然则孙儿以为,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人。
若因惧祸而藏锋,与庸碌之辈何异?”
章得象凝视他良久,终是化作一声长叹:“且去吧。
府试在即,好好准备。
有什么难处,尽管来寻老夫。”
章衡躬身告退。
走到门口时,忽听身后传来一句:“记住今日之言。
他日若真能金榜题名,望你莫忘此刻初心。”
夕阳余晖中,章衡回首一笑:“叔祖放心,孙儿别的优点没有,唯独记性特别好。”
踏出书房时,他听见似乎有章得象的感叹随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