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优质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一
大学对书法等艺术课很感兴趣的乔布斯对于工业设计很喜爱,很敏感。从81年起,其开始参加在阿斯彭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大会。其接触到了包豪斯运动干净、实用的设计理念。包豪斯拥护的现代主义国际风格是追求简约,同时具有表现精神。通过运用干净的线条和形式来强调合理性及功能性。
1983年乔布斯在阿彭斯年会上发表了一篇《未来绝对不会和过去相同》为主题的演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产品科技感十足,然后用上简单干净的包装,让科技一目了然,我们会把产品放在小包装盒里,让他们看上去纯白漂亮,就像博朗生产的电器一样。”(从83年至今20xx年他坚持了这样的做法,全世界也接受其的做法,倒是博朗电器现在少人知道了。)他演讲中表明其设计思想:极致的简约,我们追求的是能让产品达到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品质。我们管理公司,设计产品、广告宣传的理念就是:让我们做的简单一点,真正的简单,至繁归于至简。
著名的设计师林璎(越战纪念馆设计师)评价其设计理念说:他的设计理念是造型优美,但不能华而不实,同时还充满乐趣。他崇尚极简派的设计风格,这源自他作为一名佛教禅宗信徒对简单的热爱。
乔布斯喜欢东方式风格,青睐日式风格,与三宅一生,贝律铭,林璎等设计师交往。
乔布斯至爱的格言:过程就是奖励。他喜欢强调:mac团队是一支有着崇高使命的特殊队伍,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回顾这段共同度过的时光,对于那些痛苦的时刻,只是过眼云烟,或者付之一笑,他们会把这段时光看做人生中的奇妙的巅峰。现在回想过去,估计团队的人十分的庆幸在他们的人生中曾有mac团队的时光,那是他们人生最好的奖励吧。
一句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把犹豫不决的百事总裁斯卡利请入了苹果公司。斯卡利如此评价他:“他有一种非凡的能力,永远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很好地判断一个人,并知道该说些什么来赢得那个人的心。”
对于苹果指责微软剽窃了其图形软件的创意,盖茨如此反驳: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这样----我们都有一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时,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这段话日后成了经典的反驳。
人生的头30年里,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里,习惯塑造你。
乔布斯十分看重品牌宣传推广。认为苹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牌之一,但是需要大家意识到其与众不同之处,他想要做的是品牌形象宣传,而不是一系列的突出产品广告,其创意的目的不是赞美计算机可以做什么,而是赞美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可以做什么。
苹果品牌代表的,是那些跳出固有模式进行思考的人,那些想用计算机帮助自己改变世界的人。乔布斯亲自撰写了其中几句广告词: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他们或是诋毁他们。但惟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一家好的公司要学会“灌输”----它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从包装到营销,零售店将成为品牌最强有力的实体表达。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二
1.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慨是,能做成大事的人,都必然有着鲜明的性格,2025-2《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和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乔布斯的优点和缺点同样鲜明。和普通人相比,乔布斯的性格非常复杂立体,充满了各种难以评价的侧面。
2.众所周知史蒂夫·保罗·乔布斯是苹果神话的缔造者,20他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伟大商人。最近,多家出版社纷纷引进了乔布斯的多本传记,最近我读到的是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他很多传奇的故事,他的人生理念及智慧,对自己今后在社会上成长也是大有帮助的。
3.今天,终于把这本书通读完了,中文名叫《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乔布斯传记读后感:最伟大的商业领袖(转)。
4.虽然乔布斯亲自参与并授权的官方传记,将于明年初上市,但这本非官方著作,也写的非常不错,强烈建议喜欢商业和有志创业的同学去看一看。
5.这个周末,我阅读了中译本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文笔流畅,内容翔实,把乔布斯跌宕起伏、炽热激越的人生诉说得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乔布斯传读后感1200字。从乔布斯的人生和苹果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许多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和价值观的教益,而我从这本传记里得到更多的是人生的教益。
6.最近非常应景地在读乔布斯传,快读3/4了,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读后感。我读的版本是李开复推荐的一个版本,由国内的撰写。说实话,相比较那个“唯一授权”的传记官方版本,这个版本读起来更适合中国人,用一种轻松、武侠文体,把乔布斯的一生描写的形象生动。
7.花了四天时间来研究乔布斯老同志的一生,500多页的大部头跟之前看的《蒋介石传》一样,是那些定价30的空洞的成功学畅销书所完全比不了的,乔布斯传读后感。我不是所谓的“果粉”,也买不起apple公司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都不是事儿。他死之前就看到了这本书在预售但因为对他没什么好感就没买,后来认定读一读他的传记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价值观的塑造是有所帮助的。这不是瞎跟风。然后我就在卓越上订了一本,51块钱,没有赠品衣服,不过那不重要。
8.从事it行业的我,抱着仰慕、学习的心态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全书,史蒂夫.乔布斯传是我发最少时间,最多精力详读的第一本传记类书籍。正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开篇提到的一样,“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看后,确实对我感触很大,也明白了伟人、天才与平凡人、庸才的区别。我不崇拜天赋使然,更多的相信后天的努力。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可能是,起点与过程,但梦想与态度更重要。正如苹果”非同凡想“折射出的影响力”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带着这样的梦想史蒂夫·乔布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这也是世界为之疯狂的创造力。
9.乔布斯传出来后,第一时间在买了一本,厚达798页,还真没有时间看。上次问看过此书的清华教授孙哲,他说写得很不错。于是,这个周末开始打开这本书。虽然只看了一半,也有了一些感想,下面同大家分享。
10.在看这本书前,觉得乔布斯很神,这样的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我的世界有两个乔神,一个叫乔丹,一个叫乔布斯,噢,还有个乔峰的也很犀利,不过后来人家改姓萧峰咯。人越长大呢,知道的事情就越多,知道的事情越多,烦恼就越多。比如渐渐的知道了那些神也是不完美的,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凡人的那一面。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三
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推出好的产品,而不是光想着挣钱,眼睛不能只盯着钱。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觉得乔布斯也不是不爱钱的人。没有钱,人没法生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我理解,乔布斯的意思是说,当你做出好的产品后,自然会挣到钱。这是一个主次关系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
固然,企业和企业家最终目的都是要挣到钱。即使你像乔布斯这样一个富裕到不工作也能过上相当奢华的生活的人,仍希望他们的企业能挣更多的钱,因为那样能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每个企业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结果也会有差异。
比如,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他把重点放在开发出完美的产品上,他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很多资源。最终苹果不断推出令人喜爱的ipod、iphone、ipad。而那个曾经被乔布斯招来的,在苹果担任过ceo,并最终将乔布斯赶出苹果公司的人,他更看重的是企业短期盈利。
更注重产品研发,先期投入很大,而且见效慢,因为研发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仅如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还需要时间。而且风险较大。因为你投入了很多,未必每次都能推出令市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注重销售的公司,他们的侧重点不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他们的侧重点是在销售方面,是在市场方面,这种公司销售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放在市场宣传推广方面。
并不是说乔布斯不重视销售和市场宣传推广,而是他将哪个放在首要地位,哪个放在次要地位的问题。
马云坚持淘宝网前今年不收费,他说,做企业不能光盯着钱,这样做不大,做不长远。淘宝之所以扩张速度那么快,打败了全球最大的c2c、b2b公司ebey,跟马云的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当淘宝网已经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当人们习惯在淘宝购物,当在淘宝网开店的商户能够赚到钱,那么,以后你再向淘宝商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商户们也会接受。不会因为要交一点小钱就放弃生意不做了,淘汰掉的也是那些不挣钱的没有竞争力的小商户。可以说,马云坚持先培育市场,先不挣钱的策略成就了淘宝,也成就了他。
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他们创新能力那么强。因为,美国很多的企业家更注重能够拿出更出众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
为什么中国只能是世界工厂,只能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也许是因为,中国更注重眼前的利益的人太多了吧。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四
由于queen急着要在去上海的时候看这本书,于是我不得不放弃每天睡觉前看一到两章的习惯在今天晚上把剩下的章节看完了,真的是写得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于那些觉得这本书没意思的人我确实感到不理解。
首先一本好书的评判标准是它是否真实,这本书是遵循这个原则写成的,它在记录中,有乔布斯的伟大,也有他的烂脾气,有他的现实扭曲力,也有他不肯承认的谎话,有他开创新产品的正确眼光,也有他失败的决定・・・书中的每一个人,对他的评论都是真实的,没有一点刻意的赞美,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特别舒服,不只是因为我在看一个天才的故事,也是因为这样的真实让读者感觉到被尊重。一个敢于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给世人看的人,注定是不平凡值得钦佩的,而当作者在写的时候又不愿意自己去看怕看到这些朋友同事竞争者的评论而生气,这样的乔布斯没有苹果创始人的光环,他是个普通人,一个像是知道自己有错却又不想面对的孩子。
什么样的人能够只拿1美元的年薪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想要重新振作自己的孩子?什么样的人即使在饱受病魔折磨的时候还是不屈不挠地要参与工作?什么样的人能够同时涉足动画和高科技并且让他们改变世界?所以乔布斯是一个奇迹,不仅仅是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因为他对苹果的热爱,对皮克斯的热爱,即使是被人讨厌还是要说实话,即使是被人误解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精神就是苹果精神,追求绝对的完美,创作最好的产品而不是最多的利润,对消费者从一而终的负责,对科技和艺术永远的激情,这样的乔布斯,这样的苹果企业,是永远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
他会有遇到不想面对的问题逃避看不见的时候,会有明知道是错误的却固执己见的时候,会有当竞争者盗窃他的想法痛哭的时候,会有当事情没按着他的.计划走而骂人的时候,他不是循规蹈矩的人,缺乏同情心,对人忽冷忽热,尖酸刻薄,但是这些缺点并不能阻止他作为一个伟人被人铭记,反而因为这样一个乔布斯而觉得真实。看着他的传记,我越发觉得能够使用这些苹果产品是多么骄傲的事情,每件产品每个完美的正面侧面,都是工作人员和他本人推翻了无数个方案无数次制作得来的,每个装饰每个图标,都是淘汰了无数计划而得来的,给用户最简单的东西,提供最全面的服务,看了这本书后深切感受到。
从最开始出现ipod,完全对苹果没有印象仅仅只是觉得世界上居然有这样漂亮的东西而羡慕,到拥有第一个nano,苹果就这样影响着我和身边的人的生活,我还记得第一次拆开nano包装时感觉到的惊艳,第一次发现一个mp3里面居然能够存储1000首歌的惊讶,第一次使用itune发现居然有音乐播放器是通过软件管理的・・・苹果给我的惊讶太多了,每次一收到苹果的产品,就会觉得是件很自豪很让人羡慕的事情,从开始我并不喜欢触屏一直不愿意换手机到现在天天盼着4s快点到大陆,从开始我觉得普通mp3好用到后来完全离不开nano,从一开始觉得电脑应该是方方正正的到拿到macair时才发现电脑也可以是艺术品,苹果展现出来的不只是产品,它的理念,创新精神,艺术观念,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勾勒出乔布斯的个性,使用热爱一种产品就应该从了解产品背景开始,我现在觉得了。
不是做消费者想要的产品,而是做他们想不到却又需要的产品,没有nano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mp3可以存储1000首歌还这么小巧漂亮,没有iphone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手机居然可以提供手机一样的服务,没有mac的时候,无法想像和上网本一样体积的电脑居然是如假包换的电脑,没有pad的时候,无法想象一个平板可以变成功能强大的电脑。乔布斯不断的给消费者惊喜,不断改变着这个世界,让人们愿意在一个产品发布之前几个月就开始狂热的期待猜测,让消费者愿意为了一个产品在专卖店彻夜守候,让使用者觉得手上握着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乔布斯让苹果成为一个巨大的话题,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群体。
刚刚把书给queen的时候,再三嘱咐看完一定要给我,我觉得好书的魅力在于能够让人百读不厌,我觉得优秀的人的魅力在于他可以影响别人。而乔布斯,影响的是全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五
所以我觉得正如书中乔布斯所解释的:我不过说了真实的评价而已。我觉得也是如此。
另外,我觉得并非性格造就了他如此的成就,而是思想:首先是做伟大的产品,其次是专注,最后是简洁。是这三个作为成功的基石,至于他非黑即白的评价,以及极端的性格,我觉得只是”自恋“精神的一种表现,并非是事实的根本。
最后,这本传记是乔布斯的个人传记,并非苹果公司的传记,更不是苹果公司伟大产品的传记,如果对于工业设计,电子产品设计感兴趣的,这本书还是不要看了。
文档为doc格式。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六
从事it行业的我,抱着仰慕、学习的心态读完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全书,史蒂夫.乔布斯传是我发最少时间,最多精力详读的第一本传记类书籍。正如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开篇提到的一样,“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既具有启发意义,又有警示意义,充满了关于创新、个性、领导力以及价值观的教益。”看后,确实对我感触很大,也明白了伟人、天才与平凡人、庸才的区别。我不崇拜天赋使然,更多的相信后天的努力。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可能是,起点与过程,但梦想与态度更重要。正如苹果”非同凡想“折射出的影响力”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带着这样的梦想史蒂夫・乔布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这也是世界为之疯狂的创造力。
读完全篇文章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从小被人抛弃,却抛弃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在这一方面,他后悔了,知错了,努力弥补对孩子的过错,最后得到了她的原谅。
2、创业初期西装革履,后期的形象是黑白两线,创业初期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位商人,后期定位为一个产品工程师。
3、史蒂夫・乔布斯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塑造出的商业哲学,个人喜欢的狼性商业哲学,在他的眼里,只有两种评价:一、垃圾。二、完美。
4、对同事的评价:
蠢材,天才!有时候同一个人一天会同时得到蠢材,天才两种评价。
5、追求完美。
6、两个天才、伟人的互相警言:
盖茨:“苹果一体化的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史蒂夫的掌舵。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将在未来的多个回合中获胜。”
史蒂夫:“微软的分散模式可行,创造了财富神话,但并没有制造出真正伟大的产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
我思故我在,读完史蒂夫.乔布斯传,我爱上了传记类书籍,乘着前人的光,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七
乔布斯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推出好的产品,而不是光想着挣钱,眼睛不能只盯着钱——史蒂夫·乔布斯传。
请大家不要误会,我觉得乔布斯也不是不爱钱的人。没有钱,人没法生活,企业无法正常运转。
我理解,乔布斯的意思是说,当你做出好的产品后,自然会挣到钱。这是一个主次关系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
固然,企业和企业家最终目的都是要挣到钱。即使你像乔布斯这样一个富裕到不工作也能过上相当奢华的生活的人,仍希望他们的企业能挣更多的钱,因为那样能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每个企业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结果也会有差异。
比如,像乔布斯那样的企业家他把重点放在开发出完美的产品上,他在产品开发上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很多资源。最终苹果不断推出令人喜爱的ipod、iphone、ipad。而那个曾经被乔布斯招来的,在苹果担任过ceo,并最终将乔布斯赶出苹果公司的人,他更看重的是企业短期盈利。
更注重产品研发,先期投入很大,而且见效慢,因为研发出一个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仅如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还需要时间。而且风险较大。因为你投入了很多,未必每次都能推出令市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注重销售的公司,他们的侧重点不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他们的侧重点是在销售方面,是在市场方面,这种公司销售部是最重要的部门,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放在市场宣传推广方面。
并不是说乔布斯不重视销售和市场宣传推广,而是他将哪个放在首要地位,哪个放在次要地位的问题。
马云坚持淘宝网前今年不收费,他说,做企业不能光盯着钱,这样做不大,做不长远。淘宝之所以扩张速度那么快,打败了全球最大的c2c、b2b公司ebey,跟马云的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当淘宝网已经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当人们习惯在淘宝购物,当在淘宝网开店的商户能够赚到钱,那么,以后你再向淘宝商户收取一定的费用,商户们也会接受。不会因为要交一点小钱就放弃生意不做了,淘汰掉的也是那些不挣钱的没有竞争力的小商户。可以说,马云坚持先培育市场,先不挣钱的策略成就了淘宝,也成就了他。
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他们创新能力那么强。因为,美国很多的企业家更注重能够拿出更出众的产品,更注重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
为什么中国只能是世界工厂,只能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创造,也许是因为,中国更注重眼前的利益的人太多了吧。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八
一年前,朋友送了一本书《史蒂夫・乔布斯传》。直到前几天在书橱上看到了它才想起还没翻阅过呢。碰巧刚开学的这段日子课程不多,便索性读了读。
之前我对乔布斯的了解是从iphone开始的,也仅限于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记载了乔布斯一生的经历,其背后也折射出了计算机科技从起步到现在的历史变革过程。透过这本书可以看到乔布斯是一个个性十足的人。完美主义的挑剔在他身上一览无余。“至繁归于至简”乔布斯对苹果产品一体化、封闭性、完整性的追求达到了极致。而他复杂多变的性格也使得与他交往成为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在乔布斯的眼中只有天才和蠢才之分,而他似乎有点狡诈的性格也使得在他手下的员工倍感压力。当一个创意被提出来时,他或许这一秒会大骂“它是一堆狗屎”,但下一秒又会像他自己想出来的一样对其他人说“嘿,我有一个想法”。
尽管乔布斯的性格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天才。乔布斯有着惊人的现实扭曲力场,他是一位伟大的营销天才。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下让人似乎着迷一般相信可以完成并最终实现。
也正是乔布斯的倔强脾气、完美主义使得他的苹果生涯并不平坦。当他被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赶出去后,人生似乎也到达了一个低谷。但是,精力旺盛的乔布斯不会就这样放弃。他又创办了一家新的公司next并最终再次入主苹果。事实证明,苹果没有了乔布斯便真成了一只烂苹果。乔布斯的存在正是苹果源源不断的创新的保障。苹果公司所发布的一系列产品掀起了计算机科技的一次又一次的革新。
或许是天妒英才,乔布斯患上了胰腺癌。这与他极度苛刻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即便身患绝症,乔布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依然对他在苹果的工作夜以继日,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工作狂人。最终乔布斯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乔布斯绝对可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伟人。看看今天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触屏智能机,这样的创意正是源于乔布斯的存在才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在提倡创新创意。可以说,没有创新就失去了发展下去的动力。但是,创新的意识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灌输进我们的头脑。
或许,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永远无法如乔布斯一样给这个世界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但如乔布斯一般执着、顽强的意志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篇九
前段时间忙里偷闲的看了乔布斯传,感触良多。这是我第二次看西方人写的传记(上一本是《邓小平时代》),惊讶于作者的大胆和直白,惊叹于乔布斯生平的事迹,更为苹果公司的波澜壮阔的历程所震撼。
西方人写的传记很直白,几乎没有任何修辞手法,都是xx人说,据xxx回忆,从封面就可以看出来,白底黑字加上乔布斯的大头,孤零零的“”,连那个“传”字都是中文翻译的人加上去的。其实,我觉得传记、新闻、历史等,作者只需要把现实罗列出来就行了,具体是不是丰功至伟,还是遗臭万年,是流芳百世,还是泯灭无闻,自有后人评说。说不定连当代的价值观都不足以评论。
不过看完了乔布斯传,我对乔布斯的好感指数降低了不少。因为以前看到的都是宣传他正面的东西,当全面了解他后才发现,其实这个人也是“一半是天才,一半是魔鬼。”
他不是一个好的伙伴,和他一起创业的沃兹尼亚克最后被他踢出了董事会,并且不让他开发影响苹果的青蛙产品。他不是一个好员工,他不服从董事会管理,中途带走了5个技术骨干另起炉灶开发next与苹果竞争。他也不是一个好领导,对下属的辱骂讽刺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忍受的限度,以至于他在皮克斯的员工都巴不得他早点离开。他也不是一个好父亲,23岁生下了丽萨,直到晚年才认她。
所谓“瑕不掩瑜”,也正是因为这个怪异桀骜的人,缔造了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他开发了第一台普通人使用的电脑,引发了电脑图形界面的应用,创造了《玩具总动员》等数字影像大片,改变了音乐消费方式,提出了“云”概念。他是一个天才,在历史的万神殿里,他的位置就在爱迪生和福特的旁边。
乔布斯的员工都不太喜欢他,因为他太严格粗暴了。但如果在一个心慈面善但平庸无能和一个粗暴但能力非凡的领导间选择的话,可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能为公司赚更多的钱,自己的待遇也就提高了。“一周里,五天的不快乐换得两天的快乐。”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无论多愉快的工作都不如自由自在快乐。
09年乔布斯因为胰腺癌扩散需要进行肝脏移植,他当时已经是苹果ceo,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的财富一点都不过分,而且奥巴马刚刚跟他会过面。但是在美国,每个需要肝脏移植的人都需要排队,排队的名字随时可以在网站上查到,无论是谁都不能插队,而且优先考虑肝硬化和肝炎病人,所以他被迫焦急的等待。等到他肝脏移植的时候,癌细胞已经从肝脏扩散到全身了,这加重了乔布斯的病情,直至最后逝世。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感触颇多,一个身家上百亿的富豪竟然不能拥有特权,只能与老百姓一样挂号排队(虽然他也通过多次登记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这种制度的设置和执行力,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但凡英雄豪杰都深谙厚黑理论,脸皮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乔布斯也不例外,当年他组建团队开发丽萨电脑,后来因为权力斗争被排挤出了团队,转而组建了麦金塔团队。后来凭借麦金塔电脑的成功,他重回董事会取得控制权将麦金塔和丽萨部门合并。
合并后的所有高层职位都将由他所率领的麦金塔部门中的领导者担任,而丽萨电脑部门1/4的员工都会被裁员。“你们失败了,”他直视着丽萨团队的人说道,“你们是二等团队,二等队员。这里许多人都是二等或三等员工,因此今天,我们遣散你们其中一部分人,让你们有机会在硅谷的兄弟公司工作。”
我很佩服乔布斯这种近似冷酷的坦诚。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奋力拼搏付出了心血和努力而做出了成绩,就应该享受好的待遇和晋升的机会;相反,如果团队失败了,就应该降低待遇或者被裁掉,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活力。
成功总有成功的原因,失败也必然有失败的根源。只有提高失败的成本和问责制,才能激发团队最大的潜力,完成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