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马仙的一生黄仙黄仙完整免费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出马仙的一生黄仙黄仙
时间: 2025-09-18 21:49:31
自打河边那事后,姥姥焚香时总把我拉到香案旁。
烛火映着我,烟线就绕着我打圈,耳边还总响着动静——有老树根似的“嗡嗡”声,有小石子滚地的“沙沙”声,搅得我心发慌。
这天傍晚,姥姥刚给香案摆上水果,烛火突然“噼啪”炸了个火星。
她攥紧我的手,声音发轻:“老仙家们选你了,想让你以后接堂口的事。”
旁人听我说话,总得凑得极近,还得连猜带蒙,我这样怎么帮人问事?
怎么把“仙家”的话传给别人?
没等我缓过来,姥姥己经对着香案弯下腰,声音带着颤:“老仙家,这孩子心细,可她说话别人听不清啊。
你们要帮人解困,得靠她传声,她连句明白话都递不出去,不光耽误你们修行,还得遭人说‘这先生连话都不会说’,她扛不住啊!
求你们再找个利索的孩子,成吗?”
话落,堂屋的香灭了两根,耳边的“嗡嗡沙沙”声也低了,像在叹气。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树根似的声响又冒出来,软了些。
姥姥侧耳听了会儿,转头擦了擦眼角,摸我的头:“它们说不碍事,说你心里亮,能懂人没说出口的苦。
还说……等你愿意,它们会帮你,哪怕只是让你想说的话,能清清楚楚落到旁人耳朵里。”
我盯着香案上没灭的那炷香,眼泪砸在衣襟上。
原来“仙家”不嫌弃我说话不清,姥姥的阻拦,全是怕我受旁人的白眼和难处。
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耳边安安静静的,可总觉得有股暖意裹着我——像有双看不见的手,轻轻护着我这个“说不清楚话”的候选人。
打那以后,姥姥没再提过“接堂口”的事,可香案旁总给我留着位置。
有时村里来人问事,姥姥让我坐在旁边听,我虽插不上话,却能隐约辨出“仙家”的动静——来人要是急得掉眼泪,耳边就会响起软乎乎的“啾啾”声;要是有人藏着心事没说,那道老树根似的“嗡嗡”声就会沉下来。
有天午后,村南的张奶奶拄着拐杖来敲门,进门就抹眼泪:“我家小孙子跟着他爹去镇上,到现在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姥姥刚要摆香案,张奶奶突然瞥见我,眼神里多了些犹豫,小声问:“这孩子……能帮上忙不?”
我心里一紧,攥着姥姥的衣角,想开口说“我试试”,可话到嘴边,只发出“呃……试……”的含混音。
张奶奶没听清,皱了皱眉。
姥姥赶紧打圆场:“孩子还小,我先跟老仙家通个话。”
可没等姥姥点燃香,我耳边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沙沙”声,像是小石子在敲窗户。
我猛地抬头,朝着院门外指了指,又用力比划着“车”的手势——那“沙沙”声里,分明藏着“往东边走,有辆蓝色三轮车”的信息。
姥姥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赶紧对张奶奶说:“老仙家说孩子没丢,往东边的国道走,找辆蓝色的三轮车,应该能着。”
张奶奶半信半疑地走了,姥姥转头看着我,眼神里又惊又喜:“你听着老仙家的话了?”
我用力点头,又想把“蓝色三轮车”说得清楚些,可还是只能发出零碎的音节。
姥姥却没再纠结,反而蹲下来抱住我:“不用急着说,你指出来、比出来,姥姥就懂,老仙家也懂。”
傍晚的时候,张奶奶喜滋滋地来报信,说果然在东边国道旁找到了孙子——孩子爹的三轮车爆了胎,手机也没电了,正蹲在路边等救援。
临走时,张奶奶特意摸了摸我的头:“这孩子心亮,比啥都强。”
我看着张奶奶的背影,又看了看香案上静静燃烧的香,忽然觉得,说话不清楚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至少,我能听见“仙家”的话,能帮着把平安的消息传出去。
那天晚上,耳边的“嗡嗡”声格外温和,像是在说:“你看,你能行的。”
自那回帮张奶奶找到孙子后,村里再有人来问事,姥姥总会先让我坐在身边。
有时我能顺着“仙家”的动静,指一指方向、比一比物件,来人虽听不懂我说话,却会对着我露出笑脸——没人再纠结我吐字不清,反而会说“这孩子眼神亮,能递准信”。
这天刚下过雨,村西的李叔扛着锄头匆匆来敲门,裤脚全是泥:“婶子,我家地里的菜一夜之间全蔫了,叶子上还沾着黑点子,您给看看是咋回事?”
姥姥刚要去拿香,我耳边突然响起“啾啾”的轻响,像雀儿在啄菜叶,还伴着股淡淡的霉味。
我赶紧拉了拉李叔的衣角,指着他沾泥的裤脚,又双手比出“圆滚滚”的样子,嘴里急得“呃……虫……”地蹦字。
李叔愣了愣,没太明白,姥姥却眼睛一亮:“是不是地里有地蚕?
老仙家怕是在说,虫子藏在根底下了。”
李叔一拍大腿:“对啊!
前几天我就见着过小肉虫,没当回事!”
他火急火燎地往回赶,傍晚就拎着一筐新鲜蔬菜来道谢:“挖开土果然有地蚕,撒了药就好了!
这孩子真是帮大忙了!”
李叔走后,姥姥坐在香案旁,拿着帕子擦了擦我的手:“你看,不用把话说明白,你懂,老仙家懂,需要帮的人也能懂。”
正说着,堂屋的烛火突然晃了晃,那道老树根似的“嗡嗡”声又响起来,比平时更柔和。
姥姥侧耳听了会儿,笑着对我点头:“老仙家说,你比旁人更懂‘说不出’的苦,所以才更能帮到那些有难处的人。”
我看着跳动的烛火,心里暖暖的。
原来我的“说不清楚”,不是拖累,反而成了能靠近“仙家”、帮到人的特别之处。
那天夜里,我睡前又听见了“啾啾”的轻响,像是在跟我道晚安——我知道,我和“仙家”、和姥姥的这份羁绊,正慢慢长结实,再也不会因为我说话不清而动摇。
烛火映着我,烟线就绕着我打圈,耳边还总响着动静——有老树根似的“嗡嗡”声,有小石子滚地的“沙沙”声,搅得我心发慌。
这天傍晚,姥姥刚给香案摆上水果,烛火突然“噼啪”炸了个火星。
她攥紧我的手,声音发轻:“老仙家们选你了,想让你以后接堂口的事。”
旁人听我说话,总得凑得极近,还得连猜带蒙,我这样怎么帮人问事?
怎么把“仙家”的话传给别人?
没等我缓过来,姥姥己经对着香案弯下腰,声音带着颤:“老仙家,这孩子心细,可她说话别人听不清啊。
你们要帮人解困,得靠她传声,她连句明白话都递不出去,不光耽误你们修行,还得遭人说‘这先生连话都不会说’,她扛不住啊!
求你们再找个利索的孩子,成吗?”
话落,堂屋的香灭了两根,耳边的“嗡嗡沙沙”声也低了,像在叹气。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树根似的声响又冒出来,软了些。
姥姥侧耳听了会儿,转头擦了擦眼角,摸我的头:“它们说不碍事,说你心里亮,能懂人没说出口的苦。
还说……等你愿意,它们会帮你,哪怕只是让你想说的话,能清清楚楚落到旁人耳朵里。”
我盯着香案上没灭的那炷香,眼泪砸在衣襟上。
原来“仙家”不嫌弃我说话不清,姥姥的阻拦,全是怕我受旁人的白眼和难处。
那天夜里,我躺在床上,耳边安安静静的,可总觉得有股暖意裹着我——像有双看不见的手,轻轻护着我这个“说不清楚话”的候选人。
打那以后,姥姥没再提过“接堂口”的事,可香案旁总给我留着位置。
有时村里来人问事,姥姥让我坐在旁边听,我虽插不上话,却能隐约辨出“仙家”的动静——来人要是急得掉眼泪,耳边就会响起软乎乎的“啾啾”声;要是有人藏着心事没说,那道老树根似的“嗡嗡”声就会沉下来。
有天午后,村南的张奶奶拄着拐杖来敲门,进门就抹眼泪:“我家小孙子跟着他爹去镇上,到现在还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姥姥刚要摆香案,张奶奶突然瞥见我,眼神里多了些犹豫,小声问:“这孩子……能帮上忙不?”
我心里一紧,攥着姥姥的衣角,想开口说“我试试”,可话到嘴边,只发出“呃……试……”的含混音。
张奶奶没听清,皱了皱眉。
姥姥赶紧打圆场:“孩子还小,我先跟老仙家通个话。”
可没等姥姥点燃香,我耳边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沙沙”声,像是小石子在敲窗户。
我猛地抬头,朝着院门外指了指,又用力比划着“车”的手势——那“沙沙”声里,分明藏着“往东边走,有辆蓝色三轮车”的信息。
姥姥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赶紧对张奶奶说:“老仙家说孩子没丢,往东边的国道走,找辆蓝色的三轮车,应该能着。”
张奶奶半信半疑地走了,姥姥转头看着我,眼神里又惊又喜:“你听着老仙家的话了?”
我用力点头,又想把“蓝色三轮车”说得清楚些,可还是只能发出零碎的音节。
姥姥却没再纠结,反而蹲下来抱住我:“不用急着说,你指出来、比出来,姥姥就懂,老仙家也懂。”
傍晚的时候,张奶奶喜滋滋地来报信,说果然在东边国道旁找到了孙子——孩子爹的三轮车爆了胎,手机也没电了,正蹲在路边等救援。
临走时,张奶奶特意摸了摸我的头:“这孩子心亮,比啥都强。”
我看着张奶奶的背影,又看了看香案上静静燃烧的香,忽然觉得,说话不清楚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至少,我能听见“仙家”的话,能帮着把平安的消息传出去。
那天晚上,耳边的“嗡嗡”声格外温和,像是在说:“你看,你能行的。”
自那回帮张奶奶找到孙子后,村里再有人来问事,姥姥总会先让我坐在身边。
有时我能顺着“仙家”的动静,指一指方向、比一比物件,来人虽听不懂我说话,却会对着我露出笑脸——没人再纠结我吐字不清,反而会说“这孩子眼神亮,能递准信”。
这天刚下过雨,村西的李叔扛着锄头匆匆来敲门,裤脚全是泥:“婶子,我家地里的菜一夜之间全蔫了,叶子上还沾着黑点子,您给看看是咋回事?”
姥姥刚要去拿香,我耳边突然响起“啾啾”的轻响,像雀儿在啄菜叶,还伴着股淡淡的霉味。
我赶紧拉了拉李叔的衣角,指着他沾泥的裤脚,又双手比出“圆滚滚”的样子,嘴里急得“呃……虫……”地蹦字。
李叔愣了愣,没太明白,姥姥却眼睛一亮:“是不是地里有地蚕?
老仙家怕是在说,虫子藏在根底下了。”
李叔一拍大腿:“对啊!
前几天我就见着过小肉虫,没当回事!”
他火急火燎地往回赶,傍晚就拎着一筐新鲜蔬菜来道谢:“挖开土果然有地蚕,撒了药就好了!
这孩子真是帮大忙了!”
李叔走后,姥姥坐在香案旁,拿着帕子擦了擦我的手:“你看,不用把话说明白,你懂,老仙家懂,需要帮的人也能懂。”
正说着,堂屋的烛火突然晃了晃,那道老树根似的“嗡嗡”声又响起来,比平时更柔和。
姥姥侧耳听了会儿,笑着对我点头:“老仙家说,你比旁人更懂‘说不出’的苦,所以才更能帮到那些有难处的人。”
我看着跳动的烛火,心里暖暖的。
原来我的“说不清楚”,不是拖累,反而成了能靠近“仙家”、帮到人的特别之处。
那天夜里,我睡前又听见了“啾啾”的轻响,像是在跟我道晚安——我知道,我和“仙家”、和姥姥的这份羁绊,正慢慢长结实,再也不会因为我说话不清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