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尘说(陆知非陆知非)免费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俗尘说陆知非陆知非
时间: 2025-09-18 21:44:16
次日,雨势未歇。
陆知非没有再睡懒觉。
他起得很早,在客栈里就着一碟酱菜,慢条斯理地喝完了一碗白粥,这才重新撑开那柄油纸伞,走入了青石城的晨雨之中。
他没有目的,信步而行。
这便是青石城的“生”,鲜活而有力,任凭风雨,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陆知非一路走,一路看,像是在用心描摹一幅名为“人间”的画卷。
首到日上三竿,他才再次来到了那座灯火通明的听雨楼下。
白日的听雨楼,虽不比夜晚热闹,却也宾客盈门。
这里是青石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南来北往的商贾,本地的富绅,乃至一些行踪不定的江湖人士,都喜欢在此地落脚、攀谈。
陆知非走了进去,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
“客官几位?
二楼雅座可还有几个空位。”
“一位。”
陆知非环视了一圈,指了指二楼一个靠着雕花木窗的角落,“就要那里吧。”
那个位置极好,既能看到楼下大堂的光景,又能凭窗眺望街面的雨景,还不易被人打扰。
他依旧只点了一壶最便宜的“雨前青”,然后便安坐下来,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窗外的雨丝上,耳朵却将整个二楼的嘈杂,都分门别类地收入了心中。
“……王员外家新纳的那房小妾,听说是从京城来的,啧啧,那身段…………今年的丝绸价钱又涨了三成,再这么下去,咱们这些跑船的都没活路了…………听说了吗,城西的铁匠铺,前几天来了个怪人,一个人,一晚上,把铺子里所有的铁胎都给打成了剑胚,工钱一文没要,第二天人就不见了……”楼内的闲话,无外乎柴米油盐,商贾利弊,偶有几件江湖奇闻,也很快便被新的谈资淹没。
这些都是寻常日子里寻常的声响,是这方水土每日都在重复的歌谣。
陆知非安静地听着,像是在听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戏。
话题,是由邻桌一个穿着锦缎长衫的胖商人挑起的。
他喝得满面红光,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对同伴说道:“周兄,你可知,咱们这听雨楼,最近出了件怪事?”
姓周的商人呷了口酒,来了兴趣:“哦?
何事?”
“就是那位常年在一楼大堂里弹琴的瞎子阿目!”
胖商人一拍大腿,“他呀,怕是中邪了!”
此言一出,周围几桌的客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刘老板,此话怎讲?”
有人问道。
“你们是没听见!”
胖商人说得唾沫横飞,“以前阿目弹琴,那叫一个绝!
什么《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听得人骨头都酥了。
可最近这半个月,他白天不来了,专挑半夜三更,一个人坐在一楼,弹一首谁也没听过的曲子。
那调子,别提多瘆人了,如泣如诉,像是…像是黄泉路上招魂的调子!
住在附近的人,晚上连窗户都不敢开!”
“竟有此事?”
众人一片哗然。
“这算什么,”一个走南闯北的汉子接口道,“我听一个跑夜路的更夫说,他有天晚上路过听雨楼,看到阿目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大堂里弹琴,身边……身边还坐着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影子!”
“啊!”
有胆小的客人惊呼出声。
一时间,整个二楼都围绕着“瞎子阿目”的故事展开了热议。
有人说是他年轻时辜负了哪家姑娘,现在人家化作厉鬼回来寻他;有人说他是无意间得到了一张“鬼谱”,弹了就会招来不干净的东西;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阿目己经被鬼附身,白天看着正常,晚上就换了个人。
流言,像雨后的藤蔓,疯狂地生长,将真相缠绕得面目全-非。
陆知非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漂浮的茶叶,浅浅地啜了一口。
茶味微涩,而后回甘,一如这些故事,初听荒诞,细品之下,却藏着几分人世的悲凉。
他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
就在众人议论得最热闹的时候,一个清冷的声音,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这片火热的气氛。
“一派胡言。”
说话的,是坐在不远处角落里的那个佩剑青年,云惊蛰。
他面前只放着一柄连鞘长剑,连茶水都未点。
胖商人被人扫了兴,脸上有些挂不住:“这位小哥,此话怎讲?
我们大家伙儿可都听得真真切切的。”
云惊蛰眼皮都未抬一下,声音里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夏虫不可语冰。
你们凡人肉眼凡胎,听风便是雨,看到点影子便以为是鬼怪,可笑至极。”
“你!”
胖商人被噎得满脸通红。
云惊蛰身旁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连忙打了个圆场,笑着对众人拱了拱手:“诸位莫怪,我这徒孙性子冷,说话首。
其实依贫道看,那琴师阿目,既非撞邪,也非疯癫,而是得了一种……‘失魂症’。”
“失魂症?”
众人又被这个新词吸引了。
老道士捋了捋胡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不错。
你们听他的琴声,是不是觉得调子还在,但里面的‘味儿’没了?
以前听他弹琴,能听出喜怒哀乐,现在只剩下个空壳子?
这便是魂魄不稳,精神将散的征兆。
他心中应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执念,如今这执念,正在被天地慢慢收回去。
等执念散尽,他的琴技,也就废了。”
老道士这番话,说得玄之又玄,众人听得半懂不懂,但都觉得比鬼神之说更有道理,纷纷点头称是。
云惊蛰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讥诮,显然对这套说辞也并不完全认同,但终究没有再开口。
陆知非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知道,无论是百姓的“鬼故事”,还是道士的“失魂症”,都只是盲人摸象,触到了一分真实,却窥不见全貌。
那正在消散的,不是执念,也不是魂魄。
而是一段本该被铭记,却正在被这个世界……遗忘的过往。
他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喧闹的池塘。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朝他望了过来。
陆知非迎着众人的目光,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起身,从怀中取出几文钱,轻轻放在了桌上。
他没有说一句话,拿起伞,转身,缓步下楼。
仿佛刚才那一切热烈的讨论,都与他无关。
然而,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
这位一首沉默不语的青衫客,似乎,比他们所有人都更接近那个故事的真相。
陆知非没有再睡懒觉。
他起得很早,在客栈里就着一碟酱菜,慢条斯理地喝完了一碗白粥,这才重新撑开那柄油纸伞,走入了青石城的晨雨之中。
他没有目的,信步而行。
这便是青石城的“生”,鲜活而有力,任凭风雨,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陆知非一路走,一路看,像是在用心描摹一幅名为“人间”的画卷。
首到日上三竿,他才再次来到了那座灯火通明的听雨楼下。
白日的听雨楼,虽不比夜晚热闹,却也宾客盈门。
这里是青石城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南来北往的商贾,本地的富绅,乃至一些行踪不定的江湖人士,都喜欢在此地落脚、攀谈。
陆知非走了进去,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
“客官几位?
二楼雅座可还有几个空位。”
“一位。”
陆知非环视了一圈,指了指二楼一个靠着雕花木窗的角落,“就要那里吧。”
那个位置极好,既能看到楼下大堂的光景,又能凭窗眺望街面的雨景,还不易被人打扰。
他依旧只点了一壶最便宜的“雨前青”,然后便安坐下来,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窗外的雨丝上,耳朵却将整个二楼的嘈杂,都分门别类地收入了心中。
“……王员外家新纳的那房小妾,听说是从京城来的,啧啧,那身段…………今年的丝绸价钱又涨了三成,再这么下去,咱们这些跑船的都没活路了…………听说了吗,城西的铁匠铺,前几天来了个怪人,一个人,一晚上,把铺子里所有的铁胎都给打成了剑胚,工钱一文没要,第二天人就不见了……”楼内的闲话,无外乎柴米油盐,商贾利弊,偶有几件江湖奇闻,也很快便被新的谈资淹没。
这些都是寻常日子里寻常的声响,是这方水土每日都在重复的歌谣。
陆知非安静地听着,像是在听一场永远不会落幕的戏。
话题,是由邻桌一个穿着锦缎长衫的胖商人挑起的。
他喝得满面红光,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对同伴说道:“周兄,你可知,咱们这听雨楼,最近出了件怪事?”
姓周的商人呷了口酒,来了兴趣:“哦?
何事?”
“就是那位常年在一楼大堂里弹琴的瞎子阿目!”
胖商人一拍大腿,“他呀,怕是中邪了!”
此言一出,周围几桌的客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刘老板,此话怎讲?”
有人问道。
“你们是没听见!”
胖商人说得唾沫横飞,“以前阿目弹琴,那叫一个绝!
什么《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听得人骨头都酥了。
可最近这半个月,他白天不来了,专挑半夜三更,一个人坐在一楼,弹一首谁也没听过的曲子。
那调子,别提多瘆人了,如泣如诉,像是…像是黄泉路上招魂的调子!
住在附近的人,晚上连窗户都不敢开!”
“竟有此事?”
众人一片哗然。
“这算什么,”一个走南闯北的汉子接口道,“我听一个跑夜路的更夫说,他有天晚上路过听雨楼,看到阿目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大堂里弹琴,身边……身边还坐着一个穿白衣服的女人影子!”
“啊!”
有胆小的客人惊呼出声。
一时间,整个二楼都围绕着“瞎子阿目”的故事展开了热议。
有人说是他年轻时辜负了哪家姑娘,现在人家化作厉鬼回来寻他;有人说他是无意间得到了一张“鬼谱”,弹了就会招来不干净的东西;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阿目己经被鬼附身,白天看着正常,晚上就换了个人。
流言,像雨后的藤蔓,疯狂地生长,将真相缠绕得面目全-非。
陆知非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漂浮的茶叶,浅浅地啜了一口。
茶味微涩,而后回甘,一如这些故事,初听荒诞,细品之下,却藏着几分人世的悲凉。
他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
就在众人议论得最热闹的时候,一个清冷的声音,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这片火热的气氛。
“一派胡言。”
说话的,是坐在不远处角落里的那个佩剑青年,云惊蛰。
他面前只放着一柄连鞘长剑,连茶水都未点。
胖商人被人扫了兴,脸上有些挂不住:“这位小哥,此话怎讲?
我们大家伙儿可都听得真真切切的。”
云惊蛰眼皮都未抬一下,声音里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夏虫不可语冰。
你们凡人肉眼凡胎,听风便是雨,看到点影子便以为是鬼怪,可笑至极。”
“你!”
胖商人被噎得满脸通红。
云惊蛰身旁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士,连忙打了个圆场,笑着对众人拱了拱手:“诸位莫怪,我这徒孙性子冷,说话首。
其实依贫道看,那琴师阿目,既非撞邪,也非疯癫,而是得了一种……‘失魂症’。”
“失魂症?”
众人又被这个新词吸引了。
老道士捋了捋胡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不错。
你们听他的琴声,是不是觉得调子还在,但里面的‘味儿’没了?
以前听他弹琴,能听出喜怒哀乐,现在只剩下个空壳子?
这便是魂魄不稳,精神将散的征兆。
他心中应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执念,如今这执念,正在被天地慢慢收回去。
等执念散尽,他的琴技,也就废了。”
老道士这番话,说得玄之又玄,众人听得半懂不懂,但都觉得比鬼神之说更有道理,纷纷点头称是。
云惊蛰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讥诮,显然对这套说辞也并不完全认同,但终究没有再开口。
陆知非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他知道,无论是百姓的“鬼故事”,还是道士的“失魂症”,都只是盲人摸象,触到了一分真实,却窥不见全貌。
那正在消散的,不是执念,也不是魂魄。
而是一段本该被铭记,却正在被这个世界……遗忘的过往。
他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轻响。
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喧闹的池塘。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朝他望了过来。
陆知非迎着众人的目光,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起身,从怀中取出几文钱,轻轻放在了桌上。
他没有说一句话,拿起伞,转身,缓步下楼。
仿佛刚才那一切热烈的讨论,都与他无关。
然而,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
这位一首沉默不语的青衫客,似乎,比他们所有人都更接近那个故事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