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苏怀安叶星灼我在高武世界靠做梦成神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苏怀安叶星灼完整版阅读

时间: 2025-09-18 21:56:27 
第二天一早,罗建军就被院里的鸡叫声吵醒。

他睁开眼,发现弟弟己经起床了,正轻手轻脚地准备出门。

“这么早去哪?”

罗建军撑起身子问道。

苏怀安叶星灼我在高武世界靠做梦成神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苏怀安叶星灼完整版阅读

建设吓了一跳,回头看见哥哥醒了,不好意思地说:“我去堰塘里捞点鱼虾,钟老汉喜欢吃油炸小鱼下酒。”

罗建军跳下床:“等我一下,一起去。”

兄弟俩拿着渔网和水桶来到村口的堰塘。

清晨的堰塘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水面平静如镜,偶尔有鱼儿跃出激起涟漪。

几个早起的村民己经在塘边忙碌了。

“建设,这么早来捞鱼啊?”

一个正在洗衣服的大婶打招呼,然后好奇地打量着罗建军,“这是你哥?

听说昨天回来了?”

罗建军立刻笑着接话:“是啊嬢嬢,我是建军。

您洗衣服啊?

这么早,真勤快。”

大婶被夸得高兴:“哎哟,这小伙子嘴真甜。

建设,你哥比你活泛多了。”

建设腼腆地笑笑,没说话。

罗建军接过弟弟手中的渔网:“来,让我试试。

好久没捞鱼了,不知道手生了没有。”

他选了个水草丰茂的地方,仔细观察了一下水面,然后利落地撒网。

渔网在空中展开一个完美的圆形,轻轻落入水中。

“哥,你真厉害!”

建设惊叹道,“我老是撒不开。”

罗建军笑着收网,网里果然有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和不少虾米:“熟能生巧而己。

来,我教你。”

他手把手地教弟弟撒网的技巧,如何把握力度和角度。

建设学得很认真,但总是不得要领,渔网不是撒不开就是缠在一起。

“没关系,多练练就会了。”

罗建军鼓励地拍拍弟弟的肩膀,“你看,这边水草在动,下面肯定有鱼群。”

一个正在挑水的中年男人听见了,插话道:“建军眼力可以啊,老把式都看得出来。”

罗建军谦虚地笑笑:“叔,您过奖了。

我就是瞎蒙的。”

那男人放下水桶,掏出烟袋:“来一根?”

罗建军接过烟袋,熟练地卷了一支烟:“叔,您是村东头的吧?

我记得您家种的橘子特别甜。”

“嘿,你小子记性真好!

几年前吃过一次就记住了?”

男人惊讶地说。

“好东西当然记得住。”

罗建军笑道,“今年橘子熟了,我一定去买点。”

建设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哥哥和陌生人轻松自如地聊天,眼里满是羡慕。

他永远学不会哥哥这样,三言两语就能和人拉近距离。

捞完鱼,兄弟俩往回走。

路上遇到几个村民,罗建军都主动打招呼,还能叫出不少人的名字和记得他们家的一些事。

“哥,你怎么都记得啊?”

建设忍不住问。

罗建军耸耸肩:“多留心就行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记住了,人家就会觉得你重视他们。”

回到钟老汉家,老人己经起床了,正在院坝里练太极拳。

见兄弟俩捞了不少鱼虾,点点头:“不错,中午炸小鱼吃。”

罗建军把桶放下:“钟老汉,我待会儿带建设去趟镇上,给他买双新鞋。

您需要捎点什么不?”

钟老汉收势,擦了擦汗:“不用。

早点回来,下午村里有事。”

“什么事啊?”

建设好奇地问。

“乡里要来人了,说是要搜集什么民间传说。”

钟老汉淡淡地说,“每家都要出个人去开会。”

罗建军心里一动,但没多问,只是点点头:“那我们就去快回。”

去镇上的路上,罗建军仔细问了弟弟这些年在村里的生活。

建设起初还吞吞吐吐,在哥哥的鼓励下才慢慢打开话匣子。

原来父母去世后,建设虽然得到钟老汉的照顾,但还是受了不少委屈。

村里有些半大孩子经常笑他没爹没娘,哥哥也不管他;干活时有人故意把重活累活推给他;甚至有人偷过他攒下的零花钱。

“你怎么不告诉我?”

罗建军心疼地问。

建设低着头:“你在城里也不容易...我不想给你添麻烦。”

罗建军搂住弟弟的肩膀:“傻小子,我是你哥,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以后有事一定要告诉我,听见没?”

到了镇上,罗建军先给弟弟买了一双崭新的解放鞋,又带他去吃了碗麻辣鲜香的担担面。

建设吃得满头大汗,却开心得眼睛发亮。

“哥,这面真好吃!”

建设一边吸溜着面条一边说。

罗建军把自己碗里的肉臊子拨给弟弟:“好吃就多吃点。

以后哥经常带你来。”

吃完饭,罗建军又带弟弟去供销社买了些日用品和学习用品。

结账时,他注意到柜台里有种城里流行的发夹,想了想,买了两个。

“哥,你买这个干啥?”

建设好奇地问。

“送人。”

罗建军神秘地笑笑。

回村的路上,建设穿着新鞋,走得特别轻快。

罗建军看着弟弟高兴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酸楚——这么简单的快乐,弟弟却如此珍惜。

快到村口时,他们看见一辆罕见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正停在路边,一个短发女子正蹲在车旁检查轮胎。

那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军便装,身材匀称,眉眼间透着一般女子没有的英气。

她看上去遇到了麻烦,车胎似乎瘪了。

“同志,需要帮忙吗?”

罗建军主动上前问道。

女子抬起头,警惕地打量了他一眼,又看看他身后的建设,这才说:“车胎被扎了,备用胎也没气了。”

罗建军蹲下身检查了一下:“小问题,补一下就行。

建设,你去钟老汉家把我包里的补胎工具拿来。”

建设应声跑去。

罗建军对女子笑笑:“你是外地来的吧?

去我们村?”

女子点点头,态度稍微缓和了些:“嗯,来工作的。

你是这个村的?”

“是啊,我叫罗建军,这是我弟弟罗建设。”

罗建军伸出手,“欢迎来我们龙泉村。”

女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和他握了握手:“沈卫红。

省里民俗研究所的。”

两人说话间,建设己经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

罗建军利落地扒胎、找漏点、打磨、涂胶、贴补片,动作熟练得像专业修理工。

沈卫红有些惊讶:“你手艺不错啊。”

“在厂里经常帮同事修车,练出来了。”

罗建军头也不抬地说。

补好胎,充上气,摩托车很快就修好了。

沈卫红连声道谢,从车里拿出一包大前门烟递给罗建军。

罗建军推辞不过,只好收下:“沈同志太客气了。

你去村里哪家?

我们带路。”

“不用了,我知道路。”

沈卫红发动摩托车,“谢谢你们的帮助。”

看着摩托车远去的背影,建设小声说:“哥,这个姐姐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罗建军眯起眼睛:“是啊,不简单。”

回到钟老汉家,老人正在院坝里收拾鱼。

罗建军把一个发夹递给他:“钟老汉,这个给您孙女秀芹吧,城里现在流行这个。”

钟老汉愣了一下,接过发夹:“你倒是会来事。”

罗建军笑笑,开始帮忙收拾鱼。

他状似无意地问:“刚才在村口遇到一个骑摩托的女同志,说是省里什么研究所的,来咱们村干什么啊?”

钟老汉手上的动作顿了顿:“就是她。

下午开会就是说这个事,要搜集我们这里的什么石犀传说。”

“石犀传说?”

罗建军好奇地问,“什么石犀?”

钟老汉摇摇头:“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说李冰治水时留下一个石犀镇水,就在我们这一带。

都是迷信,没什么好说的。”

但罗建军敏锐地察觉到,钟老汉在说这话时,眼神有些闪烁。

中午吃饭时,罗建军把另一个发夹给了建设:“这个你拿去给秀芹姐,就说是你买的。”

建设愣了一下:“为什么啊哥?”

“让你去你就去。”

罗建军揉揉弟弟的头发,“记住,对女孩子要用心。”

建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下午,村里敲钟集合,男女老少都往打谷场走去。

罗建军拉着弟弟也去了,看见沈卫红正和乡干部站在一起,面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笔记本和钢笔。

会议开始时,乡干部先讲了一通搜集民间文化的重要性,然后请沈卫红讲话。

沈卫红站起来,声音清脆有力,讲明了来意——要全面记录龙泉山一带关于石犀的传说。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罗建军注意到,不少老人的脸色都变得不太自然。

当沈卫红开始询问时,场面一度冷场。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先开口。

就在这时,罗建军突然举手:“沈同志,我听说过一点。”

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到他身上。

沈卫红也看向他,点点头:“请讲。”

罗建军站起来,清了清嗓子:“我听老人说过,李冰治水时在咱们这留下了一个石犀,能镇水安澜。

不过具体在哪,就没人知道了。”

他话一开头,陆续也有几个老人补充了一些细节,但大都含糊其辞,说这只是老辈人编的故事,当不得真。

沈卫红认真地记录着,不时追问几句。

罗建军发现,她问的问题都很专业,不像是一般的民俗搜集者。

会议结束后,沈卫红特地找到罗建军:“谢谢你刚才带头发言。

你还知道更多关于石犀的细节吗?”

罗建军摇摇头:“我就知道这么多。

不过沈同志要是想知道更多,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

沈卫红打量着他,突然问:“你不是普通农民吧?”

罗建军笑了:“我在成都420厂当工人,最近休假回来。

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和其他村民不太一样。”

沈卫红说完,转身离开了。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罗建军眯起了眼睛。

这个沈卫红,绝对不简单。

晚上,罗建军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

省里来的民俗调查员、神秘的石犀传说、钟老汉闪烁的眼神、还有那封警告信...他隐隐感觉,这些之间似乎有着某种联系。

而弟弟建设,可能真的卷入了什么危险之中。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窗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罗建军立刻屏住呼吸,轻轻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到窗边。

月光下,一个黑影正快速穿过院坝,消失在夜色中。

罗建军的心沉了下去。

看来,他回村的第一夜,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