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说白月光只是爱闹让我别多想,我直接分手》周沉赵婉全集免费在线阅读_(周沉赵婉)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我和许念在南方滨海小城同居两年,日子像煮沸的白开水,平静却也踏实。她在大学教美学,每天下班带着教案和粉笔灰回来,我把热好的汤推过去,她眼尾会漾起细纹笑。
直到周沉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他是许念的大学同学,自由摄影师,总背着单反来家里拍夕阳,说我们这三十平的出租屋有“电影感”。那天我加班到十点,开门就看见周沉歪在沙发上,许念蜷在他脚边给他修图,发梢垂在他手腕,他顺手一撩,她耳尖红了。我喉咙发紧,她抬头说:“周沉就是爱闹,你别多想。
”可她指尖还勾着周沉的卫衣抽绳,像没意识到。1 旧疤新痕九月末,傍晚六点半。
南方滨海小城的天色正一点点沉下去,海风顺着骑楼之间的窄巷刮进来,带着一股咸湿的气息。街边糖水铺刚亮起灯,昏黄的光晕落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公交车缓缓靠站,车门打开时发出一声疲惫的叹息。我叫陈默,二十八岁,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今天又加了班,连着三个晚上熬到十点以后,衬衫领口已经有些发皱,卡其裤膝盖处也磨得微微发白。背上的双肩包是五年前买的,拉链总有点卡顿,但我一直没换。钥匙插进锁孔的时候,手指有点僵。
连日熬夜让我的反应慢了一拍,拧了两下才听见“咔哒”一声。进门之前,我照例用拇指摩挲了下右手虎口那道旧疤——一道浅浅的、月牙形的痕迹,像是小时候被什么划过留下的,具体怎么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玄关的地垫上多了一双帆布鞋,鞋带松散地垂着,右脚那只还沾着泥点,明显不是家里常有的。我没说话,把公文包挂在老位置,换了拖鞋。这双鞋我不认识,但最近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客厅开着灯。周沉蜷在沙发左边,赤着脚踩在抱枕上,笔记本搁在膝盖,屏幕映着他半张脸。他是许念的大学同学,学摄影的,自由职业,偶尔接些活动跟拍的活儿。他来我们家不下五次了,每次都说“顺路过来坐坐”,一坐就是一下午。许念蹲在他旁边,左手捏着他卫衣的抽绳,轻轻调整角度,右手在鼠标上点了几下。她的马尾辫垂下来,发尾扫过周沉的手臂。两人离得很近,近到我能看清她睫毛在灯光下的影子。我站在门口,背包还背在肩上,看了两秒。
他们没察觉。直到我咳嗽了一声,才转过头来。“你回来啦。”许念抬起头,脸上立刻浮出笑意,“饿不饿?我待会儿热饭。”她说话的声音还是那样温温柔柔的,像从前每个晚上一样。周沉也转过脸,咧嘴笑了:“默哥终于下班了?
念念刚帮我调完一组海边夜拍图,你说她是不是超厉害?”他说完抬手揉了下许念的头发,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很多次。许念笑着躲开,没说什么,只是低头继续收拾鼠标线。我没接话,点点头,走进厨房倒了杯水。冰箱嗡嗡响着,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有点凉。
我仰头喝了一大口,透过玻璃柜门的反光看客厅。周沉已经重新靠回沙发,许念坐在他旁边,中间只隔了一个抱枕的距离。他们的肩膀几乎要碰到一起。“挺专业。”我说,声音平得连自己都听不出起伏。我把杯子放回台面,转身时听见周沉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你们家真舒服,”他笑着说,“以后我要是租不到房,就搬来住。
”许念笑出了梨涡:“那你得交水电费。”我站在原地,喉咙里滚了一下,说:“这儿不是你家。”话出口我才意识到语气太硬,赶紧补了一句:“开玩笑的。
”空气静了那么一下。周沉看了我一眼,没生气,反而笑得更深了些,像是觉得我在闹别扭。
许念起身走过来,轻轻握住我的手腕。她的掌心有点暖,指甲剪得很短,指节纤细。
“别介意啊,”她说,“阿沉就是性格随意,你也知道他一个人住挺孤单的。
”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眼底确实有担心,是那种怕我累着、怕我不开心的关心。
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告诉她,我不是因为累,也不是因为他来了几次,而是——而是这些细节加在一起,让我开始怀疑这个“家”到底还算不算我的。
最终我只是点了点头:“我没多想。”拇指又蹭了下虎口的疤。她松了口气,转身去厨房热菜。锅铲碰锅的声音响起来,油烟机启动,屋里渐渐有了晚饭的气息。
周沉开始收拾电脑,合上笔记本,塞进那个磨了边的相机包里。他站起来活动了下脖子,摸了摸后颈,忽然看了我一眼。“走了啊默哥,改天见。”他笑了笑,眼神没什么敌意,也不算友好,就像看一个共用过一间宿舍却不怎么熟的室友。我“嗯”了一声。门关上后,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许念端着菜从厨房出来,一边擦手一边问:“要不要先吃?
还是等会儿再热?”“现在吃吧。”我说。餐桌还是那张原木色的小方桌,两把椅子,一把是我常坐的,另一把是她的。我坐下,她给我盛了碗米饭,夹了青菜和煎鱼。我嚼着饭,目光扫过沙发。抱枕歪着,上面还有个凹陷,是周沉刚才躺出来的。他的帆布鞋虽然收走了,但地板上留下一圈淡淡的灰印。许念吃得挺香,嘴里还说着学校里的事:哪个学生上课睡觉被抓住了,哪个同事请假去参加培训。
她的声音很稳,生活好像一切如常。我也应着,点头,微笑,夹菜。吃完我主动洗碗。
水流冲刷着瓷盘,泡沫一点点堆积。窗外夜色已经完全落下来,远处海面上有灯塔的光晕,一闪一灭,照不进这片居民区。我站在阳台上抽烟。烟快烧到滤嘴时,手机屏幕亮了。
工作群有人发消息,@我问明天提案的PPT有没有最终版。我没回。熄了屏,把手机塞进口袋。身后传来厨房关门的声音,许念在客厅整理沙发,把抱枕拍平,毯子叠好。
她动作轻,怕吵到我似的。我掐灭烟,转身进屋。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早点休息?”“好。
”我应着,走进卧室。她跟进来,顺手关了灯。黑暗中,床单的味道还是原来的薰衣草香。
我躺下,闭上眼。可脑子里还是那个画面:她蹲在周沉身边,指尖勾着他的抽绳,低着头,神情专注。而我推门进来那一刻,他们谁都没有第一时间看向我。夜风从窗缝钻进来,晾在外面的衣服轻轻晃动,影子投在墙上,像某种无声的摆动。我没睡着。但也没睁眼。
2 边界模糊我掐灭烟头的时候,窗外的路灯刚好亮了。许念翻身面向墙,睡衣肩带滑到手肘。我没盖被子,衬衫还沾着办公室的咖啡味。第二天早上她煮了燕麦粥,勺子碰碗的声音很轻。“周沉说他朋友在鼓浪屿有间工作室,想让我们周末去拍组照片。
”她把碗推过来,“他说你侧脸挺上镜的。”我没抬头:“我不去。”“又不是只有我们俩,还有别人。”她坐到对面,“你最近总躲着他,是不是觉得他来家里太勤?”“你觉得呢?
”我把粥推开,“昨天他走的时候,你送他下楼,站门口聊了十分钟。”“就聊了拍照的事。
”“聊到笑?”她愣了一下:“你看见了?”“阳台正对着单元门。
”她低头搅了搅粥:“你以前不这样。”“以前你也只在朋友圈发讲课照片。
”她抬眼:“什么意思?”“上周三晚上十一点,他给你发‘晚安吻’三个字。
你回了个笑脸。”“那是玩笑话!”“那你为什么不在我面前开这种玩笑?”她没说话,手指捏着无名指根。我起身拿包:“客户方案改了三遍,今天得赶出来。”“陈默。
”她在厨房门口叫住我,“你要因为一个称呼翻旧账,那我们也没必要谈了。”我没回头。
公司午休时赵婉敲我隔板:“又吃泡面?”“食堂不想去。
”她递来半块三明治:“你脸色比打印纸还白。”“没事。
”“真没事你不会连‘谢谢’都省。”她靠在桌边,“上次提案会上,你说数据偏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可你女朋友和那个摄影师的互动频率,早超安全阈值了。
”“别叫她我女朋友。”“哦。”她咬了口三明治,“那我以后叫她许老师?”我没接话。
“人啊,”她把包装纸折成小方块,“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边界这东西,破一次,就会一直破。”我盯着键盘:“有些事没你想的复杂。”“是吗?”她笑了一声,“那你告诉我,你妈改嫁那天,你为什么没哭?”我手指顿住。“你不说我也知道,”她声音低了些,“你觉得自己必须扛住。可你现在又在扛什么?一个不清不楚的关系?
”我合上笔记本:“我不想聊这个。”“行。”她站起来,“但你得明白,让步不是包容,憋着不是成熟。”傍晚回家,许念坐在沙发上看书。茶几上放着张明信片,背面印着海堤,正面是周沉的字迹:**“念,国际青年影像展入围名单下周公布,我们的《潮汐线》有机会。”**她听见门响,抬头:“回来了?
”我站在玄关没动:“你们合作的作品,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前年冬天。”她放下书,“就是你出差那两周。”“用我的相机?”“借的。”“电池是我充的,卡也是我格式化的。
”她皱眉:“你至于吗?”“我只是想知道,你们拍了多少张?”“几百张吧,后期删掉很多。”“删掉的,有没有亲密镜头?”“你在胡说什么!”她站起来,“那是艺术创作!”“艺术需要同居取景?”“我们只是通宵剪片子!”“连续七天?
”她僵住。我走到茶几前,拿起明信片:“你说过不参加校外拍摄项目。”“这是例外。
”“因为是他?”“你不了解他。”“我了解你。”我把明信片翻过去,“你在他镜头里,笑得比我多。”她伸手要抢,我侧身避开。“陈默!”“你记得我大学打球受伤那天吗?
”我摸了摸虎口,“你陪我在校医院坐了三个小时,一句话没说。可上周周沉割伤手,你凌晨两点开车送他去医院。”“那是急诊!”“我发烧到三十九度,你说工作忙让我自己去。”“你不能拿那种事比!”“我能。”我放下明信片,“我一直以为是你习惯安静,后来才发现,你只是不愿为我吵。
”她嘴唇发抖:“所以你是怪我不够爱你?”“我是问你,能不能分清什么是朋友,什么是越界。”“你非要这么较真?”“对。”“好。”她抓起包,“那你慢慢想,我想清楚再回来。”门关上时,我才发现手里攥着那张明信片,边角已经皱了。
赵婉晚上发消息:“在吗?”我回:“在。”“刚路过你们小区,看见许老师上了一辆黑色SUV,副驾的男人戴了顶渔夫帽。”我盯着屏幕。
“车牌闽D·7开头,”她接着发,“后面我没看清。”我拨她电话。响了三声接通。
“别查了。”她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知道什么?”“我知道你宁愿自己熬,也不愿确认真相。”“我现在只想知道,”我靠着墙,“她到底有没有回来过。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没有。”她说,“从你家出来的只有她,上车后车往西走了。
”我挂了电话,走到阳台。楼下路灯照着空荡的路面,那双陌生帆布鞋早就不见了。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周沉的朋友圈更新。一张暗调照片:海边礁石上坐着个穿白裙的女人,发丝被风吹起,侧脸模糊。配文:**“潮汐线,未完成。”**发布时间是二十分钟前。
我点开许念的朋友圈。她什么都没发。
赵婉的消息跳出来:“你要不要来看看他们常去的那个摄影展?”“哪个?
”“老码头仓库改造的,每周六开放。听说《潮汐线》的样片就在里面。
”我回复:“地址发我。”她回了个定位,又补了一句:“默哥,有时候直面问题,比猜来猜去轻松。”我没回。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仓库。铁门半开着,里面光线昏暗。
墙上投影播放着一段视频:雨中的长堤,伞缓缓打开,一只手替另一只手拂去肩上的水珠。
我没出声。身后传来脚步。“你也来了?”我转身。赵婉穿着风衣,手里拿着杯热咖啡。
“我昨晚想了想,”她说,“与其让你一个人闷着,不如陪你来。”我接过她递来的杯子。
展厅深处,一幅静态照片挂在中央:男女背影并立在退潮后的沙滩,脚印交错,延伸向远处雾中。标题写着:《边界》。3 潮汐线断我站在摄影展的出口,风从海那边吹过来,把衬衫下摆掀起来一点。展厅里的灯一盏接一盏灭了,只剩周沉那幅《边界》还亮着,画面上的女人侧脸对着镜头,发丝被风吹得飘起来,像许念常做的动作。我没再看第二眼。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是赵婉发来的消息:“人走了吗?”我回了个“嗯”,把手机倒扣在掌心。
她之前蹲在展厅外的台阶上等我,穿了件露腰的针织衫,抱着胳膊说冷。我没让她进去,怕她看见那些照片也觉得难受。回去的路上公交车晃得很慢,窗外的路灯一格一格地扫过车厢。我盯着玻璃上的反光,看见自己眼底有点发青。
已经三天没好好睡了,每次闭眼都是那天晚上许念说的话——“你为什么总要把友情想得那么复杂”。
可复杂的是你们。到站下车时雨刚停,路面湿漉漉的映着霓虹。我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了瓶矿泉水。收银员是个新面孔,扫码时随口问了句:“要袋子吗?”我说不用,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有点温。楼道灯坏了两层,我摸黑上去。
钥匙插进锁孔的时候听见屋里有动静,像是翻东西的声音。我顿了一下,推门进去。
许念坐在沙发上,膝盖并拢,手放在腿上。她换了双拖鞋,不是我的那双旧帆布鞋,也不是她以前常穿的棉布拖,是一双浅灰色的绒面,看着很新。“你回来了。”她说。
我没应声,把包放下,顺手开了厨房的灯。水槽里堆着两个碗,我昨天没洗。她起身跟进来,站在我旁边,离得不远不近。“我想跟你谈谈。”她说。“谈什么?”我拧干抹布,开始擦碗。“那天你说的话……还有展览上的事,我想解释。”“不用。
”我把碗放进沥水架,“我已经知道了。”她声音低下去:“你知道什么?
”“我知道你觉得他特别,懂艺术、会拍照、能带你去我不了解的世界。
我也知道你说他是朋友,可你们一起熬夜做作品,他送你去医院,你在他镜头底下笑得像个学生妹——这些都不是普通朋友会做的事。”她张了开口,又合上。
我转头看她,“最让我难过的不是他,是你明明知道界限在哪,却一次次把它往前推。
你说我太敏感,可一个连男闺蜜给你拍裸背照都觉得‘只是艺术’的人,怎么指望她看得清底线?”“那不是裸背!”她突然提高声音,“那是光影实验!
整张照片只露出肩膀和发尾!”“那你敢让它挂在学校的展厅吗?”我打断她,“敢让你的学生、同事、父母看到吗?如果不敢,就别跟我说这是纯粹的艺术。
”她咬住嘴唇,左手无名指被她捏得发白。“你有没有想过,”她声音抖了,“我也是一个人,我也会累,会想要有人听我说话,会希望有人记得我喜欢什么花、害怕什么颜色……而你不说话,从来都不说!
我猜不到你在想什么,就像现在,你连争吵都不愿意,直接把我关在外面。”我停下动作。
“我不是不想说,是说了也没用。每次我说不舒服,你说我想太多;我说界限模糊,你说我不信任你。后来我就学会了闭嘴。可沉默不是认输,是看清了。”她抬头看我,眼里有点湿,“所以你是早就决定要结束了吗?”“不是决定,是不得不。”我靠在灶台边,“爱一个人,不该让我变成那个不断降低标准的人。
我不想再教自己‘这也没关系’‘那也可以接受’。我要的关系,不需要我反复提醒对方尊重我。”她忽然笑了下,带着点涩,“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刚在一起时,你会因为我感冒忘了买药自责半天,会陪我去听无聊的讲座,会在下雨天绕路来接我下班。那时候你不说狠话,也不提什么界限。
”“那时候我以为包容就是爱。”我低头看着手上的旧疤,“现在我知道了,没有边界的包容,叫自我消耗。”她没再说话,只是站着,像在等什么。我走到玄关,从鞋柜底层拿出一个牛皮纸袋。“你的东西我都整理好了,衣服、书、茶杯,都在这里。
明天你方便的时候拿走就行。”她盯着那个袋子,没动。“还有件事。
”我从钱包夹层抽出一张卡,“房租我付到月底,剩下的钱你拿着,算是补偿这段时间的打扰。”她猛地抬头:“陈默,你以为我在乎这个?”“那你想要什么?
”我看着她,“想让我求你留下?还是希望我像以前一样,忍着痛说‘只要你开心就好’?
”她嘴唇颤了颤。“我不是来谈判的。”她终于开口,“我是来问你一句,能不能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摇头。“如果你改呢?”她往前半步,“我可以不见他,可以删掉所有合作项目,可以……搬出去住一段时间,你想怎样都行。”“许念,”我声音很轻,“问题不在他,也不在我对你要求太高。问题是,你享受那种被特殊对待的感觉,却不肯承担相应的责任。你想要友情以上的亲密,又拒绝爱情里的约束。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是我们对关系的理解根本不一样。
”她退了一步,像是被人推了一下。我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水已经凉透。
“我今天去看了《潮汐线》的初稿。”我说,“你写的创作手记里说,‘真正的连接不必占有,只需共鸣’。可感情不是展览,不是越朦胧越高级。
它需要清晰的位置,需要两个人都清楚地站在属于自己的那一边。
”她忽然弯腰捡起沙发上的包,动作很快。拉链合上的声音特别响。开门,关门,脚步声往下走了一段,又停住。我没去窗边看。十分钟后手机响了,一条微信。“你说得对。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追求自由,其实是在逃避承诺。”我没回。第二天上班,赵婉递给我一颗薄荷糖。“昨晚没吵起来吧?”“没有。”我把糖含进嘴里,“她走了。
”“然后呢?”“然后太阳照常升起。”我打开电脑,“客户的新方案下午交,你那份PPT改好了吗?”她笑出虎牙:“早就好了,就等你点头呢。”我点了下头,目光落在屏幕右下角的时间上:九点十七分。窗外有云飘过,阳光短暂地洒在键盘上,又暗下去。赵婉起身时碰倒了笔筒,铅笔滚到我脚边。我弯腰捡起来,放回她桌上。
她看着我,忽然说:“默哥,下次拍照,我当模特。”我没抬头,手指摩挲着虎口的疤。
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吹动了桌上的打印稿,纸页哗啦响了一声。
4 光影迷局手机震动的时候,我正把最后一份文件塞进档案袋。赵婉发来一张照片,是许念和周沉在咖啡馆的背影,时间显示十分钟前。我没回,把手机扣在桌上,转身去茶水间倒了杯凉水。水有点涩,自来水烧过头的味道。我站在窗边喝完,楼下 street 的梧桐叶开始黄了,风一吹就打旋儿。刚回到工位,许念来了。
她站在门口,没穿裙子,换了条米色长裤,头发扎得比平时紧。她说想谈谈。我点头,指了指会议室。她跟进来,门关上之前,赵婉从隔间探头看了眼,又缩回去。
“你那天说得对。”她坐下,手放在会议桌上,指甲修剪得很干净,“我和周沉之间……确实有些界限没划清。”我没接话,手指无意识地蹭了下虎口那道疤。
这动作我早改了,最近却总犯。“但他只是帮我拍作品集,”她声音低了些,“你知道的,职称评审要提交个人创作。”“所以《潮汐线》不是他拍的?”我问。她顿了一下,“主题是我提的,构图有他的建议,但表达的是我的美学观点。
”“那你为什么让他给你化装?为什么穿那条我从没见过的红裙子?
为什么凌晨两点还在外景地等‘最佳光影’?”我一条条往外数,“你说这些,都是为了职称?”她抬起头,左脸的梨涡动了动,像是想笑又忍住。
“你觉得我和他……有那种关系?”“我不是觉得,我是看见了。”我说,“你在他镜头前的样子,和在我面前的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你在躲什么?
”我没回答,“每次我说周沉过分,你就说我不懂艺术;我说你们太亲密,你就说我控制欲强。可你有没有想过,我只是希望我的女朋友,别让别的男人用‘创作’当借口碰她的腰?”她嘴唇抖了两下,“你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我不需要听谁说。”我掏出手机,翻出那天摄影展的照片,“这张你赤脚站在礁石上的,构图很讲究。但你脚踝上的淤青,是你上周说摔了一跤的地方吗?”她猛地吸了口气。“还有这张侧脸特写,光线从右上方打下来,阴影刚好盖住你脖子左侧。”我放大画面,“可我记得,你那里有颗痣。怎么没了?”她抬手摸了摸脖子。“修图能抹掉一颗痣,”我说,“但抹不掉你当时的眼神。你看着镜头,像在看一个你不敢承认的人。”“你跟踪我?
”她声音突然尖了点。“我在自己家楼下,看见你坐他的车走的。”我放下手机,“那天你跟我说去补课,结果去了海边拍到半夜。你撒谎了。”她咬住下唇,“我不是……我没有背叛你。”“可你也没拒绝他。”我说,“你享受被关注,又不肯负责。
你让我当备胎,还嫌我太认真。”“陈默!”她拍了下桌子,“你能不能别总是这样?
什么事都憋着,突然就拿出一堆证据来审判我!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我考虑了三年。”我说,“从你第一次说‘他只是朋友’开始,我就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