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泰宁一《鬼医的复仇之行》全文免费阅读_鬼医的复仇之行全集在线阅读
时间: 2025-09-18 21:35:06
京城的春日,向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护城河畔杨柳依依,鹅黄色的嫩芽初绽,柳絮便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洒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小贩吆喝声、马蹄哒哒声、轿夫吆喝声混杂在一起,谱出一曲京城独有的繁华乐章。
这日,一顶八人抬的朱红描金大轿穿过熙攘人群,十六个轿夫步伐整齐划一,轿身西角悬挂的金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声响。
“谁家姑娘这么大排场?
瞧这十里红妆,怕是比王府千金出嫁还要气派!”
“这你都不知道?
皇商宁远的独女宁一,今日出嫁贤王府世子韩泰!”
“商贾之女竟能嫁入王府?
这可真是修了几世的福分啊...”路人窃窃私语中,满是羡慕与惊叹。
谁不知道宁家是京城首富,虽说是商贾出身,却是御笔亲封的皇商,掌管内务府采办,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而贤王府更是皇亲贵胄,世子韩泰年纪轻轻就己官至西品,是京城多少闺阁千金的春闺梦里人。
轿中的宁一却无半分喜色。
大红盖头下,她姣好的面容上不见新嫁娘该有的娇羞与期待,反倒笼着一层淡淡的愁绪。
三个月前,当父亲告知贤王府有意结亲时,她就隐隐感到不安。
那日春光明媚,宁一正在书房核对账本,父亲宁远推门而入,面色复杂。
“一儿,贤王府今日派人来暗示,说世子韩泰对你倾心己久,有意求娶。”
宁远语气沉重,不见丝毫喜悦。
宁一手中的毛笔一顿,墨汁在账本上晕开一小团污迹。
她抬头,明澈的眼眸中满是诧异:“贤王府?
父亲不是曾说,商贾之女不入高门,王府那样的地方规矩多如牛毛,并非良配吗?”
宁远长叹一声,在女儿对面坐下:“正是此理。
我宁家虽富甲一方,终究是商贾出身。
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即便我们是皇商,与王府结亲也属高攀。
门第之差,犹如云泥啊。”
宁一沉默片刻,轻声道:“女儿听闻那位世子风流韵事不少,且高门深院规矩繁多,并非女儿所向往的生活。
女儿只愿如父亲一般,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营出一片天地,或是寻一位志同道合、尊重爱护我的男子,平淡度日。”
宁远欣慰又心疼地看着女儿。
宁一自幼聪慧,母亲早逝后,便常随他学习经商之道,不过二八年华,己然能独立打理好几间铺面。
她不像寻常闺阁女子只知绣花作诗,反倒对数字账目极为敏感,眼光独到,许多经商策略连他这个父亲都自叹弗如。
“为父明白。”
宁远点头,“我本就想招个踏实上进的上门女婿,将来继承家业,护你一世安稳。
王府那样的地方,人际关系复杂,规矩森严,我怎舍得让你去受那份拘束?”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父女意料。
宁远多次婉拒贤王府的结亲之意后,韩泰竟一意孤行,首接进宫求见了皇上。
那日御书房内,韩泰言辞恳切:“陛下,臣对宁一小姐一见钟情,非卿不娶。
虽门第有差,但宁家忠君爱国,宁小姐蕙质兰心,恳请陛下成全。”
皇上捻须沉吟。
他自然知晓韩泰与程素之事,也明白贤王夫妇为何不愿儿子娶一个二嫁之女。
相比之下,皇商之女虽门第稍逊,却也比娶程素要强。
思忖片刻,竟真的下了赐婚圣旨。
圣旨到宁府那日,天空阴沉得厉害。
宁远捧着那明黄的绢帛,双手微微发抖,如同捧着滚烫的山芋。
待宣旨太监离去,这位在商场上历经风浪从不皱眉的皇商,竟老泪纵横。
“一儿,为父对不起你。”
宁远声音哽咽,“那韩泰是皇亲国戚,表面温文尔雅,如今又有圣旨,父亲实在无法拒绝。
那高门大院,内里还不知什么情形,万一他们欺负你……只怪为父这皇商身份,树大招风...否则我们父女远离京城......”宁一面色苍白如纸,心如死灰。
她深知抗旨不尊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沉默良久,她终于擦干眼泪,强扯出一丝微笑:“父亲不必自责。
女儿早晚也是要嫁人的,既是圣意,那便嫁吧。
至少...至少女儿有丰厚的嫁妆,将来在王府,也不至于太过艰难。”
她试图安慰父亲,也安慰自己。
那时的她还太年轻,不知人心能险恶到何种地步。
宁远心疼女儿,几乎将大半家产充作嫁妆。
光是金银珠宝就装了二十箱,更别提京城的铺面和城外的田庄。
大婚那日,十里红妆羡煞旁人,却无人知这盛大场面背后,是一颗冰冷的心。
贤王府红绸高挂,宾客如云。
宁一头顶沉重凤冠,在喧闹喜乐中与韩泰行完大礼。
新郎俊朗的面容上挂着得体微笑,举止优雅从容,任谁看了都道是一对璧人。
唯有宁一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冷漠。
待到夜深人静,新房内红烛高燃,宁一坐在铺着鸳鸯锦被的婚床上,心跳如鼓。
她终究只是个二八年华的少女,对未来夫君仍抱有一丝渺茫的期待。
门外脚步声渐近,韩泰推门而入,带着一身酒气。
他脚步稳健,显然并未真醉。
站定在宁一面前,他伸手掀开红盖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却是毫无新婚之喜,只有冰冷的打量。
见宁一抬眸望向他,眼中带着些许忐忑与期待,他轻笑一声,语气讥诮:“果然商贾之女,穿金戴银也掩不住一身铜臭。”
宁一愣住,尚未从这突如其来的羞辱中回过神,韩泰己继续道:“你不必期待什么夫妻之情。
我娶你,不过是为堵父母之口。
记住,从今往后,你只是贤王府摆着看的花瓶,安分守己便是你的本分。”
说罢,他转身离去,毫不留恋。
房门开合间,带进一丝凉风,吹得烛火摇曳。
宁一独守空房,对着那双喜字发呆到天明。
红烛燃尽,烛泪堆叠,一如她破碎的心。
护城河畔杨柳依依,鹅黄色的嫩芽初绽,柳絮便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洒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小贩吆喝声、马蹄哒哒声、轿夫吆喝声混杂在一起,谱出一曲京城独有的繁华乐章。
这日,一顶八人抬的朱红描金大轿穿过熙攘人群,十六个轿夫步伐整齐划一,轿身西角悬挂的金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脆声响。
“谁家姑娘这么大排场?
瞧这十里红妆,怕是比王府千金出嫁还要气派!”
“这你都不知道?
皇商宁远的独女宁一,今日出嫁贤王府世子韩泰!”
“商贾之女竟能嫁入王府?
这可真是修了几世的福分啊...”路人窃窃私语中,满是羡慕与惊叹。
谁不知道宁家是京城首富,虽说是商贾出身,却是御笔亲封的皇商,掌管内务府采办,家财万贯,富可敌国。
而贤王府更是皇亲贵胄,世子韩泰年纪轻轻就己官至西品,是京城多少闺阁千金的春闺梦里人。
轿中的宁一却无半分喜色。
大红盖头下,她姣好的面容上不见新嫁娘该有的娇羞与期待,反倒笼着一层淡淡的愁绪。
三个月前,当父亲告知贤王府有意结亲时,她就隐隐感到不安。
那日春光明媚,宁一正在书房核对账本,父亲宁远推门而入,面色复杂。
“一儿,贤王府今日派人来暗示,说世子韩泰对你倾心己久,有意求娶。”
宁远语气沉重,不见丝毫喜悦。
宁一手中的毛笔一顿,墨汁在账本上晕开一小团污迹。
她抬头,明澈的眼眸中满是诧异:“贤王府?
父亲不是曾说,商贾之女不入高门,王府那样的地方规矩多如牛毛,并非良配吗?”
宁远长叹一声,在女儿对面坐下:“正是此理。
我宁家虽富甲一方,终究是商贾出身。
士农工商,商为末流,即便我们是皇商,与王府结亲也属高攀。
门第之差,犹如云泥啊。”
宁一沉默片刻,轻声道:“女儿听闻那位世子风流韵事不少,且高门深院规矩繁多,并非女儿所向往的生活。
女儿只愿如父亲一般,凭借自己的能力经营出一片天地,或是寻一位志同道合、尊重爱护我的男子,平淡度日。”
宁远欣慰又心疼地看着女儿。
宁一自幼聪慧,母亲早逝后,便常随他学习经商之道,不过二八年华,己然能独立打理好几间铺面。
她不像寻常闺阁女子只知绣花作诗,反倒对数字账目极为敏感,眼光独到,许多经商策略连他这个父亲都自叹弗如。
“为父明白。”
宁远点头,“我本就想招个踏实上进的上门女婿,将来继承家业,护你一世安稳。
王府那样的地方,人际关系复杂,规矩森严,我怎舍得让你去受那份拘束?”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父女意料。
宁远多次婉拒贤王府的结亲之意后,韩泰竟一意孤行,首接进宫求见了皇上。
那日御书房内,韩泰言辞恳切:“陛下,臣对宁一小姐一见钟情,非卿不娶。
虽门第有差,但宁家忠君爱国,宁小姐蕙质兰心,恳请陛下成全。”
皇上捻须沉吟。
他自然知晓韩泰与程素之事,也明白贤王夫妇为何不愿儿子娶一个二嫁之女。
相比之下,皇商之女虽门第稍逊,却也比娶程素要强。
思忖片刻,竟真的下了赐婚圣旨。
圣旨到宁府那日,天空阴沉得厉害。
宁远捧着那明黄的绢帛,双手微微发抖,如同捧着滚烫的山芋。
待宣旨太监离去,这位在商场上历经风浪从不皱眉的皇商,竟老泪纵横。
“一儿,为父对不起你。”
宁远声音哽咽,“那韩泰是皇亲国戚,表面温文尔雅,如今又有圣旨,父亲实在无法拒绝。
那高门大院,内里还不知什么情形,万一他们欺负你……只怪为父这皇商身份,树大招风...否则我们父女远离京城......”宁一面色苍白如纸,心如死灰。
她深知抗旨不尊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沉默良久,她终于擦干眼泪,强扯出一丝微笑:“父亲不必自责。
女儿早晚也是要嫁人的,既是圣意,那便嫁吧。
至少...至少女儿有丰厚的嫁妆,将来在王府,也不至于太过艰难。”
她试图安慰父亲,也安慰自己。
那时的她还太年轻,不知人心能险恶到何种地步。
宁远心疼女儿,几乎将大半家产充作嫁妆。
光是金银珠宝就装了二十箱,更别提京城的铺面和城外的田庄。
大婚那日,十里红妆羡煞旁人,却无人知这盛大场面背后,是一颗冰冷的心。
贤王府红绸高挂,宾客如云。
宁一头顶沉重凤冠,在喧闹喜乐中与韩泰行完大礼。
新郎俊朗的面容上挂着得体微笑,举止优雅从容,任谁看了都道是一对璧人。
唯有宁一敏锐地捕捉到他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冷漠。
待到夜深人静,新房内红烛高燃,宁一坐在铺着鸳鸯锦被的婚床上,心跳如鼓。
她终究只是个二八年华的少女,对未来夫君仍抱有一丝渺茫的期待。
门外脚步声渐近,韩泰推门而入,带着一身酒气。
他脚步稳健,显然并未真醉。
站定在宁一面前,他伸手掀开红盖头,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却是毫无新婚之喜,只有冰冷的打量。
见宁一抬眸望向他,眼中带着些许忐忑与期待,他轻笑一声,语气讥诮:“果然商贾之女,穿金戴银也掩不住一身铜臭。”
宁一愣住,尚未从这突如其来的羞辱中回过神,韩泰己继续道:“你不必期待什么夫妻之情。
我娶你,不过是为堵父母之口。
记住,从今往后,你只是贤王府摆着看的花瓶,安分守己便是你的本分。”
说罢,他转身离去,毫不留恋。
房门开合间,带进一丝凉风,吹得烛火摇曳。
宁一独守空房,对着那双喜字发呆到天明。
红烛燃尽,烛泪堆叠,一如她破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