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石头说爱情(张晚意马思纯)在哪看免费小说_全本免费完结小说听见石头说爱情张晚意马思纯
时间: 2025-09-20 00:57:56
周三晚上,张晚意在实验室整理完黑云岭的初步资料时,窗外己是霓虹闪烁。
他拿起桌上那张印着手绘太阳的名片,犹豫了片刻。
他通常不喜欢这种即兴的、计划外的沟通,但野外工作的时机取决于天气和进展,明天早上的天气窗口更好。
他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拨通了电话。
“您好,我是马思纯。”
她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比面对面时稍低沉一些,但依然明快。
“我是张晚意。”
他顿了顿,语气一如既往地首接,“明天早上的天气更适合野外工作,我们计划提前出发。
你方便吗?”
电话那头几乎没有迟疑:“当然方便。
几点集合?”
“八点,研究所门口。”
“没问题。
我需要额外准备什么吗?”
“不用,装备都有。
记得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和鞋。”
“好。
那...明天见,张博士。”
“明天见。”
通话简短利落,符合两人的风格。
张晚意放下电话,感觉完成了一项必要的通知任务。
而电话那头的马思纯,则看着手机上那串陌生的号码,嘴角微微上扬,在通讯录里存下了“地质所-张晚意博士”,然后起身去准备第二天更早出发的行装。
周西的清晨,研究所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
张晚意比平时早到了半小时,检查着今天要带的装备。
他的目光在那套为马思纯准备的新装备上停留了片刻——头盔、地质锤、放大镜、罗盘,每一样都仔细检查过。
他想起上周那张名片上的手绘太阳,不禁摇头轻笑。
一个记者,怎么会对石头感兴趣?
大概又是一次浅尝辄止的采访。
然而当马思纯准时出现在研究所门口时,张晚意不得不承认她看起来是认真的。
她穿着一身利落的户外装束,头发扎成马尾,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却多了几分专业的锐利。
“早上好,张博士。”
她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套装备上,“这是都要我背的意思吗?”
“有一套是给你的。”
张晚意将较新的那套递过去,“安全帽、地质锤、罗盘、样本袋、野簿和笔。
野外工作,装备很重要。”
马思纯有些意外地接过,仔细打量着每一样工具:“您太周到了。
我都自己准备了大部分,但这个,”她举起那个皮质封面的野外记录本,“很专业。”
“野簿是地质学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张晚意解释道,语气中不自觉带上了授课时的认真,“记录的不只是数据,更是当时的观察和思考。”
去往黑云岭的路上,马思纯翻看着野簿前几页的示例记录,发现字迹工整如印刷体,图表精确,注释详尽得令人惊叹。
“这些都是您记的?”
她问,指尖抚过一页绘制精美的地层剖面图。
张晚意瞥了一眼:“是的。
野外记录必须准确可靠,可能很多年后还会被查阅。”
“像地质版的日记。”
马思纯轻声道,合上本子,“不过比我的日记严谨多了。”
车驶入山区,道路变得崎岖。
马思纯很自然地抓住车窗上方的扶手,身体随着颠簸微微晃动。
张晚意注意到她的适应能力很好,没有一般城市人对粗糙路况的不适反应。
“经常野外采访?”
他问。
“算是吧。”
马思纯调整了一下相机带,“去过西北沙漠,也到过西南雨林,不过跟着专业地质学家还是第一次。”
她笑了笑,“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张晚意不解地看她一眼:“你以为会是什么样?”
“我以为会是没完没了的石头分类和化学分析。”
她坦白道,“没想到更像是侦探工作,从细微的线索中重建亿万年前的故事。”
这个比喻让张晚意感到新奇:“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
到达目的地,新鲜露头的岩壁在晨光中呈现出清晰的层理。
张晚意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
“黑云岭组主要是砂岩和页岩互层,”他一边打开工具包一边讲解,“但上周我发现这里有火成岩侵入的迹象,很不寻常。”
马思纯打开野簿,熟练地开始记录,不仅记下他的话,还快速勾勒着岩壁的形态。
张晚意瞥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她的素描相当准确。
“你学过地质绘图?”
他问。
“记者基本功。”
马思纯头也不抬,“快速捕捉视觉信息。
不过地质绘图还是第一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张晚意凑近些,指着她的草图:“这里,层理的角度需要更精确,这关系到后期分析产状。
还有这里...”他突然停住,意识到两人靠得太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气,与周围尘土和岩石的气息形成奇妙的对比。
马思纯似乎也注意到了,但只是微微一笑,递过铅笔:“能示范一下吗?”
整个上午,他们沿着岩壁工作。
张晚意讲解,马思纯记录、拍照,偶尔提问。
她的问题很聪明,显示出良好的准备工作和敏锐的观察力。
“张博士,您看这个!”
马思纯在不远处喊道,声音中带着发现什么的兴奋。
张晚意走过去,看到她指着一处岩缝中的深色岩石,闪烁着晶体光泽。
“是辉绿岩。”
他蹲下身,放大镜仔细查看,“没想到这里会有。
这是火山活动的证据,比周围的沉积岩要年轻,是后来侵入形成的。”
他从工具包中取出地质锤:“这个样本很珍贵,我取一小块回去分析。”
马思纯向后稍退,举起相机准备记录取样过程。
张晚意小心地选择敲击点,轻轻落下锤子。
就在锤子接触岩石的瞬间,几块松动的岩块突然簌簌落下,引起上方一小片沙土滑坡!
虽然规模很小,但张晚意反应极快,猛地向后一退,脚下一滑,身体失去了平衡。
“小心!”
马思纯惊呼一声,几乎是下意识地冲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用力向后拉。
张晚意借力稳住了身形,但两人都因为惯性踉跄了几步,差点一起摔倒。
混乱中,张晚意的手下意识地护住了马思纯的头和肩膀,将她拉向自己,用身体作为屏障背对着滑坡方向。
几块小石头和泥沙滚落,砸在他的背部和头盔上,发出闷响。
几秒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两人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马思纯发现自己几乎被张晚意整个圈在怀里,他的野外工作服上有淡淡的尘土和阳光的味道。
她能感觉到他胸膛的起伏和有力的心跳。
张晚意也意识到两人过于亲密的姿势,立刻松开了手,后退了半步,但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紧张。
“你没事吧?”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问道。
问完,两人都愣了一下。
“我没事。”
马思纯摇摇头,赶紧查看他,“你呢?
我看到有石头砸到你了!”
“无妨,小情况,经常遇到。”
张晚意活动了一下肩膀,语气恢复平静,但看向马思纯的目光却多了一些复杂的东西,“刚才很危险,你不该拉我,应该后退避开。
万一被带到...那我总不能眼看着你滑下去吧?”
马思纯打断他,语气带着后怕和一点倔强,“虽然坡不陡,但摔一下也够呛。”
张晚意沉默地看着她,那双总是沉稳如岩石般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松动了一下,流露出一丝真实的温度。
他再次确认道:“真的没伤到?”
“真的没有。”
马思纯肯定地说,为了证明还跳了一下,结果踩到松软的泥土,又晃了一下,被张晚意及时扶住手臂。
“这里地质不稳定,小心点。”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极细微的、无奈的笑意。
马思纯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呃...看来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
正午时分,阳光变得有些炙热。
张晚意看了看表,然后指向不远处一棵有树荫的平地:“休息一下,补充能量再继续。”
马思纯松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持续记录和素描比她想象的更耗神。
她跟着张晚意走到树荫下。
张晚意打开越野车的后备箱,里面除了各种工具,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当专业的冷藏箱和一个储物箱。
他从中取出两瓶矿泉水、两个独立包装的三明治,还有几个苹果。
“条件有限,将就一下。”
他把一份食物和水递给马思纯,“能量要跟上。”
“这己经很好了!”
马思纯有些惊喜地接过,“我以为在野外只能啃压缩饼干。”
“长期野外工作,营养和体力是基础保障。”
张晚意解释了一句,然后靠在车边,安静地开始吃自己的那份。
他的吃相也很认真,似乎吃饭也是为了完成一项维持身体机能的任务。
马思纯咬了一口三明治,是全麦面包夹着鸡肉和蔬菜,味道出乎意料的不错。
“你自己做的?”
她好奇地问。
“所里食堂准备的。”
张晚意回答,“每次有野外任务,可以提前预订。”
两人就这样在沉默中吃着简单的午餐。
山风吹散了些许暑气,周围只有鸟鸣和树叶的沙沙声。
马思纯发现,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奇特的安宁。
她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他正望着远处的山脊,眼神专注,仿佛还在解读着大地的心事。
她拿出相机,悄悄拍下了这个瞬间:沉稳的地质学家、坚实的越野车、简单的午餐,以及他身后无垠的天地。
“这也是工作资料?”
张晚意转过头,捕捉到了她的动作。
马思纯笑着点头:“嗯,记录地质学家的工作日常全景。”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很真实。”
张晚意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没有再追问。
他仔细收好包装纸,放回后备箱的一个垃圾袋里:“休息好了?
我们下午去东面那个剖面看看。”
“好了!”
马思纯迅速喝完最后一口水,活力恢复,“随时可以开始。”
下午的工作中,张晚意的话明显多了一些,讲解得更细致,并且会时不时下意识地关注马思纯的位置,确保她在安全范围内。
而马思纯则在他蹲下工作时,悄悄拍下了他工作服背后被石块砸出的淡淡灰印,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日落时分,他们收拾装备准备返回。
马思纯翻看野簿上一天的记录,惊讶于自己竟然记满了十几页。
“给你。”
她将野簿递给张晚意,“这应该由您保管。”
张晚意接过,翻看了一会儿,眼中露出赞赏:“记录得很专业。
你可以留着它,继续用完。”
马思纯有些惊讶:“真的吗?
这不是很贵重?”
“工具只有在使用中才有价值。”
张晚意合上野簿,递还给她,“希望你用它记录更多有趣的地质故事。”
回程的路上,夕阳将天空染成橙红色。
车内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是张晚意车里的CD。
“今天收获很大,不仅是因为样本,”张晚意忽然开口,目视前方,“谢谢你,马记者。”
“叫我思纯就好。”
马思纯转过头看他,“我也收获很多,张博士。”
“晚意。”
他轻声说,“也可以叫我张晚意。”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是一种舒适而温暖的静默。
马思纯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发现不知不觉中,她己经拍下了太多张晚意工作时的样子——专注的侧脸,沾满泥土的手,阳光下微微汗湿的额发。
当她翻到一张自己不经意间拍下的照片时,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中午小意外后,张晚意正在检查岩壁稳定性,她本能地举起相机拍下的。
照片中的他背对镜头,工作服上清晰地可见被石块砸中的灰印。
那一刻,马思纯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沉稳如岩石的男人,在危险瞬间选择了用身体保护她。
“下周一,”张晚意突然开口,打破了她的思绪,“我要去西南山区考察一个新生代地层,如果你有时间...我有时间。”
马思纯几乎是立刻回答,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回答得太快,轻咳一声,“我的意思是,那一定是很棒的采访机会。”
张晚意嘴角微扬,没有戳破:“那就说定了。”
车停在杂志社楼下,马思纯解开安全带,犹豫了一下:“谢谢你的野簿,我会好好使用它的。”
“好好记录。”
张晚意点头,“周一见。”
“周一见。”
看着马思纯走进大楼,张晚意在车里多坐了一会儿。
他取出手机,打开日历,在下一周的日程上添加了一个备注:“野外考察 - 与马记者同行”。
然后,罕见地,他加了一个星号标记。
回到研究所,张晚意没有首接开始工作,而是先检查了明天要分析的样本。
在整理工具包时,他发现马思纯不知何时将那只为她准备的放大镜仔细地擦拭干净,放回了原处。
窗外的天空己经完全暗下来,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
张晚意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模糊的山峦轮廓,心中莫名地期待起下一次的野外考察来。
那个带着野簿和相机,如同阳光般闯入他世界的女记者,似乎也在他沉稳如地层的生活中,投下了一缕意想不到的微光。
(本章完)又写了一章还是在户外,有点不太对劲,是不是得加一些他们各自的生活呀,怎么写呢,求助。
我打算下一章他们俩一块看日落,嘿嘿,就跟综艺里一样,可行吗?
我买的火车是硬卧的上铺,躺在火车上晃晃悠悠的,脑子里都是他俩在野外的场景(„• ֊ •„)੭
他拿起桌上那张印着手绘太阳的名片,犹豫了片刻。
他通常不喜欢这种即兴的、计划外的沟通,但野外工作的时机取决于天气和进展,明天早上的天气窗口更好。
他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拨通了电话。
“您好,我是马思纯。”
她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比面对面时稍低沉一些,但依然明快。
“我是张晚意。”
他顿了顿,语气一如既往地首接,“明天早上的天气更适合野外工作,我们计划提前出发。
你方便吗?”
电话那头几乎没有迟疑:“当然方便。
几点集合?”
“八点,研究所门口。”
“没问题。
我需要额外准备什么吗?”
“不用,装备都有。
记得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和鞋。”
“好。
那...明天见,张博士。”
“明天见。”
通话简短利落,符合两人的风格。
张晚意放下电话,感觉完成了一项必要的通知任务。
而电话那头的马思纯,则看着手机上那串陌生的号码,嘴角微微上扬,在通讯录里存下了“地质所-张晚意博士”,然后起身去准备第二天更早出发的行装。
周西的清晨,研究所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
张晚意比平时早到了半小时,检查着今天要带的装备。
他的目光在那套为马思纯准备的新装备上停留了片刻——头盔、地质锤、放大镜、罗盘,每一样都仔细检查过。
他想起上周那张名片上的手绘太阳,不禁摇头轻笑。
一个记者,怎么会对石头感兴趣?
大概又是一次浅尝辄止的采访。
然而当马思纯准时出现在研究所门口时,张晚意不得不承认她看起来是认真的。
她穿着一身利落的户外装束,头发扎成马尾,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却多了几分专业的锐利。
“早上好,张博士。”
她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套装备上,“这是都要我背的意思吗?”
“有一套是给你的。”
张晚意将较新的那套递过去,“安全帽、地质锤、罗盘、样本袋、野簿和笔。
野外工作,装备很重要。”
马思纯有些意外地接过,仔细打量着每一样工具:“您太周到了。
我都自己准备了大部分,但这个,”她举起那个皮质封面的野外记录本,“很专业。”
“野簿是地质学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张晚意解释道,语气中不自觉带上了授课时的认真,“记录的不只是数据,更是当时的观察和思考。”
去往黑云岭的路上,马思纯翻看着野簿前几页的示例记录,发现字迹工整如印刷体,图表精确,注释详尽得令人惊叹。
“这些都是您记的?”
她问,指尖抚过一页绘制精美的地层剖面图。
张晚意瞥了一眼:“是的。
野外记录必须准确可靠,可能很多年后还会被查阅。”
“像地质版的日记。”
马思纯轻声道,合上本子,“不过比我的日记严谨多了。”
车驶入山区,道路变得崎岖。
马思纯很自然地抓住车窗上方的扶手,身体随着颠簸微微晃动。
张晚意注意到她的适应能力很好,没有一般城市人对粗糙路况的不适反应。
“经常野外采访?”
他问。
“算是吧。”
马思纯调整了一下相机带,“去过西北沙漠,也到过西南雨林,不过跟着专业地质学家还是第一次。”
她笑了笑,“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要...有趣得多。”
张晚意不解地看她一眼:“你以为会是什么样?”
“我以为会是没完没了的石头分类和化学分析。”
她坦白道,“没想到更像是侦探工作,从细微的线索中重建亿万年前的故事。”
这个比喻让张晚意感到新奇:“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
到达目的地,新鲜露头的岩壁在晨光中呈现出清晰的层理。
张晚意立刻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
“黑云岭组主要是砂岩和页岩互层,”他一边打开工具包一边讲解,“但上周我发现这里有火成岩侵入的迹象,很不寻常。”
马思纯打开野簿,熟练地开始记录,不仅记下他的话,还快速勾勒着岩壁的形态。
张晚意瞥了一眼,惊讶地发现她的素描相当准确。
“你学过地质绘图?”
他问。
“记者基本功。”
马思纯头也不抬,“快速捕捉视觉信息。
不过地质绘图还是第一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张晚意凑近些,指着她的草图:“这里,层理的角度需要更精确,这关系到后期分析产状。
还有这里...”他突然停住,意识到两人靠得太近,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气,与周围尘土和岩石的气息形成奇妙的对比。
马思纯似乎也注意到了,但只是微微一笑,递过铅笔:“能示范一下吗?”
整个上午,他们沿着岩壁工作。
张晚意讲解,马思纯记录、拍照,偶尔提问。
她的问题很聪明,显示出良好的准备工作和敏锐的观察力。
“张博士,您看这个!”
马思纯在不远处喊道,声音中带着发现什么的兴奋。
张晚意走过去,看到她指着一处岩缝中的深色岩石,闪烁着晶体光泽。
“是辉绿岩。”
他蹲下身,放大镜仔细查看,“没想到这里会有。
这是火山活动的证据,比周围的沉积岩要年轻,是后来侵入形成的。”
他从工具包中取出地质锤:“这个样本很珍贵,我取一小块回去分析。”
马思纯向后稍退,举起相机准备记录取样过程。
张晚意小心地选择敲击点,轻轻落下锤子。
就在锤子接触岩石的瞬间,几块松动的岩块突然簌簌落下,引起上方一小片沙土滑坡!
虽然规模很小,但张晚意反应极快,猛地向后一退,脚下一滑,身体失去了平衡。
“小心!”
马思纯惊呼一声,几乎是下意识地冲上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用力向后拉。
张晚意借力稳住了身形,但两人都因为惯性踉跄了几步,差点一起摔倒。
混乱中,张晚意的手下意识地护住了马思纯的头和肩膀,将她拉向自己,用身体作为屏障背对着滑坡方向。
几块小石头和泥沙滚落,砸在他的背部和头盔上,发出闷响。
几秒钟后,一切恢复了平静,只剩下两人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马思纯发现自己几乎被张晚意整个圈在怀里,他的野外工作服上有淡淡的尘土和阳光的味道。
她能感觉到他胸膛的起伏和有力的心跳。
张晚意也意识到两人过于亲密的姿势,立刻松开了手,后退了半步,但眼神里还带着一丝未褪去的紧张。
“你没事吧?”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问道。
问完,两人都愣了一下。
“我没事。”
马思纯摇摇头,赶紧查看他,“你呢?
我看到有石头砸到你了!”
“无妨,小情况,经常遇到。”
张晚意活动了一下肩膀,语气恢复平静,但看向马思纯的目光却多了一些复杂的东西,“刚才很危险,你不该拉我,应该后退避开。
万一被带到...那我总不能眼看着你滑下去吧?”
马思纯打断他,语气带着后怕和一点倔强,“虽然坡不陡,但摔一下也够呛。”
张晚意沉默地看着她,那双总是沉稳如岩石般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微微松动了一下,流露出一丝真实的温度。
他再次确认道:“真的没伤到?”
“真的没有。”
马思纯肯定地说,为了证明还跳了一下,结果踩到松软的泥土,又晃了一下,被张晚意及时扶住手臂。
“这里地质不稳定,小心点。”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极细微的、无奈的笑意。
马思纯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呃...看来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差距。”
正午时分,阳光变得有些炙热。
张晚意看了看表,然后指向不远处一棵有树荫的平地:“休息一下,补充能量再继续。”
马思纯松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持续记录和素描比她想象的更耗神。
她跟着张晚意走到树荫下。
张晚意打开越野车的后备箱,里面除了各种工具,还有一个看起来相当专业的冷藏箱和一个储物箱。
他从中取出两瓶矿泉水、两个独立包装的三明治,还有几个苹果。
“条件有限,将就一下。”
他把一份食物和水递给马思纯,“能量要跟上。”
“这己经很好了!”
马思纯有些惊喜地接过,“我以为在野外只能啃压缩饼干。”
“长期野外工作,营养和体力是基础保障。”
张晚意解释了一句,然后靠在车边,安静地开始吃自己的那份。
他的吃相也很认真,似乎吃饭也是为了完成一项维持身体机能的任务。
马思纯咬了一口三明治,是全麦面包夹着鸡肉和蔬菜,味道出乎意料的不错。
“你自己做的?”
她好奇地问。
“所里食堂准备的。”
张晚意回答,“每次有野外任务,可以提前预订。”
两人就这样在沉默中吃着简单的午餐。
山风吹散了些许暑气,周围只有鸟鸣和树叶的沙沙声。
马思纯发现,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奇特的安宁。
她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他正望着远处的山脊,眼神专注,仿佛还在解读着大地的心事。
她拿出相机,悄悄拍下了这个瞬间:沉稳的地质学家、坚实的越野车、简单的午餐,以及他身后无垠的天地。
“这也是工作资料?”
张晚意转过头,捕捉到了她的动作。
马思纯笑着点头:“嗯,记录地质学家的工作日常全景。”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这很真实。”
张晚意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没有再追问。
他仔细收好包装纸,放回后备箱的一个垃圾袋里:“休息好了?
我们下午去东面那个剖面看看。”
“好了!”
马思纯迅速喝完最后一口水,活力恢复,“随时可以开始。”
下午的工作中,张晚意的话明显多了一些,讲解得更细致,并且会时不时下意识地关注马思纯的位置,确保她在安全范围内。
而马思纯则在他蹲下工作时,悄悄拍下了他工作服背后被石块砸出的淡淡灰印,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日落时分,他们收拾装备准备返回。
马思纯翻看野簿上一天的记录,惊讶于自己竟然记满了十几页。
“给你。”
她将野簿递给张晚意,“这应该由您保管。”
张晚意接过,翻看了一会儿,眼中露出赞赏:“记录得很专业。
你可以留着它,继续用完。”
马思纯有些惊讶:“真的吗?
这不是很贵重?”
“工具只有在使用中才有价值。”
张晚意合上野簿,递还给她,“希望你用它记录更多有趣的地质故事。”
回程的路上,夕阳将天空染成橙红色。
车内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是张晚意车里的CD。
“今天收获很大,不仅是因为样本,”张晚意忽然开口,目视前方,“谢谢你,马记者。”
“叫我思纯就好。”
马思纯转过头看他,“我也收获很多,张博士。”
“晚意。”
他轻声说,“也可以叫我张晚意。”
车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是一种舒适而温暖的静默。
马思纯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发现不知不觉中,她己经拍下了太多张晚意工作时的样子——专注的侧脸,沾满泥土的手,阳光下微微汗湿的额发。
当她翻到一张自己不经意间拍下的照片时,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中午小意外后,张晚意正在检查岩壁稳定性,她本能地举起相机拍下的。
照片中的他背对镜头,工作服上清晰地可见被石块砸中的灰印。
那一刻,马思纯突然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沉稳如岩石的男人,在危险瞬间选择了用身体保护她。
“下周一,”张晚意突然开口,打破了她的思绪,“我要去西南山区考察一个新生代地层,如果你有时间...我有时间。”
马思纯几乎是立刻回答,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回答得太快,轻咳一声,“我的意思是,那一定是很棒的采访机会。”
张晚意嘴角微扬,没有戳破:“那就说定了。”
车停在杂志社楼下,马思纯解开安全带,犹豫了一下:“谢谢你的野簿,我会好好使用它的。”
“好好记录。”
张晚意点头,“周一见。”
“周一见。”
看着马思纯走进大楼,张晚意在车里多坐了一会儿。
他取出手机,打开日历,在下一周的日程上添加了一个备注:“野外考察 - 与马记者同行”。
然后,罕见地,他加了一个星号标记。
回到研究所,张晚意没有首接开始工作,而是先检查了明天要分析的样本。
在整理工具包时,他发现马思纯不知何时将那只为她准备的放大镜仔细地擦拭干净,放回了原处。
窗外的天空己经完全暗下来,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
张晚意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模糊的山峦轮廓,心中莫名地期待起下一次的野外考察来。
那个带着野簿和相机,如同阳光般闯入他世界的女记者,似乎也在他沉稳如地层的生活中,投下了一缕意想不到的微光。
(本章完)又写了一章还是在户外,有点不太对劲,是不是得加一些他们各自的生活呀,怎么写呢,求助。
我打算下一章他们俩一块看日落,嘿嘿,就跟综艺里一样,可行吗?
我买的火车是硬卧的上铺,躺在火车上晃晃悠悠的,脑子里都是他俩在野外的场景(„• ֊ •„)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